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弗蘭岑,偉大的《自由》:或21世紀的文學造神運動

2020-12-23 光明數字報

    本報記者 康慨 報導  這是21世紀罕見的文學造神運動。在書還沒有上市,普通讀者尚難閱讀的情況下,全美國主流媒體已開足馬力,連日為喬納森·弗蘭岑(Jonathan Franzen)的小說新作《自由》(Freedom)鼓與呼,仿佛福克納重生,託爾斯泰轉世,投胎到了合眾國,仿佛可以就此無視本國文壇長達17年與諾貝爾獎無緣的尷尬,一舉填補貝婁、梅勒、厄普代克和塞林格相繼離世造成的名望真空,並排遣無人膜拜時的集體情感惶恐。時代需要英雄,美國需要天才,文壇需要真神。為了證明小說未死,文學猶榮,美國利堅,一雙雙迷離而渴望的眼睛緊緊盯住了51歲的弗蘭岑。造神運動由《時代》周刊聳人聽聞的活作家封面開始,一炮炸醒了沉睡的美國文學荒原,各報隨即總攻,全力推進,輪番轟炸。既有《時代》給弗先生所下的「偉大的美國小說家」斷語,則《紐約時報書評》上周封給《自由》的「美國小說傑作」便順理成章。聽吧,全美國仿佛都在對弗蘭岑高唱: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我只愛你,你是我的super star;你主宰,我崇拜,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愛你,你是我的super star。(歌曲《Super Star》,少女組合S.H.E.)

    如果少女流行樂隊去年可以為中國讀者推薦西格弗裡德·倫茨的《德語課》,那現在就沒有理由拒絕請她們為弗蘭岑的《自由》歡歌。

    毫無疑問,弗蘭岑是個好作家。但這場美國版的造神運動來得太猛太快,太眾口一詞,讓遠在大洋此岸的我們一時難以消受。看來美國也運動了,但願運動過後,留給人們的不只是偉大、光榮和荒謬。

「讓領導先讀」事件

    《自由》是弗蘭岑繼2001年大獲嘉許的《糾正》之後,時隔九年推出的首部長篇新作,預定8月31日由老牌文學大社法勞·史特勞斯·吉羅(法斯吉)在全美正式發售,由於眾媒體集體力挺,已憑預定數躋身網上最大書店亞馬遜的暢銷書榜,北京時間8月24日上午排名第六位。

    這幾日的「總統先讀」風波,亦可說明一部嚴肅文學作品已被炒高到何種程度。

    媒體廣泛報導,上周五下午,歐巴馬總統攜兩個女兒前往麻省科德角的瑪莎葡萄園,度十天暑假,經停園中著名的「葡萄串」書店,買了一本哈珀·李的《殺死一隻反舌鳥》,一本斯坦貝克的《小紅馬》,一本普立茲獎新貴保羅·哈丁的《小爐匠》,店員隨後奉上一卷《自由》,此乃預讀本(業內行話曰ARC),系絕對的非賣品,亦不得隨意流出。歐巴馬是有名的好書之人,又貴為總統,享受點閱讀上的便利,從常理說,當然無可厚非。

    然而聞聽有人「讓領導先讀」,法斯吉大為緊張,緊急聯絡總統辦公廳,統辦隨後發文更正。但為時已晚。眾多書店認定葡萄串破壞行規在先,集體威脅法斯吉將提前發售。饑渴讀者更失去耐心,群情激憤,連番騷擾書店者不乏其人:憑啥總統看得,百姓看不得?華府一家書店老闆對《紐約時報》表態:「人民很迷惑。」十萬火急之時,謠傳法斯吉已被迫將售賣時間前提。

    曼哈頓蘇荷區一家書店老闆則說,不斷有顧客進門索購《自由》,他只能連哄帶騙,強塞以《糾正》。

    可見,民不患無書讀,而患不能均讀。無論如何,美國人民已被吊足了胃口,萬眾翹首,只盼8月最後一天的太陽,早早升起於阿巴拉契亞青色的山岡。

《自由》與自由

    回到作品本身,小說開篇講述中年中產夫婦沃特和帕蒂·貝爾格倫德遭逢危機。兩口子本來是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柵欄街小區鄰人眼中的模範夫妻:年輕漂亮,事業有成,育兒有術,有知識,有文化,知人情,懂環保,不僅知道怎麼回收電池,而且會教訓片警做好分內工作。可一俟邁入新世紀,沃特——環境律師,單車上班族,愛家好男——竟然與破壞環境的煤老闆沆瀣一氣,欺壓百姓;好脾氣的帕蒂變成了母老虎,隔三差五對老公瘋狂嘶吼;未成年的兒子喬伊看不起父母,離家出走到討厭的共和黨鄰居宅內,與小女友同住。模範家庭怎麼了?也許人到中年,路越走越窄,理想遠在天邊,現世只剩下一次次的屈服。自由何在?

