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寶貝,來看戲" 帶孩子走近傳統戲曲

2020-12-22 中國文明網

2月24日,小觀眾代表向豫劇演員贈送小風車致謝。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24日,演出結束後,小觀眾和豫劇演員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24日,小觀眾在開演前參觀豫劇文化展。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24日,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演員表演豫劇選段《穆桂英下山之大破天門陣》。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24日,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演員表演豫劇《花木蘭》經典唱段「誰說女子不如男」。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月24日,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的開春大戲——「寶貝,來看戲!」(豫劇專場)連演兩場。演出中,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演員們為小觀眾和家長演出《花木蘭》《鬧天宮》等豫劇名段並進行現場互動。

  「寶貝,來看戲!」系列旨在用適合的方式向孩子介紹傳統戲曲,目前已演出京劇、越劇、黃梅戲等劇種,並將於今年推介蒲劇、粵劇和評劇等。

相關焦點

  • 除了國外兒童劇,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今年要打傳統文化牌
    過去幾年,大量優質的國外兒童劇為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積累了大量忠實觀眾。新年伊始,這座被暱稱為「大鯨魚」的劇場發布了2018年演出季的劇目單。不過,除了許多熟悉的國外兒童劇外,今年的節目單上多了許多和傳統文化有關的文化演出。除了已有《寶貝,來看戲!》,今年又新增了和民族文化歌舞有關的《寶貝愛中華》系列演出。
  •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今年有的不止好戲
    2700餘場劇目,觀眾人次超過126萬,經過六年運營,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用藝術「餵飽」了一批批的孩子。 日前,這座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大鯨魚」的劇場亮出了2020年演出季的節目冊,圍繞「經典、創意、快樂」的40個主辦演出節目,好戲迭出。
  • 童年裡的「大鯨魚」 為想像插上翅膀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2019演出季...
    「我的童年裡有隻大鯨魚,小夥伴們最最愛它……」隨著輕快自由的歌聲響起,6歲的小女孩王珈雯站上了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的舞臺。作為演藝大世界聯盟中的一員,今天,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正式發布2019年演出季。除了火熱的開年音樂會,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全年還將主推多場趣味音樂會,包括3月的《異想天開的音樂家》、5月的《尤雅叔叔和他的88鍵》和10月的《會跳舞的提琴》。作為劇場音樂節目的一大特色,趣味音樂會注重音樂呈現形式的趣味感和參與性,力求符合兒童的欣賞習慣,因此演出常常人氣爆棚。
  •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發布2020演出季
    當日,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舉行2020演出季發布會,宣布全年計劃圍繞「經典、創意、快樂」的主題,共將演出節目約40個。除了上演國內外的優秀劇目,還將進一步拓展《寶貝,來看戲》《寶貝愛中華》等優質美育品牌,邀請小朋友與家長共享藝術之美。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12月30日,川劇演員在發布會上展演將於2020演出季繼續拓展的《寶貝,來看戲》系列作品。
  • 暑假來了,去哪兒給娃放電?7檔節目將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輪番上演
    暑假期間,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將推出7檔演出節目,從現在起至8月末,每個周末都有精彩劇目輪番上演。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總經理梁曉霞透露,劇場已經策劃了第二套演出方案,將針對疫情特殊時期,推出以原創項目、自製劇為主打的「暑期檔演出季」,「過去幾年裡,劇場與西班牙、英國等劇團合作,已經陸續完成了四部自製劇目。另外,大家比較熟悉的原創項目《寶貝,來看戲!》《寶貝愛中華》也會陸續與觀眾們見面。」
  • 當傳統戲曲走進親子劇場
    (圖片來源:官方供圖)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戲種之一,崑曲於元朝起就開始步入觀眾視線,如今雖不佔據演藝市場的主流,但部分劇場仍積極嘗試通過創新來擴大傳統戲曲的受眾。近日,在小不點大視界微劇場上演的音樂會《唱著唱著,幾千年》便將崑曲與古詩詞相融合,把傳統戲曲成功帶入小型親子劇場。如今,傳統戲曲市場已經脫離曾經的窘態,演出場次不斷增多,內容與形式也都積極嘗試著創新。在業內人士看來,新穎的演出雖然能吸引更多的受眾,但若想在傳統與創新中尋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是一項及其艱巨的挑戰。未來,傳統戲曲市場又能否保持現有的良好態勢,並進一步邁上新的臺階呢?
  •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終於迎來了疫情後的首場正式演出
    海外優秀劇目+本土經典原創,是大鯨魚劇場演出季的一大特色。但突如起來的疫情,讓海外劇團暫時無法前來。對此,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總經理梁曉霞透露,劇場策劃了第二套演出方案,針對疫情特殊時期,推出以原創項目、自製劇為主打的「暑期檔演出季」。
  • 2017中國戲曲文化周親子劇場戲劇受兒童喜愛
    這部所有角色均由兒童出演的劇目,無疑成了2017年中國戲曲文化周為國慶中秋雙節準備的「文化大餐」中的亮點。從山東濰坊來京旅遊的馮女士一家是觀眾席中眾多家庭之一,觀花車、學唱戲,遊罷豐富多彩的活動後,5歲兒子最喜歡的就數親子劇場上演的這部戲,「好看又好玩,大人小孩都能看懂。」馮女士感嘆,在北京,過節的文化味真是太濃了。
  • 兒童劇也「飛」進社區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2019演出季發布
