陳彼得唱起辛棄疾 曾創作一剪梅、遲到等歌曲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陳彼得唱起辛棄疾

  如果不是這一次在央視《經典詠流傳》中的爆紅,或許更多的人已經忘記了陳彼得,即便他曾寫出過《一剪梅》《遲到》和《阿里巴巴》。這個見證著臺灣流行音樂史的歌手,一度開餐廳謀生,卻一直醉心於給古詩詞譜曲,20年後,終於有機會唱給更多的人聽

資料圖:陳彼得(中間人物)   來源: 視覺中國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隗延章

  舞臺上,一位短髮老人穿著西裝、抱著吉他,以搖滾樂的音樂形式唱起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唱畢,老人又朗誦了一首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

  這是央視3月17日播出的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中的一幕。這位老人叫陳彼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活躍於臺灣歌壇,他當年創作的《遲到》《一剪梅》等歌曲一度風靡兩岸。在他人到中年時,卻將大量時間花在一項自己都認為很難有市場的事情上:為古詩詞譜曲。

  現實的回應也幾乎如他預判,從他開始做這件事至今的二十多年來,他創作的古詩詞音樂一直沒有得到發行。但這次在央視的演出之後,事情似乎迎來了轉機。

  「爺爺,你說怎麼才能把語文學好?」

  74歲的陳彼得打完桌球,回到北京朝陽區常營附近的家中,接到了《經典詠流傳》節目組的電話,邀請他參與節目錄製。這是今年2月的一天下午,此時,距離陳彼得最初為古詩詞譜曲已經過去二十多年。

  最初,節目組希望陳彼得演唱賀知章的《回鄉偶書》,詩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敘述貼合陳彼得的個人經歷。1949年,他剛剛5歲,跟隨母親以及作為空軍飛行員的父親去了臺灣。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陸時,已是一個中年人。

  雖然節目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但陳彼得自己更希望演唱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他認為辛棄疾英雄氣概的一面,恰恰是當下流行歌詞中所缺少的。「辛棄疾是一個俠骨柔腸的人。現在風花雪月的東西多了點,我認為現在年輕人應該多接觸些文武雙全的東西。」陳彼得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經典詠流傳》節目組在北京西四環的會議室中,團隊人員分別聽了陳彼得錄製的《回鄉偶書》和《青玉案·元夕》的小樣,決定採納陳彼得的想法。

  早在去年,陳彼得便已經為《青玉案·元夕》譜曲完畢。那段時間,他生活在臺灣阿里山北部的山區中,用一把吉他創作了該歌曲的最初版本。接到《經典詠流傳》的邀約以後,陳彼得籤約的「十三月」唱片公司和《經典詠流傳》團隊又分別豐富了編曲。

  與那些用古風音樂表現古詩詞的創作方式不同,陳彼得請音樂人劉卓以搖滾風為《青玉案·元夕》譜曲。在陳彼得看來,辛棄疾雖然是離現在800多年前的一個人物,但他能流傳至今,便說明他有非常現代的一面。此外,辛棄疾豪放派詞人的身份,搖滾樂頗為合適。

  除了演唱《青玉案·元夕》,節目現場,陳彼得還朗誦了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他經常在家中朗誦這首詩,有時一邊讀一邊哭泣,「真正熱愛這個土地的人,他就會喜歡這首詩,這是本能,是血液裡的一種東西。」

  《經典詠流傳》節目播出以後,陳彼得在微博上收到很多00後、90後發來的私信,表達對他的喜愛。其中一位臨近高考的學生稱,在他的語文課堂上,教師為他們播放了陳彼得的《青玉案·元夕》。私信中,他還問陳彼得「爺爺,你說怎麼才能把語文學好?」

  陳彼得看來,他在這些年輕人心中更像是爺爺,而非典型意義上的偶像。「誰會拿爺爺當偶像?爺爺是拿來尊敬的。但正常的爺爺不彈吉他,爺爺一彈吉他,他們可能會覺得這個爺爺反傳統、『犯規』了,很好玩。」

