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孩子出生後,我們總會給孩子灌輸善意的理念,見到熟人儘量打招呼、遇到好友求助要幫忙、公交車上遇到老年人、孕婦要學會讓座。
人究竟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家長進行適當地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具備一顆善良的心靈。
然而,孩子的善良一定會得到對方的善待嗎?
8歲男孩因讓座忘拿書包,老人舉動觸發「眾怒」:倚老賣老
前些天,網上就曝出一起惡性事件。
★8歲男孩讓座忘拿書包,老人一把摔地上
雷力8歲了,剛上小學二年級,從小他就被父母灌輸善意的觀念,這也使他經常在學校成為「好好先生」,備受同學的追捧和老師的喜愛。
這一天,雷力如往常一樣坐公交車上學,他看到一位老人上車後,腦海裡就浮現出父母的囑咐:
「小力,你要是在公交車上看到老人或孕婦,讓座給他們哦!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可能第一次讓座有些緊張,雷力騰地一下站起來,衝老人說道:
「老爺爺,我這裡有座位,你來這裡坐吧。」
雷力站起來剛走兩步,感覺身上輕飄飄,眉頭一皺,這才意識到書包忘在座位上。
雷力剛想回頭取,就聽到「啪」一聲,自己的書包被老人狠狠地摔在地上,同時還見抱怨聲:「小孩子沒眼力見兒,拿個書包這樣磨蹭。」
看到老人舉動後,全車人都替孩子打抱不平,他們紛紛叫道:
「呵!你這老人還挺有勁啊。」
「為老不尊!」
「人家孩子好心給你讓座就不錯了,你還挑三揀四把人家書包扔地上,你有啥資格坐著?」
雷力聽著老人和路人的對罵,心中五味雜陳,他撿起地上的書包,默默地背上走到車門前,直到到站時,他提前跑下了車。
★老人不壞,壞人變老,請尊重娃的善心
前段時間,一位網友與家裡長輩探討國家什麼時候才能強大時,他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看法:
「至少再過五十年,等你們這代人和我這代人都基本離世後才有可能。」
這段話固然沒有邏輯,但是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最近幾年,我們總是聽到老人「碰瓷」、老人要求年輕人讓座、老人不遵守防疫要求等事例,許多人都覺得是老人變壞,實則不然,其實就是壞人變老而已。
這對成年人倒沒有什麼影響,他們經過社會的摧殘已經變得「金剛不壞」,有自身的判斷力。
但是孩子不同,他們沒有見識過壞人的惡意,當他們的善意遭到壞人,而且還是被老人破壞時,父母教誨的美德就可能消失,而這也導致孩子被「黑化」,失去了童貞與善意。
所以,當老人遇到孩子讓座時,請尊重他們的善心,不要讓他們從小就對人間感到失望。
★父母怎麼引導孩子做善事?
父母對這件事也要進行適當地反思,單純地教育孩子做好事,可能不會得到好的結局,反而容易傷害他們。
所以,父母在引導過程中要加入什麼成分?
1)做好事前提是保護自己
孩子做善事固然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但這件事若是容易威脅個人安全、影響身心健康,那就得不償失了。
譬如,小英雄賴寧救火的事跡就廣為流傳,但是大多數家長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賴寧一樣的英雄,那樣隨時會丟掉生命
當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會遇到此類事情,但是他們可能會被人欺負、受到精神攻擊,留下心理陰影。
所以,孩子做好事前要仔細思考會不會出現不利於自身安全的事情,必要時可以求助別人,不一定非要自己出場。
2)教會孩子懂得變通
我們就以讓座為例,孩子讓座可以,但是要學會讓座的對象。
如果老人一上車就把眼睛盯著自己,那麼這種老人就不值得讓,他們可能不講道理,以自我為中心,孩子完全可以不理會他們。
如果老人上車後見到沒有座位,就默默地在旁邊站著,孩子可以給他們讓座,這類老人多數會滿懷好心地向孩子道謝。
孩子要學會尊老愛幼,給老人讓座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學會變通,不能給那些壞的老人隨意讓座。
兜媽寄語
公交車上,老人和孕婦、孩子搶座的事例比比皆是,父母單純地教育孩子讓座已經不符合現代的發展觀,所以如何更好地讓座,成為父母教育的新話題。
這樣孩子讓座才會更有意義,他們才會健康地成長。
今日話題:你們贊同孩子給老人讓座嗎?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