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牛人數學家,智商305,耗時17年,解決使牛頓頭痛的月離難題

2020-12-12 貓眼觀史

世界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厲害的數學家,他們或多或少的給全球數學界創下不可抹滅的貢獻。

比如數學家歐拉就是知名的頂尖數學家,歐拉全名叫做萊昂哈德·歐拉,生於1707年,亡於1783年,其是瑞士知名的數學家以及自然學家。

01

1707年美麗的巴塞爾地區,有一個牧師家裡,誕生了一個胖嘟嘟的小男孩,起名字叫萊昂哈德·歐拉。

可能是因為從小受到牧師爸爸的影響,歐拉十分乖巧懂事,在主的庇佑下,歐拉健康的成長到13歲,就以突出的學習成績順利考入了巴塞爾的知名大學。

到了15歲歐拉就已經完成了大學的全部課程,並且獲得畢業證書,接著16歲他就開始攻讀碩士。

成才之後的歐拉,很快以自己的實力創造出很多數學貢獻,一舉成為歐洲數學界的知名人物,還被人譽為18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

1727年,歐拉受邀請,前往俄國當物理教授。

在職期間他表現的異常積極,參加了許多學術研究,並且在俄國一待就待了14多年。

由於他極度沉迷數學研究,在力學、數論、分析學上均取得巨大成就。

1741年,普魯士腓特烈君王十分欣賞歐拉的數學天賦,於是就把他安排入柏林的國家科學團隊效命,這一做又做了25餘年。

加入俄國科學團隊的歐拉,無疑大開眼界,他接觸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包括熱力學、人口學、行星規律運動、剛體運動等,這些科學領域都需要強大的數學理論支持,而歐拉從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他也因此在這個工作期間,對曲面微分、微分方程、幾何等高深的數學領域有了開創研究。

02

據說歐拉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數學天賦,據測試,其智商高達305。

他對對於學習十分痴迷,經常沉醉於自我解析數學難題之中,平時只要遇到某數學難題解答不出來,他就開始廢寢忘食,較上勁來,無論如何都要解答出來。

在歐拉生存的時代,梅森素數猜想十分的流行,很多學者都想用自己的實力去驗證梅森的猜測,比如n等於2、3、5、7、13、17、19、31、67或127等數值的時候,那麼2^n-1必定屬於素數。

n=31以前,很多數學人已經通過驗證,而在31裡面,計算量超大已高達10億級別。

最終歐拉霸氣登場,他發揮自己的才識,表露出自己奇蹟般的演算。

1772年,歐拉終於努力證實了m(31)其實是一個素數,此次貢獻成績,立馬令世人震驚與嘆服。

歐拉給出的數學貢獻不僅如此,還有很多。

比如他在七橋問題裡,就已經啟動了對拓撲學研究,然而也屬於圖論起源,但歐拉給出了七橋問題的一個重要判斷證明,也等於是一種厲害操作。

除此之外,數學家歐拉在世前,還參與了剛體運動的方程式研究,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由剛體運動的方程組,還有該運動關聯的坐標系,又稱為歐拉角。

而這種方程據說可以用來模擬外太空衛星的運作姿態,給國家以及世界航空帶來的巨大貢獻。

03

還有人稱讚,歐拉的三角函數,叫做歐拉公式。

其主要是把複數與三角函數關係起來,去現實更高深的運算工作。

而歐拉創出的自然常數值,包括2.71828...等,充分描述出貸款業的無限反覆利息,給商業貸款帶來了一定的貢獻。

就連現代的量子計算機,都有歐拉的數學貢獻身影,當年神人歐拉以自己的天賦,寫出歐拉示性數,該數據能描述出多面體的面數、頂點數以及邊數的聯繫,屬於一個拓撲不變量。

後來中國的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就在該基礎上發展成高維,因此使得該拓撲不變量在物理學實現非常作用,而量子物理裡面存在著很多拓撲物態,這些都跟歐拉的示性數脫不了關係。

將來的量子計算電腦,非常有可能就屬於新量子計算電腦。

一本《歐拉全集》足以讓世界萬千數學迷見證歐拉對數學的巨大貢獻。

1735,歐拉突然發高燒,差點要了他的小命,此次之後他就感覺右眼視力減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他在德國工作的時候,右眼視力已經嚴重惡化,最後失明,這年他才28歲。

64歲那年,雙目近乎失明的歐拉,因為一場大火,將他的書房和大量研究成果燒毀殆盡,他發誓要全部奪回來,事實上他憑藉超群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真的做到了。

此外,他還耗時17年時間,解決了使牛頓頭痛的月離難題。

因為日夜不斷的奮鬥,長期的高強度用眼,使得歐拉的視覺能力越來越差,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最終導致眼睛失明。

