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大專學歷的人,與世界500強幾乎無緣。
的確,對於應屆生,「全日制本科畢業」基本成了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最基本的門檻。大專生,可能連個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這個門檻,讓大專生作為應屆生應徵第一份工作時,與本科生拉開了差距。
這個,也不怪企業。畢竟,好的企業有條件優先選擇好的資源,減少培養成本。本科生相比專科生,至少在高考前的這一段在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效率方面就已經有優勢,加上本科院校與專科院校教學的側重點不同、學習氛圍不同,畢業時綜合素質方面,的確是有些不同的。
不過,這個差距,是不是沒有辦法縮小、甚至超越呢?
當然不是!
職場是個長跑項目,最終贏得勝利的,不一定是起跑時跑在前面的人,而是衝刺時衝在前面的那些人。
大專生畢業找第一份工作時與本科生拉下的距離,也是有可能在後面的工作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迎頭趕上,成功超越的。只不過,可能需要比本科生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積累,以及把握機會。
機會從來只青睞於有準備的人,那麼,作為大專畢業的職場新人,要想成功逆襲,你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一)會做事。踏踏實實做好手上的事,不抱怨不懈怠。
進入企業後,看的是你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標準、要求都是一樣的,沒有人因為你是大專生就降低對你的要求。良好的完成工作任務,達成業績,同事、上司都會對你刮目相看。
舉個例子,做背調時,一個下屬這樣描述她的上司:她很強,很少出差錯,業績特別好,我們一般人一天檢10個樣,她能檢18個以上。這還是分開2年以上的同事,看看深刻的印象是怎樣留下的吧!
(二)執行力。重視你的執行力培養,不給自己任何藉口。
執行力,不光表現在總是能完成上司指派的工作,還要會反饋,做事有交待,讓別人感覺放心踏實可靠。
(三)表達力。
不光會做,還要會講。這個講,不是大嘴巴亂講話。而是在該你發言的時候,把你的觀點表達清楚,你的項目描述完整,你的問題提出來要有解決方案。
有個真實的事情,有個大專生跳槽到外企。做背調時,來自原同事、上司、HR的反饋有2個共同的關鍵詞:「溝通能力強,善於表達」,他們的具體解釋是,她與本部門同事跨部門同事都能很順暢的溝通解決問題。無論多麼專業的知識,她都能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解釋給客戶聽。
(四)持續學習。
知識經濟時代,大專的文憑一定是不夠的。你可以在工作中,根據需要再補一個專升本的文憑,有些工作可能再讀到碩士也是需要的。並不是說文憑一定能代表什麼,而是你在取得這個文憑的過程中,會讀到不同深度的教材課件,吸收更深的理論知識,以及強化邏輯思維和提高分析能力。
不要中斷英語學習,特別是口語的強化。雖然你可能一時用不到,但需要用到時你突擊是來不及的。功夫要下在平時。機會來時,會是你的一個加分項。而不是你的短板。
有兩個人,同時應聘外企一個對英文有要求的職位,一個是本科生,英文不好基本不能開口講;另一個是專科生,雖然口語也沒那麼流利,但面試官感覺到她是努力準備過口語的。結果,是這個專科生勝出。因為是入職後馬上出國培訓,你都不能開口講,怎麼出去?公司不能冒這個風險。
(五)忌頻繁跳槽。
你剛入職場時基礎不比本科生好,那就要用堅持和積累來給自己加分。
好好規劃自己,建議是在一個公司做滿3年,而在這3年裡,最好能夠有職位晉升,或崗位輪換,或有帶教新人。這個,在公司內部,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機會的。
一般來說,在一個公司做滿三年,你的穩定認被認為是好的。如果有晉升,說明你有發展潛力,有情商。企業都願意招聘有專業能力、穩定踏實、有發展潛力的員工。
總之,作為大專生,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會做事、有執行力、有情商、有持續學習能力、有發展潛力,相信不久的未來,你一定可以成功逆襲成為職場精英!
我是蕾妮,一個有溫度、愛分享的職業顧問,若有興趣,就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