  走紅於臺灣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

  陳彼得的音樂之路始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彼時,陳彼得在臺灣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專業讀書。這個專業,是他母親建議他報考的。原因在於,他的舅舅是重慶鋼鐵廠的總設計師,在他母親的期待中,陳彼得未來會像他的舅舅一樣,成為一個工業人才。

  青年陳彼得卻志不在此,他被搖滾樂深深吸引,熱愛甲殼蟲和貓王。那時,正是搖滾樂隊席捲全球的年代。與此同時,那時的臺灣唱片業,由於版權法不健全,部分公司得以發行大量品種繁多的英文專輯唱片,低投入、高回報,造就了臺灣60年代末期的西洋音樂熱潮。

  陳彼得在大學期間已經會唱數百首英文歌,與陶喆的父親陶大偉一同組過樂隊。當時吉他的價格比較昂貴,他買不起,於是他的一位大學同學,利用機械工程的專業知識,照著圖紙,用學校的設備,為樂隊製作了一把吉他。

  畢業、服兵役之後,陳彼得找到了一份在夜總會唱歌的工作。陳彼得原名「陳曉因」,由於夜總會的觀眾很多是外國人,所以,他自己起了一個中西結合的藝名「陳彼得」,沿用至今。

  他在夜總會工作的收入,超出了他母親的期待。那時,他從事機械工程的同學收入約每月1000元,但他在一家夜總會唱歌的收入便有4000元。有時,他同時在三家夜總會走穴,收入過萬。

  1972年,陳彼得自己寫出了原創作品《含淚的微笑》。那天,他和歌手餘天同坐一輛車趕場。陳彼得無意間吹起口哨,餘天問這是什麼歌?陳彼得回答,這是我隨口吹的。後來,這首歌成為了餘天的專輯《男人青春夢》中的主打曲。

  此後,陳彼得陸續創作了膾炙人口的《遲到》《阿里巴巴》《一剪梅》等歌曲。這些歌曲中,頗能體現陳彼得不同尋常的風格。那時臺灣情歌中的愛情範式,大多是抒發對一個人的專情,但《遲到》中,陳彼得講述了一個三角戀的故事。此外,當時的歌曲大多是慢歌,而陳彼得在《阿里巴巴》中,引入了迪斯科舞曲和說唱元素。

  音樂創作之外,陳彼得還成立了臺灣歌星工會。一次陳彼得在乘坐歌手凌峰的轎車時,他看到凌峰開車,總是一隻手握著方向盤,另一隻手臂拽著車門。他對凌峰說,「你這個習慣不好,很危險,駛過的車可能撞倒你的手」。凌峰告訴他,「我的車門壞了,不用手夾住,它經常自己就開了」。

  這輛車門壞掉的轎車,折射了當年臺灣男女藝人的收入差距。在陳彼得的記憶中,那時鄧麗君、鳳飛飛等女歌手的出場費能有幾十萬,但男歌手的出場費通常只有幾千塊。

  不久之後,陳彼得籌措了數百萬現金,用皮箱裝好,和兩名助理開著車從臺南到臺北,籤下了30餘名當紅男歌手,並把這些歌手的出場費提高了一倍。

  似乎一路順遂的陳彼得,卻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患上了焦慮症。一方面,從1980年開始,作為演藝工會主席,他耗費了大量精力,創作時間急遽減少;另一方面,他為歌手凌峰創作的一首歌曲由於當時的時代原因在臺灣被禁唱,這是對他的另一個打擊。

  焦慮症在一次歐陽菲菲的演唱會上爆發。那天他作為演唱會的嘉賓,還沒開始唱便感到「我在這兒再站一秒鐘,即可就會休克,一分一秒都待不下去了,必須馬上離開、逃離這個地方」。

  他走到後臺,對正在後臺休息的歌手凌峰說「不唱了」,然後,離開了臺灣的舞臺至今。

  「好像在夢裡一樣」

  陳彼得找遍了臺灣的心理醫生,醫生給他開安眠藥、鎮定劑,但陳彼得覺得這些藥物只能緩解,卻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於是,他為自己制定「自然療法」,花了半年時間,遠離人群,走遍了臺灣的山山水水,直到焦慮漸漸消失。

  時間到了1987年。這一年的10月,海峽兩岸開放了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的政策。

