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交配時,為何叫聲都很悽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哪裡不一樣?

2021-02-23 愛情語錄

三國時期,魏國東平相阮籍才華出眾,思維敏捷,深受文帝司馬昭的喜愛。阮籍治郡,法令清晰簡單,深受百姓的愛戴。一次他聽說一個人殺了他的母親,他說殺父還說得過去,殺母怎麼可以?殺父是禽獸的行為,殺母是連禽獸都不如。《晉書·阮籍傳》:「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

我們知道,人類之所以能夠綿延成千上萬年而沒有滅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可以通過兩性交配來繁衍後代。而哺乳動物也有著和人相似的交配方式,我們所熟悉的貓就是如此。但是如果養貓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貓在交配之時,母貓常常會發出悽慘的嘶吼,與人類大不相同。那麼貓交配時,為何叫聲都很悽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哪裡不一樣呢?

貓之所以在交配時發出悽慘的叫聲,是因為其生殖器官的結構與人類大不相同。公貓的生殖器官帶有鉤子一樣的小刺,因此在交配時常常會劃傷母貓。只有在這時,母貓體內的荷爾蒙才會被激發出來,促進自身的排卵。

因此,貓交配的過程可以理解成公貓傷害母貓的過程。基於此,公貓為了保護自己不受母貓的反擊,就在交配時緊緊咬住母貓的頸部。交配完成後,公貓也迅速逃跑,防止被母貓撕咬。

或許我們會覺得貓的交配方式太過奇特,也並不理解其中的緣由。其實,貓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提高受孕效率,確保成功受孕。對於貓來說,大多數貓都是長期處於飢餓條件下的,而交配則是一件非常消耗體力和能量又十分危險的活動,因為不確保何時會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

所以,公貓與母貓就在集中的一個時間節點完成交配、排卵、受孕的過程,這樣一來,不但大大提高了受孕效率,還沒有浪費自身的能量。豹子、獅子等貓科動物的交配方式也和貓是類似的。而人類大多都是一夫一妻組建家庭,絕大多數動物卻不是。在動物世界裡,交配過的雌性與雄性並不長期生活在一起。雄性也不會去和雌性共同養育自己的幼崽。

即使是群居生活在一起的動物,雌性和雄性也只有在發情期才待在一起,而一旦交配完成,雄性就不會再與雌性親近,它們之間並不具有長期穩定的關係。在這樣一個族群中,雄性則並不知曉究竟哪一個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幾個孩子。或許在它們看來,與其花時間照顧一個,不如去和更多的雌性在一起繼續繁衍更多的後代。

這對於人類來說可能是奇怪的,由於長期的演化,人類已經變成了能夠直立行走的動物。而伴隨而來的是人的腦容量變大,各個身體的部位特徵也發生了變化。女性的臀部比進化之前明顯變窄,導致產道寬度有限。這就致使人類可能會產生困難,在其他動物身上是完全不存在的。

一旦一個物種產生了生育困難,那麼這個物種的繁衍就會受到威脅,甚至走向滅絕。為什麼人類沒有走向滅絕呢?這是因為人類腦容量的提升,使人類想盡各種辦法彌補了生育的缺陷。迫於這樣的壓力,便衍生出了人類獨特的兩性關係。基於人類獨特的生理特徵,人類的胎兒在子宮內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之時他就已經降生。

人們常說十月懷胎,可是這十個月還不足以完全支撐胎兒發育成熟,所以和動物相比,人類的胎兒都是早產兒。這也不難理解,我們可以看到,小狗、小馬、等動物在剛出生後不久就可以站立起來,圍著母親打轉,慢慢地它們也會自己覓食。而人類出生後需要數月的時間才會行走,需要數年才會自行覓食。

對比之下,揭示的就是這一道理。由於人類的「早產」,所以他需要父母雙方的細心照顧,並幫助其成長。如果男人都像雄性動物一樣棄孩子而遠去,那自己的孩子就很難長大。他對於自己的基因投資就是失敗的。所以與動物相反,專注於自己的基因投資,與伴侶長相廝守照顧自己的骨肉才是人類最正確的選擇。

除此之外,與動物相比,人類的排卵為隱形排卵,這也就影響了受孕率。那麼,為了提高受孕率,男性就會和女性長期待在一起,維持著一種長期穩定的關係,久而久之,就衍生出了由男女共同組成的家庭。

人類或許認為動物的繁殖方式是奇怪的,可是也許在動物眼中,人類才是奇怪的那一個。但是,無論是哪種方式,無論它奇怪與否,都是自然選擇演變後的結果。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種族更好地繁衍下去,綿延不絕。

