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一搖頭,全世界都不懂

2021-01-19 澎湃新聞

原創 老藝術家 九行

對於印度,老藝術家一直存有敬畏之心。

看過我們之前文章的朋友該知道,別的城市的街頭小吃要錢,而印度的街頭小吃卻是要命的。

然而單靠享譽全球的衛生習慣,以及讓吃貨聞風散膽的德裡腹瀉,並不能把去印度旅行的難度係數拉到最大。

畢竟想要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由行走,除了擁有鋼鐵一般的腸胃,你還得自備一顆最強大腦,用來應對讓人困惑的日常交流。

△想在這片土地自由行走,你還需要最強大腦與人交流 / Unsplash

印度會說英語的不多,能說英語的,交流起來也甚是可怕,濃厚的咖喱風味會直接燒爆你的語言處理中樞。

好在,肢體語言也是一種語言。

可在印度天然的結界裡,你會發現自己那一身憑藉瞎比劃就能暢行五大洲的技能也隨之失效。

△印度式搖頭另許多人很疑惑 / GIFS

因為就連最簡單的「點頭yes,搖頭no」看起來也並不簡單。

只要印度人睜著他們的卡姿蘭大眼睛,開始左右晃動毛髮濃密的大腦袋時。甭管多資深的驢友,都會迷失在這魔性的印度式搖頭裡。

沒有被印度式搖頭迷惑,不足以談人生

可能是能歌善舞的天性使然,不管是寶萊塢電影裡,還是現實生活中,印度人總是顯得略為多動。

交談時,除了伸出一隻來回攪動著空氣、仿佛在給人施咒的手之外,他們還喜歡搖頭晃腦來幹擾你對信息的準確抓取。

頭部垂直移動表肯定,水平搖動表否定,這可以說是國際通用的表達。可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印度,你會發現,九年義務教育的學都白上了。

「在印度,點頭也有可能是在拒絕你。」江湖上有關印度人點頭等於say no的傳聞,來源於一則羅曼蒂克消亡史。

△有些印度人會點頭說出拒絕的話

據傳不知在多少年以前,一位來自於南印度的萌妹子愛上了一位來自北印度的小鮮肉。妹子跨越溫德亞山和世俗偏見,大膽向男神表白。結局是對方點頭回應,妹子欣喜若狂,可兩人並沒有過上童話般幸福的生活。

因為在北印度,點頭約等於婉拒,尤其適用於發好人卡的場景。頭部上下輕點,配上一副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用語言表示,大意就是:再見仍是朋友,搞對象?還是拉到吧。

可段子僅僅是段子,現實中用點頭來表示拒絕在印度其實並不常見。真正讓人困惑的,而是阿三哥們的搖頭。

△大部人還是用點頭代表「是」,越堅定速度越快

印度式搖頭,可以表是也可以表否,甚至還可以表示不置可否。

具體表啥,需要結合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甚至當下的天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和印度人做選擇題,幾乎只有送命的份兒。

尤其是在砍價這種事關錢包生死的大事上,印度式搖頭分分鐘能讓你想要收拾行囊回到快樂老家。

比如,當你攔下一輛奪命突突車,想要感受一把印式的速度與激情時,總免不了要跟大刀宰客的社會風俗做下鬥爭。

對方來回晃動手掌,要價50;你倔強地伸出食指,還價10盧比。在N個回合的連說帶比劃後,濃眉大眼的印度老哥依舊目光堅定態度強硬,頭也不自覺地來回擺動起來。

這個看似搖頭的動作,大概率會讓人轉身離開。可大哥又突然拉住你繼續搖頭,深情挽留。一時間,還真讓人不知是該買該走,是去是留。

△印度時搖頭有很多意思,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而點餐時,遇上印度式搖頭就更讓人窒息了。