    《紐約時報》頭牌書評人角谷美智子幸運先讀後,力贊《自由》「為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開了一扇厄普代克式的大落地窗」,又說弗蘭岑先生文筆卓絕,「氣貫丹田,如雕美玉」(visceral and lapidary),憑藉此著,一舉完成了「從一個渾不吝的、專注於我國社會-經濟-政治困境的預言式諷刺作家到關切其主人公公共與私人生活的19世紀現實主義者」的重大轉變。

    角谷女士指出,弗蘭岑精於描寫兩種情緒:憤怒和沮喪。怒與憂不單體現在帕蒂身上,而是幾乎遍布書中每個人物,而一切又都可以回溯至這些人的父母有意或無心造成的心靈創傷。她斷言:「弗先生寫出了他本人迄今最深切的小說——它不僅是一個失序家庭引人注目的傳記,同時也是我們時代一幅令人難忘的肖像。」

    上周日的《紐約時報書評》則刊出該刊現任主編薩姆·坦嫩豪斯(Sam Tanenhaus)的文章,亦贊《自由》為「美國小說的傑作」。文章以《戰爭與和平》為題,暗指託翁。無獨有偶,此前角谷也認為《自由》與《戰爭與和平》隱隱相合,沃特-理察(沃特的好友)-帕蒂的三角關係,對應著託翁筆下的彼埃爾-安德烈-娜塔莎。

    《費城問詢者報》的書評指出,憑藉《自由》,弗蘭岑將鎖定其同代最優秀小說家之一的地位。他以優美的描寫解構了愛情、婚姻、家庭,以及當代美國人際溝通的脆弱。弗蘭岑寫道:或許讓人民自我治理的美國式經驗從一開始就受到了曲解,「因為並非那些有社交基因的人逃離了擁擠的舊世界,投奔新大陸,相反,他們都是無法與他人相處的人。」

注意,有雜音

    造神運動轟轟烈烈,但並非沒有雜音。美國暢銷小說女作家喬迪·匹寇(Jodi Picoult)便對《紐約時報》盛讚弗蘭岑的做法大為不滿,上周公然指斥該報對「白種男性文學寶貝」的偏愛。

    「紐時力捧弗蘭岑的新書。有人吃驚嗎?」匹女士在其推特上寫道,「倒很想看看紐時如何力捧那些不是白種男性文學寶貝的作家。」她說,對海地裔作家艾德維奇·丹蒂卡或多米尼加裔普立茲獎得主朱諾·迪亞斯,每有一篇關於他們的書評,就有十篇(喬納森·)萊塞姆或弗蘭岑。

    她對角谷用「如雕美玉」形容弗先生尤為不滿:「在角谷書評裡看到它,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我想這是書評家在自作聰明。」

    她隨後對《紐時摘報》(nytpick.com)網站表示:《紐約時報》就是喜歡白男作家,「只要你是白種人,是個男人,並且住在布魯克林,你就會更受青睞。」

    另一個持不同意見者很可能是弗先生本人。他曾公開對脫口秀女王歐普拉·溫弗莉向其以家庭婦女為主的電視觀眾推薦《糾正》表示不滿,亦曾被認為是角谷式書評的反對者之一。兩年前他公開宣布:「紐約城裡最蠢的人,就是《紐約時報》現任的首席小說評論家。」除了角谷女士,這還能指誰呢?