  那時,常規的探親路線是從香港或澳門參加探親團,進入內地。陳彼得報名時,需要排隊三個月。他不想再等了,他選擇乘坐航班去日本,繞道來大陸。航班在上海上空緩緩降落時,陳彼得看著雲層下的土地,淚眼婆娑。「這是一種近鄉情更怯的眼淚,也是一種喜極而泣的眼淚。」陳彼得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

  他見到的第一個親人是他的弟弟。他的弟弟比他小兩歲,1949年他去臺灣時,在外婆的要求下,弟弟留在了成都。見面時,弟弟開玩笑地問他,「你是反攻大陸來了嗎?」「我是來投誠的。」陳彼得說。

  同年5月,陳彼得收到成都市臺灣事務辦公室的邀請,希望他能在成都舉辦演唱會。陳彼得返回臺灣,帶回了燈光、舞蹈、音響、歌手、樂隊等50餘人的演出團隊。此外,他還為這次演唱會特意創作了一首《歸雁》。

  6個月之後,陳彼得陸續在成都、重慶、武漢的體育館舉辦了共計20場的演唱會。現在回憶起當初演唱會的情景,陳彼得形容「好像在夢裡一樣,怎麼能舉辦20場那麼多呢?」而在陳彼得的印象中,「那會兒費翔比較紅,但他只唱了一場」。

  但一年之後,由於大陸舉辦演唱會的政策限制,陳彼得又一次退居幕後。

  此後三四年,他在兩岸間往返探親,間或為一些歌手寫作歌曲。那段期間,他為楊鈺瑩寫下了《等你一萬年》,為陳明、江珊寫下了 《燈火闌珊處有你》。

  與古人對談

  上世紀90年代中旬,陳彼得臨近50歲。回首人生前50年,他覺得自己的音樂創作更多是以市場為導向。臨近50歲的人生關口,他決定將創作重心放在為古詩詞譜曲。下定這個決心的時候,他已做好了沒有市場、無法發行的準備。

  之所以選擇為古詩詞譜曲,一方面是因為他喜歡古代歷史中的人物。閱讀古詩詞時,他仿佛穿越至古代,與古人對談他們的興衰、榮辱、喜悅、傷心。這個過程中,他也得以觀照自己,「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人生,可以決定你明天應該走的路」。

  另一原因,是他覺得古詩詞作為古人流傳下來的作品,或許對當代社會有別樣的啟發。比如,今年年初他堅持演唱《青玉案·元夕》是因為他覺得這首歌可以給「缺少英雄氣概的流行歌詞」 增添一些力量。

  廣州市郊一個四面環水的島上,陳彼得買下一套房子作為工作室,添置了調音臺、吉他、鋼琴、鍵盤等器材。他那時譜曲的一首詞是《漁歌子》,其中「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唱詞,仿佛他每日的創作環境。

  陳彼得的創作原則是,保持古詩詞的原本面貌。他不願像一些以古詩詞為歌詞的音樂人一樣,在作品中增減古詩詞的文字。隨之而來的困難,是他要將一些過短或過長的古詩詞,都容納在4分鐘左右的歌曲長度中。比如一首五言絕句,雖然只有4句,但他會採用變調、間奏等方式,在歌詞很短的情況下,讓歌曲依然有層次感。

  他還花了很多功夫在音樂之外。為每一首詞譜曲時,他會通過找文學教授請教等方式,徹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時代背景,儘可能讓編曲貼合古詩詞的真實氣質。「很多古詩詞未必只有字面意思,真正思想隱藏在文字背後。」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上世紀90年代,陳彼得為100多首古詩詞譜了曲。為了給古詩詞錄音,在2004年左右,他在北京三元橋附近開了一家「喜鵲錄音棚」。經營錄音棚期間,謝天笑、竇唯、崔健等搖滾樂手,都曾來他的錄音棚錄音。