    人民網上海1月11日電 (龔莎)近日,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正式發布2019年演出季,迎來運營以來的第五個演出季發布會,助力打造演藝大世界。 經典故事+精良製作 戲劇一直是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演出的核心組成部分,每年在所有門類中所佔比重最大。2019年劇場將推出14部戲劇作品,這些作品延續了劇場追求戲劇故事的經典性和製作上精良的特點。 今年,「大鯨魚」的舞臺上還將上演一部由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原創的兒童劇《鐵達尼號》。
  • 來!帶孩子進劇場藝術早教
    《雲上的孩子》打破了傳統戲劇的觀演規矩,演員與觀眾在同一個空間。傳統的觀演中有很多規矩,但這些規矩在嬰幼戲劇的劇場中完全被打破,可以說觀眾沒有觀眾樣,演員沒有演員樣,演出也不是傳統概念中的演出。  嬰幼戲劇往往沒有臺詞,也沒有什麼故事情節,演員表演以舞蹈為主,音樂、燈光都極盡舒緩柔和,演員服裝也以灰、白為主,很少有強烈的刺激。著名導演彼得·布魯克曾說:「一個人在他者的注視下,走過一個空間,就足以構成一部戲劇。」
  • 戲臺是劇場建築形制的核心,也是戲曲搬演依託的載體
    本文系作者沒法得到幸福的獨家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明清時期,江西婺源民間看戲有諸多規矩,如在祠堂內看戲,戲臺前方的正堂和兩廊分頭層、二層、三層,明確規定第三層專供婦女、兒童看戲之用,男人不準入內;正堂和兩廊的最前排擺放有千斤凳,專供60歲以上的老人看戲之用,年輕人不準入座。
  • 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交易會兒童劇專業平臺舉行
    誰說戲曲離孩子的世界很遙遠?2016年,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推出《寶貝,來看戲!》系列演出,崑曲、京劇、川劇、黃梅戲……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藏被一樣樣搬上舞臺,為孩子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兒童劇?劇場又為什麼需要兒童觀眾?
  • 戲曲文化周親子劇場 孩子們演京劇給孩子們看
    周末的晚上,普通中學的校園都靜悄悄的,然而,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學卻比平時還要熱鬧幾分。昨天傍晚,記者來到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學的排練廳劇場,看到幾十名學生和老師正在為晚上將要彩排的大型兒童神話京劇《青石山傳奇》積極做著各種準備。
  • 婁底開展「政府買單·學生看戲——戲曲進校園」活動
    7月20日,婁底一中尚美體藝館內,百餘名師生沉浸在精彩的戲曲盛宴中,時而齊聲喝彩,時而掌聲雷動。這是2020年婁底市「政府買單·學生看戲———戲曲進校園」活動的一幕。戲曲藝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融合了詩詞歌賦、音樂舞蹈、舞美服飾、武術雜技等傳統藝術精華,是中華民族最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
  • 臺灣戲曲學院:弦歌不輟 桃李芬芳(傳統戲·兩岸緣②)
    「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發揚民族倫理道德。」走近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大樓,抬眼便是門邊兩塊黑底紅字的木牌,題寫者是有「山東梅蘭芳」之稱的王振祖。1949年,他率「中國國劇團」赴臺,其後憑個人之力創辦臺灣戲曲學院的前身之一「復興劇校」。
  •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傳承戲曲魅力 推廣文化藝術
    戲曲中心的外形源於中國的傳統彩燈的設計概念,將整個設計與自然及城市景觀融合,表現傳統文化中「氣」的流轉。中庭設有一座別致的古典風格建築,靈感來至中國古代的古戲臺,當時專門邀請廣西侗族傳統木工師傅參與完成。在這裡,古典與現代相互結合、相互輝映,完美展現了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的設計觀念。
  • 現代聲光電技術引入傳統戲曲 觀眾驚嘆:看戲像看電影一樣!
    (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蔡俊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王理略張歆正在武漢舉行的第二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上,不少劇目打破以往「一桌兩椅」傳統布景,開始綜合運用多種聲光電等現代技術,以創造時空,表情達意,刻畫人物,烘託氣氛,激發了不少年輕觀眾對傳統戲劇的興趣。11月21日至22日,廣西戲劇院桂劇《赤子丹心》在湖北劇院連演兩場。
  • 「嬉戲親子劇場」戲曲兒童體驗劇《大鬧天宮》首演燃爆豐臺
    10月19日、20日,「嬉戲親子劇場」推出的首部戲曲兒童體驗劇《大鬧天宮》首輪演出在萬豐小吃、馬家堡街道戲曲文化中心火熱開場。「嬉戲親子劇場」由豐臺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辦,該項目是區文促中心在繼中國戲曲文化周、京劇票友大賽、戲曲培訓班等活動之後展開的又一項公益性戲曲類文化活動,旨在拓寬少年兒童的藝術學習空間,鼓勵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推動戲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首輪演出共三場,每場約50組家庭,場場爆滿。
  • 臺灣風神寶寶兒童劇場創團捕捉孩童目光致力推廣傳統戲曲文化
    臺灣風神寶寶兒童劇場創團以來,致力推廣傳統戲曲文化,以逗趣輕鬆的故事吸引孩童走進劇場世界。團長陳昭賢表示,對表演者而言,手機就是最大的敵人,而劇團歷經多年嘗試,也逐漸摸索出一套捉住孩童目光的表演心法。吳米娜(右)此回飾演活潑機靈的風神寶寶。
  •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曝2015演出計劃 兒童劇將按年齡分級
    12月30日電 (記者 鄒瑞玥)30日,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上汽榮威兒童文化中心)發布了《2015年演出季》。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總經理梁曉霞表示,0-12歲實際上是兒童非常複雜的教育階段,不同年齡的兒童,體力和智力差距非常大,他們對於藝術表演的理解力也有巨大差異。在2015年的演出季,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精心引進符合不同年齡層次的節目,既有適合3歲以上孩子觀看的童話劇,有適合5歲以上觀看的音樂劇,或是3-7歲的黑光劇,還有適合6個月-5歲小寶寶的形體舞蹈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