    角谷美智子顯然不計前嫌,雖遭貶損,仍不遺餘力,成為頌弗造神運動之合唱組合的主力幹將。

相關焦點

  • BBC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
    BBC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進入動蕩的二十一世紀後,最精彩的英文小說有哪些呢?為了做出全面有效的評估,BBC文化專欄作者向幾十位書評家發出了問卷,根據投票我們選出了最偉大的代表作!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 BBC的答案是什麼:21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
    最終,卡爾的基因問題卻讓他擁有了一項神奇的能力——「他能自由地遊走在兩性世界之間,從雙性的立體角度思考問題而不僅僅站在單性的角度」。《中性》架起了文學批評和商業成功的橋梁,為尤金尼德斯贏得了普利茲獎的同時,也成為了銷量百萬的暢銷書。
  • 旅英中國作家郭小櫓:美國文學被高估了
    喬納森·弗蘭岑  裘帕·拉希莉  美國文學被「極大地高估了」。在前天剛剛結束的2014印度齋浦爾文學節上,旅英中國作家郭小櫓在一個文學論壇上當著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的面說。比如,我認為亞洲文學敘述性不夠,但我們的閱讀嗜好其實更盎格魯-撒克遜化,更美國化。如今,所有的文學敘述都非常相近,太現實主義,過於注重故事性。因此所有詩意的、多選擇性的寫作,都被所謂主流社會推開。」  說這些話的時候,郭小櫓的旁邊就是被媒體譽為偉大美國作家的喬納森·弗蘭岑,弗蘭岑的習作就是典型的傳統現實主義寫作,弗蘭岑於2001年憑藉小說《糾正》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 印度齋浦爾文學節受邀作家:美國文學被極大高估
    喬納森·弗蘭岑齋浦爾市  美國文學被「極大地高估了」。在昨天剛剛結束的2014印度齋浦爾文學節上,旅英中國作家郭小櫓在一個文學論壇上當著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的面說。比如,我認為亞洲文學敘述性不夠,但我們的閱讀嗜好其實更盎格魯-撒克遜化,更美國化。如今,所有的文學敘述都非常相近,太現實主義,過於注重故事性。因此所有詩意的、多選擇性的寫作,都被所謂主流社會推開。」  說這些話的時候,郭小櫓的旁邊就是被媒體譽為偉大美國作家的喬納森·弗蘭岑,弗蘭岑的習作就是典型的傳統現實主義寫作,弗蘭岑於2001年憑藉小說《糾正》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 為什麼21世紀都過去了五分之一,還沒有出現偉大的科學理論?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人類的第一工業革命是從18世紀開始的,從18世紀到現在的21世紀,雖然只有不到三個世紀的時間,但是人類的科技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能有人會認為,從18世紀到現在,每一個世紀都會出現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一些偉大的科學理論。
  • 為什麼全世界偉大的文學作品,都在讚美自由,有人卻不愛自由?
    熱愛自由是人的天性,因此全世界偉大的文學作品都在讚美自由。但是,在生活中,無論古今,無論中外,卻有一部分人不愛自由。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弗洛姆就這一現象寫了一本著名的哲學心理學著作《逃避自由》。逃避自由,拒絕自由的人往往是習慣了不自由。不自由的生活讓他們喪失自由生活的勇氣和能力。於是,當自由就在眼前時,他們選擇了逃避自由,選擇了死死地擁抱不自由。這就像體制內的人儘管對體制怨聲載道,但是,一般情況下,多數人都沒有勇氣離開體制。自由意味著自己對自己獨自負責。很多習慣了不自由的人是沒有勇氣去擁抱充滿未知、一切需要自己決斷,自己負責的自由的。
  • 一個偉大文學的時代已經悄然消失|閻連科專訪
    放飛自我的同時,閻連科也已經到了考慮如何收場的時候,因為他認為一個偉大文學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新的偉大文學時代會到來,但已經與他無關。 更重要的問題是現實虛無主義  閻連科:回到傳統沒有問題,我相信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文學。21世紀有21世紀的文學,雖然我寫不出來,但21世紀但一定不是《安娜·卡列尼娜》那樣的小說。託爾斯泰是偉大的,但所有的作家都永遠去寫這樣的小說,我們也寫不過他。因為這樣,我經常看到如人們講的四平八穩的小說,但塑造了活靈活現的人物,這樣的作品能拿獎,賣得也好。
  • 「21世紀最偉大演員」趙濤榜上有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近日,《紐約時報》發布21世紀最偉大演員榜單,中國女星、導演賈樟柯妻子趙濤排名第八,成唯一入選華人明星《紐約時報》評選的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排名有先後):1、丹澤爾·華盛頓2、伊莎貝爾·於佩爾3、丹尼爾·戴-劉易斯4、基努·裡維斯5、妮可·基德曼6、宋康昊
  • 是時候覆習一下中世紀文學的12部偉大作品了
