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發現恐龍墓地,恐龍化石為何朝一個方向,專家解密:是這回事

2020-12-23 歷史店

在我國的山東省,有一處著名的「龍城」,它以專門盛產恐龍化石著稱。在古生物學家們的一次探查中,他們驚奇地發現,諸城遺蹟中的恐龍化石,原來具有一定的方向規律。這個規律究竟是什麼?專家又能否揭開其中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諸城是山東省的一座縣級市,暫時由濰坊代為管理,相傳該市是舜帝出生的故鄉,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相當深厚的城市。作為山東半島區域性中心城市,諸城曾獲得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不過,真正令諸城聞名世界的,還是該地著名的「恐龍墓地」。

上世紀50年代初,生活在諸城西部的百姓們,找到了一條可以發財致富的道路,這便是去涓河邊的山谷撿拾龍骨。據當地百姓稱,龍骨可以入藥,並且縣城中的藥鋪都對其大肆收購,專門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由於這座山谷盛產龍骨,故此當地百姓都將其稱為「龍骨澗」,至於此地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的龍骨?沒有任何人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時間到了1964年,由於當時國家尋找石油的需要,山東省地質部石油局綜合研究隊來此地進行勘探,發掘其地下是否蘊藏石油資源。可有趣的是,雖然研究隊並未在此發現石油資源,但是卻意外地找到了許多大型的「龍骨」。出於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鑽探隊的隊長決定將「龍骨」運回市內。

考古專家面對「龍骨」不由得大吃一驚,這些「龍骨」居然是大型恐龍鴨嘴龍的骨骼化石。這一驚天發現,立馬引起了我國考古界的高度重視,隨即,一場關於諸城恐龍骨骼化石的發掘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從2008年1月至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聯合諸城市考古人員組建了一隻科考隊,在諸城市龍骨澗之內,發掘出了一條長500米,深26米的恐龍化石長廊,共發現恐龍化石15000多塊,總重量達到了30多噸,其所發現的恐龍種類包括大型鴨嘴龍,角龍,暴龍,甲龍,虛骨龍等至少十個恐龍屬種。正因為如此,諸城恐龍化石群就成為了「恐龍墓地」,也是世界上已發現的規模最大、化石儲量最豐富的恐龍化石群,為人類研究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晚期的恐龍分布、遷移、滅絕等方面,提供了詳實可靠的實物性資料。

2018年時,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暴露在地面上的恐龍化石,諸城市開展了一次境內化石群的全面普查工作。通過無人機在上空所拍攝的照片顯示,研究專家們偶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諸城龍骨澗中裸露出來的龍骨化石,呈現出了自西向東的排列規律,而非雜亂無章的摻雜在一起。這種現象引起了專家們的好奇,他們稱該現象為「龍拉松比賽」,意思是一場恐龍之間由西向東的奔跑比賽。

專家們的定義雖然有趣,但是其中的謎團依然難以被揭開。事情的經過究竟是怎樣的呢?眾所周知,恐龍的滅絕,源自於一場小行星對於地球的毀滅性撞擊,那麼恐龍化石的規律性分布,是否與這次災難有關呢?專家們首先排除了這種原因,因為他們指出,雖然恐龍呈集體性由西向東奔逃態勢,但是行星撞擊地球的毀滅性傷害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恐龍根本沒有任何反應的時間。

難道是恐龍想逃避天敵的追捕?專家們同樣否定了這一想法,因為龍骨之中除了食草性恐龍外,還存在著肉食性恐龍的骨骼,如果是單純性的追捕狩獵,肉食性恐龍大量受傷死亡的概率極低。在百般猜測之下,答案依然迷霧重重,甚至有些人還將其歸於外星人以及恐龍集體自殺的原因上,但是這些猜測顯然不靠譜。

直至後來,在地理學家考察了恐龍遺址處的泥土分布後,才給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答案。地理學家通過勘測認定,龍骨澗高海拔地區與山谷內的泥土成分相同,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只有一個,便是此地曾發生過災難性的泥石流。專家們在順藤摸瓜之下,並根據該證據,還原了當時的場景。

在7000萬年前,諸城地區生活著一群恐龍,它們安靜的生活在這裡,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可是突然有一天,天空開始突降暴雨,巨大的降水量引起了山峰土壤的鬆動,繼而形成了大規模的泥石流。大量泥水混合著石塊自上而下洶湧而來,目標正是海拔較低的山谷,這一可怕現象的發生,令山谷中生活的恐龍們驚慌失措,它們亡命奔逃,想找到一處安全的避風港。可一切都是徒勞的,在大自然的巨大殺傷力量面前,恐龍們相繼被埋沒,成為了泥石流災害的犧牲品。

在泥石流巨大力量的推動之下,恐龍的屍體也隨之被衝走掩埋,而衝擊的過程中,由於恐龍下半身重量大於上半身重量,致使其屍體紛紛呈現頭東尾西的分布排列態勢。自此之後,恐龍屍體便被大自然這個工程師埋於地下,最終經歷了幾千萬年的歲月,成為了化石,才在人力的發掘之下重見天日。

