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有詩|許淵衝的百歲心願

2020-12-16 央視新聞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許淵衝譯《江雪》

「你看這個語序,多有味兒啊!還有,譯成『釣雪』,不是釣魚,你看看,多好啊!」

許淵衝,1921年生人,是亞洲首位獲得「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翻譯泰鬥。「北極光」是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重陽節前,央視新聞《相對論》兩次造訪他位於北大暢春園的家,聽他的「譯痴」人生、百歲心願。

【視頻】重陽有詩|許淵衝的百歲心願

採訪老先生,得湊近了耳朵大聲說。他的口齒不那麼清晰了,聲音卻極洪亮。收聲的話筒,只能別在記者身上,如果給老先生也別一個,聲音就「爆」了。

一百多本譯作中,許淵衝最愛「中譯外」。「把中國詩譯成外國詩,這個難啊!」許淵衝說起《江雪》,「我翻譯了那麼多,有多少能翻譯成這樣呢?很少啊,百分之一罷了。有百分之一就不得了啊!」

恰逢中譯出版社為孩子們輯錄的許淵衝譯選《古詩裡的核心詞》出版,家裡來了不少人。聊到興起,老人揮舞雙手,拖長尾音念著得意的句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許淵衝譯《登鸛雀樓》

「音美、形美、意美」,為了這翻譯「三美」,老先生仍堅持著夜裡工作的習慣。這個習慣,是他從英國詩歌裡「偷」來的:「To lengthen our days is 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從夜裡偷幾點鐘,延長我們的白天。)」

「昨天晚上您從夜裡『偷』了幾個小時呀?」

「早上三點鐘睡的,七點鐘起的。剛剛翻(譯)完一本書。」

剛翻譯完的,是亨利·詹姆斯的A Portrait of a Lady。前人譯作「一位女士的畫像」,許淵衝譯作「伊人倩影」。

「這多好啊,『伊人』我是根據詩經來的,portrait可以是畫像,也可以不是,但就翻得不好嘛!」

「把最美的表達方式放在最好的地方,在理性的樂趣上增加了感性的快樂。如樂趣有人同享,又可倍增其樂。」老人曾說,這是他的「情趣發展三部曲」。

採訪的這間十幾平米的小屋,是老人的臥室、書房兼起居室。對面背陰的小屋裡,放著他深夜常用的電腦,還有一臺蓋著布的舊電腦,已經用壞了,但沒打算扔。

老先生的老伴照君兩年前已離世,滿屋放著兩人的合影,書架、床頭、桌上、牆上……照君離世後,保姆小芳兩口子在對門屋裡住下,照顧他的起居。

又到秋天。老先生頭兩年摔跤後,遵醫囑不再騎車。但每天下樓兩次的習慣,幾乎不間斷。遇上晴好天氣,他還要讓小芳騎上半個多小時電瓶車帶自己到海澱公園去。他不愛去樓下的小公園,因為「不夠美」。

幾十年間的書信,老人都還保存著。聽說我們要來,他找出這些發黃的信封,抽出疊成手掌大小的信紙,「如果你們感興趣,我就和你們說說」。

正式採訪前,陽光透過紗簾墜在老人的安樂椅上。嫌刺眼,老人戴上墨鏡,陷入椅中,一動不動。聽到我們談論起他的老物件,他突然起身,甚至忘了身邊的拐杖,「我不給你們講,你們哪知道啊,這個太厲害了!」

「您一百歲的生日願望是什麼?」

「希望(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希望我的東西有人能夠傳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Truth can be known, but it may not be the well-known truth, or truth you know. Things may be named, but names are not the things.

——許淵衝譯《老子》節選

「道可道,非常道」的譯法,就藏著翻譯家許淵衝一輩子的「實踐」。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百歲許淵衝,還有哪些未了的心願?

