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家長其實都是特別負責任的家長,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嚴陣以待。孩子入學升學大學畢業啊,乃至工作結婚每一個環節都有父母精準規劃的影子。那絕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能夠獨立自主,有責任心能夠自我驅動。但事實上,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新聞恰恰跟這種期望背道而馳。那為什麼家長已經這麼負責任了,但是孩子的焦慮,抑鬱等等問題卻比以前更多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平常家長找我諮詢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手機,我如何讓孩子不玩手機?我如何讓孩子從遊戲沉迷當中擺脫出來?我如何能夠讓孩子不熬夜刷手機?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和孩子會在手機這個問題上持續的彼此消耗?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想著彼此掌控父母總想著掌控孩子。孩子總想著掌控自己的生活。這個時候我們就在拔河,你拉過去,我拉回來鬥智鬥勇,勾心鬥角,彼此猜忌,互不信任,且結果呢,除了兩敗俱傷,就是心力交瘁。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夠停止與孩子的權利之爭,不能夠放棄。想要處處控制和掌控孩子的念頭。那麼,這一場壓迫和反壓迫的鬥爭就永遠不會有終點,直至消耗彼此僅剩的一點力氣。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父母首先要從掌控感入手,你要把掌控人生的權利還給孩子。這時讓孩子停止反抗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哈。這裡面有一個大家很容易陷入的誤區,那就是認為把掌控權還給孩子,就是完全由孩子做主。父母什麼事情都不敢說,這是大錯特錯的父母永遠不要忘記了自己的底線,沒有底線的放手等於放任和縱容。我們還是以手機為例,咱們詳細分析一下父母要想從手機裡面擺脫出來,不讓手機成為長期消耗你和孩子的一個問題。那麼你就不能夠在這件事情上過度控制。你要把掌控權還給孩子。你不要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情處處都是父母說了算,父母想幹嘛就幹嘛,孩子只能夠任憑擺布,你要讓他覺得我可以自由的支配時間。我可以選擇拿手機做什麼,讓他有一種主人的感覺。但同時呢,父母又要向孩子表明你的底線。什麼是底線底線,就是你能夠接受的最大限度。比如說時間方面你一天最多可以允許孩子玩多久,最晚可以允許他玩到幾點,這就是時間上的底線。再比如說內容方面的底線,你允許孩子玩的內容都有哪些,有哪些是不可以觸碰的領域。再比如說,事情前後的底線必須要完成作業之後才可以玩手機。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玩手機等等。當父母向孩子明確了你的底線之後,那只要孩子在底線的框架之內,那麼就儘可能的讓他自由支配,這對孩子來說才是真正的掌控感。那麼問題又來了,很多父母可能會說老師,我平常就是這麼做的呀,但是孩子還是我行我素,我實在拿他沒有辦法了。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這就是你在底線的堅守和對底線的認知上面出了問題。舉例說明,比如說你的底線是每天讓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不能夠晚於晚上十一點。那當孩子到了十一點多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很多父母就開始焦慮了。趁著還沒有到十一點,就已經開始坐立不安了。為什麼孩子到現在還沒有停止的意思?他是不是完全沒有把我說的話放在心上,這個孩子怎麼一點都不自覺呢?於是就開始忍不住要提醒孩子,或者說批評數落講道理。試問一下,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傳遞給孩子的感覺又是怎樣的?孩子能夠感受到你的信任嗎?孩子會有一種掌控的感覺嗎?那一刻,你給孩子傳遞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呢?有沒有可能在十點五十的時候,孩子心想時間差不多到了,那我要儘快把這把遊戲玩完,然後就要休息了。這個時候呢?你突然來了一句,馬上十一點了,你怎麼到現在一點停止的意思都沒有呢?我之前是怎麼跟你說的?試問一下那一刻,孩子在你身上又感受到了什麼?本來孩子是想著遵守約定的結果,被你這麼一說,還有遵守約定的心情嗎?反正在你心裏面,不管我怎麼做,你都不信任我。既然這樣,那我幹嘛這麼重視這件事情呢?或許這就是那一刻他內心的真實聲音。也許你會說難不成我就由著孩子嗎?難不成,我提醒他也有錯嗎?