這一觀點的提出,受到了地理學界、考古界學、古生物研究學界的認可,等於揭開了一個埋葬於地下幾千萬年的大秘密,也驅散了所有人心中的重重迷霧。不得不說,考古果然是一把金鑰匙,它帶著我們打開了一座洞見遠古時光的歷史之門。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來恐龍之鄉 找尋埋藏在化石中的秘密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而這個謎底被埋藏在化石之中。諸城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在世界版圖上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但它卻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諸城不僅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而且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集群埋藏地,因此它也被原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龍城"。
  • 「中國龍城」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華社訊 (記者吳書光)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諸城恐龍公園,這裡有的不只是真正的恐龍化石,還有風景和情懷
    諸城恐龍公園門口,仔細看兩邊有恐龍這分明是萌寵一家人散步在公園的綠茵下也是一份享受諸城恐龍公園,相信大多本地居民對她的印象就是一座美麗又有情懷的公園,很多年輕人會選擇到公園裡拍婚紗或者寫真;而外地人對她的印象往往就是一座恐龍博物館,去遊玩參觀主要是為了看看真實的恐龍化石
  • 諸城,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鴨嘴恐龍化石,你想來?
    諸城,是山東省的一座縣級市,因傳說舜帝出生於城北的諸馮村而得名。總面積2183平方公裡,是山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諸城被譽為「舜帝之都」,是舜文化的發祥地。這裡也有一座著名的恐龍博物館。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  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看不一樣的濰坊,文旅之諸城恐龍博物館
    諸城恐龍博物館諸城恐龍博物館位於山東省諸城市,成立於2001年5月9日,是中國第一個縣(市)級恐龍博物館,展出了世界上最高大的巨型鴨嘴龍化石骨架和100多件恐龍化石。諸城恐龍現有六館兩公園,分別是:諸城恐龍博物館、諸城恐龍文化館、諸城中國暴龍館、諸城中國角龍館、諸城龍立方館、諸城中國甲龍館、諸城恐龍公園、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巨龍館(諸城恐龍博物館)。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世界上最高大的鴨嘴恐龍化石骨架——「巨大諸城龍」(高9.1米,長16.6米),被中外專家譽為「世界第一龍」。
  • 中國最強恐龍:諸城暴龍,它的戰鬥力相比南巨龍如何?
    霸王龍是恐龍界最負盛名的恐龍之一,幾乎一提到恐龍,首先浮現在人腦海中的就是這貨。霸王龍之所以如此的有名氣,與它龐大的體型以及食肉的習性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說起作為同科成員的諸城暴龍,許多小夥伴不一定會聽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最強大的食肉恐龍-諸城暴龍。
  • 攝影|這一次,他將鏡頭對準了諸城的恐龍遺蹟
    諸城市境內具有極為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是罕見的同時擁有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的地區。經中外專家證實,至少已具有5個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規模恐龍化石埋藏地;世界曝露面積最大的恐龍化石群;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足跡化石群;世界最大的鴨嘴龍骨架群;世界最豐富的恐龍屬種產出地之一。因此,諸城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龍城」。諸城歷史悠久。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下面我們就一一介紹中國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有機會你也可以去探索發掘恐龍化石哦。這也許就是為了搞旅遊宣傳,其實就是吹牛不打草稿。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雖然也發掘了一些恐龍化石,但這裡發現的恐龍化石的名氣、種類、體型、外觀都沒什麼特色可言,其中比較著名的就二連巨盜龍這種竊蛋龍,此外就是楊氏內蒙古龍、鷹龍、姜氏巴克龍等在學術上沒有名氣的恐龍化石。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這好像一根恐龍的腿骨化石喲!」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正是一塊恐龍化石。據專家事後考證,這確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前往現場進行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中國恐龍化石分布
    目前,中國根據骨骼化石研究命名了308種恐龍,根據蛋化石命名了70種恐龍蛋,根據足跡化石命名了60種恐龍足跡。此外,中國還有數十個未定種的恐龍,並未包括在上述統計數字中。 恐龍骨骼化石:發現於中國22個省市區,它們是遼寧、內蒙古、四川、新疆、甘肅、雲南、河南、山東、廣西、江西、浙江、山西、廣東、黑龍江、河北、重慶、安徽、貴州、吉林、陝西、寧夏和西藏。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在現場確認這是一塊蜥腳類恐龍化石,長約1.1米,距今約1億6千萬年。
  • 俄羅斯遠東地區發現恐龍化石,專家透露其中可能含有恐龍頭骨碎片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個小男孩發現了史前海洋爬行動物魚龍的化石,它被認為是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最大的動物之一。 Primorsky水族館解釋稱,這些化石化石是當地恐龍愛好者考察羅斯基島海岸時發現的,這一神奇的發現是由7歲的德米特裡·塞連科 (Dmitry Sirenko)所發現的。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恐龍化石 專家:恐龍股骨可能性大,已啟動發掘
    12月21日,四川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2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相關專家初步查看後確認,這是一具距今約1.6億年的蜥腳類恐龍的骨骼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發掘現場 袁偉 攝影12月23日上午,現場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 自貢市民發現的恐龍化石開始發掘 專家估計這條恐龍體長約15米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徐昭磊 攝影報導)12月21日,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本網曾做報導)。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組織人員對化石進行了發掘,確定這是蜥腳類恐龍的股骨,估計這條恐龍體長15米左右。12月23日上午,現場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 山東的諸城如果穿越,是去跟隨蘇東坡打獵,還是選擇與恐龍共舞?
    這並不妨礙諸城的養殖業綠色發展,諸城可是全國首批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企業實力強,加上重視綠色發展,發展的自然就好了。諸城名氣大,不僅是因為有錢,這裡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龍城」。因為在這方土地上,有著讓全世界古生物學家嘆為觀止的恐龍化石標本和元素。
  • 恐龍曾在你家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1600平方米恐龍足跡點「上杭恐龍足跡群的發現,是福建恐龍化石發現的一個良好開端,我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在福建)可能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12日上午,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表示。
  • 福建省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及人類為什麼研究恐龍呢?
    在1月12日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這好像是一塊恐龍腿骨化石。」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的石頭正是一塊恐龍化石。事後據專家考證,這確實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進行現場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推斷恐龍體長在20米左右  「那天是自貢冬日久違的豔陽天,我和老婆吃過午飯,就出門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