    其類型從崇高的史詩和浪漫到布雷頓萊斯,說教文學,甚至法布裡奧(淫穢高潮的淫穢故事)。即使是一般的序幕,其中的人物介紹,屬於一個流行的流派,十四世紀,莊園諷刺(一個嘲弄各種階級)。每一種類型都是模仿和諷刺喬叟的毀滅性準確的模仿,他的能力,在這麼多類型的寫作,顯示他不可估量的技能。不僅僅是文學體裁被嘲笑:每個角色的階級都受到審視和嘲諷,從低賤的蘆葦到騎士。
  • 《紐約時報》評21世紀最偉大演員 趙濤排名第八
    中國演員趙濤新浪娛樂訊 外媒《紐約時報》評選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排名有先後),中國演員趙濤入選,排名第八。9、維奧拉·戴維斯10、西爾莎·羅南11、朱麗安·摩爾12、華金·菲尼克斯13、蒂爾達·斯文頓14、奧斯卡·伊薩克15、麥可·B·喬丹16、金敏喜17、阿爾法·伍達德18、威廉·達福19、韋斯·斯塔迪20、羅布·摩根21
  • 都2020年了,21世紀為什麼還沒有出現,像愛因斯坦般偉大的理論?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心生疑問,一直在不斷向前發展的,為什麼感覺進入21世紀之後的科學似乎到了停滯的階段,2020年21世紀已經過去了1/5的時間,什麼時候才會出現上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理論者呢?
  • 趙濤入選「21世紀最偉大演員」,入行20年,當一個沒有流量的戲骨
    一時間,女演員趙濤入選「21世紀最偉大演員」的新聞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趙濤是誰?「21世紀最偉大演員」又是一個怎樣的評獎?趙濤是華語電影女演員,丈夫是著名電影導演賈樟柯——一個最擅長拍文藝片的電影導演,趙濤因為丈夫賈樟柯的關係,幾乎一直是賈樟柯文藝片裡面的女主角,她也被稱為「賈女郎」。
  • 21世紀最偉大演員名單出爐,中國女演員趙濤上榜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北京時間25日,《紐約時報》評選出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名單出爐,丹澤爾·華盛頓、基努·裡維斯、妮可·基德曼等好萊塢影星名列前茅,中國演員僅趙濤上榜,位列第八。
  • 外國文學知識
    21.柯南道爾,19世紀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代表作品偵探小說集《福爾摩斯探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偵探小說。 22.肖伯納,20世紀英國劇作家,主要劇作:《華倫夫人的職業》《巴巴拉少校》。
  • 必須把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攬起來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這一重要論述意味深長,意義重大。
  • 20世紀10件最偉大的藝術作品
    保羅 塞尚—聖-維克多山(1902)高山。薄丘尼或許是未來主義運動中最偉大的藝術家。同所有未來主義藝術一樣,這一雕塑是一種宣傳方式,是對新事物毫無掩飾的肆意歌頌。他通過將自己想像成一名未來戰士創造出一幅在空間扭曲的雲朵上不斷自我延伸的景象,而自我也在時空中隨之消失。卡濟米爾·馬列維奇-黑色方塊(1915)
  • 21世紀最偉大的四位球員,科鄧皇鯊,詹皇當之無愧第一?
    關於21世紀,其實我們也可以將其稱為後喬丹的時代,喬丹統治了NBA的90年代,1998年喬丹封神離去,聯盟再次回到了群雄逐鹿的年代,這之後,有過四大分位的輝煌,有過OK組合的無解,有過銀黑馬刺的奇數年奇蹟,當然還有如今詹姆斯大戰勇士諸強的英雄主義。
  • 21世紀最臭名昭著的「黑哨」——多納西,毀掉了兩支最偉大的球隊
    21世紀最臭名昭著的「黑哨」——多納西,毀掉了兩支最偉大的球隊 NBA聯盟身為全球最頂級的籃球殿堂,給我們奉獻了無數次視覺的盛宴!
  • 十九世紀德國偉大詩人:海涅
    亨利希·海涅( Heinrich Heine,1797-1856),十九世紀德國偉大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德國革命民主主義者的主要代表。所以海涅始終崇尚法蘭西的自由精神,很長時期內崇拜拿破崙,一八一三年拿破崙失敗後,這一地區的人民重新處於普魯士的封建統治之下,但海涅幼小心靈中萌發起來的民主思想的根苗不會枯萎了,這對他一生的思想發展和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 海涅的創作始於抒情詩歌。一八二七年出版的《歌集》匯集了一八一六年以來的詩作,它使海涅嶄露頭角。
  • 什麼是「偉大」的大學
    在許多中國知識人的眼裡,1919年的北大已經是一所「偉大」的大學,儘管她那時候年輕,只有21歲;規模小,只有大約2000名學生;設備簡陋,沒有幾個像樣的實驗室;更談不上在教學科研上處於世界前沿。與同時代的歐美大學相比,她顯然不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學,但她是一所「偉大」的大學,她擁有特別的精神氣質,她提出的「民主」「科學」引領了當時的中國社會,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感召了近百年來的中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