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棉將"詠春"復名為"永春"

2020-12-22 順德新聞網

  文/陳錦良

  少林永春拳是詠春拳的前身,這是有歷史依據的。少林永春拳傳到佛山後,再由梁二娣(梁博儔徒弟)傳給梁贊(鶴山古勞人),梁贊再傳到陳華順(順德馬寧人)。到跨世紀後的今天,永春弟子已發展成遍布世界了。

  然而,很多永春新學員和武林中的朋友卻並不了解永春拳的來歷、套路稱謂的原因、拳理等。筆者想就自己所知,將永春拳的源流問題在此闡述一下,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順德人陳景尚家存有永春歷史源流資料

  永春前輩歐少鳳(陳錫侯女徒弟)說,當年梁二娣把永春淵源歷史的資料傳給梁贊,梁贊交陳華順保管,陳華順叫徒弟陳錫侯(順德南朗人)抄錄三份。陳錫侯學問很高,他抄錄後還賦詩記錄了永春拳的歷史。之後給陳汝棉、黎協箎各一份,自己留下了一份,現存他孫兒陳景尚家。

  在永春淵源表上,有陳錫侯寫下的詩:

  永春源出蛇鶴形,當年乾坤唱復明。

  耕欄攤膀柔縱勢,擊撞標掛剛發勁。

  女傑求存逃天涯,巾幗圖繼改門名。

  世人若問永詠事,謎中離合有曲程。

  詩內的「乾坤」是指天地,「復明」指「反清復明」。前二句詩的全意是:永春門是天地會組織,他們要「反清復明」。詩中的「女傑」「巾幗」是記錄了永春拳是當年流行的女子拳術。最後兩句「永詠事」、「曲程」是暗喻永春是詠春的前身,是經歷了曲折的「改門名」歷程後,才產生現在的詠春。福建探源密林深處發現早年的「永春堂」

  為了取證這淵源表與詩記,幾年前筆者與徒弟們往福建考察了莆田、永春、泉州三地。我們終於在永春縣五裡鎮大羽鄉之密林旯旮處發現了當年師父說的「永春堂」。還發現了「白鶴先師」和「方七娘」的牌位。

  「白鶴先師」是五枚師太仙駕後的諡號,當年筆者師父陳家燊(陳華順長孫)家中也有此牌位。「蛇鶴影形拳」是五枚所創,她將此拳傳給了女徒弟方七娘。方七娘在永春縣設永春堂授徒,後來世人稱此拳為「永春拳」;方七娘也隨之被稱為方永春了。1970年後,有小說寫成嚴詠春,師父陳家燊說:「這是作家的虛構」。

  永春拳上下耕欄、膀欄、分欄的訓練手法,形態上很似鶴翔蛇舞, 陳錫侯詩中所說「永春源出蛇鶴形」一點不假。

  筆者與徒弟們在永春堂祭拜前輩後,隨即與徒弟們在堂前演練了永春功夫。我們到福建探尋永春源頭的事,驚動了福建永春拳研究會的學者林玉品和潘長安等一班武林高手,後來他們與永春縣委宣傳部領導一行十人到順德找筆者,在聯英武館與我們切磋比試,並拍攝全過程。最後確認我們彼此的永春拳從手法到拳理都很接近;認同了佛山、順德的永春拳是福建永春拳的最早分支,是詠春拳的前身(福建電視臺有報導)。陳華順之子陳汝棉遵祖訓將「詠春」復名為「永春」

  梁二娣當年對梁贊有「清廷亡,永春復」的遺訓。陳華順對其子陳汝棉亦有此遺訓。中華民國建立後,陳汝棉恪遵祖訓,認祖歸宗,將「詠春」復名為「永春」,把在佛山昇平路的武館復名為「永春國術社」。當時陳華順的徒弟陳錫侯、陳孔大、雷汝濟、黎協箎、黎厚培、何見、何漢侶、吳小魯、吳仲素、葉繼問(即是葉問)等人都聯名贈了賀匾(此匾現存陳華順故居)。因為當時交通與通訊都很落後,未能及時通知海內外同門參加復名儀式,所以造成今日有永春、詠春的一拳兩稱謂現狀。三百年永春支流縱橫,出現套路、招式、稱謂上的差異

  永春功夫主要的訓練套路有小練頭、尋橋、標指、八斬刀、六點半棍、木人樁;有實戰必學的黏手八式、蛇鶴影形拳、鴛鴦短棒;還有很多前輩創下來的實戰套路,如熊砂掌、伏虎拳、行者棒、佛掌、花拳、永春大刀等。

  永春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代代相傳且支流縱橫,在各支流的演變過程中,有可能存在套路、招式、稱謂上的差異。但鉗羊馬、日字拳、柔縱剛發、寸勁快打的拳理是不得有差異的。筆者認為,永春拳掌門人陳國基的套路手法保留得最標準。 「小練頭」非「小念頭」

