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2 21:21 來源: 達摩院
2018年3月28日,五羊-本田在工廠舉行了累計產銷1500萬輛精品—國四電噴幻影150、淨原H1和淨原T2量產儀式。這次會議上,採用聯合商標的五羊-本田全新幻影150也正式發布。
有關注國內兩個本田新車發布的小夥伴一定有留意到,隨著新品發布節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新車型,都採用了聯合商標。
對於聯合商標與原本本田商標的區別在哪?兩大合資品牌也是諱莫如深,不願多講;而市場上,商家與一些車友也是眾說紛紜。
那麼說,聯合商標與本田商標,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小編結合自己對國內兩個合資工廠的生產體系理解,就為各位全面分析一下。什麼是聯合商標?
聯合商標是相對獨立商標來說的。目前經由五羊-本田與新大洲本田生產的新車中,如果其車身上沒有出現單獨的HONDA商標,而只出現「WUYANG-HONDA」,「HONDA-SUNDIRO」,「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時,我們基本可以判斷,這款車為聯合商標車型。
▲五羊-本田聯合商標新幻影150
▲新大洲本田聯合商標CBF150R
▲五羊-本田獨立商標CB190R
▲五羊-本田聯合商標猛鷙190
從以上部分車型中,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來,國內兩個本田合資品牌向市場推出的車型,大部分屬於聯合商標。
據達摩院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採用本田獨立的車型僅有街車版的190、新大洲本田NS110I、裂行125,五羊-本田睿御110、迅鯊125。其他的車型,基本就都是聯合商標車型了。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還不難發現,獨立商標車型,基本都是首款本田全新動力平臺的車型,如ESP清新發動機的NS110I、睿御110,190平臺的街車等等。聯合商標是什麼概念?
提到聯合商標,首先我們要解釋一下國內兩家本田合資生產體系。
自雙方合資開始,就採用「日本車型整套技術引進,國內消化生產」的方式推出新車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模式開始呈現出了一定的弊端。
首先,國內摩託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要求廠家迅速應對,但每次引進新車型,需要日本總部的決策,時間會被拉長。
其次,隨著摩託車單價的下降,新車利潤空間也被壓縮,而由日本引進的新車型,由於採用了HONDA商標,合資工廠還需要額外支付商標使用費,導致成本增加。
最後,日本引進的新車型,由於研發周期長,費用高,也導致成本居高不下。
這裡有不可靠消息:
1、生產一臺本田商標摩託車,工廠需要支付300元商標使用費
2、一臺本田商標的摩託車,研發、驗證時間超過2年
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國內兩大合資工廠,不得不想方設法,優化新車型從生產設計到最終投產的成本控制。
這樣的背景下,聯合商標車型應運而生。
2012年,五羊-本田在國內首次發布了聯合商標車型名悅100。隨後,新大洲本田也推出了聯合商標的DIO。
▲五羊-本田名悅100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