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帶孩子進劇場藝術早教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雲上的孩子》打破了傳統戲劇的觀演規矩,演員與觀眾在同一個空間。

  白色的帳篷搭成繭一樣的空間,頭頂紗幔輕拂,腳邊散落著大小形狀各異的玩具棉墊,柔和的燈光灑在整個空間,蹣跚學步的觀眾在其中跌倒又爬起,有的甚至還不會走路,白衣白褲的舞者混在觀眾中間輕柔地舞蹈,用最溫和的眼神和孩子們對視……正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的嬰幼戲劇《雲上的孩子》是專門為3至18個月的嬰兒打造的演出,最小的觀眾只有4個月,超過18個月的觀眾會被拒之門外。

  沒有舞臺的演出

  嬰幼戲劇專為三歲以下嬰幼兒製作,在國際上興起也不過剛剛十年,近年來在國內的演出越來越多,受到家長的關注。傳統的觀演中有很多規矩,但這些規矩在嬰幼戲劇的劇場中完全被打破,可以說觀眾沒有觀眾樣,演員沒有演員樣,演出也不是傳統概念中的演出。

  嬰幼戲劇往往沒有臺詞,也沒有什麼故事情節,演員表演以舞蹈為主,音樂、燈光都極盡舒緩柔和,演員服裝也以灰、白為主,很少有強烈的刺激。著名導演彼得·布魯克曾說:「一個人在他者的注視下,走過一個空間,就足以構成一部戲劇。」嬰幼戲劇看似簡單,但仍然是專業度很高的藝術創作。

  一般面對嬰幼兒的戲劇演出,都沒有特意區分舞臺,演員和觀眾都是在同一個空間。有的劇場,乾脆讓演員和觀眾都在舞臺上,觀眾圍成一個圈,演員在圈中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會鼓勵家長把孩子放開,不用讓他們固定在一處觀看演出,而是可以在現場隨便爬或走,甚至可以到演員跟前摸摸他們的臉,搶走他們手中的道具。有時候,家長還不太習慣這種觀演方式,會呼喊孩子,工作人員則會提醒家長放輕鬆。在《雲上的孩子》現場,甚至會有小觀眾玩一會兒就找個地方睡著了,如果在演出過程中孩子睡著超過二十分鐘,演出方還會讓錯過演出的孩子接著看下一場的演出。

  有「世界嬰兒劇場第一人」之稱的瑞典導演達利婭主張,一場面對嬰兒的戲劇演出時間應該長達幾個小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觀看演出,也可以睡覺,睡醒了接著看或和演員互動。她最近製作的一個劇目就長達六個小時,不限制觀眾出入場的時間,也沒有特別明確的結束時間,家長和孩子可以玩盡興再走。

  沒有知識點的早教

  當很多中國家長認為,三歲以下的孩子看不懂戲的時候,國外則有觀點認為,出生第一天的孩子就可以看戲。

  近年來,一直為六歲以下孩子引進戲劇演出的「小不點大視界」的負責人陳忌譖認為,嬰幼戲劇其實也可以說是在劇場裡進行的藝術早教。機構早教大都是在普通空間裡進行音樂、肢體的訓練,執業老師的資格良莠不齊。而嬰幼戲劇的創作者大都是成熟的戲劇從業者,大都有過為成年觀眾創作作品的經驗,同時對嬰幼兒心理、發育都有深入的研究。劇場這樣的封閉空間會讓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而演出中音樂、燈光、演出節奏、舞臺裝置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是普通早教不可能達到的水準。

  不過和普通早教不同的是,嬰幼戲劇沒有「知識點」。它對孩子的影響不會即時體現出來,孩子不會因為看了一場演出就學會什麼單詞、數字、詞語或是什麼動作,這也是很多家長抱有懷疑的原因。陳忌譖說:「藝術的薰陶原本就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影響過程,它影響的是孩子未來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有時候我們的家長太功利、太急躁了。」大概也正是因為這樣,嬰幼戲劇現在能夠影響的群體是一些高收入、高知識,在孩子教育方面更開放也更願意探索新邊界的家長。「很多家長看過我們的演出後會覺得很好,但把他們帶進劇場卻並不容易,大多數人還是願意選擇一年幾萬塊錢的早教,而不是花幾百塊錢帶孩子來看一場專業的戲劇演出。」從事嬰幼戲劇多年的「立裡空間」負責人任立竹有些遺憾地說。