  永春的第一套訓練拳是「小練頭」,這個練字是布帶的意思,如毛澤東詞《菩薩蠻·大柏地》中:「紅黃橙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句中的「練」字一樣是布帶。練習「小練頭」就是把手腕訓練成有布帶的功能,達到隨意把敵方的手束縛後而任我所擊。但有人將「小練頭」寫成「小念頭」,在拳理上沒有意義。我師父當年說,「小念頭」是1970年後的產物,是諧音的誤寫。 「尋橋」非「沉橋」

  永春拳第二套訓練拳是「尋橋」,「尋橋」是尋找橋手之意。我的同門師兄彭南(佛山人,綽號黑面南,招就之徒)經常講:「有橋搭橋,無橋尋橋」。拳理是敵方出手,我必搭手成橋而即縛布帶(手腕)擊之;敵方如不出手,我必探手尋橋,誘敵出手成橋。現在有人把「尋橋」寫成「沉橋」,在拳理上是不通的。因橋手搭成後,要上下左右尋機取勢而擊,而「沉」字只取下壓之意,縮窄了拳義。對「鉗羊馬」的一些誤解

  有人將鉗羊馬寫成「鉗陽馬」,其解說「鉗陽」是保護男性生殖器,這是錯的。因鉗羊馬雙膝靠近,正好是鉗羊姿勢;另外永春拳最早是女子所創,女子又何陽之有?

  有人將鉗羊馬加了姓,寫成「二字鉗羊馬」或「二樹鉗羊馬」,這是蛇足所為。因鉗羊馬要紮成八字三角形才能鉗羊,而二字馬是不能鉗羊的。鉗了羊的馬更不像兩棵樹。

  中國武術確有二字馬之稱,我同門師兄佛山彭南用永春拳結合練氣功扎永春二字馬,是他氣功師傅伍文龍(順德古朗人)所教。很合拳理。現在有不知情者在「二字」後面加「鉗羊」,那是多餘的。永春拳的特點是來留去送、追影尋擊、寸勁快打

  有人問我,實戰時眼快還是手快?其實最重要的是意念快,意念快即是反應快。因永春拳的風格特點是來留去送、追影尋擊、寸勁快打。要具備功力好,手法靈活,有實戰經驗且反應快的條件,才能達到武諺中:「拳頭無真假,快者為師」的境界。

  以上是筆者對永春拳的一點認識,希望與同道交流, 不足之處,歡迎同道指正。

  (作者為佛山市武術協會副主席、佛山市永春總會總副會長)

  延伸閱讀

  資料證實李小龍詠春拳源於福建永春拳

  福建省永春縣五裡街鎮近日在布置中國白鶴拳史館時,從民間找到一本永春籍馬來西亞華僑、著名拳師李載鸞收集整理並於1927年首次印刷出版的《桃源新拳術藥方》,並發現古拳譜內一張照片兩位武師的動作與李小龍和師父葉問對練的照片動作驚人相似。專家認為,這為「詠春拳源於永春白鶴拳」之說提供了相關實物證據。

  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主席周焜民先生向記者表示,兩幅相關照片雖然不是同一個動作,但都是五祖拳(包括太祖、羅漢、達尊、行者、白鶴五種拳)「盤技」的動作,這些動作是五祖拳練習者平常練腕、臂、肩、腰、馬步的力量、應變敏捷和提高力度,「可以看出葉問教李小龍所練的『詠春拳』與五祖拳是同一淵源」。

  電影《葉問》再次使詠春拳成為坊間言談焦點,但詠春拳始於何時、源於何處、創於何人,一直是爭論焦點,從未有完整的文字記載。一些專家認為,詠春拳源於永春白鶴拳,苦於找不到相關實體證據,而永春縣此次意外發現這張照片,填補了此項空白。

  關於詠春拳與永春拳的關係,李小龍師傅葉問的兒子葉準在他1999年的論文《世上果真還有「詠春拳」的下半部分嗎?》中提及,他曾以「香港詠春體育會」董事局主席身份去順德杏壇東西馬寧鄉探訪華公(對詠春拳早期宗師陳華順的尊稱)後人陳汝棉之子陳國基先生,發現陳汝棉的神位寫的是「永春」拳。葉準對此「甚出意外」,陳汝棉是陳華順之子,所習的是眾所周知的「詠春拳」,為什麼神位上卻寫的是「永春」呢?

