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 期待內江經開區如何將「臭水溝」打造為濱水公園

2020-12-23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11月21日,儘管溫度下降,但是位於內江經開區四合鎮柏林村的苞谷灣水庫依然吸引了不少釣魚愛好者,誰曾想到,幾個月前,這裡還因為汙水直排、肥水養魚,汙染嚴重,屬於劣V類水質,是遠近聞名的黑臭水體,沒人願意來此垂釣。如此大的變化,得益於經開區實施的黑臭水體整治工程。

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打造……2018年,內江經開區啟動了玉帶溪、壽溪河、太子湖及苞谷灣水庫4個黑臭水體整治項目,總投資約2.79億元,目前各黑臭水體整治工程進展顯著,水質指標得到持續改善。下一步,經開區還將針對4個項目進行各具特色的生態景觀打造,變廢為寶,讓曾經的「臭水溝」變成宜居宜遊的濱水公園。

柏林村村民何洪忠還記得,以前苞谷灣水庫水面上有不少竹葉、垃圾,現在改造後,水變清澈了,水面乾淨了,生活環境也變好了。

苞谷灣水庫面積僅0.06平方公裡,屬於小二型水庫。別看水庫小,可是受到水深、水體流動性差、自淨能力差等因素制約,水庫治理難度比其他黑臭水體還大。

苞谷灣黑臭水體整治工程自去年12月底啟動,於今年9月竣工。經開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僅僅是外圍治理,政府就投入了210萬左右,主要是進行漂浮物打撈、生活垃圾清理以及汙水直排口整治。緊接著進行控源截汙,採取修建截汙管網、一體化汙水處理站,並輔以人工生態淨化溼地的手段,使原有汙水得到達標處理、有序排放。

針對苞谷灣水庫水位較深的特點,經開區在內江地區首次引進環保型絞吸式清淤船加岸上淤泥固化脫水設備,從根本上保障清淤的覆蓋面及清理深度,徹底消除庫底長期淤積的動植物腐殖體、生活垃圾等內源性汙染,在短期內使水體透明度等指標得到明顯好轉,使整個水生態系統形成正面循環,逐步達到長治久清的效果。

目前,苞谷灣水庫已基本達到地表四類水質。望著遠處100畝綠油油的松林,相關負責人說,水庫即將啟動生態景觀打造工程,利用現有地形地貌,增加生態綠廊、騎遊步道、觀鳥亭等公共服務設施,將苞谷灣水庫打造成城市郊區生態公園,增加市民的休閒散步場地,成為人們生活休閒的生態景觀公園。

同樣值得期待的還有經開區壽溪河清水溼地水質淨化工程,該工程投資1.8億元,採用「廠+網+河」一體化全要素治水的新模式,新建鄧家壩再生水廠,通過管網連接運輸到壽溪河清水溼地,形成階梯式循環補水穩定渠道,提高淨化效率。

