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2021-01-12 騰訊網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專家表示,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很大,相信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

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據了解,2020年11月7日,在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工作,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根據專家組的考察意見,這次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

福建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提到此次調查考察工作時表示,雖然福建與江西在地理上相連,但在地層分布上,有著很大差別。恐龍化石的保存需要連續的陸相沉積巖。福建省東部由於燕山運動,被大量火山巖覆蓋,只有閩西和閩北有少量晚白堊世紅層。而且這些紅層零星分布在白堊紀華東南地區的大量斷裂帶之間,比較分散破碎,發現恐龍化石的難度很大。化石的探尋有時如同大海撈針,每次裡程碑式的發現之前可能是數年甚至數十年默默無聞的積累。

「閩西紅層盆地中包含了大量植物化石和一些雙殼類化石,很多證據表明當時的古環境恐龍是可以生存的。所以,從理論上來說,福建省完全具有保存恐龍實體或遺蹟化石的潛力。所以我們依託於這些資料,在省直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發起這次聯合考察行動,也有所發現。」鈕科程說。

「恐龍足跡化石是恐龍活著的時候在柔軟的泥沙地面上行走所留下的痕跡被保留下來的足跡,我們叫遺蹟化石。」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彭光照在發布會上解釋道,恐龍足跡和恐龍骨骼化石是恐龍不同性質、不同埋藏環境狀態下形成的,一般情況下,在比較小的範圍同一地層中,恐龍足跡和恐龍骨骼化石是不會同時出現的,但如果在比較大的區域(比如上杭盆地)、不同沉積環境、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中,兩者都有可能發現。

彭光照認為,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很大,他說,從地質資料得知,福建恐龍生活的中生代地層出露還是非常廣泛的,尤其與江西、廣東毗鄰的閩西地區一些盆地,比如上杭、連城、武平、漳平、永安等,地表出露的大多是恐龍那個時代的陸相沉積地層,它們與發現大量恐龍骨骼和恐龍蛋化石的江西贛州、廣東河源等地區的沉積環境差不多。「這次上杭恐龍足跡群的發現是福建恐龍化石發現的一個良好開端,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表示,此次在上杭發現有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跡者(恐龍)。這些足跡差別其實蠻大的,其中肉食性獸腳類為三趾型,並有著非常尖銳的爪痕;獸腳類中的恐爪龍類為二趾型,蜥腳類腳印由前後腳印組成,都像大型的圓坑,一些後腳印還有約三個粗壯的爪痕;鴨嘴龍類腳印的後足跡為三趾型,腳趾形似三葉草的葉片,爪痕非常粗鈍等。

「這麼高的多樣性集中在1600多平方米的區域,我們感到非常震撼也是非常重要的發現,對研究地理、古生態在白堊紀晚期的時候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隨著後續研究的開展,很有可能會在八大類裡面有一些新的遺蹟的屬種出現。」 邢立達說。

上杭做好恐龍足跡群保護 將打造自然歷史博物館

在保護方面恐龍足跡群化石,龍巖市自然資源局局長溫永表示,在上杭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後,市、縣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介入並採取各種保護性措施。在發現當天,自然資源、文旅等部門立即對恐龍足跡群所在地四周建設圍欄,連夜趕工,避免人群隨意進出對足跡群造成不必要的破壞。同時,在足跡群現場安裝了監控設備,便於24小時加強現場情況的把控,有突發情況可以第一時間處置。為確保現場安全,已聘請專業安保人員進行24小時值守與監控,嚴格控制人員進出,未經相關部門同意,不允許任何人進入恐龍足跡群現場。此外,恐龍足跡群所在巖層容易風化,為避免足跡群現場巖層流失與風化,已採取應急保護措施。

上杭縣成立了由縣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切實做好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聘請恐龍足跡研究科考專家,在全縣轄區內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以白堊紀為重點,摸清家底。在建設永久性保護設施(如恐龍博物館)之前,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化石產地,包括提前對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恐龍足跡進行翻模和製作模型、建設臨時性保護棚、對化石及巖層進行防風化處理等,防止人為或自然力破壞。