  陳國基先生解釋,爺爺陳華順臨終前鄭重其事地對父親陳汝棉說:「詠春拳原本出自少林寺的『永春堂』,原來是叫『永春拳』的,後來清廷火燒少林寺,於是少林寺僧眾包括在『永春堂』中習『永春拳』的僧眾在內,皆被清廷緝捕,『永春』門人便將『永春拳』改為『詠春拳』以掩人耳目。」陳華順遺言:若他日清廷被推翻後,「詠春拳」便要認祖歸宗重新改回叫「永春拳」。

  對永春白鶴拳歷史進行長期研究的永春縣五裡街鎮鎮長林玉品先生認為,詠春拳源於福建省永春縣方七娘始創的永春白鶴拳。在1870年前後,由於左宗棠和郭嵩燾的不睦,驅匪入廣東,促使在當時的起義軍林俊、陳湖殘部中的永春白鶴拳弟子流落廣東,個別人埋名隱姓,傳授永春拳;也因為口傳的原因,產生了嚴(顏)詠春這個虛構人物,致使永春白鶴拳訛傳為詠春拳。

  (此文摘自中國新聞網2009年6月9日中新社電訊,作者為林永傳、顏堯民)

相關焦點

  • 永春名師錄之(四)——陳華順
    陳華順(1849年-1913年)外號「找錢華「,是清朝末年永春宗師佛山贊先生之入室弟子,在佛山公開教授永春拳術。
  • 「陳華順永春拳文化節」傳承武藝 緬懷一代宗師
    10月14日,第十屆陳華順永春拳文化節在永春拳一代宗師陳華順故鄉——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馬東村舉辦。文化節現場,旌旗招展,醒獅威風,鑼鼓喧天,來自全世界50多個陳華順永春拳武術分會約1500多人云集於此,共同緬懷先輩,切磋技藝,以武會友。
  • 實戰洗禮的永春拳師:曾三次打趴澳門黑社會
    他稱這種打法為「逼步黐身」。「前陣子北京那個姓徐的人很聰明,也是這樣粘著人打。」  那時候,他三十多歲,是廣東順德永春拳實戰經驗最豐富的拳師之一,常常與人交手。有時是與其他門派比武,有時則是捲入江湖糾紛。何良興坐在茶几前,重重地咳嗽了一通,啜了一口單叢,他覺得自己不可避免地變老了,不再有以前的氣力。  何良興十歲學拳,師父是譚煥標。
  • 永春這51名高校畢業生將獲安居補助
    永春這51名高校畢業生 將獲安居補助 快來看看有你認識的嗎 安居補助名單的公示(五) 根據《泉州市鼓勵產業急需高校畢業生來泉就業創業實施意見(試行)》(泉政辦〔2019〕23號)和《高校畢業生來泉就業創業安居保障暫行規定(試行)》(泉人社〔2019〕73號)等文件精神,經縣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初審、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核同意後,現將永春縣高校畢業生安居補助名單
  • 永春六中:上足防疫措施,迎接高三復學!
    為了安全有序推進學校復學工作,永春六中加強預判,提前布置,提前預防,上足疫情防控相關措施,建立健全學校疫情防控應急管理機制,迎接高三學子重返校園。在永春六中的學校入口處可以看到,地板上已經劃上清晰的1米間距標線,4月7日高三年段開學後,師生一入校門,必須嚴格按照要求拉開間距在這等候,逐一經過入口處的熱成像體溫篩查儀進行體溫篩查,把好進入校園的第一道關卡。永春六中現有高三年段學生269人,其中通學生173人,內宿生96人。
  • 有一種生活叫永春!永春舉行「康養福地 舌尖永春」王味廚霸賽
    當日,永春縣在此啟動 " 康養福地 舌尖永春 " 王味廚霸賽活動,並作為 " 有一種生活叫永春 " 嘉年華系列活動之一。據了解,此次廚霸賽將從 8 月 14 日持續到 8 月 29 日,包括兩類四場比賽,吸引 200 多名永春廚師參加比賽。其中,兩類比賽包括傳統美味排名賽和創新美食爭霸賽。傳統美味排名賽,以永春 27 道傳統特色小吃和特色美食為題,進行現場比賽。
  • 永春老醋:釀造過程講究 並稱中國「四大名醋」
    千年古邑不僅留下魁星巖、東關橋等眾多人文景觀,更留下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美味,如榜舍龜、吉紅糕、香餅、麻粩、咯攤……在這些美味中,不能不提的是永春老醋,它與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並稱中國「四大名醋」。早在北宋初年,永春民間即開始釀造老醋。
  • 泉州永春,厲害了,除了四大名醋以外還有四大名畫
    說起來,在歷史上永春雖然沒有三皇五帝,但也是繁華之所。永春白鶴拳對於永春,不熟悉的人的第一反應永遠是永春特產詠春拳?對不起大家,其實永春真的沒有詠春拳,但是永春實際上有個拳法是「白鶴拳」。方七娘甚是訝異,於是將白鶴的姿勢揉合到少林寺拳法之中,「白鶴拳」由此產生。
  • 永春五裡古街將「涅槃重生」