雖然他為數學犧牲了自己的眼睛,導致他晚年生活十分不便。但他就算雙目失明,也沒有放棄對數學研究的追求,依然靠內心推測,以自己的知識跟經驗進行更高深的數學推算,因此歐拉的偉大,大家有目共睹。

最終他與黎曼、高斯兩人一起被世人稱為全球數學界的三座高峰,至今為止眾多數學家都望塵莫及。

歐拉在煎熬的渡過了一段數學生涯後終於迎來他的期限,1783年9月18號,那天他剛與家人吃完晚飯,孫女頑皮的繞在自己身邊玩耍,此時的歐拉含著菸斗喝著茶,不料沒一會兒,他突然雙手失力,把菸斗摔落地面,當他低頭去撿時,突然身體狀況急劇變差,然後就抱著頭部痛苦的喊出一聲:「I'm dead」,最終這一位傑出的數學天才就永遠的告別了人間。

相關焦點

  • 萊昂哈德·歐拉是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
    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牧師家庭。15歲在巴塞爾大學獲學士學位,翌年得碩士學位。1727年,歐拉應聖彼得堡科學院的邀請到俄國。1731年接替丹尼爾·伯努利成為物理教授。
  • 一人公開單挑全歐洲數學家,卻慘遭4位數學家大反轉,66年的難題被一晚破解...
    1696年6月,瑞士數學家約翰·伯努利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終於找到了真正的最速曲線。為了證明自己比親大哥雅各布伯努利牛掰,成為數學界裡最強的男人,他選擇在《教師學報》上就最速曲線問題向全歐洲的數學家提出點名挑戰。並規定6個月後,無論數學家是否求出正解,他都將答案公之於眾。
  • 費馬:17世紀僅次於牛頓的數學家,做了這4件大事.
    17世紀數學家們難以企及的貢獻。微積分文藝復興後的17世紀,數學家們致力於解決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費馬為微積分的成型其實已經做了大量的獨創性工作,求切線、求面積的方法為微積分提供了一般性解決方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牛頓、萊布尼茨的工作就是建立在費馬和其他數學家工作的基礎上的,但是費馬並沒有對它們進行高度有效的統一,他也沒有「廣義二項式定理」這樣有效的工具——可以將超越函數轉化為多項式來求積或求導。
  • 費馬:17世紀僅次於牛頓的數學家,做了這4件大事
    這些數學家中,牛頓是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有著微積分創始人身份(與萊布尼茨共享)的牛頓爵士,無論在應用數學還是純數學上都有著17世紀數學家們難以企及的貢獻。但是如果接著往下排序,牛頓之後你會選誰呢?還有一點更為重要的是,「解析幾何」的發現為17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微積分鋪平了道路。微積分文藝復興後的17世紀,數學家們致力於解決4類科學問題,並最終導致了微積分的發明。
  • 烏茲別克數學家聲稱解決千禧年大獎難題
    (原標題:烏茲別克數學家聲稱解決千禧年大獎難題)
  • 頂級數學家有多厲害?解決世界級數學難題,放棄巨額獎金選擇平淡
    ,天賦和運氣才是決定一個數學家成就的關鍵,有時候靈感來了,就可以解決一個難題。到了現代,仍然有很多頂尖的數學天才,在我們的印象中,天才總是和常人的觀點不一樣,並且在生活上不拘小節,格裡戈裡·佩雷爾曼就是一位這樣放蕩不羈的數學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他利用自己的知識解決了「千禧年七大難題」其中的一個——龐加萊猜想。
  • 牛頓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牛頓具體介紹一下這個牛人,艾薩克.牛頓是其全名,1643.1.4---1727.3.31.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物理學家、數學家.百科書式的"全才"在天文學上:1687年論文<自然定律>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現代工程學的基礎.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 微積分的發明讓兩大數學家互掐了半輩子,結果連單身問題都未能解決!
    也就順帶著可以解決了這隻烏龜    微積分裡的愛恨情仇    說到微積分不得不說提到牛頓和萊布尼茨這兩大巨頭畢竟他們倆為了爭奪「微積分」的版權互掐了半輩子以至於兩個人的個人問題都沒解決(都單身)直到1684年萊布尼茨才正式發表他對微分的發現兩年後他又發表了有關積分的研究在瑞士人伯努利兄弟的大力推動下然後很快傳遍了歐洲到1696年時已有微積分的教科書出版
  • 這麼牛的牛頓,原來還是一位數學家,而且是成就斐然
    因為牛頓就是微積分的創始人之一。在17世紀下半葉時期,牛頓和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分別在自己的領域裡獨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積分的創立工作,雖然這只是十分初步的工作,但他們把兩個貌似毫不相關的問題聯繫在一起,一個是切線問題(微分學的中心問題),一個是求積問題(積分學的中心問題)。
  • 俄羅斯數學家有多牛?證明一道數學難題,美國數學家用3年才看懂