  樂手錄音結束以後,陳彼得經常會給他們做飯吃,他記得竇唯愛吃他做的咖喱羊肉飯和燴飯。

  隱身「深夜食堂」

  2012年左右,傳統唱片業在盜版和數位音樂的衝擊下,利潤愈發微薄。陳彼得的喜鵲錄音棚也難以為繼。而他一直堅持譜曲的古詩詞,也一直沒有市場。此時,陳彼得和妻子巴度的兒子已經11歲了,他需要賺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由於自己喜歡美食,陳彼得選擇回到廣州開餐廳。對於這段經歷,他形容這種選擇就像辛棄疾一樣,「辛棄疾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去種地,所以號稼軒;我呢,音樂事業漸漸褪色的時候,就去煮麵。」陳彼得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他的餐廳叫做幸福77G,開在廣州番禺區的麗江花園小區,約30平方米。陳彼得的朋友晨楓,是麗江花園小區的住戶。據晨楓稱,麗江花園小區住戶以年輕白領為主。那時,陳彼得的幸福77G餐廳,宛如麗江花園年輕人的「深夜食堂」。晨楓的記憶中,餐廳門口有一棵大榕樹,有時他深夜歸家,見榕樹後面餐廳的燈亮著,便知道陳彼得還可以為他做飯。此外,年輕人在77G餐廳用餐時,有時會向陳彼得傾訴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這時,陳彼得便會一邊做菜,一邊聽他們自顧自的念叨,間或講述自己的一些經歷,以此寬慰這些疲倦的都市夜歸人。

  經營餐廳時的陳彼得已經年近70歲,剛開張時,只有三個人經營,陳彼得會騎著自行車親自去送餐。有時,他敲門送餐時,對方看見是一位老大爺,會說,「真不好意思,怎麼你來送?」聊到這一細節,陳彼得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我覺得人就是要有一種坦然面對生活的態度,林肯不還擦過皮鞋嗎?該擦就擦,該煮就煮,該送就送。」

  2014年左右,陳彼得與妻子巴度的孩子要去臺灣讀書,陳彼得將餐廳出售,回到了臺灣生活。開餐廳這兩年,陳彼得實現了他「改善家庭生活」的願望,據他稱,開餐廳期間,每天能賺幾千元。

  年過70歲的陳彼得,在臺灣的生活像一個普通老人一樣平靜。上午練琴、譜曲,下午約球友打桌球,晚飯時和妻子輪流做菜。他創作多年的古詩詞音樂,即便一直沒有發行,他也並不再因此而焦慮。

  直到他來到北京,處理一些房產上的事務期間,偶然接到《經典詠流傳》的邀請,演唱的《青玉案·元夕》隨後火爆網絡。「我寫了二十多年,時代終於聽到了我的呼喚。」陳彼得這樣說道。

  (《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15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關焦點

