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渝水嘉陵江丨昔日臭水溝今變溼地公園,「清水溪」真成了清水溪

2021-01-10 上遊新聞

12月2日,「遇見渝水·嘉陵江」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沙坪垻區天星橋街道的清水溪溼地公園。這條昔日的臭水溝經過治理打造後,已經蛻變為了供市民休閒的溼地公園。64歲的清潔工徐同慧高興地說道:「清水溪真成了清水溪了!」

下午3點左右,記者來到位於紅槽房立交旁的清水溪溼地公園。放眼一望,溪水緩緩流淌,雖仍有一些泥土的渾濁,但能夠看到溪底,聞不到臭味。溪水兩側種植有草坪和各類喬木,一條新修的步道順著溪水伸向遠方。

然而,在20年前,清水溪卻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臭水溝。居民王曉玲回憶,她是在上世紀90年代搬到清水溪這邊,當時這裡的環境可以用髒亂差來形容,「走在路上蚊子蒼蠅撲面而來,家裡的門窗都不敢開。」

「以前路也不好走,進出家門很不方便。」王曉玲說,以前是泥巴路,又窄,對著走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遇到漲水就更麻煩了。現在,不僅清水溪變乾淨了,路也好走了。

清水溪的變化,記者在環衛工的口中也得到了印證。清潔工徐同慧在這裡做清潔已有六年之久,說到以前的清水溪,她是直搖頭。「雜草叢生,蚊子蒼蠅撲面而來。」徐同慧說,去年9月開始,政府開始整治清水溪,她也參與到了其中,「現在,清水溪真成了清水溪了!」

記者了解到,去年9月以來,天星橋街道爭取資金投入474萬元把這片曾經的「荒地」變成了「綠洲」,該項目總面積達34000平方米,鋪設步道3000米,種植各類喬木2000餘棵,草坪30000平方米。設置休閒廣場和觀景臺各2處,健身步道3條,安裝健身設施8套,為轄區群眾建成了集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溼地公園、成為了轄區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此外,記者獲悉,沙坪垻區今年將利用城市空地、荒地等修建10個社區公園,為市民提供集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活動場所,有效提升城市品質與人居生態環境。

