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入源報導
「十三五」以來,四川內江經開區從最初「黎明靜悄悄」,到如今廠房林立、機器轟鳴,這座有著近30年歷史的工業園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如今已步入打造「成渝之心」高質量建設開放高地關鍵時期。
五年來,彈指一揮間。四川內江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四上」企業增加到137戶,年均增長11.4%。其中,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三大特色主導產業產值已逐步佔據規模工業總產值85%。
記者了解到,聚集四川內江市「5+4+5」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四新一大」產業布局,內江經開區正通過一個個優質項目,推動工業企業提檔升級和高質量企業聚集,為內江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內外互動助力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走訪看到,位於四川內江經開區的內江金鴻曲軸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條內部編號為「111」的生產線上,一個個毛坯件經過一系列自動化操作後,形成一款全新的曲軸產品。除了機械作業聲外,整條生產線只需要兩三名檢測和維修調試人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整條智能化生產線年產量可達30萬件。
正因為如此,在四川內江經開區發展歷史變化中,該公司的智能生產線是其推動工業企業智能發展、提檔升級的一個縮影。也作為內江本土明星企業匯聚的熱土,內江經開區正通過產業、效率、要素支撐等一系列因素的嬗變,正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
另外,四川恆通動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四川內江經開區打造的自動化生產線通過智能系統進行操控,實現「人藥分離」的效果,其產品市場佔有率在成渝地區排名第一;巨騰國際通過實施「機器換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其主要產品佔目前川渝市場50%銷售份額,佔全國市場的30%。
據介紹,今年以來,四川內江經開區實施工業技改項目45個,投資22.08億元,其中智能化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佔56.2%。全區新增重點科技型企業16戶,總數達55戶,同比增長23%。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四川內江經開區一方面搶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內江經開區還積極引進一批重大項目,發揮帶動效應,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三大特色主導產業,內江經開區依託現有基礎逐步構建起獨具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錯位競爭、合作共贏的產業發展格局。
據數據顯示,2019年內江經開區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比分別達到60%、30%。
多措並舉熱情周到當好「大小項目管家」
據了解,今年11月四川內江經開區漢晨路信息安全產業園B區底層的內江經開區政務服務大廳已全部完工,正為投用做最後的準備。內江經開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辦公室主任李淼表示,預計在2020年12月就正式投用,整個大廳設計以落地「一窗式」無差別受理為導向,設有30餘個窗口,全面提供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同時還專門設置有「最多跑一次」辦公室。
四川內江經開區多措並舉,一手抓好配套硬體建設,一手持續發力打造優質「軟」環境。11月18日,內江經開區的內江正大有限公司18萬噸飼料廠項目現場,儘管是周末,但施工現場一片火熱。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分管單位和經開區項目綜合推進中心做好服務,從開工前的各種手續審批,到開工後的各方面都得到了重要保障。目前已完成主體結構建設,預計2020年底將基本建成,項目全面達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6億元。
據內江經開區項目中心負責人李光輝介紹,針對項目促建,內江經開區積極推進項目管家機制,依託項目綜合推進中心把辦事由「企業家親自跑」變為「項目管家代替跑」,落實全程代辦、「一圖一書一表」等制度。
李光輝說:「在各大項目現場,我們項目綜合推進中心都會有專人駐守開展督促指導,協調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推進項目建設提速增效。」今年以來,四川內江經開區納入管家促建的項目共39個。
除此之外,為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升級,內江經開區還建立「只進一扇門、只上一個網、最多跑一次、最多找一人」機制,平均壓減項目審批時間60天;同時新設「133」企業開辦小時服務,當日辦結率達100%,辦理時間縮短到平均19分鐘。
抓住機遇建設「成渝之心」開放新高地
今年以來,四川內江經開區已籤約招商引資項目31個,協議投資總額82.6億元,1-10月市外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7.82%。內江經開區,已成為內江高質量增長重要支撐和投資創業熱土。根據新籤約項目,不難看出,內江經開區正在向產業鏈上下遊延伸,進軍細分領域,欲打造獨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四川內江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趙永韋介紹,「十三五」以來,四川內江經開區的變化十分巨大,從剛開始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到現在車水馬龍、機器轟鳴,內江經開區已逐漸成為內江市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和產業提質增效主要動力所在。
「圍繞內江市委、市政府支持我們建設西部地區極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一目標。」趙永韋說,近年來,瞄準產業發展這一條「生命線」,內江經開區全力推動園區提檔升級、產業優化提升、產城融合發展,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為經開區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活力。特別是,在瞄準定位著力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方面,經開區明確定位、立足實際、有的放矢。
在聚集內江市「5+4+5」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四新一大」產業布局,內江經開區依託原有的產業基礎,正著力構建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現代服務業的「3+1」現代產業體系,主要包括發展以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機械汽配為重點的成渝經濟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大力發展以信息安全、半導體、智能終端配件等為重點的電子信息配套產業集群,著力打造電子信息產業「一區、兩基地」。
內江經開區根據自身優勢,以「生物製藥、綠色原料藥、現代中藥、化學新藥和醫療器械」等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著力打造成渝地區綠色原料藥製造基地、中國西南現代醫藥物流中心。
同時,內江經開區還積極推動服務業提檔升級。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技術服務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建成35萬平方米家居商貿城和電商基地。限上商貿業和規上服務業達到53戶。
目前,內江經開區特色產業體系已經初步成型,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三大特色主導產業產值已逐步佔據規模工業總產值85%。
搶抓重大民生項目建設切實保障民生福祉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位於內江經開區安靖街1015號的漢祥小區農貿市場開始試營業,解決了漢祥小區和漢渝小區居民買菜難、買菜遠的問題,為周邊上萬居民買菜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在內江經開區,與漢祥小區農貿市場一樣的重大民生項目比比皆是。今年以來,落戶內江經開區的內江市第二社會福利院整體遷建項目進入收尾階段,即將投用;內江農商大市場也將在年內完工並投用,可為市民提供農副產品批發、一站式採購等服務;包穀灣、壽溪河等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建設已基本完成,城市環境極大改善,一座座嶄新的生態溼地公園正呈現在市民面前。這一系列高質量民生項目的實施,助力內江經開區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也為內江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據介紹,「十三五」以來,內江經開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依託項目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園區品質形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內江經開區共新增城市道路28公裡、市政綠化57萬平方米,同時建成完善了漢渝大道道路景觀、松山公園等項目。在改善民生方面,內江經開區改造老舊小區12個,投入26.3億元建設安置還房1.5萬餘套,有效安置3.75萬人,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維持在6.5%以上。
內江經開區建設局住保與房管股股長方剛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們還將繼續對轄區內119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涉及改造面積為61.67萬平方米,涉及住房6767戶。其中2021年度計劃改造21個小區1068戶,總投資106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