上杭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羅劍表示,上杭將搭建恐龍足跡保護研究平臺,有針對性邀請恐龍化石研究專家,共同研究探討閩西距今約8000萬年晚白堊世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等。同時,還計劃在合適時機舉辦相關研討論壇,交流研討恐龍足跡保護相關經驗。在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做法的基礎上,該縣將儘快制定科學可行的保護規劃和開發利用計劃,依託客家緣文化中心現有的博物館、族譜館等資源,打造自然歷史博物館,推動上杭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福建省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該市上杭縣臨城鎮2020年11月7日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2日消息,2009年後,中國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發現恐龍化石最多的國家。而發現恐龍化石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晉時期,彼時古人從四川省北部地區發掘出恐龍的骨頭,用於入藥治病。截止2020年底,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了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香澳臺都發現過恐龍化石,包括恐龍骨骼化石,足跡和蛋化石。
  • 恐龍曾在你家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無恐龍省區還剩7個
    你的家鄉有恐龍化石嗎?恐龍化石包括恐龍的足跡化石、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1月12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截止2020年底,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天津、上海、福建、海南、青海和港澳臺等8個省級行政區外,其餘26個省級行政區均已發現恐龍化石。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這個地方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福建首次!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
    福建首次!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 距今8000萬年、240餘枚,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解說】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月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目前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型鳥腳類、小型鳥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恐龍曾出沒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1月12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此次發現恐龍足跡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該化石產地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中國首次發現,也是中國發現的最大的此類足跡。首枚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文物局牽頭成立考察隊 考察第二天發現恐龍足跡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主管單位福建省文物局牽頭,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成立了在福建尋找恐龍的考察項目。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上杭將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蔣巧玲 劉默涵 肖和勇)在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杭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羅劍說,下一步,上杭縣將在五個方面加強對恐龍足跡群化石的保護工作。  一是成立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機構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對研究恐龍動物群有重要價值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肖和勇 劉默涵 蔣巧玲)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龍巖市上杭縣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有關情況。  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說,此次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資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新華網發(上杭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蔣巧玲 劉默涵 肖和勇)福建省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發現地點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通報了相關情況。
  • 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240餘枚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新聞發布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汀江之畔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發現迄今中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多樣性最高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中國網海峽1月12日訊(彭成燦) 1月12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有關情況。據悉,這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足跡,填補了福建省發現恐龍方面的空白。還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保存最好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 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
    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 面積最大、 多樣性最高的 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福建省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及人類為什麼研究恐龍呢?
    在1月12日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
    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餘枚,福建在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考古現場。受訪者供圖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一恐龍足跡群化石是國內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發布會現場11月7日,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龍翔大道旁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進行勘探時,從坡面覆蓋的紅褐色風化土層下,意外發現了一枚三趾型恐龍足跡。
  •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
    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餘枚,福建在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考古現場。受訪者供圖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一恐龍足跡群化石是國內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發布會現場11月7日,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龍翔大道旁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進行勘探時,從坡面覆蓋的紅褐色風化土層下,意外發現了一枚三趾型恐龍足跡。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人民網福州1月12日電 (陳歡歡)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造跡者。該化石產地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搶救古生物化石!內蒙發現大量恐龍蛋、足跡
    近日,內蒙再次發現恐龍遺蹟,根據新華社指出,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政府獲悉,古生物化石專家近日完成對當地一處恐龍化石群的野外調查及搶救發掘工作。包含發現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福建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原標題: 1月12日,福建對外發布一項重大考古發現。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距今約8000萬年,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不僅是福建省內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浙江義烏一村莊發現上百個恐龍足跡化石
    新華社杭州11月20日電(記者馮源)浙江省義烏市是聞名中外的小商品之都,而在距今8000萬到1億年前,當地則是「恐龍樂園」。浙江省的古生物學家經過近5年的調查研究,已經在當地的觀音塘村發現了上百個恐龍足跡化石,數量豐富,保存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