完整訪談

央視新聞《相對論》

近期推出,敬請期待

監製丨王姍姍 陳憶多 張鷗

製片人丨莊勝春 汪潔

記者|王姍姍 莊勝春

技術|王劍峰 夏文

視頻丨金竹音 張宗堯 張森傑

視覺丨王少華

編輯丨郝薇 譚瑤 單楚玉 孟柯言

攝像|王開 肖澤群

統籌|紀方 季巖

相關焦點

  • 這項榮譽,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先生實至名歸
    相關閱讀許淵衝:百歲追夢人採寫:穆安慶 來源:《名人傳記》2019年第4期數字「九」有「多次或多數」之意,在中國的傳統數字文化裡,它又有「最多、最大」之意。許淵衝認為求真是低標準,求美是高標準。他舉王之渙的名句「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來說明。國外一位翻譯家把這句詩譯成英文,還原成中文大致意思是:你登上一層樓,就可以擴大三百英裡的眼界。這個譯文可以算是「求真」的,但是原詩是有韻、有對仗的,譯文卻沒有,這就說明譯者只求真而不求美,是低標準。許淵衝是怎麼譯的呢?
  • 相對論Vol.49百歲許淵衝|從十歲的作文本 到百歲的讀書燈
    如今,許淵衝窗口的燈光,每夜仍會亮到凌晨三四點鐘。一百歲了還在翻譯,哪怕日夜顛倒,堅持的理由也許藏在這些問題裡:當他翻看自己十歲時的作文,為何高聲說:「這個不得了」?戰火四起交通斷絕,去西南聯大的求學路上,他帶了哪兩本書?
  • 許淵衝:轉換不同語言之美的百歲翻譯家
    許淵衝近照 趙鳳蘭攝/光明圖片    走進百歲翻譯家許淵衝的家,如同重回幾十年前。屋內的簡易書桌、老式沙發和掛著蚊帳的單人床,透著滿屋舊時光的清輝。20世紀80年代,許淵衝曾多次致信老師錢鍾書,與他探討詩詞翻譯,談到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給詩下的定義:詩是翻譯中失掉的東西。錢鍾書表示贊同,他認為無色玻璃(直譯)的翻譯會得罪詩,有色玻璃(意譯)的翻譯會得罪譯,只能兩害相權擇其輕。他說,許淵衝的譯文雖然戴著音韻和節奏的鐐銬跳舞,卻靈活自如,「如果李白懂英文並活到今天,定能與許結為知己」。
  • 百歲翻譯泰鬥許淵衝:跨越時代,不改一腔赤誠
    但直到2017年,許淵衝登上央視節目《朗讀者》《開學第一課》的舞臺,才被普通人熟知。他在現場朗誦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詩《別丟掉》,他的動情,他的率直,他的赤誠,打動了屏幕前的觀眾。翻譯家許淵衝(新華網 王志豔攝)入夏時節,記者去拜訪了這位剛過完百歲生日的世紀老人。
  • 百歲譯界泰鬥許淵衝談翻譯 感嘆接班人難找
    這是在8月19日上線的最新一期《掌閱遠山》—「百年不孤獨」節目中,翻譯泰鬥、中國翻譯家許淵衝不斷提及的一段話。在已經百歲的許淵衝看來,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變換,而是兩種文化的比較和碰撞,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不能被低估。
  • [先生]許淵衝:詩千首 恰少年
    而許淵衝翻譯講究的是情景交融,「去的時候楊柳捨不得我走,回來的時候大雪又把楊柳壓彎了。就是王國維那句話,寫的是景,景裡有感情。所以我翻譯的是,I come back now, snow bends the bough.不但翻了意思,還翻了感情。」  1938年,許淵衝考入了剛成立不到一年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
  • 中譯出版社推出《古詩裡的核心詞》許淵衝:希望唐詩智慧豐富全球...
    近日,99歲的翻譯家許淵衝身穿深棕色皮夾克,淺米色長褲,戴著灰呢絨鴨舌帽,在這裡為來訪的客人朗聲誦讀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以及自己的英文翻譯。  百歲老人譯古詩獻給小讀者  從事文學翻譯70餘年,許淵衝的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
  • 百歲許淵衝西南聯大紀念日再唱校歌,追憶入校時光
    南渡、西遷,最終留居雲南昆明,它迎來的第一批本科新生中,就有江西少年許淵衝。 西南聯大83周年紀念日前夕,央視新聞《相對論》 再次造訪這位百歲老人位於北大暢春園的家,聽他再憶校園,再唱校歌。 1938年11月5日 讀10月30日《江西民國日報》,知道我考取了西南聯大外文系……取是取了,去不去呢?
  • 許淵衝:雖已近百歲,我輩仍不綴
    所以,許淵衝便根據英語原文進行衍生擴展,學會模仿造句,一步步點燃了自己的學習熱情。2014年獲「北極光」獎時,許淵衝就告訴世界,他正在翻譯莎士比亞全集。有人向他提問:「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早就有人翻譯過,為什麼又要翻譯?」他答:「如果作品有前人的譯文,我就要儘可能勝過前人。不能勝過,也想別出心裁,絕不落入別人的老套。」
  • 許淵衝:不到絕頂永遠不停
    採訪手記:    為著拜訪百歲老人許淵衝,我試著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他。但當看到某段視頻,見他步履蹣跚著走向書桌,戴著花鏡在電腦前翻譯莎士比亞,突然又產生自我懷疑,這樣的採訪對老人是不是一種打擾?
  • 許淵衝:平生不改赤子心
