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歡迎來到 | 景柯學長開創的成長微課堂
做孩子的朋友,做安靜的樹洞,做成長的智者。
在這裡,沒有品之無味的雞湯,只有讓你哭、讓你笑的成長故事。
今日成長話題:#北大保安小哥英語詞彙量一萬五#
導讀:你問我寒門能不能出貴子?你問我成功的是不是都是那些天賦異稟的天才?那麼,我想告訴你:成功從來不問出身!
這段時間,清華與北大因為一些人再次雙雙進入熱搜,前者是因為清華一年一度的「神仙打架」(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正式上演,後者則是因為北大的傳奇系列故事「北大保安」再次被講給眾人聽。當二者在熱搜上神奇相遇,用鮮明的對比告訴了所有人:成功從來不問出身!而普通人變得不平凡的關鍵點在哪?我們接著往下說。
顏值學霸「清華神仙」陳逸賢:從小英語就不是蓋的
能在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上出現的同學,常常被大家稱為「中國大學生最強一代」,這個稱號景柯學長覺得很是符合,畢竟能考上清華大學的同學就已經是很優秀的了,更別說在清華上萬名本科生中脫穎而出的10位候選人了。
其中來自物理系的陳逸賢同學可謂是「人氣選手」,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清華大學官方公布特獎候選人消息之後,就引發了無數人的觀摩,而評論區則是這樣一番景象。
也不能說大家「花痴」,畢竟海報上的他,景柯學長也是覺得很好看,妥妥一枚顏值學霸,可謂「有顏又優秀,可遇不可求」!
從海報上的簡介以及現場的演講,陳逸賢同學真的擔當得起「顏值學霸」這個稱號!目前,在天體物理這一研究方向上,陳逸賢同學已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3篇論文:
《原行星盤中塵埃擴散對超級地球大氣生長的抑制作用》,發表在天文領域四大刊之一的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ApJ)上。《Lindblad共振點移動對巨行星在原行星盤內遷移的影響》,ApJ。《潮汐引力作用對巨行星吸積的限制》,系外行星南加州2020年會議(ExSoCal 2020)。
陳逸賢不光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天體物理)進行深耕,他還有一項為人稱道的拿手本事——英語演講。在國內各類英語演講比賽中,陳逸賢同學便經常以優異的成績見諸報導。即使在國外的比賽中,他也不遑多讓:參加的倫敦舉辦的50多國冠軍同臺演講比賽中,其收穫了全球六強的榮譽。而且,陳同學還積極發揮自身學科優勢與語言能力,來進一步促進基礎科學的研究和交流。僅在大學的3年期間,他有著7次國際會議的參會/展示經歷。
當了解到陳逸賢同學的過去以後,我們就會發現他在英語領域中收穫這樣的優異成績其實就不會那麼吃驚了,畢竟受到家庭英語教育(其父母為杭大英語老師)薰陶的他從小就展示出了在英語方面的驚人天賦。早在小學時,他就喜歡看《哈利·波特》系列原版小說,上了初中以後,陳逸賢化身成英國科幻電視劇《Doctor Who(神秘博士)》的「骨灰粉」,先後翻譯了幾十集,他還曾經夢想著要當這部電視劇的編劇。在課後閒暇時間,他還寫了十多萬字的英文科幻小說。而畢業於杭州第二中學的他,在高三時,就參加了全國中小學生英語演講比賽,拿到了高中組總冠軍的好成績。
重點是陳逸賢同學不僅能「武」,還能「文」!他還是清華大學校藝術團合唱隊隊員、第28屆校歌賽複賽選手、曾策劃製作兩屆學生節班劇……三年來,陳逸賢在緊張的科研學習之外,還參加了10餘場校級演出。果然,學霸的優秀都是全方位的!
看似平凡「北大保安」張俊成:北大保安逆襲北大學生
這篇文章的第二位主人公名叫張俊成,他應該也是「北大保安」系列傳奇故事的開端(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1976年,張俊成生於山西省的一個小村莊,在那個時代,農民的生活大家就覺得應該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沒錯,就是這樣,但是張俊成的夢想卻不是守住這片黃土高原,他想出去看一看,去那個叫北大的地方看一看。
但因家境貧寒,即使成績再優異的他,也止步在了初中,初中畢業後的他只能外出打工,四處為家。就這麼漂著漂著,他漂到了北京,踏上北京的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好像離夢想又近了一步。為了兒時的那個夢想,19歲的張俊成選擇了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名保安。每天聽著朗朗讀書聲,看著年紀相仿的北大學子,卻和自己完全有著不一樣的命運,張俊成心有不甘也更加堅定了。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張俊成在北大的幾位教授的幫助下,成功通過成人自考,被北京大學法律系錄取。
自他以後,受到張俊成神奇經歷所激勵的北大保安們,也開始試著走上這條道路。北大保安隊成為了學霸保安隊,先後有500多名北大保安通過考學成功得到深造,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也在外界流傳開了北大校園裡的系列傳奇故事「北大保安」。
只要肯努力,成功從來不問出身!
張俊成與陳逸賢就是兩個鮮明的對比:前者家境貧寒,幼時就沒有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後者家庭教育氛圍良好,自身天賦出眾。可能很多人都會看到陳逸賢的天賦,說這是個體上本身的差距,更是時代的差距,但大家都錯了!當兩位在景柯學長筆下,既然能跨時空相遇,就說明了二者是有共通處的。我承認張成俊為兒時夢想的堅守與不懈,承認陳逸賢的天賦,但我更承認二者的努力。
不知大家還是否記得當年課本上的《傷仲永》,說的是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而陳逸賢空有天賦不去努力也不會成功當選「清華最強一代」之一,張成俊空有夢想不去努力也就會是一位平凡的北漂「打工人」。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生下來就在羅馬。」這句話說得很對,公平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你只看到了何猷君是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兒子,但你不知道的是何猷君成功考取美國麻省理工(MIT)的金融碩士,成為該系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你只看到王思聰用父親給的5億元創業,但你不知道的是他拿著這5個億開出了5家上市公司(市值幾十億);你只看到林子濠是富二代兼星二代,卻沒看到他2歲學英語,5歲學鋼琴,9歲學網球、羽毛球,12歲學拳擊還會滑板。
走向羅馬的人,沿途看到的是風景;生在羅馬的人,得到的是更大的挑戰。不管何時何地,無論貧窮富有,成功的前提永遠都是努力!想知道普通人變得不平凡的關鍵點在哪?不要再糾結於自己的出身,你只管埋頭努力,剩下的都交給天意!
用故事啟迪心靈,用文字感悟人生,你與成功的差距,其實只差一個「關注」!
今日話題:今天的你,努力了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
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請來個讚賞!您的讚賞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當然,轉發也是!
有關於任何青春教育問題、高考志願填報問題(僅限內蒙古地區)都可以到我的主頁進行個性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