  這樣的現狀並不只是在國內出現,正在北京舉辦的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協會藝術大會上,參加嬰幼戲劇工作論壇的一位英國導演就表示,她剛開始做嬰幼戲劇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這就是個笑話,前來觀看的觀眾也是寥寥可數,直到幾年後才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加入。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嬰幼戲劇在國內的發展也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謹防沒有靈魂的「拷貝」

  前不久,第八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邀請到了一個日本團隊帶來的嬰幼戲劇《空氣》,三四個演員,十幾個家庭的觀眾,孩子們在舞臺上玩得不亦樂乎。該劇團負責人表示,嬰幼戲劇在日本也很受歡迎,但因為演出規模太小,能接待的觀眾非常有限,不僅觀眾搶票很難,劇團生存也比較艱難。

  嬰幼戲劇因為強調和觀眾深層次的互動,所以每場演出只能接待幾十個觀眾,即使一張門票二百多塊錢,每場的演出收入也並不算太高。但同時,嬰幼戲劇製作方面的要求並不低,創作過程也很漫長。達利婭從事嬰幼戲劇十年來,製作的劇目也只有五部。在國外,從事嬰幼戲劇的團體雖然不能通過演出盈利,但大都能得到來自政府方面的支持,使劇團得以繼續生存下去。而在國內,專門針對這一類型的扶持還很少,從事嬰幼戲劇的團隊還在探索更多的可實現盈利的模式。陳忌譖認為,嬰幼戲劇藉助票房生存不容易,但在跨界合作方面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這需要從業者進一步去探索。

  因為創作難度大、成本高,國內也出現了一些走捷徑的團隊。每次「小不點大視界」引進了什麼新的劇目後,很快就有國內團隊將其拷貝演出。「這樣的拷貝只能拷貝形式,而無法理解到這類演出的內涵,自然也很難說對孩子有什麼積極的影響。」陳忌譖認為,針對國內觀眾,創作者應該注重發掘自己的語言和藝術表現手法,才能夠有自己的內涵,對孩子有更積極的影響。