相關焦點

  • 貓交配時,為什麼叫聲悽慘?公貓為什麼要咬母貓的後頸?
    也就是我們為啥能夠聽見晚上貓咪能發生各種叫聲的原因,有像嬰兒的哭聲、有悽慘的叫聲、有憤怒的吼叫聲,這三種叫聲分別代表了母貓的發情、公貓和母貓的交配、還有打架。  那麼為什麼貓咪的後頸上會有這種奇怪的Bug呢?  其實不僅僅是貓咪,整個貓科動物們都一樣。
  • 為何母貓在交配時,會發出悽慘叫聲?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什麼不同?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按照原定的規劃成功入睡。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時會在半夜聽見悽慘的貓叫,聲音之大,令人倍感不適,許多人因此睡不著覺。在人們的印象中,貓慘叫一般都是因為被人踩了尾巴,或不幸遭受傷害,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其實是貓正在繁育下一代的緣故。那麼為何母貓在交配時,會發出悽慘的叫聲呢?同為哺乳動物,為何人卻沒有這種表現,人類與貓科動物究竟有什麼不同?
  • 為什麼母貓在交配時,叫聲悽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什麼不同?
    世界之大,生命多樣,有色彩繽紛的花草綠植,有上天入地的飛禽走獸,有嬉笑怒罵的人類。形態各異的大小生命共同構成了物競天擇、和諧平衡的生物鏈,用它們的色彩描繪了美麗的大自然,用熱情賦予了這個世界生機。萬事萬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無論是生物學上的生態平衡,哲學上的唯物主義,還是人類學的人際交往。
  • 貓交配為什麼叫聲悽慘?狗為什麼背靠背?人類和它們有什麼不同?
    囤積糧食會引來嚙齒類動物尤其是老鼠的侵擾,而貓咪又是老鼠的天敵,因此這無形中喵咪和人類就有形成了一種合作的默契。不過貓科動物都一樣,天生孤僻、獨來獨往、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因此即使是現在的寵物貓也處在半馴化狀態,要知道你家裡的貓可沒把你當主人看待,在它的眼裡,你最多是夥伴的關係。
  • 貓咪和老虎同樣屬於貓科動物,但是為什麼它們的叫聲不同呢?
    在眾多的貓科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虎了,老虎的存在不僅是貓科動物中最強大的成員,也是所有動物中的王者。它們的長相威武霸氣,渾身被條紋覆蓋著,全身就像紋上去的一樣,人們常說一山容不得二虎,老虎是典型的獨居動物,每隻老虎都有自己的領地,它們的領地不容別的動物來侵犯,即使自己的同類也是不可以的。從這點上來看獅子比老虎強得多,獅子屬於群居動物,一旦遇到外來者,它們將集體抗拒,但老虎就不同了,它們都是單打獨鬥,論反應速度還是耐力以及戰鬥力,獅子遠遠不是老虎的對手。
  • 「喵喵」、虎嘯因何不同 破解貓科動物叫聲之謎
    同是貓科動物,為什麼野貓叫聲類似於家貓的「喵喵」聲,而獅子、老虎等大型貓科動物的叫聲常被形容為虎嘯、獅吼?  德國科學家分析27種野生貓科動物叫聲後發現,生存環境對它們叫聲的影響要大過體型因素。
  • 黑色貓科動物為何如此稀少?不可忽視它們的皮毛導致的交流障礙
    從古至今,黑豹一直對人類有一種神秘的吸引力,它們也常出現在各種神話和傳說中。在我們看來,黑豹通常是指黑色的豹子或黑色的美洲豹,而在其他國家,黑色家貓、黑色短尾貓等也被稱為黑豹,因此,廣義上的黑豹可指所有皮毛為黑色的貓科動物,它們都攜帶著導致黑色素過量產生的基因。
  • 為何同體型犬科動物打不過貓科動物,貓科動物有天敵嗎?
    貓科動物在生物進化當中,屬於獵食者中的佼佼者,許多貓科動物在自己的食物鏈中處於頂尖位置,比如獅子、老虎、獵豹等等,也就人類的生產活動,會讓這些肉食性動物瀕臨滅絕。天敵是指在自然界中,某種動物專門捕食或危害另一種動物。如果從定義上看的話,自然界中的大部分貓科動物,都是沒有天敵的,反而它們是其他很多動物的天敵。我們在談及貓科動物的戰鬥力時,一般會拿犬科動物作比較,說對於差不多體型的貓科動物完虐犬科動物,這其中也是有道理的。
  • 大型貓科動物底有沒有天敵?如果沒有,那它們的數量為何不增反減
    在恐龍滅絕後,地球上進化最出色的動物應該就是大型的貓科動物了,像老虎、獅子、獵豹等,這些動物身手敏捷,力大無窮,在各個所處的區域裡屬於絕對的統治級別。那麼這些大型貓科動物到底有沒有天敵呢?如果沒有,那它們的數量為何不增反減呢?
  • 動物世界,貓科動物&犬科動物
    3.發達的環境敏感力,貓科屬於夜視動物,晚上也擁有良好的視覺,貓科的耳朵非常靈敏,超過人類好幾倍,並且可以旋轉,覆蓋360度,貓的腳上有肉墊,可以無聲接近獵物。犬科是中等體型的食肉動物,體形矯健,四肢細長,善跑,顏面部長,吻端突出,尾較粗長,尾毛一般濃密蓬鬆。