  • 都聽過《一剪梅》但你知道這位作曲人是誰嗎?還挺有故事
    舞檯燈光打在他身上,長長的影子仿佛老人道不盡的閱歷……在陳彼得的名字前加上「臺灣著名音樂人」的頭銜,恐怕除了他本人以外,不會有人反對。很多年輕人也許並不了解「陳彼得」這三個字代表什麼,但大都聽過或唱過他創作的歌曲:《一剪梅》《阿里巴巴》《遲到》《一條路》《無言的結局》……所以讀者隨便提起一個臺灣音樂人,大概都在陳彼得之後。
  • 臺灣流行音樂教父陳彼得大讚《遠去的恐龍》
    網易娛樂3月20日報導 3月15日,臺灣流行音樂教父陳彼得來到國家體育館,觀看被業內稱之為「一部不可思議的巨製演藝作品」的大型全景科幻演出《遠去的恐龍》。當今全球華人圈,許多年輕人也許並不清楚「陳彼得」這三個字代表什麼,但卻肯定或多或少聽過或唱過他所創作的歌曲。二十多年前,陳彼得的影響力類似現在的「周杰倫加方文山再乘以2」的效果,最紅時,他的歌在整個東南亞及中國內陸大江南北家喻戶曉。
  • 74歲陳彼得參加好聲音,4位導師無一轉身,庾澄慶:我們不配
    唱歌的時候也很有感情,決賽時唱的《好久不見》也是十分的動聽。尤其是她將歌詞中的"熟悉的那一條街"改成了"熟悉的光谷大街",備受大家的喜愛。小小的年紀能夠收穫這樣的成就,單依純的未來可期。從《好聲音》的舞臺上走出來的歌手不少,張碧晨。
  • 抖音真情像梅花開過是什麼歌 一剪梅DJ女聲版是誰唱的
    抖音真情像梅花開過是什麼歌 一剪梅DJ女聲版是誰唱的  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做《一剪梅》,是由娃娃彈詞,陳彼得譜曲,費玉清演唱的一首歌曲  一剪梅DJ女聲版是誰唱的:  歌曲《一剪梅》是有很多個翻唱版本的,最近在抖音上就有一個DJ版的是非常受歡迎的,受到很多網友的喜歡。很多網友都想要知道這個版本是誰唱的?
  • 老歌《一剪梅》突然歐美爆紅 源自一句歌詞
    近日據媒體報導,曾經的老歌、費玉清演唱的經典歌曲《一剪梅》突然在歐美爆紅,奪得多個國家的歌曲榜冠軍,其中在Spotify上已經獲得了挪威壟斷第一第二,紐西蘭第一,芬蘭第二,這是中文歌曲史無前例的一次。據悉,這樣的成績得益於《一剪梅》的一句歌詞,雪花飄飄北風嘯嘯(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這一句歌詞中,費玉清展示了他無敵的轉音和顫音,給人聽出了一種孤寂絕望的感覺。成為了歐美人心中的一個梗。
  • 75歲的臺灣「音樂教父」陳彼得:除了戰鬥,你別無選擇
    觀眾似懂非懂,笑呵呵跟他一起數著——對照眼前這個扔籃球的「怪老頭」,人們回憶起他年輕時唱《遲到》《阿里巴巴》的樣子,又想起他2018年初在《經典詠流傳》上的那首搖滾版《青玉案·元夕》——這次,人們好奇地架接著「音樂教父陳彼得」與「籃球」之間的關聯,期待他給出新的、令人驚喜的答案。
  • 陳彼得74歲參加「中國好聲音」,導師全不轉身,庾澄慶:我們不配
    臺下,有四位音樂導師,都是在歌壇裡絕對的人物,來賓上臺,都是背朝舞臺,然後聽著歌曲,轉個彎,看哪一首歌能唱進導師的心扉。受到家教的青睞,這才是登臺的最大意義,而有一期節目,家教的庾澄慶竟以一句:我們不配。四個老師都沒有轉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陳彼得74歲參加《中國好聲音》,庾澄慶:我們不配做他的導師
    他就是陳彼得。陳彼得的身份可不簡單。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時候開始音樂創作,並且發表了個人首張專輯《也是情歌》,並且為歌曲《一剪梅》作曲。之後推出個人專輯《歸雁》。除了音樂創作之外,陳彼得老師一直都比較低調,大家對他的生活並不是很了解。但是在音樂圈他無疑是宗師級別的代表。很多歌手都是唱他的歌唱紅的,費玉清、劉文正、高凌風等。他被稱為是教父級別的音樂人。
  • 抖音雪花飄飄北風嘯嘯是什麼歌 一剪梅完整歌曲歌詞一覽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抖音最新資訊 > 正文 抖音雪花飄飄北風嘯嘯是什麼歌 一剪梅完整歌曲歌詞一覽
  • 中文歌曲史上頭次!《一剪梅》在海外爆火:芬蘭熱歌第二名
    《一剪梅》作為80年代的老歌,一句「雪花飄飄北風蕭蕭」被不少國人所傳唱。有意思的是,這首經典老歌現在突然在國外爆火。6月15日,據媒體報導,《一剪梅》最近在海外熱度居高不下,甚至排上了芬蘭的第二名,挪威瑞典和紐西蘭也排在前三,這是中文歌曲史無前例的一次。至於火爆的原因,也是與這句「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分不開。一句「雪花飄飄北風蕭蕭」,費玉清展示了他無敵的轉音和顫音,給人聽出了一種孤寂絕望的感覺。