  她認為國內有許多很好的創作者,目前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試錯空間,過幾年一定能夠形成一個爆發式的發展。牛春梅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暑假帶孩子進劇場 感受藝術放飛心靈
    原標題:暑假帶孩子進劇場 感受藝術放飛心靈 假期裡,除了充電學習、外出旅遊,還有一個好去處——劇場!廣州大劇院「陪你玩一夏」、星海音樂廳「夏日音樂童話季」、廣東演藝中心大劇院「親子戲劇展」、友誼劇院「2018兒童劇演出季」,各大劇院專門為小孩子準備了好節目。去劇場,在藝術中放飛心靈吧,不做沉溺於遊戲的「低頭族」,感受人間的溫暖與樂趣。
  • 暑假帶孩子進劇場感受藝術放飛心靈
    暑假帶孩子進劇場感受藝術放飛心靈俄羅斯春天兒童合唱團合家歡音樂劇《火火不見了》孩子們的快樂暑假就要開始了!假期裡,除了充電學習、外出旅遊,還有一個好去處——劇場!去劇場,在藝術中放飛心靈吧,不做沉溺於遊戲的「低頭族」,感受人間的溫暖與樂趣。
  • 抓住暑假的尾巴,帶孩子去劇場探索藝術的世界
    ,在實踐中體會現場表演的魅力,感受光影靈動和空間變幻,從而引導孩子對舞臺藝術的好奇與認知。8月29日上午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WE劇場舉行的《光影戲劇工作坊:海洋》是此次活動合作方Danno工作室為WE劇場場地特別設計的藝術體驗活動。工作坊期間,孩子們將在藝術家的帶領下,發揮想像創作皮影木偶,並在全暗環境中探索光與影、遠與近的物理關係。
  •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寶貝,來看戲" 帶孩子走近傳統戲曲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24日,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的開春大戲——「寶貝,來看戲!」(豫劇專場)連演兩場。演出中,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演員們為小觀眾和家長演出《花木蘭》《鬧天宮》等豫劇名段並進行現場互動。  「寶貝,來看戲!」
  • 兒童劇也「飛」進社區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2019演出季發布
    人民網上海1月11日電 (龔莎)近日,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正式發布2019年演出季,迎來運營以來的第五個演出季發布會,助力打造演藝大世界。 經典故事+精良製作 戲劇一直是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演出的核心組成部分,每年在所有門類中所佔比重最大。2019年劇場將推出14部戲劇作品,這些作品延續了劇場追求戲劇故事的經典性和製作上精良的特點。 今年,「大鯨魚」的舞臺上還將上演一部由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原創的兒童劇《鐵達尼號》。
  • 「如果能退錢,早就不帶孩子上早教」,來自老母親的自述,值得看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帶嬰幼兒上早教,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比較模式,很多家長暗地裡互相較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同齡孩子中出色。有些家長嘴上說著不在乎孩子成績如何,只希望他能快樂,但實際上他們從孩子一周歲之後就開始上早教課。但孩子上早教真的有用嗎?作為寶媽,你們帶孩子上早教的目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一位全職媽媽怎麼看待早教班。
  • 暑假來了,去哪兒給娃放電?7檔節目將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輪番上演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總經理梁曉霞透露,劇場已經策劃了第二套演出方案,將針對疫情特殊時期,推出以原創項目、自製劇為主打的「暑期檔演出季」,「過去幾年裡,劇場與西班牙、英國等劇團合作,已經陸續完成了四部自製劇目。另外,大家比較熟悉的原創項目《寶貝,來看戲!》《寶貝愛中華》也會陸續與觀眾們見面。」
  • 芽米6+2早教--​為什麼天氣越冷,更應該帶孩子上課呢?
    只有用心堅持上課帶孩子上課,才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態度。通過課程反覆刺激寶寶大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沒有用的。天氣漸冷,孩子起床也變得困難了,很多家長或者是心疼孩子,或是出於無奈,總是隔三差五為孩子請假,帶寶寶上課斷斷續續,最終不僅沒有讓孩子愛上課,     反而更加依賴父母。
  • 壹號貝貝早教特色主題早教課程給孩子順其自然的優質成長
    壹號貝貝早教特色主題早教課程給孩子順其自然的優質成長 2018-07-03 14:29:12   來源:網絡綜合
  • 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怎麼辦?早教專家來教你
    一提到孩子學說話,家長們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家孩子 XX 個月大,為什麼還不會開口說話呢?孩子說話不利索,是該再等等還是帶他去醫院?孩子明明會說話,但就是不願意開口怎麼辦?如果家長強行讓孩子反覆去念那個音做矯正,可能會形成負面強化,讓孩子喪失信心,不願意講話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怎麼辦呢?我們推薦用早教遊戲的方法來解決。比如每天設置 10~15 分鐘的吹羽毛、把桌球之類的「呼吸訓練」,一個月內就可以在寶寶不牴觸的情況下,幫助孩子獲得語言能力的提升。