在這個遍地是雷的美食盆地,吃成了一件需要反覆確認的事。你走進一家印度餐廳,看圖迷上了一份咖喱雞。出於對菊花的關懷,你喊來服務員,問這份咖喱辣不辣。

只見人家露出職業假笑,對你搖頭晃腦,仿佛在說:不辣不辣,味道好極啦。

如此明顯的回應,讓不吃辣的你放下戒備,大手一揮直接下單。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辣度起飛,足以叫人在馬桶上坐上三天三夜。

和印度人交流,有顆頭就夠了

印度人有多愛用頭說話呢?這麼說吧,在印度,沒人會得頸椎病,因為人人都是頭語十級選手。

甚至於給人指路,他們都不稀罕用手。而是支稜著腦袋,朝某個方向使勁一頂,嘴裡再喊上一句「這邊請」。熱心市民日行一善,用頭指路的成就就此達成。

印度人將頭的日常交流功能開發到了極致,那是因為在當地的社交習慣裡,跟人說話連頭不敢動,那就是對人的不尊重。

點頭如搗蒜,在印度,就是表達禮貌的最高級形式。

可點頭,即頭部垂直位移的軌跡,在印度人看來實在是過於單調了。不足以體現開掛民族的實力,他們更愛使用的姿勢,是搖頭晃腦。

印度導演Mahesh Nair曾在CNN專欄上,不惜筆墨為大眾解讀過這項被他稱為「Indian head bobble」的印度特色。

「印度式搖頭晃腦可謂集點頭、搖頭、抬頭、頭部的抽動和緩慢轉動於一身。它可以是水平的、垂直的、繞圈的,可以是上述某個動作,也可以是上述多個動作的集合。」

在印度,除了頻率快如帕金森後遺症的點頭可以用來表達「yes」,以鼻子為中心的搖頭同樣也有這種意思。

不過相比於表示否定的搖頭而言,表達同意的搖頭,頭部更像是在左右震動,幅度較為矜持且帶有韻律,通常還會附贈一個善意的微笑。

和「Yes Bobble」相對應的「No Bobble」,和國際通用的搖頭姿勢區別不大。

只是印度人更喜歡將頭從右轉向左,除了佐以眯眼、撇嘴等表達不滿的表情,嘴裡還常常發出彈舌的咯咯聲,或是直接扔出一句印化的No。

如果看到司機商販對你從右向左搖頭,且只搖動一次,那麼他們的意思大概是:加錢吧,否則免談。

△讀懂他們的搖頭,是跟印度人交流的第一步 / Pixabay

除了say yes和say no,印度式搖頭晃腦還能用來say hi。在印度,人與人寒暄壓根用不著開口,只需要歪著腦袋報以微笑,衝對方上下快速點點頭,一個極簡的問候就算完成了。

掌握這些藏著魔鬼的細節,只會點頭和搖頭,似乎也能走遍印度都不怕。如果你能熟練運用點頭和搖頭相結合的各種招式,那麼恭喜你,離能夠省下更多說話力氣的印度本印也就不遠了。

比如表示對人或事物的欣賞時,你要是想保持一絲高冷的克制,完全可以像印度人一樣,靈活運用頭部:從右向左輕輕搖動頭部三次,暫停,然後像美洲大蜥蜴一樣點頭一次即可。

印度式搖頭,印度本印也看不懂

以上都只是印度式搖頭的入門教學,在印度頭語十八式中,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一種同時結合了點頭和搖頭,頭部運動軌跡呈∞的姿勢。

BBC專欄作家Charukesi Ramadurai曾這樣解釋這個動作:「在印度南部的坦賈武爾市,盛產一種陶土彩繪的搖頭娃娃。娃娃由頭部和身體兩部分組成,兩者之間由鏈柱連接,有風吹過時,娃娃的頭部就會搖擺晃動,像在空中劃圈。」

「這個娃娃形象地代表著印度人與人交談時的姿勢。」

△搖頭娃娃 / Dosa Clafoutis

即便你沒有到過印度,只要你曾經看過印度電影,哪怕只有一部,都可以立即腦補出這種頭部動作。

這幾乎與印度人的形象牢牢地融在一起,比普通的點頭和搖頭都要常見。

但這個來回劃著倒8字的印度式搖頭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可能就連印度人自己都不一定能弄明白。

