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春節了,總有人說,年味越來越淡了。
我特別認同。
其實用莫言的一句話就可以解釋:
「現在,如果願意,餃子可以天天吃,沒有吃的吸引,過年的興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時光的難留,每過一次年,就好像敲響了一次警鐘。沒有美食的誘惑,沒有神秘的氛圍,沒有純潔的童心,就沒有過年的樂趣,但這年還得過下去,為了孩子。」
好一個「為了孩子」。
所以你看,並不是過年沒了年味,而是我們不再是過年最開心的那群人了。
話雖這麼說,但每次過年,父母還是不自覺地忙著準備年貨,忙著給孩子置辦新衣服,忙著打掃房間的犄角旮旯,直到除夕光臨,才會停下手裡的活。
春節對我們而言,是歸宿,是重逢。
所以即便大家紛紛感慨年味不再,也還是會盡心盡力的擦抹家裡的每一個角落,精心研究年夜飯的每一道菜餚,儘可能的不疏忽任何一個環節。
春節是中國人最高級的儀式感。
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發現:牽掛、重逢和期待,真的可以讓原本無趣的生活變得熱氣騰騰。
一句「到哪兒了」
藏著父母太多牽掛
最近一部名為《到哪兒了》的短片火了。
雖然有人吐槽它情節老套不合邏輯,但還是惹的人眼眶紅紅。
一家三口回家途中,突遇大雪,車輛擁擠,他們在雪地裡堵了好幾個鐘頭。
父母不停地打來電話問:到哪兒了?到哪兒了?
眼看天色要黑,妻子的催促,孩子的呻吟,讓男人變得焦灼。
他決定繞一條路走,卻因為地勢不平,寸步難行。
他決定抱著孩子走回家,卻因為道路崎嶇摔了一大跤,不得已又返回車裡。
他決定就近去小旅館湊合一晚,等天亮再做打算,卻發現不遠處有兩個老人正拿著鐵鍬,賣力地剷除積雪。
那動作很笨拙,仿佛每前進一步都要使出渾身力氣。
天馬上要黑了,他們喘著粗氣,步履蹣跚,但還在飛快地揮舞著鐵鍬。
男人下車駐足幾秒,才發現,那兩個人竟是自己年邁的父母!
一瞬間,欣喜、激動、愧疚全都湧上了心頭,所有的情緒都變成了滿含眼淚的一聲爸媽。
老人激動地朝兒子跑去,身後是那條以愛命名的平坦小路。
看到這一幕,我潸然淚下。
父母的一句「到哪兒了」是關切,是問候,更是對孩子最樸實的牽掛。
他們不會說什麼動聽的話,卻把實實在在的愛鑲嵌進了這一句話裡。
來北京兩年,我媽幾乎每天都會給我發微信,沒什麼內容,不聊日常,不談家事,只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到哪兒了?
除非收到我「剛進門」的肯定答覆,不然她就會一直守在屏幕的另一端等我報平安。
山西和北京相隔並不遠,但這四個字卻把這份想念拉的無限綿長。
每次春節回家,我爸一定要確認我的車次和時間,然後掐算著時間,在恰當的時間問我一句:
「到哪兒了?是不是快到了?」
我們自以為沉重的生活,總是能因為父母那一句情深意重的問候,而變得輕鬆。
畢竟,被愛著這件事,足以和所有辛苦抗衡。
受過傷,流過淚,沒什麼啊,你還有家,有愛你的爸媽。
主持人李艾曾經說,我之前特別不理解每次我下飛機我媽讓我報平安這件事,總覺得她小題大做,至於嗎?煩不煩啊?
可當她真的成了媽媽,就會發現,那一份牽絆真的是父母與生俱來的。
沒什麼緣由,也不求什麼回報,他們只希望你健康平安,即使平凡,但一生快樂。
即將踏上春節歸途的你要注意安全啊,記得跟爸媽保持聯繫,這個世界很大,但一直有人在等你回家。
一句「媽,我回來了」
是最好的重逢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如果你突然出現在爸媽面前,他們是什麼反應?」
抖音上一條#當孩子偷偷回家,父母真實反應#的視頻獲得了近兩千萬的點讚,有好多人說,看著看著就哭了。
那些日夜思念的人啊,你終於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了我的面前。
視頻裡的媽媽看到孩子突然出現,激動地跳腳,言辭瞬間哽咽,甚至在奔向自己孩子的時候還踉蹌了幾下。
他們臉上藏不住的笑意,正是這世間最樸實也最偉大的感情啊。
常年在外的我們,可能跟父母已經沒有那麼多共同話題,可能也沒那麼適應家鄉的生活節奏;
但每次崩潰的時候,只要聽到爸媽的聲音,吃到爸媽做的菜,就會覺得,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句話說,人生不過76000頓飯,但總有一頓讓你熱淚盈眶,那就是家的味道。
春節之所以神聖,是因為你總能在這個時刻喚回自己對生活的渴望。
當你重新挎著媽媽的胳膊,當你重新和爸爸肩並肩,當你重新聽見路邊叫賣的鄉音......