此外,河岸還將打造自然跌水區、礫石導流區、垂直潛流區、水平潛流區、親水戲水區、水下森林區六大景觀水景,建設生態、怡人的濱河景觀帶。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將壽溪河打造成經開區乃至內江市獨具特色的城市濱水公園。讓原先影響群眾生活環境及城市形象的黑臭水體轉變為綠水青山,更加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休閒選擇,同時也為內江城市生態環境的構建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內江經開區這個「生態溼地公園」等你來打卡
    內江觀察 劉煜瑞 川觀新聞記者 鄭志浩12月2日,從內江經開區漢興路出發,沿內資路向靖民鎮方向行駛到柏林村附近,距離公路不遠處的包穀灣水庫黑臭水體整治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整理溝沿、清理路面,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此時,整個環繞水庫的步道已經鋪設了一條彩色瀝青路
  • 四川內江經開區:打造「成渝之心」高質量建設開放高地
    多措並舉熱情周到當好「大小項目管家」 據了解,今年11月四川內江經開區漢晨路信息安全產業園B區底層的內江經開區政務服務大廳已全部完工,正為投用做最後的準備。
  • 贛州經開區:梅花樹下起「蝶變」
    贛州經開區:梅花樹下起「蝶變」客家新聞網 王芊芊 羅堂玉 見習記者歐豔芬四月的贛州經開區金鳳梅園,翠湖綠意盎然,三角梅花開正豔,萬株梅花樹舒枝展葉。公園兩側原來是高壓走廊,曾經垃圾遍地、汙水橫流,是贛州經開區的一塊「工業廢棄地」。徐小平回憶,「梅花潭水」景點原來是一條臭水溝,旁邊是菜地,蚊蠅滋生,臭氣燻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因此,群眾要求整治和改造的呼聲越來越高。經過精心規劃,金鳳梅園於2017年1月開工建設,2018年1月6日正式開門迎客。
  • 縣區長專訪 | 如何打造成渝之心改革開放新高地!看看內江經開區黨...
    縣區長專訪 | 如何打造成渝之心改革開放新高地!展望「十四五」,內江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趙永韋表示,內江經開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育新機、開新局,努力打造成渝之心改革開放新高地。
  • 西安「變廢為寶」,一景區前身是「臭水溝」,如今成為遛娃寶地!
    西安「變廢為寶」,一景區前身是「臭水溝」,如今成為遛娃寶地!沙河溼地公園在陝西省佔有重要地位。但它的前身是臭水溝,現在不能帶著入場券散步。園內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設施充滿了歡樂的氣氛,成為了很多人喜愛的場所。很多人周末帶著孩子來玩。
  • 昔日臭水溝 今日景觀河
    如何形成長效治理機制,打破黑臭水體治理「反覆治、治反覆」的怪圈?「黑臭在水裡,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在完成主要控源截汙工程,實現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目標後,我區進一步對河道進行生態修復,努力恢復河道生態系統。越來越多城市以「水」為筆繪製生態畫卷,讓清澈的河水變為發展的活水。
  • 經開區壕子口農貿市場即將建成投運居民告別「買菜難」
    新農貿市場一角7月19日上午,內江經開區壕子口街道老農貿市場門口,熙熙攘攘。  記者從壕子口街道獲悉,今年8月,新的農貿市場就將建成投入使用,老農貿市場將搬遷到新的農貿市場,可解決內棉、鍛壓廠、火車站等片區市民「買菜難」問題。
  • 湖北新添一處公園,曾經的「臭水溝」,現在環境極好
    是不是把一些廢舊的「臭水溝」改造成為了公園?國家在抓各地經濟的同時也開始對各城市的生態化建設進行了整改。現在每一個城市都在為自己爭取,為把自己更好的一面展現給國家展現給人民。為此有很多新的公園和建築業完美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給城市增添了色彩的同時也提高了該城市的經濟發展。
  • 分享|濱水公園的生態解法:以武漢長江主軸濱水公園為例
    該項目結合場地的工業碼頭,以躉船為基礎設計了餐廳、畫廊以及社區花園等活動區。躉船隨水位漲落而上下浮動,充分體現了與水共生的場所體驗。在安全地帶我們則能看到如江漢之心博物館這樣的標誌性建築。
  • 承德市:二仙居將打造濱水生態文化公園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傳承歷史古街新貌二仙居將打造濱水生態文化公園商業樓外,工人們正在施工,分段對建築以及外部景觀進行打造、綠化、亮化……這是日前,記者在二仙居旱河沿岸濱水生態文化公園施工現場看到的一幕。據了解,濱水生態文化公園由承德翠興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該項目位於二仙居旱河南岸濱河帶地塊,東起中興路,西臨潘塔路,北起二仙居旱河南岸,南至二仙居旱河南路。
  • |生態公園|九裡|體育公園|濱水公園|廊道|溼地公園
    這條河道經過無錫薈聚中心、映月湖公園等,匯入宛山湖。為了提升九裡河景觀,打造錫山最大的濱水廊道,讓市民可以臨水體驗優美的自然生態之美,今年,開發區從轄區河道起始處開始打造臨水景觀。雲林濱水公園不遠處雲林濱水公園位於春江路和團結路交叉口,規劃面積約280畝,公園整體呈帶狀分布,緊貼九裡河,分為康體文化、休閒創意、生態活力三區。
