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今年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張載誕辰1000周年,為追思先賢風範、傳承關學文脈,12月13日,橫渠書院揭牌儀式在張載曾經興館設教的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橫渠鎮舉行。陝西省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陝西省政府副省長程福波,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陝西省政府副秘書長高陽,陝西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吉德,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司曉宏,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張煒和參加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學者代表,以及參加中國哲學史學會2020年年會的學者代表,張載後裔代表,寶雞文理學院、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代表等共同參加了揭牌儀式。
橫渠書院揭牌 本網記者 陸航/攝
陝西省政府副省長程福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共同為張載像揭幕;陝西省政府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為橫渠書院揭牌。
張載,字子厚,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宋明理學奠基人之一,著有《正蒙》《西銘》《橫渠易說》《經學理窟》等。因晚年在家鄉設館講學,又被稱為「橫渠先生」。橫渠書院位於陝西眉縣城東26公裡處的橫渠鎮,前身為「崇壽院」,元代以後改為張載祠,又稱張子祠。張載少年曾在此讀書,晚年隱居後,一直興館設教於此。在這裡,張載提出的「四為」發展成為具有「民胞物與」情懷和「天人合一」精神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這是張載崇高人生理想、學術抱負和思想宗旨的表達,也是對無數知識分子的使命感、責任感和高尚精神境界的經典表述,是後世文人學者的寶貴精神財富。
程福波表示,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大道至簡之名言,千百年來傳誦不衰,對陝西省乃至中華民族整體思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都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張載留給我們的這一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與新時代所倡導的價值觀交相輝映,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中國夢的實現具有重要價值導向作用。
眉縣縣委書記劉志生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張載關學思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張載文化園一期的橫渠書院改建落成。橫渠書院項目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飽含著大眾的追思與寄託。張載關學厚植了人文眉縣的精神底蘊,隨著橫渠書院的落成開放,張載關學的文化思想將在此深深鐫刻,張載的「四為」名句也將歷久彌新。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司曉宏告訴記者,張載的思想成就與愛國情懷有著世界性影響,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驕傲。橫渠書院承載著張載千年關學文脈,是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和陝西故事的重要載體。以此為起點,繼續挖掘張載關學思想蘊含的哲學智慧和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好張載思想當代價值的創新性闡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是時代賦予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我們要堅持張載民胞物與、萬世太平的崇高抱負,努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