你忽然覺得這樣車水馬龍的人間,或許沒那麼繁華,但它是那麼值得活。
王小波在《愛你就像愛生命》中寫道: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都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春節之所以成為最重要的節日,是因為你可以暫時擺脫那個單槍匹馬闖江湖的大人身份,重新做回爸媽身邊那個飯來張口的孩子。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一家人整整齊齊,就是最大的幸福。
為了尋找想要的東西,我們曾走遍世界,可當我們回到家,才發覺自己,找到了。
歌曲《聽我說》裡有一句歌詞:
「踏平旅途的孤單,回頭看也算平凡,人世間總會有心酸,還好有家是靠岸。」
當你風塵僕僕的回到家,笑著喊一句,「媽,我回來了」,那一路顛簸又算什麼,即使披星戴月也有了意義。
世界上最好的相遇,就是久別重逢。
春節假期短暫,所以要珍惜啊。
好好陪陪爸媽,給他們講講外面的世界,你要讓他們放心,生活或許很難,但有他們在,你就能一直保持滿格的電量。
一句「過年好」
是對新年最大的期待
我承認,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自詡見過世面的我們,似乎突然之間對好多事都失去了興趣。
懶得看春晚,懶得跟朋友聚會,掛在嘴邊的總是那一句「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
其實,年味依舊在,只是我們對快樂的定義不再一樣了。
從前,快樂總是浮於表面,穿一件新衣服,吃一頓大餐,聽一句誇獎就能最大限度調動我們的快樂因子。
但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是需要承擔責任的成年人了。
我們希望給父母更好的生活,希望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所以即便對春節沒什麼期待,但依舊希望春節是一個節點,能夠迎來送往,終結所有舊年的失望。
當春晚裡的主持人開始進行新年倒計時,我們也會偷偷在心裡許幾個願望:
明年發給爸媽的紅包要翻倍,要多回家陪爸媽,多養成自律的生活習慣,要......
然後看著表,在零點時分認認真真的跟家人和朋友說一句:
過年好,新的一年開始啦。
仿佛在這個時刻,所有生活的苦難都會一筆勾銷,我們也終將朝著光亮的未來堅定走去。
這就是春節的意義,它不僅代表著團圓,代表著重逢,它更代表著期待。
它會讓喪了很久的你,再一次相信觸底反彈,相信自己遲早能夠勇往無前,徵戰四方。
所以啊,今年春節,記得在零點,給你重要的人送上祝福,謝謝他們愛你,謝謝自己還沒有忘記剛出發時最純粹的樣子。
輕裝上陣,永遠都是打勝仗的前提。
你命由你不由天,新年伊始的時候,願你飽含期待,相信自己遲早能擁有和世界平等對話的底氣。
你發現了嗎?
縱使你覺得年味變淡,生活無趣,但你還是會在春節的時候誠懇的許幾個願望,給爸媽包幾個紅包,然後把它放在枕頭下,再用手按一按。
曾有人問我:
「春節為什麼是中國人最高級的儀式感?」
因為我們整整吃了一年外賣,終於能夠在春節吃到滿桌家鄉的味道;
因為我們單槍匹馬這麼久,終於能夠在春節時卸下鎧甲,做回一個小孩;
因為我們閱覽百態人間千遍,終於能夠在春節做回那個可愛的翩翩少年;
因為我們抱怨生活實苦,終於能夠在春節時原諒生活的刁難,選擇重新出發。
這一年,認真生活的你辛苦了。
這一年,和你並肩作戰的爸媽辛苦了。
答應我,無論你有錢沒錢,無論路途多麼遙遠,請你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春節將至,家裡的那扇門早就為你敞開,爸媽也早就站在暖色的燈光下,踮著腳,盼你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