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疫情時期,最近門診患者並不多,除了青光眼、眼底病術後複查和眼外傷這樣的急症,普通眼科門診患者很少。」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說。
急重症不多,但超長假期帶來的用眼過度問題卻不少。線上諮詢中,許多人詢問如何緩解乾眼症狀,其中還有不少是小孩子,表現為「眼睛幹、疼,經常眨眼睛、揉眼睛」,有家長甚至問:「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
「乾眼症原本是在中老年群體中更加多發的,因為它和年齡、淚腺分泌功能及糖尿病風溼病等一些全身器質性問題及用藥等相關,近年來門診中有乾眼症狀的小孩子數量一直在上升,因為常揉眼睛,有些家長會誤判為結膜炎或多動症,其實不是。乾眼者通常會出現眼燒灼感、異物感、癢等,會出現視力波動模糊感,一些人還伴有眼酸脹眼痛等。」
倪主任說,這個被迫延長了寒假導致孩子們都得在家線上上課,電子閱讀時間及不正確的用眼姿勢都超過了往常,確實容易出現乾眼症狀。
「正常人每分鐘眨眼10-15次,看書時大約10次,但在看電子屏幕、尤其是打電腦遊戲時一分鐘可能只有4-6次,眼睛眨眼次數少了,淚液分泌少了,水分蒸發加快了,自然就幹了。」
「不過短期用眼過度引起的乾眼症也只是一個短期症狀。」倪主任提醒,乾眼其實是個症候群,短暫性的乾眼症狀是不會實質影響視力的,通過改變環境和用眼習慣就能有效改善——
建議在學習工作時,開一下房間裡的主光源,房間裡的溼度也要注意,別太幹;用眼時間遵循「20、20、20」口訣(閱讀、書寫、看手機及電腦等20分鐘後,要抬頭眺望6米外遠方至少20秒以上放鬆下);此外還可以補充下維生素A,有助於乾眼症。
疫情當下,很多人不敢輕易去醫院看眼病。給大家提供一個簡單的自我判斷眼睛健康的方法:
首先觀察,手按一下眼睛四周是否有壓痛,眼睛紅不紅,眼皮腫不腫,有沒有黃白色的分泌物及幹癢等,如果以上都是否,再自測看遠看近是否都看得清晰,看得舒適持久,那基本可以確定有沒有器質性病變。
普通眼部不適,家長可先通過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來解決。
記 者 章貝佳
通訊員 王意菁 陳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