    2006年8月22日,來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數學家齊聚西班牙馬德裡,參加第25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國際數學家大會是由國際數學聯盟主辦的全球性學術會議。集會的首要內容是進行學術交流,並在開幕式上頒發菲爾茲獎、奈望林納獎、高斯獎和陳省身獎章。其中,菲爾茲獎被認為是年輕數學家的最高榮譽,阿貝爾獎被稱為諾貝爾數學獎。
  • 數學家的故事
    牛頓17歲險些成為科學史上最可惜的輟學案例。萊布尼茲17歲已斬獲學士學位。19歲牛頓考入劍橋。18歲萊布尼茲已拿下碩士學位。20歲的萊布尼茲榮升博士。這年,在劍橋的牛頓默默無聞,埋頭苦讀。雖然萊布尼茲遲到4年。1661年他們卻是同時步入大學。
  • 華裔數學家智商230全球最高 已超愛因斯坦
    《智商測試》一書後記中認為智商測試的歷史,是一部駭人聽聞的歷史。一百年來雖花樣繁多,本質上基本沒變。原文配圖:華裔數學家陶哲軒,他的IQ達到230,遠超過愛因斯坦,被稱為是史上最聰明的人。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導:臺媒稱,若是被問到「誰是全世界最聰明、智商最高的人?」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會回答像是愛因斯坦、牛頓、霍金等之類的人物。但在現實生活中,華裔數學家陶哲軒被公認應該是史上智商最高、最聰明的人物,他的IQ達到230,是目前人類有記載以來智商最高的分數。
  • 頂級數學家有多厲害?別人努力一輩子,人家只需努力一下子
    頂級數學家有多厲害?別人努力一輩子,人家只需努力一下子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也是非常考研智商的學科。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有個別超優秀的數學家,僅憑一己之力,就把數學的發展向前推進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給世界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下面這幾位就是典型。
  • 偉大的數學家歐拉,瑞士、俄國、德國都把他視為自己國家的數學家
    一七七年四月十五日數學史上傑出的數學家歐拉(Euler)誕生在瑞士第二名城巴塞爾(Basel)的一個殷實的家庭。父親保羅.歐拉(Paul Euler),是個基督教加爾文派的教長,喜愛數學,是歐拉啟蒙的數學老師。歐拉幼年早慧,在家庭的教養下,聰穎過人。保羅希望歐拉學習神學,繼承父業。
  • 著名的數學家有哪些?來看看歐洲大陸上的四大數學家
    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高斯(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
  • 哈薩克數學家解決了七大數學千年難題之一
    人民網莫斯科1月10電(記者劉旭)據俄媒體報導,哈薩克斯坦數學家穆赫塔而巴伊·奧傑爾巴耶夫解決了七大數學千年難題之一——納威爾-斯託克斯方程。為此他或獲得百萬美元的獎勵。但只有數學界承認他所解的答案正確之後,他才能領到這筆巨款。 數學家穆赫塔而巴伊·奧傑爾巴耶夫1942年生於哈薩克斯坦熱姆貝拉省的一個農民家庭裡。
  • 世界十大數學家
    、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為世界四大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
  • 牛人也是俗人,投資損失300萬美元?有關牛頓的有趣生平事實
    作為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牛頓以其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論而聞名,他的三個運動定律極大地影響了歐洲的啟蒙運動。今天分享一下這位牛人的有趣事實。趣聞及怪癖1、牛頓被一個蘋果擊中頭部時,意識到萬事萬物都會產生重力作用。
  • 一道困擾數學家2000年的難題,19歲少年一夜破解,命題有多難?
    用圓規和無刻度直尺畫正17邊形,難倒無數大家,19歲少年一晚破解。一道困擾數學家2000年的難題,19歲少年一夜破解,現在的你也能!一道困擾數學家2000年的難題,19歲大二生一夜破解,命題有多難?在世界數學史上,能獲得「最偉大數學家」稱號的,不外阿基米德、牛頓、高斯、歐拉幾人。
  • 「向量」的前世今生:8位天才數學家,耗時2000年完成
    :史蒂文(Simon Stevin,約1548-1620)和伽利略(Galileo,1564-1642)都在不同場合運用了「平行四邊形法則」,而17世紀的英國數學家牛頓(Isaac Newton,1643—1727)在其數學名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中準確闡述、證明了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給出了力的分解、合成方法,為他得整個力學系統的構建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