  •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今年有的不止好戲
    2700餘場劇目,觀眾人次超過126萬,經過六年運營,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用藝術「餵飽」了一批批的孩子。 日前,這座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大鯨魚」的劇場亮出了2020年演出季的節目冊,圍繞「經典、創意、快樂」的40個主辦演出節目,好戲迭出。
  • 裸眼AR沙盒帶孩子輕鬆做早教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都注重孩子的早教問題了,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帶著孩子做早教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而合適的早教內容可以更好的去幫助孩子,在給孩子選擇早教內容的時候也是每個媽媽都必須思考的一項比較重要的問題。其實有很多家長在做盲目的跟從,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去做早教了,自己不給孩子做早教就會輸在起跑線上,於是隨波逐流去了早教中心。
  • 小眾藝術進了大劇場,走!去文化廣場看脫口秀,聽民謠
    非常時期,挖掘了本土各門類藝術家的巨大潛力,讓更多觀眾可以在設施一流的大劇場裡觀賞到原本囿於城市各個角落的小眾藝術,且讓其實很有活力的「小眾藝術」和「小眾藝術家」,進入了大眾舞臺、大眾視野。而河樂隊成員小河、萬曉利、張瑋瑋等,也正是8月14日在文化廣場首次登上大劇場的舞臺,演出《回到民謠》形成轟動的組合。那天,還有盲人歌手周雲蓬,他站在文化廣場的大舞臺上說,「我們剛從雲南酒吧裡演出過來,樂器要調一調……」圖說:《流浪之歌·河樂隊》閆楠表示,排練之時大家壓根沒考慮過疫情何時結束,就按正常的排演節奏來。
  • 除了國外兒童劇,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今年要打傳統文化牌
    繼2016、2017年連續兩年新年來滬後,這群有著純淨天籟之聲的小朋友再一次和上海觀眾一起辭舊迎新,也由此拉開了上海兒童藝術劇場2018全新演出季的序幕。過去幾年,大量優質的國外兒童劇為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積累了大量忠實觀眾。新年伊始,這座被暱稱為「大鯨魚」的劇場發布了2018年演出季的劇目單。
  • 讓特殊兒童也能進劇場,這些高素養的英國戲劇人做到了
    過去兩個星期,來自英國的Bamboozle劇團(班布洛劇團)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上演了兩部為特殊兒童量身定做的劇目。《可愛的農莊》為智力障礙兒童創作,另一部《暴風雨也不怕》則為自閉症兒童創作。這是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今年開始推出的「特殊兒童觀眾公益項目」,也是國內第一次看到這樣類型的演出。演出同時,劇場還將聯手班布洛劇團推出國內首個「特殊兒童藝術幹預論壇」,邀請業內人士和劇團一起分享經驗,探討」戲劇如何為特殊兒童創造更多可能性?」
  • 早教進社區,溫暖你我行——筠連縣婦女聯合會開啟公益早教活動
    早教進社區,溫暖你我行——筠連縣婦女聯合會開啟公益早教活動 2020-12-18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孫儷、周杰倫帶孩子繪畫再圈粉:懂藝術的父母,孩子到底有多優秀
    「娘娘」孫儷演的一手品質好劇,深受寶媽寶奶奶寶姥姥……喜歡亞洲音樂天王級的周杰倫,世界十大鬼才音樂人之一誰能想到,這兩位明星,能因為痴迷藝術,帶孩子一起畫畫而圈粉無數把孩子丟給美術班吧,這應該是大多數父母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了別急,搖籃兔線上直播互動早教課裡,不僅啟蒙孩子進入豐富多彩的藝術天堂更指導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創作,相比於讓孩子去學繪畫相信比藝術教育更重要的是應該是陪伴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吧!
  • 年糕媽媽早教盒子,在家就能幫助孩子專業早教
    很多媽媽們對於早教一直很關注,但是不知道到底該不該上,怎麼上;也有一些媽媽們帶娃上過早教班,發現跟自己想的不一樣,覺得並沒有什麼用。早教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早教能給孩子什麼樣的幫助?
  • 早教關係到孩子的一生,上虞早教該選哪裡?
    所以上虞的寶媽們選擇一個好的上虞早教機構給孩子一個好的早教就顯得至關重要。市場上有著許許多多的早教機構,那上虞早教該如何選擇?這也是目前寶媽們頭疼的問題。早教機構的選擇還是要從這些方面來選家長還可以在聽唱音樂時時和孩子玩互動遊戲或打擊節奏。而上虞早教機構的美吉姆有音樂課,通過Lap song、手指遊戲、穩定節拍的感受和練習、器樂自由演奏、無歌詞吟唱、自由舞蹈、現場即興表達等一系列音樂活動,培養兒童的音樂基本能力。
  • 「親子劇場」進商場,「上海藝術商圈」輻射浦東8大商圈
    人偶劇、手偶劇、皮影劇……12月16日,一系列色彩紛呈的「親子劇場」將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烘託地格外熱鬧,也為「2017上海藝術商圈」再添了一份光彩。「2017上海藝術商圈」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商務委共同指導,自今年4月啟動,已在靜安、黃浦、長寧、虹口、楊浦、閔行、普陀等區近30家商圈鋪開。「上海藝術商圈」以「一點一方案」的精準輸送模式,根據各個商圈特色量身打造藝術演出,讓商場搖身一變成劇場,堪稱「文商聯動」的成功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