請大家記住提醒沒錯,但是只是提醒不要帶情緒不要帶評價,還有十分鐘就十一點了,你要留意時間哦。這是提醒兒子還有十分鐘就到十一點了,你怎麼到現在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你是不是又要說到做不到你可別讓我失望,這就叫帶情緒在評價這就是錯誤的激情。但是比提醒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底線的認知。很多父母總認為我讓孩子最晚玩到十一點,到了十一點,孩子就必須要停下來,他不應該有任何的理由和藉口。如果父母執著在這個點上,那麼你和孩子之間的鬥爭就永遠不會停下來測量一下。我們有多少次告訴自己,一定要在12點鐘之前睡覺,最後卻常常做不到呢。難不成做不到就說明我們沒有自制力嘛,就說明我們不好嘛,就說明我們墮落了嗎?顯然不是這樣的。所以說正是我們對底線的錯誤認知,導致我們焦慮不斷與孩子衝突不斷。所以說告訴孩子最晚玩到十一點。如果孩子玩到了十一點十分,這些都應該在你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都應該是為孩子做到了早點晚點,這沒有什麼,更不要上綱上線啊。請大家記住一句話,教育孩子不是算算術,不是一加一必須等於啊。這樣的教育太可怕,太沒有人情味兒,太沒有彈性,空間太死板了。教育是一種感知,你要用心的去感受父母只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你只要感覺孩子大體上在正常的軌道內外運行就可以了,可以偶爾靠裡一點,也可以偶爾靠外一點。
就是你要允許孩子偶爾偏離軌道,前提是不要偏離的太多。當你抱有這樣的心態,你就不會認死理了,你就不會跟孩子過於計較,自然就不會那麼焦慮。其實人生的正常狀態就是在軌道內外運行,偶爾跑偏一點才是人生的常態。那如果說你跟常態去對抗,那就是跟人性對抗,結果必然是一敗塗地。我講了這麼多,就是真的希望大家能夠對底線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因為我們的錯誤認知才是導致我們焦慮,而以及跟孩子矛盾不斷的源頭。希望大家一定要認真的去體會一下。那假如說你跟孩子說好了,最晚玩到十一點,結果孩子到了十一點半啊,還是沒有一點停下來的意思。你該怎麼辦呢?這就說孩子會玩到凌晨的一點兩點,記住啊。當你遇到這樣的問題,根本不需要焦慮。到了十一點半的時候,你只需要提醒一下孩子,現在已經十一點半了,離我們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小時,你需要馬上停下來了。那如果說你選擇繼續玩下去,那媽媽就會按照約定辦事。你自己想好,媽媽告訴你最晚玩到十一點,並不是說一點空間都不給你。你偶爾早點晚點,我都可以接受,但是不能夠超出太多。如果說你像今天晚上這樣一點節制都沒有,那麼媽媽就沒有辦法再信任你了,因為你已經在嚴重的踐踏媽媽的底線。你這種明顯要更多的空間和自主的權利,就需要尊重媽媽的底線。
你越是能夠尊重我的底線,我我越會給到你更多的自主空間,多的我也不說了,你自己選擇吧,你看這麼一溝通就可以了。說完之後,你該幹嘛,幹嘛去,根本沒有必要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焦慮,或者說跟孩子發生矛盾和衝突。如果說孩子選擇停下來,那麼就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第二天,你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和時機,跟孩子溝通一下。昨天晚上你玩到了十一點半,在我找你溝通之後,你馬上停了下來。那一刻,我能夠感覺到你對我的一份尊重。那按照我們之前的約定啊,玩到十一點半,我是要讓你停用一個禮拜手機的。但是鑑於你昨晚的表現,媽媽願意選擇相信你一次,因為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候,但是下不為例。你記住,尊重是相互的。當你願意尊重媽媽的時候,媽媽自然會給到你更多的尊重和空間。像這樣溝通完之後啊,剩下的就是看孩子的表現了。大家仔細體會一下,我剛才的示範過程當中,我們始終做到了不過度焦慮,同時又給到孩子一種掌控的感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慢慢的培養出孩子的自主能動性。那假如說孩子後面依然是我行我素,那麼父母也同樣不需要焦慮。你只需要按照約定辦事就好了。過程當中,你不用跟孩子講什麼大道理,也不用對孩子批評,指責這些都是沒有用的。你只需要按照約定辦事,比如說約定是停用一個禮拜的手機,那麼就堅定地執行就好了。
過程當中,不管是孩子軟磨硬泡,還是死纏爛打,父母都不要輕易的妥協和動搖,這就是對於底線的堅定。當你執行約定的時候,那麼著急的就不是你了,而是孩子,他會想我該做些什麼,讓老媽能夠再次信任我呢?我下次該怎麼做呢?那只要孩子在著急,只要孩子在思考,那麼孩子就在改變和成長。所以說,整件事情的核心就在於父母把重點放在哪裡,父母要牢記自己的底線?同時呢,不去過多的關注孩子,你不要總是天天盯著手機,老是盯著那點事情,老是在這個點上跟孩子內耗,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我用手機作為案例給大家囉嗦了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的體會到給孩子掌控感的重要性。要想培養孩子自主的能動性,就一定要給到孩子更多的掌控感的體驗,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父母更是要注重給到孩子掌控感少,嘮叨少講道理,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的同時,讓孩子感受到掌控感。父母為什麼要堅守原則和底線?這其實是很多父母意識不到的一個嚴重問題。很多父母是嘴上有原則,但實際行動上卻沒有原則。這除了讓孩子一次次踐踏你的底線,把你逼得無路可退之外,沒有半點好處。所以說父母堅守底線和原則,實際上是給自己增加選擇權,是增加自己的控制感。大家注意啊。此控制非彼控制,為什麼父母會一再在孩子面前妥協,因為你不能夠堅守底線和原則,這聽起來很雞湯,還講道理和理論,但是裡面卻富含深意。如果你能夠好好體會,那麼你才能夠真正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寫這堂課的時候,就連我自己都覺得很囉嗦。又總感覺講不清楚這個問題,所以說文字的力量真的很蒼白,有些時候真的需要大家用心去感悟和體會。本堂課啊,我花了大量的篇幅拒絕掌控感,但其實除了給孩子掌控感之外,還有一件事情是父母一定要做的。這件事情和掌控感,他們兩個放到一起就好比是紅燈和綠燈,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如果您有教育中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聊我,讓我和您一起幫助還健康成長!
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請轉發給更多的人一起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