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景,工業遺址則是獨特風景中的獨特。記得在工業遺址旅行愛好者中流傳有這麼一句話:「在廢墟裡尋找城市的過往。」於是帶著探索、回顧和緬懷的心情,走進城市裡這些獨特角落,感知它們的過去,漸漸拉近我們與這座城市的距離。
在北京石景山就有這樣一座工業遺址叫首鋼集團,坐落在京西永定河邊。從1919年北洋政府籌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其名字在這些年的發展中不斷變換,從最初的石景山煉鐵廠,到石景山鋼鐵廠,再到首都鋼鐵公司,最終更名為大家熟知的首鋼總公司。不管怎麼變,它在我國煉鋼史上都佔了重要位置。作為最大的鋼鐵集團之一,高峰期擁有員工20萬人。
北京申奧成功後,為了改善北京整體生態環境,2010年底,首鋼石景山園區全面停產,10萬首鋼人用5年時間把鋼鐵產業從北京搬遷到位於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而位於北京西部的這片土地則變成了一座大型城市廢墟,過去這裡每天機器轟隆隆地運轉,即使兩個人面對面說話也得靠喊,搬遷後只剩下安靜的機器和布滿層土的屋子,空空蕩蕩,如同「鬼城」。
首鋼老廠區擱置有待重建的那幾年,一群熱愛硬核工業風的旅行者就開始在京西舊址不斷地探尋。高聳的鍋爐、鏽跡斑斑的冷卻塔、殘舊的運輸廊道、鐵路專用線、管線等,宣告著這裡不一樣的工業氣息,成為他們眼中極好的攝影素材和背景,也時刻喚醒著人們對那個火紅年代的記憶。
如今首鋼老廠區逐漸改造為以鋼鐵工業文化遺存為特色的主題文化園區,我根據官方推薦的已開放路線,慕名前來遊覽。秋風習習,蘆葦搖曳,沉睡於此多時的老廠區似乎煥發了新的活力,柔媚河水與冰冷高爐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承載著過去鋼鐵時代的繁華,寄予改造後的希望。
驅車穿過通行不久的「合力之門」新首鋼大橋,覺得無比震撼。起點為石景山,終點為門頭溝,向南可以眺望園博園中具有遼金風貌的永定塔,北側則緊鄰冬奧會比賽館場之一的首鋼滑雪大跳臺,視野開闊,風景獨好。
隨後由首鋼小西門入園,沿著2022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區外圍、三高爐、星巴克、秀池、群明湖5個景點依次逛了逛,特殊時期室內暫不對外開放。放眼望去,最引人矚目的建築之一便是3號高爐,身姿巍峨,保留了高爐原有外觀和風貌。據介紹,內部在加以改造後,已變身為一座現代化博物館,以百年滄桑的姿態繼續向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
與三高爐緊鄰的秀池,原名秀湖,始建於1940年,原用於儲存煉鐵生產的循環水。改造後,秀池地上部分變為水上景觀,地下部分則變成了車庫和展廳。這兩座建築東西並列,呈現著「一工業一自然」的美景,它們被譽為首鋼的「後花園」,還是百年首鋼發祥地的關鍵點。
群明湖坐落在首鋼主廠區中部,曾作工業循環水的晾水池使用,水域面積20萬平方米,極其開闊,是北京野生鳥類越冬的棲息地。湖邊有仿古園林建築群,樹木茂盛,還有冷卻塔、空分塔、煤倉等工業設施,環境怡人,工業特色鮮明。另外各種廢棄工業也進行了二次利用,做成了動物的形狀,十分有趣。偶爾遇到幾個附近的居民遛彎,他們說這裡空氣好、景色美,時不時就過來轉轉。
不過園內的改造還沒完全落成,已建成了約三分之一的面積,儘管大多數地方仍然滿目滄桑,但比起之前的荒蕪,多了幾分色彩和熱鬧。在群明湖畔,4座威然矗立的冷卻塔旁,首鋼滑雪大跳臺光彩照人,從遠處看,好似一條飛天的飄帶。夜幕下,跳臺賽道晶瑩剔透,建築側影色彩斑斕。
從三高爐西行幾分鐘,就來到了石景山腳下。山上至今保留著50餘處文化遺址,包括晉唐時期的金閣寺、明代碧霞元君廟和眾多摩崖石刻。順山路至山頂,功碑閣這座外形跟頤和園佛香閣相似的建築佇立於此,站在功碑閣上,俯瞰整個園區,三高爐、秀池、群明湖等工業景觀盡收眼底。陽光下湖光粼粼,給首鋼工業遺址增加了不少溫度。
地址:石景山路68號
門票:免費
公交:337路、941路、專108路首鋼東門下(自駕走北門更近)
部分圖片來自圖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