    其中舊街主路(823西路)全長約590米,兩側房屋共有259間店面,為南洋騎樓風格的老式建築,均是兩層或三層土木磚柱結構的樓房,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河道變淺交通變遷 老街破敗漸漸沒落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陸路交通的發展、永春到泉州市區河道變淺,許港碼頭這個內陸碼頭交通樞紐作用逐漸失去。
  • 盤點永春文化 周杰倫竟是永春人
    地形地貌永春境內山多地少,地勢趨西北高東南低,著名的戴雲山脈綿延全境。境內以蓬壺馬跳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溪流瀑布西部多山,有1000米以上山峰58座,地貌資源豐富,分布有火山巖地貌、石灰巖地貌、花崗巖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山體俊美,自然風光迷人 ,是永春縣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優勢。
  • 永春:一輛水泥罐車與摩託相撞 3名中學生身亡
    閩南網11月14日訊 昨日下午4時許,在省道306線永春下洋往達埔方向,一輛水泥罐車與一部乘坐3名初中生的女式摩託車發生相撞,造成兩人當場死亡、一人重傷的慘劇。  不幸的是,經過4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後,倖存的唯一一名學生也不治身亡。
  • 今年高考永春一中奪得全省縣域中學第一名
    備受矚目的2020年高考成績已經揭曉,今年永春一中再創佳績,喜獲全省縣域中學第一名,本科上線率98%,上600分人數達123人,文史類全省前50名兩人,理工類全省前100名四人,居全省第六名,其中林慧婧同學以總分701分榮獲泉州市理工類第一名,蘇瑋婧同學以總分662分榮獲泉州市文史類第二名、福建省第四名。成績的取得凝聚了學校、老師以及學生的多方努力,一起來關注。
  • 永春縣級優秀人才正式公示 6名優秀教師入選
    近日,永春縣對25名第六批縣級優秀人才正式人選進行了公示,該縣教育系統6名優秀教師入選。  這6名優秀教師分別是:永春縣實驗小學教師邱偉民、永春縣教師進修學校中學教研室語文教研員陳建源、永春縣桃溪實驗小學教師黃惠芬、永春一中教師康水生、永春華僑中學教師謝雅禮、永春一中教師蒲志輝。
  • 永春職業中專學校2020年工作回顧
    二是永春職專仙嶺代表隊在福建省第一屆青少年U系列空手道錦標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榮獲女子組個人型第一名、第二名;男子團體組手第三名;女子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副縣長顏一鵬、原福建省衛計委副主任蘇富達、蓬壺鎮書記周伯祥、企業家蘇天質、縣紀委原副書記李錦輝、教育局副局長黃茂華以及永春職專運動訓練專業(白鶴拳方向)專業指導委員會全體委員出席頒獎儀式,參加活動的領導為獲獎的選手頒獎。
  • 永春咯攤是什麼怎麼念 永春咯攤火鍋功效吃法(圖)
    永春咯攤是什麼怎麼念 永春咯攤火鍋功效吃法(圖)  咯攤(閩南語讀音為Ko tua),福建永春五裡街鎮的一種名小吃。是一種最會體會親情的吃法:幾個圍坐在一起,像吃火鍋一樣把許多食品放在鐵鍋裡煮,這些食品以煮熟後的豬內臟為主,湯用骨頭燉成,同時加上青菜和豆腐、豆乾等配料。
  • 2020福建泉州永春一中初中部公開選調教師8名公告
    各中學、九年一貫制學校:根據永春一中2020年秋季的招生計劃,初一年將增加2個班級,現有的專任教師人數難以確保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經研究決定,採用公開競聘的辦法補充專任學科教師。
  • 永春四中安置452名群眾吃大鍋柴火飯 還能看電影
    安置群眾在學校禮堂看電影­  受「鯰魚」影響,永春湖洋鎮昨日共轉移群眾1256人,其中安置在永春四中的有452名群眾。「莫蘭蒂」來襲後,永春四中臨時安置點完善各方面設施,群眾不僅能吃上大鍋柴火飯,晚上還能看電影,群眾一片好評。­  作為湖洋鎮重要的避災點,永春四中在上一次颱風來襲時,發揮了重要作用,讓居住在低洼、河邊等危險地帶的受災群眾渡過了難關。「在此次颱風來臨前,被轉移的群眾配合很好,轉移工作很順暢。」
  • 永春人的不解「桃」緣
    比如最常見的,在介紹永春基本情況的文章中最流行的開頭方式就是「永春古稱『桃源』」。又如,永春制定的縣域發展目標是「鄉愁故裡 生態桃源 美麗永春」…… 「永春 - 桃源」,總是兩兩相隨,步步緊跟。這是怎麼回事呢?還要從永春的歷史說起。 隋開皇九年(589),劃南安西北二鄉設置一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