  • 貓科動物幾乎都是夜行者,黑色更適合偽裝,為何黑化個體卻極少?
    隨著人類世界的崛起,尤其是現代文明的衝擊下,大多數野生動物都受到了影響,貓科動物也不例外,世界上大多數貓科動物種群生存狀態都不樂觀。它不挑食,嚙齒類、有蹄類、爬行類、魚類都是美洲豹的捕食對象,當捕食陸地有蹄類動物的時候,美洲豹跟老虎、豹子等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都是咬住獵物喉嚨,等其窒息或者死亡再進食;而捕食水豚的時候,人們發現美洲豹會採取直接咬穿獵物頭骨的方式,更加簡單高效;當捕食龜類時,則採取更直接的方式咬碎龜殼。
  • 夜裡叫的貓是公貓還是母貓,為什麼叫的那麼悽慘?
    家裡的貓主子應該是和人類最親密的貓科動物了,生物學分類上是貓科-貓亞科-貓屬下的成員,在全世界範圍內除了兩個極地之外都有分布。貓科動物大多是捕獵小能手,在野外大貓(獅子、老虎、豹等)都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而一些小貓(如兔猻)等也毫不遜色,鮮有天敵的存在。
  • 為什麼那麼悽慘?
    最近天氣轉暖,我家樓下,幾乎每晚到了11點左右就會傳來貓「悽慘」的叫聲,在寂靜的夜裡聽的格外清晰,而且這種叫聲明顯區別於貓正常的叫聲。這種叫聲我得有十幾年沒有聽到了,小時候在農村老家,這種叫聲是經常能聽到的,那個時候還不明白,為什麼貓會這麼叫?
  • 雪豹的叫聲魔性,是因為它的舌骨特殊,在貓科中僅此一份
    由於獅子、老虎等大貓的吼叫聲都比較震撼,加上影視作品裡面眾多大型猛獸的叫聲多為咆哮聲,人們在主觀印象上就已經先入為主地認為大型捕食者的叫聲就該像獅虎那般,但這是不對的。認知誤區:所有大貓都會咆哮世界上40種貓科動物裡面,能夠被稱之為大貓的主要有獅、虎、豹、美洲豹、雪豹、美洲獅及獵豹,前五種都屬於豹亞科,而後兩種則屬於貓亞科,不少人也將雲豹歸類為大貓,其實也是不準確的。雲豹的體型是豹亞科裡面最小的,屬於中型貓科動物,不入大貓之流。
  • 大多數動物都有繁殖周期,為何人類不需要?
    這個問題要從本質上來考慮,為何大多數的動物都有繁殖季節繁殖周期,而人類在一年中的每個季節月份都可以生娃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環境限制,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繁衍最重要的就是契合環境,不適合環境的都已經被淘汰了。
  • 貓科動物並非都是孤獨的獵手,數種貓科動物被觀察到有群居的行為
    無論是群居還是獨居,都是適應環境的方式,沒有優劣之分。介紹獅子時,我常說:獅子是性二型最顯著和唯一大規模群居的貓科動物。為什麼要加一個「大規模」呢?因為除了獅子之外,也觀察到獵豹、老虎、美洲獅、猞猁有群居的現象,但群居規模比不上獅子。
  • 有什麼作用?為什麼人類沒有?
    大多數野生動物很害怕人類,平時想觸摸一下都特別困難,更別說近距離觀察它們如何交配了。這一點,家養動物就要開放的多了,或許是因為和人類太過親近,以至於交配都不會避嫌,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秀恩愛。養過貓咪的朋友會發現,平時呆萌可愛的小傢伙到了春天會變得異常暴躁,動不動就往外面跑,尤其是到了晚上還會發出悽慘的叫聲。
  • 熊竟然是犬科動物,鬣狗是貓科動物?那為何說貓科體型比犬科大?
    而事實上非洲的大哥二哥:獅子和鬣狗的關係,都要比熊與狗親近得多。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明白了,犬科和熊科都屬於犬型亞目,但有一點請大家記住,它並不屬於犬科。又比如非洲鬣狗,它是屬於貓型亞目,但它並不屬於貓科。這裡稍微跑題一下,介紹一下鬣狗。
  •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的確,我們會時不時見到一些體型十分龐大的狗,從高加索犬到大丹犬,從聖伯納犬到馬士提夫獒犬,當直面這些大型犬種時,許多人不免都會有些心驚膽戰。  然而,它們都是人類從自然存在、體型較小的犬科物種培養出來的品種,其實都屬於同一個物種。相比之下,大型貓科動物分屬於不同物種,都是自然演化的產物。
  • 有大型貓科動物 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的確,我們會時不時見到一些體型十分龐大的狗,從高加索犬到大丹犬,從聖伯納犬到馬士提夫獒犬,當直面這些大型犬種時,許多人不免都會有些心驚膽戰。然而,它們都是人類從自然存在、體型較小的犬科物種培養出來的品種,其實都屬於同一個物種。相比之下,大型貓科動物分屬於不同物種,都是自然演化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