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是每位寶媽不忍回首的痛,每次提及總會有訴不完的苦:
9點半上床,大人裝睡,孩子11.30才睡著,可怎麼辦?
明明已經揉眼睛困了,就是不睡覺,不論橫抱、豎抱還是放車裡推,總要折騰1個多小時才睡。
晚上迷迷糊糊的哼唧,每隔3小時就要餵一次,有時候越餵越精神,又得折騰2個小時,全家跟著熬夜。
相信寶媽們為了哄孩子睡覺也是用盡了辦法,當然也有一些不靠譜的寶媽,沒把孩子哄睡著反倒把自己哄睡著了。
孩子看到媽媽睡著了,就拼命搖晃媽媽,讓媽媽醒來陪自己一起玩。不過,也有一些孩子從小就體諒父母,即便媽媽睡著了也會安靜的自己玩。
「不靠譜寶媽」帶娃走紅,娃沒睡先把自己哄睡著了,孩子表現暖心
有一位寶爸拍下了這樣一幕:
晚上,媽媽做完家務哄孩子睡覺,躺在床上孩子翻來覆去睡不著,睜著大眼睛到處看。
忙了一天的媽媽實在太累了,一邊哄孩子一邊打瞌睡,沒過一會就把自己哄睡著了,可孩子還醒著。
寶寶看到媽媽閉上眼睛睡著了,可被子還在一邊,可能是感覺到冷了,就站起來用盡全身力氣把被子拉到媽媽身上,還裹緊了自己。
剛好回家的寶爸看到這一幕就拍了下來,上傳到網上寶寶就成了「保護媽媽的小暖男」。相信媽媽甦醒後看到視頻,也會為孩子的舉動感到暖心吧。
相信不少寶媽都曾有被寶寶「哄睡著」的經歷,並不是寶寶不想睡,而是沒有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爸爸媽媽幾十年夜晚睡覺、白天工作已經習慣了,可孩子在肚子裡就醒一會、睡一會,想要他跟爸爸媽媽一樣睡「大人覺」,還需要進行鍛鍊。
孩子幾歲能睡「大人覺」?研究發現:跟父母同睡,影響孩子睡眠質量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經歷著睡眠時間從24小時縮減為12小時,父母要控制好每個階段:
出生後第一周——16.5小時/天;
出生後1-4周——15.5小時/天;
4周-3個月——15小時/天;
3個月-6個月——14.5小時/天;
6個月-9個月——14小時/天;
9個月-1歲——13.5小時/天。
孩子滿1歲後就可以跟父母作息同步了,可是很多家長的哄睡方式不對,才造成了孩子頻繁「鬧夜」、「醒夜」、「熬夜」等現象。
1)1-3歲
3歲以前的孩子大多是由爺爺奶奶帶的,晚上等孩子困了才睡,白天等孩子自然醒,睡眠時間比較混亂。
父母要儘量自己帶娃,或者督促老人科學哄睡。首先,創造適宜的睡眠環境,關掉燈、保持安靜或者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其次,睡前要注意別讓孩子吃東西,晚飯吃得太飽也不利於睡眠。最後,大人裝睡的時候,任憑孩子哭鬧都不要醒,幾次過後他就知道父母睡著是不會醒的,慢慢的沒有人陪自己玩就睡著了。
2)3歲以後
3歲以後的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需要更為規律的睡眠作息來保證白天上課的精力,父母陪睡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上海交通大學曾調查過2萬名5-11歲的學齡前兒童,發現3歲後父母陪睡的孩子睡眠質量比分床睡的孩子差。
建議家長們在孩子上學後,給孩子獨立的睡眠空間,以免父母睡眠的不良習慣,比如打呼嚕、磨牙、玩手機、說話等影響孩子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