    夕陽下的北大暢春園別有一種歷史感。光線射進鬥室,98歲的清癯老人坐在電腦前打字,很慢、很專注,一瞬間,我們都放慢了腳步。來客已近,許淵衝才突然從寫作中回過神,急忙招呼家人搬凳、倒水。熟悉的「大嗓門」響起,讓每個掛懷他健康的人舒了一口氣。
  • 許淵衝:一生熱愛,百年不孤獨
    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喧囂和誘惑,我們隨時可能會迷茫、會動搖,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能永遠不忘初心。最近,我在一位百歲老人身上,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就是翻譯大師許淵衝先生。他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翻譯。為接近極致,他傾注一生。有一生熱愛,百年不孤獨。
  • 翻譯家許淵衝:平生不改赤子心
    許淵衝近照。記者 姜奕名攝/光明圖片  【新春訪名家】  夕陽下的北大暢春園別有一種歷史感。  來客已近,許淵衝才突然從寫作中回過神,急忙招呼家人搬凳、倒水。熟悉的「大嗓門」響起,讓每個掛懷他健康的人舒了一口氣。  落座,對面一壁書,手邊一張幾,背後一幅字。除此之外,四白落地,別無長物。在鬥室裡,老翻譯家生活了數十年,將楚辭詩經、唐詩宋詞變成精妙的英法韻文,又將莎士比亞全集一頁一頁變成漢語。  「百歲前一定要譯完莎士比亞全集!」
  • 嶽陽縣:「百歲健康村」歡度重陽佳節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記者 郭泰菘)歡度重陽佳節,嶽陽縣黃沙街鎮和諧村舉行九九重陽尊老、愛老、助老活動,邀請村裡的老人們共進午餐,觀看歌舞表演。和諧村近年來致力於創建百歲健康村,按標準配備了老年活動室、圖書室、書法作品陳列室、百姓舞臺等,每年定期健康體檢2次以上,促進老年人身體健康、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村老科協還每年自籌資金30萬元,發放到全村的困難戶、五保戶,營造了尊老、敬老、愛老的濃厚氛圍。如今,和諧村健康長壽的老年人越來越多,80歲以上健康老人達到210多人。
  • 許淵衝先生做客《朗讀者》,你知道他的翻譯有多美嗎?
    央視熱播的《朗讀者》,最賺足眼淚的莫過於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先生,如今已是近百歲的高齡,但在談論自己熱愛的翻譯事業時依舊滔滔不絕,說到動情時刻依舊是熱淚盈眶,每一個眼神中都流淌出智慧的光輝。許淵衝在英文中找到了同樣有文化特色的詞彙「lily-like(百合花般的)」來對應「金蓮」,用 「taper(逐漸尖細的)來描摹「玉筍」,真就以韻文譯韻文,以特色對特色。老同學楊振寧曾對許淵衝笑言,「你幾乎每天一個靈感,我多年才有一個。」
  • 許淵衝
    原詩形式上的「武裝」在內容上表示的卻是英雄主義。富有意美;「愛」,和「不愛」有重複的音美;「紅裝」和「武裝」有對仗的形美。原文的「三美」在對等派的譯文中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怎麼能算等值的譯文呢?那麼,中國學派的譯文又是怎樣傳達原文「三美」的?
  • 「百年不孤獨」《掌閱遠山》許淵衝專訪正片背後
    近日,文化訪談欄目《掌閱遠山》上線了最新一期節目「百年不孤獨」,主持人都靚專訪了翻譯泰鬥許淵衝。節目一上線就獲得了廣泛關注,讓大家再次看到百歲學者許淵衝對翻譯事業的熱忱與堅持,對追求美的執著。《掌閱遠山》主持人都靚採訪許淵衝許淵衝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已經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20多部,2014年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是首位獲此殊榮亞洲學者。生於1921年的他如今已經百歲高齡。
  • 慈利縣龍潭河鎮:「九九」重陽日 創建「百歲健康村」
    紅網時刻張家界10月26日訊(通訊員 朱珣)歲歲佳節又重陽,10月25日,慈利縣龍潭河鎮各村(社區)開展了「九九重陽·敬老愛老」系列文化活動。龍潭社區慶祝活動中,評選出2020年度好婆婆、好媳婦各4名,她們任勞任怨、治家有方,在平凡的生活中踐行「家和萬事興」的優良文化傳統。慈利縣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黃石水庫水資源保護中心、各駐村後盾單位等領導參加了當天活動。
  • 許淵衝:在詩意裡驕傲地活
    他譯成英文的第一首詩是林徽因的《別丟掉》,彼時他剛滿18歲,在日記裡記下了兩個靈光一現的絕妙韻腳,順便誇了誇自己:「第一次譯詩自得其樂,還有一點小小得意呢!」他亦是在同一年第一次上錢鍾書的課。在許淵衝的印象裡,錢鍾書總是面帶微笑,講話風趣,一口牛津腔,與旁的教授不大相同,「仿佛是個英國人」,卻也「太年輕了」,只比自己大了10歲。
  • 【中國風】98歲翻譯家許淵衝:我到100歲,一天能翻譯一千字
    這位近百歲的長壽老人,不為養生所累,率性而為,至今依舊愛吃糖,愛熬夜。  【同期】  這個反正我行啊,我到一百歲,還能一天能翻譯一千字啊。世界上好像還沒有第二個,有沒有我不知道。  【解說】  從《詩經》《楚辭》到莎士比亞,許淵衝用中英法三種語言互譯,譯著已達100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