上遊新聞記者 楊新宇 李析力

相關焦點

  • 遇見渝水·嘉陵江|沿著6個區縣看3個關鍵詞 這樣的嘉陵江愛上了嗎?
    「遇見渝水嘉陵江」網絡主題活動走進重慶市北碚區嘉陵江水土碼頭。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謝鵬 攝對重慶人而言,如果說長江是母親河,那麼嘉陵江是又一條「母親河」,你對它了解多少?11月29日,「遇見渝水嘉陵江」網絡主題活動啟動,為期六天的時間裡,新華網、人民網等中央媒體及重慶日報、華龍網等市屬媒體組成的23家網絡媒體團隊深入走訪嘉陵江重慶段沿岸的6個區縣。跟著這3個關鍵字,讓你重新認識不一樣的嘉陵江。
  • 清水溪裡流清水 沙坪垻火車站「後花園」好美
    1月14日,沙坪垻清水溪溼地公園。 上遊新聞記者 甘俠義 攝經過整治,曾經的「臭水溝」清水溪如今變清了,還將打造動步健身公園,變身沙坪垻火車站的「後花園」。溪流變清、環境改善,與政協委員的建言獻策分不開。市政協五屆一次會議上,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師範大學編輯出版中心教授陳忻提出的《關於綠化美化清水溪,提升城市美譽度的建議》提案,建議充分開發利用距離沙坪垻火車站極近的清水溪資源,整治和改造美化溪流兩岸的自然景觀和環境,美化城市,吸引遊人。
  • 海口鴨尾溪溼地生態公園示範段月底對外開放
    市民可以享受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水空間本報6月11日訊(記者曹馬志)海口今年主城區首個溼地公園正在加快成形,本月底,位於海甸島的鴨尾溪溼地生態公園示範段將對外開放,屆時市民可以享受到水清岸綠景美的高品質濱水公共休閒空間。
  • 海口鴨尾溪溼地生態公園近2公裡長的親水棧道已顯露雛形
    隨著城市更新加快推進,海口將新增一座水清岸綠的溼地休閒公園。5月28日,記者從美蘭區政府獲悉,目前,海口鴨尾溪溼地生態系統建設項目(溼地生態公園)正在加快建設,計劃今年7月建成,將進一步淨化鴨尾溪水質,提升水環境治理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 海口鴨尾溪溼地生態公園近2公裡長的親水棧道已顯露雛形
    隨著城市更新加快推進,海口將新增一座水清岸綠的溼地休閒公園。5月28日,記者從美蘭區政府獲悉,目前,海口鴨尾溪溼地生態系統建設項目(溼地生態公園)正在加快建設,計劃今年7月建成,將進一步淨化鴨尾溪水質,提升水環境治理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 變廢為寶 期待內江經開區如何將「臭水溝」打造為濱水公園
    如此大的變化,得益於經開區實施的黑臭水體整治工程。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打造……2018年,內江經開區啟動了玉帶溪、壽溪河、太子湖及苞谷灣水庫4個黑臭水體整治項目,總投資約2.79億元,目前各黑臭水體整治工程進展顯著,水質指標得到持續改善。
  • 海口鴨尾溪:昔日「黑水河」變身城市親水綠道
    在海甸島鴨尾溪溼地公園,居民任弘正悠閒地坐公園內享受美景,她身邊不遠處就是鴨尾溪。鴨尾溪是海口市美蘭區海甸島中部橫溝河左岸的一個分支,長2.3公裡,東西向橫貫海甸島。站在鴨尾溪旁,綠水掩翠樹,優美景色盡收眼底,如畫的鴨尾溪景觀帶已成為海甸島景觀標籤。很難想到這樣一條河在2016年曾被央視作為黑臭水體典型曝光。
  • 深圳茅洲河燕羅溼地公園:昔日「黑臭水溝」,如今「野餐勝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工人日報客戶端訊 「以前經過這裡,都要捂住嘴鼻,太臭了。」6月15日,在深圳寶安區茅洲河燕羅溼地公園,市民曾麗嬋告訴《工人日報》記者,自從茅洲河治理好後,成了附近居民周末休閒的好去處,她常常約上其他家長,帶著孩子到公園野餐。圖為水上運動中心的運動員們在茅洲河進行訓練。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被稱為深圳的「母親河」。過去,這裡曾有船舶穿行、魚蝦成群。
  • 昔日臭水溝今成景觀帶——看樺甸市如何讓輝發湖重現生機
    昔日臭水溝今成景觀帶——看樺甸市如何讓輝發湖重現生機 2020-09-02 22: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磁器口清水溪步道修建完成後現狀