在電影《摔跤吧!爸爸》裡,阿米爾·汗拽著兩個女兒晨起跑步,路過河邊時大手一揮,命令女兒們跳河遊泳時,哭唧唧的她們就用這個動作無奈回應;

而在自製的簡陋摔跤場,狼爸擺起講壇,向想要放棄的女兒們猛灌雞湯時,她們依舊在用同樣的姿勢搖頭晃腦…

不同的場景,同樣的動作,仿佛這個獨具印度風味的搖頭動作,輕鬆實現了人與人交流的最強技能——以一敵百,以不變應萬變。

用起來輕鬆自在,硬要搞清楚這個動作的具體含義可就難了。

在美劇《外包公司》裡,編劇借男主之口,問出了這個讓世界各國其他小夥伴一腦袋問號的難題:「這個搖頭晃腦的動作到底是啥意思?」

身為印度本印的女主給出的回覆是:「這個動作有時表肯定,有時表否定,有時表示不置可否,有時表示既是又非,是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回答方式。」

△印度式搖頭,真讓人摸不著頭腦 / 視頻截圖

這種說了就跟沒說一樣的答案,可以說很契合這個動作該有的風範了。

在Charukesi Ramadurai看來,這個下意識的、代代流傳至今的動作,出現在印度的文化裡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在階級固化遵守等級現象的印度,直接向長者、上級甚至於主人說不,都是不被允許的。於是便有了這樣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動作,用來表示不敢反對也不想同意的態度。」

△印度式搖頭是個模稜兩可的動作

因此這個動作在以低種姓為主的南印度,比以高種姓為主的北印度更為常見。

「這個含糊的擺頭動作顯示出完美的妥協,允許聽者自行解釋,同時為說者留下緩和的空間。」

參考資料

The great Indian head bobble,2012,CNN Travel

Cracking India’s mystifying 『nod code』,2018,BBC

你理解印度式搖頭了嗎?

