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清水向東流,生態休閒美不勝收。新鳳河這幅生態畫卷,已在北京南城徐徐展開。昔日有名的「蚊子河」,經過3年多治理,今年底工程將全部完工。一條北方的河,如何一改過去幾十年的臭水溝,成為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華麗蛻變的背後是什麼?
新鳳河曾被居民戲稱為大興區的「龍鬚溝」。2017年,新鳳河啟動新一輪治理。先削減汙染,再提升水質,實現修復生態,成為既定的治河之策。
河道汙染,根子在岸上。治理新鳳河,截汙治汙率先啟動,此後幾年,流域內新建3座汙水處理站,並新改建22.75公裡汙水管線,將汙水直排入河徹底掐斷。56公裡長的幹支流河道內,沉積數年的淤泥,也實現清淤。
「北方的河,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補水。」北控水務下屬北京北華中清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負責新鳳河的治理,這幾年,公司技術經營部副總經理牛奕娜一直奔波在新鳳河治理現場。新鳳河流域內新建4段再生水管線和2座提升泵站,將小紅門、西紅門、黃村等再生水廠的退水,補給到河道。一年前,水系連通工程基本完工,新鳳河終於實現「有河有水」。
「現在可以說到了治理的3.0新階段。」牛奕娜告訴記者,1.0是削減汙染,2.0是水質提升,如今關注的是怎麼把生態環境修復好。再生水的自淨能力有限,這就需要水中植物、水生物和魚類,讓水一點點「活」起來。
茭白、睡蓮、苦草、千屈菜、粉綠狐尾藻、黃菖蒲、水蔥……夏季河道內水草豐茂,30多種水生植物漲勢正猛,正以肉眼看不見的方式,吸附汙染物,淨化水生態。
通過對新鳳河調研發現,目前河道至少恢復9種魚類,如鯽魚、烏鱧、黃黝魚等。偶爾還可見野鴨、白鷺掠過水麵,來此落腳棲息。這表明,新鳳河的生態微循環體系正在形成。
曾經捂鼻而過的臭水河,如今一河清水緩緩流淌,清澈見底,兩岸綠植滿溢,相映成趣。
過去河道治理,很多地方採用硬質護砌,筆直筆直的,可新鳳河沿岸大部分地方則是土質、原生態的自然岸線景觀。牛奕娜說,河坡層次就更加分明,這在郊野段尤其明顯,「沒有冰冷的工業設計,也不是為景觀而景觀,最重要的是打造出水生態的環境。」
「安南溼地和新西鳳渠溼地已經完工啦!」讓牛奕娜和同事們最自豪的是,治理中還打造出兩處人工溼地,總面積達1163畝。之所以建溼地,主要是為解決河道面源汙染難題。
所謂面源汙染,就是溶解的或固體汙染物,在降水或融雪衝刷下,直接進入河道後將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汙染。「就像化妝第一步要做好清潔,確保皮膚乾淨亮白一樣,新鳳河變美,首要前提就是消除面源汙染。」她如此形容道。
除採用下凹綠地、植草溝、河濱緩衝帶等技術措施外,考慮到北京屬於缺水城市,就在面源汙染較為突出的入河口,建設人工溼地,初期較髒的雨水先收集,通過潛流溼地、表流溼地,逐級提升水質,先淨化再入河。
近期,安南溼地和新西鳳渠溼地已全部完工。緊鄰南六環的安南溼地,如同一座公園,表流溼地形成一片開闊水面。工作人員介紹,溼地公園未來還將成為青少年環保教育基地,部分區域對市民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新鳳河治理還是國內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典型案例。
2017年初,大興區政府授權區水務局向社會公開招標,新鳳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由北控水務中標。這項投資超40億元的河道治理工程,以企業出資為主,在20年建設和運營期內,政府每年再分期向企業支付建設和運營資金。
牛奕娜認為,企業投資,政府監管,這種河道治理模式的好處在於,可大大減輕政府的短期財政壓力,通過引入專業的技術服務,也能保障河道的建設和運營質量,通過企業長期的運營,實現河道長治久清。
「下半年,我們將建設新鳳河智慧水務管理平臺。」牛奕娜介紹,將在河道沿線的30多個排水口安裝水利、水文等監測儀表設備,讓河道內的數據實時上傳,隨時反饋,通過大數據技術來管好這條河。
一條河反覆治理卻又反覆汙染,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此次新鳳河治理,能否走出屢治屢汙的怪圈?
「如今治河更強調水環境流域綜合治理,是要把整個流域都管控起來。」以新鳳河為例,為達到水清的目的,需要把兩岸汙水管線全部截汙,從166平方公裡的流域來考慮問題,「這種新理念還是比較超前的。」牛奕娜認為。
作為近年來才啟動的治理項目,新鳳河治理中綜合運用截汙、治汙及水生態修復技術,最大化發揮技術優勢。不光治理技術在升級,河道管理體制也在變革。在牛奕娜看來,新鳳河治理體現著政府治河思路的一個轉變,也是系統化治河的一次新嘗試。
由於流域治理投入資金巨大,採取PPP模式就能利用社會資本的投融資能力,最大程度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益。當然,河道治理結束並非終點,企業還將長期對河道運維、管控,這就相當於形成企業配合「河長制」管理的新模式——企業從專業技術角度提出管理意見,與政府互相配合落實源頭治理,這就避免了重蹈治理後又汙染的覆轍。
新鳳河也稱鹼河,西起永定河河畔,東與涼水河相接,是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水源之一,全長約30公裡,流域總面積166.4平方公裡。新鳳河是1955年4月1日開挖而成,主要是為解決北京市城區及近郊區西南部和南苑地區的排水問題,是連通大興和通州兩區的重要生態廊道。
據《大興水利志》記載,新鳳河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及以後,曾多次進行疏挖、清淤,主要目的是提高其洩洪能力,滿足防澇、灌溉需求。後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新鳳河流域聚集了大量服裝加工、畜禽養殖企業,河道飽受生活汙水、工業和養殖廢水、生活垃圾等汙染侵蝕,幹流及支流河道乾涸或黑臭,河道生態系統破壞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