  • 「水上樂園」原址將變身為濱水生態黃山公園
    拆除違建,只是為了給市民更好的濱水生態體驗和享受。近日,沂河東岸原沂河水上樂園拆違現場被綠色鐵皮圍擋包圍了起來,這裡將要建設一處綜合性濱水生態公園——黃山公園。公園集運動休閒、自然體驗、生態教育一體的,佔地約10萬平方米,分為6個主題的功能區,包括安靜休憩區、公園停車區、活力運動區、濱水景觀區、休閒娛樂區和體育運動區,以滿足市民多樣的活動需求。
  • 遇見渝水嘉陵江丨昔日臭水溝今變溼地公園,「清水溪」真成了清水溪
    12月2日,「遇見渝水·嘉陵江」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沙坪垻區天星橋街道的清水溪溼地公園。這條昔日的臭水溝經過治理打造後,已經蛻變為了供市民休閒的溼地公園。64歲的清潔工徐同慧高興地說道:「清水溪真成了清水溪了!」下午3點左右,記者來到位於紅槽房立交旁的清水溪溼地公園。
  • 湖北新增一處公園,由「臭水溝」逆襲,大部分區域已開放
    隨著城市生態化建設在全國鋪開,每一個城市都在爭取將自己變得更加宜居,也正是這樣有著很多的公園豎立在我們面前。在上世紀建國初,我國那時候的經濟還是比較落後的,為了經濟的發展,犧牲了很大一部分的環境,產生了許多的環境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才開始重視起環保這一問題,很多以前的「髒亂差」地帶都消失不見,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湖北一新增的公園——巡司河體育生態公園。
  • 內江海綿城市迎來重磅消息
    2017年,沱江流域(內江段)順利獲批全國首批、四川唯一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後,內江積極編制的《內江市沱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項目規劃(2017-2020年)》涉及總投資1449.16億元的重大項目441個,涵蓋黑臭水體治理、河道岸線整治、城鎮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廠、鄉鎮汙水處理廠、截汙管網、溼地公園等多種業態,對沱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關鍵意義。
  • 昔日「臭水溝」重現清澈
    2018年,南昌縣政府投資百億元啟動實施15個水體生態建設項目,其中包括小藍經開區景觀明渠工程和昌南新城景觀明渠工程。但去年開始,金沙大道與東蓮路附近明渠不斷有生活汙水和垃圾排入,休閒景觀河成了人們避之不及的臭水溝。  去年底,南昌縣政協臺聯界別組成調研組,對該縣水環境治理、人居環境改善進行調研。「金沙大道的明渠汙染問題是我們調研組重點調研對象之一。」
  • 一條「臭水溝」是怎樣變成清澈河流的?
    但就在兩年前,這條河流卻是條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溝」。「臭水溝」華麗轉身美麗河濱路塘壩鎮位於重慶潼南區南部,塘壩河在其境內流經17.8公裡,是瓊江的主要支流,最終經嘉陵江匯入長江。在2016年以前,塘壩鎮上開了很多家養殖場,養豬、養雞、養鴨,養殖場的糞便、汙水直接排放到河裡。據市民陳先生回憶,河流上遊還開有一家農貿市場,垃圾隨意傾倒,河水渾濁不堪,終日瀰漫著一股惡臭。
  • 漕溪港水環境治理:昔日臭水溝蝶變靚公園
    2018年,我縣啟動漕溪港水環境綜合治理,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曾今的「臭水溝」華麗蝶變如今的「靚公園」。2018年,我縣啟動縣域內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漕溪港水域名列其中。在洋沙湖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的牽頭組織下,漕溪港水環境綜合治理如火如荼展開。據了解,該項目共投資1.2億元,採用EPC模式,分三期對整個水體進行整治。目前,項目已完成水體的截汙治汙、生態治理、景觀建設等工作。
  • 喜獲省級試點,內江六段錦將打造甜城「外灘」
    近日,內江市中區六段錦獲批省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這是2020年市中區服務業獲批的第三個省級榮譽,該項目的正式啟動標誌著「內江外灘」的打造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計劃到2022年底將六段錦打造成以「內江外灘」為主題的一條「旺而不亂、雜而有序」的夜間消費步行街和濱水休閒商業標杆。
  • 看萬達·內江文旅城如何為「新內江」添彩?
    大千內江,精彩世界。萬達·內江文旅城如何為「新內江」添彩?9月6日,萬達·內江文旅城規劃展示中心璀璨亮相。這個致力於重塑內江文旅產業發展方向和推動城市生活更新的「排頭兵」項目,終於揭開神秘面紗。應運而生的萬達·內江文旅城項目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地理坐標:內江高新區高橋片區和東興區南部新城,以漢安大道東段和漢安大橋為界分為南北兩片,東側以內江繞城高速公路為界。基於內江厚重的人文歷史和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萬達·內江文旅城致力於內江城市願景的完整表現,打造成渝城市圈文旅新地標、旅遊休閒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