箋語

編輯 | 周芷若

排版 | 薯片

封面圖來源於網絡

原標題:《印度人一搖頭,全世界都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解碼歡樂的印度式搖頭:Yes?No?都不對!
    如果你是印度人,這會帶給你內心的平和,與自以為是的滿足,並幫你避免很多羞辱。如果你不是印度人,會帶你精神上的拯救。如果你是商人,這會擴大你的眼界,並讓你的公司目標顯著提升。如果你是馬克·扎克伯格,你可能會把Facebook中的表情換成Bobbles(印度式搖頭)。如果你喜愛寵物,你可能真的會與你的蜥蜴或海龜相處得更好。
  • 以一個印度人的視角出發,我們會有哪些「奇怪的現象」呢?
    一,中國人拜祖先,無神論者很多大家都知道,印度不僅有佛教和印度教,而且歷史上印度被伊斯蘭侵入過,印度還有許多伊斯蘭信徒。印度人表示對中國人喝開水挺「奇怪的」。對此有網友表示,別說哪些聽不懂的道理,為什么喝開水,就倆字——舒服。
  • 全世界第一條五頭蛇,被印度人擒獲!網友:印度人民又開掛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我們沒有看到的地方可能正在上演我們做夢都想不到的一幕,並且很多地方也會出現我們想像不到的東西。就比如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度,總是出現很多奇怪的事情,並且很多奇怪的東西也跟著出現。前幾年網上突然很火的「印度五頭蛇」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這對於我們來說是聞所未聞的,但對於蛇總是感到恐懼,一個頭就夠害怕了,這下還出現了五個頭。原本以為是假新聞,但是一聽是出現在印度,筆者就信了。
  • 與印度人做生意,不要相信no problem
    與印度人交往,尤其是與印度人做生意,一定要多留個心眼,謹慎再謹慎。印度人的精明是出了名的,他們會算計種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但話說回來,作為商人,無論怎麼精明,都無可厚非。印度人的忠誠度是不敢恭維的,也許和你合作多年,發現有其他廠家價格低一點點可能就轉單了。相比較之下,歐美客戶的忠誠度則比較高。與印度人談判,他們看起來很隨和,你說出你的方案之後,他們經常說:no problem,也就是沒有問題的意思。
  • 印度人的英語為啥自帶濃重咖喱味?與「被本土化」有很大關係
    但這種令西方英語國家都時常費解的「咖喱味」英語,印度人引以為豪。 文 | 貳東深 「知道」跟你談談,印度人的口音為啥自帶咖喱味? 這種搖頭意味著在回答「可能是」「可能不是」(網絡截圖) 據了解,這種搖頭晃腦有歷史緣由。在印度的歷史中,印度人喜歡用搖頭來表示自己的意思。
  • 印度人英語,你聽得懂嗎?反正法國陣風戰鬥機聽不懂,咖喱味太重
    對此法國達索公司方面稱,是印度空軍飛行員的英語不標準,導致了法國「陣風」戰鬥機語音識別系統聽不懂!據印度方面稱,印度空軍代表在檢查即將交貨的「陣風」戰機時,發現法國人提供的機載語音控制系統存在嚴重缺陷,無法正確識別印度飛行員發出英語指令。
  • 明明是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為什麼偏偏叫做阿拉伯數字?
    這段時期的人連自己的老祖宗幹了啥,他們自己都不清楚。也就是說,歐洲文明的發展出現了斷層,然後後來到了伽利略,牛頓時代又重新被接了回來。那為什麼會這樣的呢? 我們都知道,古希臘文明是世界上著名的海洋文明,起源的時間也很早,當時誕生了很多古希臘哲學家,其中就有一支發展出了「自然哲學」。不過,後來希臘被強大的羅馬帝國所統治,但古希臘文明還一直留存著。
  • 為何巴基斯坦人提到中國頻頻搖頭,網友:你不懂
    而巴基斯坦就是中國的「兄弟國」,可是在剛去巴基斯坦遊玩的遊客卻發現巴基斯坦人提到中國卻頻頻搖頭,這就不免讓人感到疑惑,中國與巴基斯坦不是「巴鐵」嗎?怎麼會這樣,不過這一消息傳到了網上之後,網友紛紛表示:你不懂!這是為何呢?巴基斯坦這個國家由於氣候地理以及各種風俗習慣的不同,所導致了巴基斯坦的文化與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
  • 在美版知乎上,印度人這樣打敗全世界……
    原標題:在美版知乎上,印度人這樣打敗全世界……文|張晗爍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再深一點」(ID:deeperplease),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最近,美版知乎quora上展開了一場關於中國和印度戰爭的討論。問題是:印度能在全面戰爭中戰勝中國嗎?其中,有很多亮點……
  • 印度人看不懂梵文了,竟到中國研究唐僧帶回的經書,這事靠譜嗎?