  • 誰能想到2020年的BGM是37年前的《一剪梅》?
    你或許早已遺忘了他們,也或許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只要「牙套妹,奈何美色」(歌曲原意:還記得嗎,最初的承諾)一響起,想必你腦海0.000001秒就會跳出3個酷炫的洗剪吹男孩。這首改編自中國歌曲《錯錯錯》的越南神曲叫《Them Mot Lan Dau》,MV講述了一個殺馬特青年的平凡人生,許多人笑著笑著就開始抹眼淚,誰的殺馬特青春裡沒有45度非主流的憂傷呢。
  • 2020中國新鄉村音樂「夏天計劃」創作體驗營又將如期而至
    由中國新鄉村音樂發展中心主辦、並邀請到著名音樂人陳彼得、張楚、洪啟擔任導師的2020中國新鄉村音樂「夏天計劃」創作體驗營活動將於2020年8月27日-29日杭州舉行。本季創作體驗營將在全國範圍內邀請20位優秀的音樂唱作人,以綠水青山的新農村風貌為基礎素材,每人創作一首新鄉村音樂作品。
  • 中文歌曲《一剪梅》突然爆紅歐美
    【評,不平】第64期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為伊人飄香愛我所愛無怨無悔此情長留心間開頭一句我的天,沒錯沒錯就是那首父母長輩每逢KTV必點的《一剪梅》最近破次元在歐美爆紅了話說,這誰都沒料到發行37年後的經典中文歌曲《一剪梅》竟然在歐美樂壇出圈翻紅!兩岸網友不禁要問啥?《一剪梅》?就是那個是費玉清演唱歌嗎?那個古早到1984年臺灣中視同名電視劇《一剪梅》的片頭曲?那個《夏洛特煩惱》裡洗腦的旋律?沒錯,就是它!
  • 阿美阿美幾時辦嫁妝——臺灣歌手劉文正經典歌曲賞析
    但是,江湖仍然遺留他的傳說,還有那一首首清麗優美的歌曲。該歌曲在音樂上打破了以往舊上海和傳統歌謠的限制,突出作品簡單平實、琅琅上口的曲風,還借鑑了大量西洋樂器,融會貫通,創造出一種新的國語民謠形式,從此,「唱自己的歌」開始風雅一時。
  • 費玉清三首古風原唱歌曲,再也回不去的經典,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其中,《一剪梅》《夢駝鈴》《相思比夢長》這三首,個人認為是最為充滿了古風味道的歌曲,代表了一種國風之美在內。 這首歌曲創作發行於1983年4月,歌詞由娃娃填寫,作曲是陳彼得。 娃娃這個名字,並不是指演唱李宗盛寫的《漂洋過海來看你》的娃娃,而是早年寶麗金的專屬詞人,原名叫陳玉貞。
  • 劉文正的十大經典歌曲(附視頻)
    1979年起連續五年獲得臺灣金嗓獎十大歌星獎,其演唱的歌曲《蘭花草》獲得香港電臺中文歌曲龍虎榜冠軍。1980年其演唱的校園民謠歌曲《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被聽眾所熟知,同年獲得第一屆臺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1981年憑藉歌曲《三月裡的小雨》獲得更多關注;同年,製作的《飛鷹》成為臺灣歌壇第一支MV。
  • 《一條路》這首經典歌曲寓意深遠,很好聽
    首先說這首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一個音樂製作人陳彼得,是好有範兒的一個老頭,一邊進行音樂創作,一邊唱歌, 是一個出色的音樂人,隨行、率真、文藝範兒,讓人看到了一個音樂人的魅力,他的作品絕對比人出名。音樂人與歌手明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側重於「作」、一個偏向於「唱」,雖然音樂人同時也可能是歌手,但一個純粹的歌手,肯定是當不起「音樂人」這一稱謂的。陳彼得歷年來累計創作的歌曲成百上千,上世紀的他「一首歌捧紅一個人」是常有的事。
  • 《一剪梅》突然歐美爆紅 中文歌曲史無前例的一次
    受語言所限,在過去中文歌曲在海外走紅是相對困難的一件事,因為簡單來說就是中文歌曲的詞是精髓,而外國人聽不懂我們歌曲所表達的意思。不過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切皆有可能!就比如最近這幾天,費玉清的《一剪梅》就在歐美火了,最近老有刷到外國人嘗試唱《一剪梅》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