    &nbsp&nbsp&nbsp&nbsp磁器口清水溪半島清水溪步道工程,才修建完成半年不到,現在大部分區域成廢墟,請問當時設計部門是如何設計的,有沒有考慮河流高差,按照現在的施工,幾乎每年都會淹沒大部分,那請問怎麼保障居民們的休閒活動,這次距離被淹已經過去3 4個月時間,依舊廢墟一片,植物也無從存活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鴨尾溪溼地生態公園計劃7月份建成開放
    5月29日,記者從海口市美蘭區政府獲悉,海口鴨尾溪溼地生態系統建設項目(溼地生態公園),已完成親水棧道等大部分的施工項目,公園預計將於7月份完工並向公眾開放,周邊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溼地美景。  鴨尾溪位於海口美蘭區海甸島中部,東與南渡江相連,西接海甸五西路排洪溝,全長2.3千米,是橫溝河左岸分支之一。
  • 項目回顧:被央視點名的「臭水溝」 鴨尾溪如今怎麼樣了
    在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有一條2.1公裡長的小溪——鴨尾溪,曾經是住建部和環保部公布的黑臭水體之一,並且是重度黑臭。
  • 寧鄉市城區「四溪一渠」綜合治理綜述
    由於當時大家的環保意識不強,市民隨意向溪裡傾倒生活垃圾,周邊汙水也是直排入溪,朝陽溪淤泥堵塞,水流不暢、逐漸變成了臭水溝,雖然政府後來對朝陽溪進行了治理,但一直沒達到理想的效果。「河道旁雜草叢生,河道內漂浮著水草和垃圾」「生活汙水隨意向河道中直排,『四溪一渠』臭味難聞,經過時都要捂著鼻子」……城區群眾對這幾條「臭水溝」苦不堪言,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
  • 昔日「臭水溝」變身生態廊道,新鳳河變化咋這麼大?
    一河清水向東流,生態休閒美不勝收。新鳳河這幅生態畫卷,已在北京南城徐徐展開。昔日有名的「蚊子河」,經過3年多治理,今年底工程將全部完工。一條北方的河,如何一改過去幾十年的臭水溝,成為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華麗蛻變的背後是什麼?市民在新鳳河邊的大興濱河公園休閒漫步。
  • 北京新鳳河迎新生,昔日「臭水溝」變身南城生態廊道!蛻變背後是什麼?
    一河清水向東流,生態休閒美不勝收。新鳳河這幅生態畫卷,已在北京南城徐徐展開。昔日有名的「蚊子河」,經過3年多治理,今年底工程將全部完工。一條北方的河,如何一改過去幾十年的臭水溝,成為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華麗蛻變的背後是什麼?
  • 茅洲河黑臭不再 燕羅溼地公園成網紅打卡地
    航拍茅洲河和燕羅溼地公園。晶報2020年01月09日訊 12月的燕羅溼地公園,淡紫色的九品香水蓮輕臥在池水間,與荷葉相映成趣,公園裡充滿盎然生機的,還有經溼地公園淨化處理後的潺潺清水,奔騰著跳躍著衝入茅洲河內。隨著茅洲河水汙染治理的成效凸顯,燕羅溼地公園已成為茅洲河畔的網紅休閒娛樂之處,更是野鴨、白鷺等禽鳥的棲息地。
  • 人人避而遠之的「臭水溝」化身為舒適宜人的溼地公園——南寧那考...
    2015年,那考河按照全流域治理理念和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通過社會資本引入、河道全線截汙,最終實現「逆襲」,由人人避而遠之的「臭水溝」,變為舒適宜人的溼地公園。「好啊!這裡當然好呀!」當記者問起覺得那考河溼地公園內怎麼樣,保潔員工楊阿婆一臉理所當然。走進南寧那考河溼地公園,清澈的河流、翠綠的植被生機盎然,絡繹不絕的遊客和市民也讓公園更顯朝氣。
  • 昔日臭水溝 今日景觀河
    市民在欽州市中山公園西乾渠岸邊觀賞風景。姚琳尹/攝南寧市主要城市用水源——邕江。鍾國偉/攝本報記者 駱萬麗 通訊員 姚琳尹 實習生 楊 鑫初冬,南寧亭子衝碼頭依然滿目蔥蘢,遠遠望去,河道兩岸綠樹成蔭、白鷺覓食,近處碧波蕩漾、魚群遊蕩。
  • 寧鄉「四溪一渠」整治12月底前全面完成
    昨日,雨後初晴,家住寧鄉市泰成巷的周大爺穿戴好運動裝備後,悠閒地沿著東溈溪往東溈廣場散步健身。「以前的東溈溪簡直是一條臭水溝,到處飄著垃圾袋、果皮菜葉,隔老遠就要開始捂鼻子了!」周大爺一邊走,一邊和記者嘮嗑。他告訴記者,自今年市規建局開始對東溈溪進行整治以來,東溈溪水體明顯變清,周邊環境得到整體提升,讓周邊居民享受到了看得見的生態福利。
  • 海口汙水河蝶變溼地公園 水清岸綠白鷺飛
    在海口美舍河鳳翔溼地公園裡,市民王女士直言,美舍河治理後,家附近有這樣一個公園,是自己不曾料想到的。海口鴨尾溪溼地公園水清岸綠。凌楠 攝  縱貫海口南北的美舍河,流經海口龍華、瓊山、美蘭三個區,沿線居民33萬人,是海口地區的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