    據說,當今的印度人已經不怎麼認識古梵文了,要到中國研究我們東土大唐高僧們帶回來的經書了,這事靠譜嗎?我國的經書是已經漢化的翻譯版,再翻譯回印地語,這難道不是多此一舉嗎?當今印度人來我國研究佛經的真正原因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印度人來研究我國經書是真的,但並不是因為他們看不懂梵文了,而是因為幾千年來,印度數次被外族徵服,長期四分五裂,許多重要珍貴的文獻損毀於戰火硝煙中,無法重現。
  • 印度人的一日三餐都吃什麼?網友:比我吃得好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都是不一樣的,飲食文化也不一樣,生活在平原的我們,當然還是喜歡種地,吃五穀雜糧,而生活在草原的人們,當然還是喜歡放牧,吃牛羊肉,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們,當然還是喜歡吃海鮮,生活的環境不同,也就造就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 國內印度人最多的城市,他們都想定居中國,娶中國老婆
    在我國有一個印度人非常多的城市,據不完全統計,當地居住的印度人達到了10萬,這個數目真的是驚人的多,中國雖然是一個人口大國,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處於優越的地理位置,但是一個國家的人口有10萬在另一個國家,而且集中在一座城市,這樣的現象非常少見。具體是哪一座城,他們為什麼都喜歡待在這裡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印度人是擁有自娛自樂的井底之蛙的樂觀主義精神
    於是在印度人的精神世界裡,印度不但統治了井底,印度還統治了井口上的一片天,印度人的自信和印度人牛皮精神,已經讓印度衝出全球,衝向宇宙了,這是印度人自娛自樂的井底之蛙的樂觀主義精神。
  • 印度害苦了外國人之:點頭yes,搖頭no
    在印度街頭的玩具店和街頭攤檔上,經常擺滿著一種很特殊的搖頭玩具,在泰米爾語中被稱為Thanjavur Thalaiyatti Bommai,字面意思:坦賈武爾搖頭娃娃。這種陶土製作的娃娃繪上明亮的彩漆,造型通常是一位古典舞者或是一對老年夫妻。娃娃分為兩部分:一個完整的軀體和一個頭部,頭部鬆鬆地套在從頸部延伸出來的鏈柱上。
  • 印度人為什麼不養貓?看到印度本地人的做法,我都起雞皮疙瘩了!
    看到印度本地人的做法,我都起雞皮疙瘩了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養寵物,其中養貓咪和狗狗的人就特別的多,養貓比養狗要簡單一點,因為貓咪喜歡宅在家裡,而狗狗需要每天都帶出門去遛一遛,貓咪也適合比較愛宅的人養,養貓也有非常多的好處,養貓對於一些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種很好排遣寂寞的方式,因為小動物會讓人覺得很治癒,尤其是可愛的貓咪。
  • 印度人相互交談,為何多用英語而非母語?歷史因素和現實因素
    大家都知道,印度人在西方的國際大公司中很受歡迎。很多國際大公司的高管都是印度人。據統計,美國500強企業中的外籍CEO有75位,沒有一個是中國人,卻有十幾個印度人。比如說谷歌和微軟的CEO就是印度人。那麼,為什麼印度人這麼受歡迎呢?
  • 印度人消暑有「絕招」
    儘管印度每年都有上百人因熱浪和高溫而死亡,但印度人依然被冠以「全世界最耐熱的人種」。酷熱氣候鍛造了印度人的抗酷暑能力。首先是印度人的出行之道。中產階級人士在夏季出行前,都習慣通過廣播、電視查看實時溫度,「避開高溫,減少出行」是印度人的「消暑之道」。
  • 【聽不懂印度人說英語還有臉說你來過英國?!】一分鐘練成滿嘴咖喱飄香的英文
    【聽不懂印度人說英語還好意思說你來過英國嗎?!】今天帶大家一分鐘練成滿嘴咖喱飄香的英文,讓你以後和印度兄弟交流無障礙。
  • 點頭yes搖頭no,趙麗蓉小品中的順口溜含義簡約而不簡單
    順口溜有兩句是這樣的:點頭yes搖頭no,來是come去是go。其中就提到了點頭和搖頭的含義問題。我們都知道,點頭和搖頭不是口頭語言,而是肢體動作,卻表達著特定的意義。這是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動作,在我們的文化中分別是點頭為「是」搖頭為「否」,一個肯定一個否定。但是這兩個簡單姿勢的含義出了國界,含義都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在美國文化裡,有著和中國相似的含義。因此,趙麗蓉老師的臺詞還是符合美國文化實際的。
  • 瘋狂搖頭擰脖子能治病?別再把孩子交給「搖頭爺爺」了
    :最近微博上流傳著一個視頻,視頻中一個孩子被外號為「搖頭爺爺」的某醫生,瘋狂搖頭、擰脖子,配文稱:「我要一個交代…… XX省婦幼搖頭爺爺。」原來,視頻中的孩子因為被醫生診斷為發育遲緩而接受了「搖頭」式康復治療,一周後呼吸心跳暫停進了搶救室,孩子雖然搶救過來了,但出現了大腦皮層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