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龍玥】
近日,一出「在華英國囚犯被迫勞動製作聖誕賀卡」的「新聞」在英國媒體刷屏,卻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一語道破:上海青浦監獄根本不存在外籍罪犯強制勞動的情況。
涉事的英國零售巨頭樂購(TESCO)也因此被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其回應稱,「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供應商違反了禁用監獄勞工的規定」,並且已經發起調查,將繼續與供應商會面。
實際上,樂購近期還因計劃徹底退出亞洲,受到市場關注。
12月9日,樂購發布聲明,宣布正在對泰國和馬來西亞業務進行戰略評估,包括考慮出售這些業務的可能性——這是其在亞洲市場的最後兩塊陣地,這也意味著其將退出除歐洲以外的國際市場。該集團從2010年開始,已經相繼退出了日本、中國、美國、韓國和土耳其等國際市場。
實際上,2014年樂購曝出2.5億英鎊財務作假,有「成本殺手」之稱的戴夫·劉易斯(Dave Lewis)臨危出任CEO後,該集團開始大張旗鼓搞戰略收縮,不斷精簡國際業務,大規模裁員,並成功將業績扭虧為盈。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該公司最新的年報業績亮眼,銷售額569億英鎊,同比升11.5%,營業利潤22.06億英鎊,同比大漲34%。劉易斯的年薪也從2014年上任時的125萬英鎊上漲到了2018年的435萬英鎊,但他將於明年卸任。
樂購門店 圖:英國《獨立報》
早在今年9月,泰國財經媒體「Brand Inside」就獲悉,樂購在考慮出售亞洲業務,知情人士透露,該交易的價值可能高達90億美元(約合630.72億人民幣)。
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2018財年業績顯示,樂購在泰國與馬來西亞共設有2038家門店(其中泰國約有2000家),約6萬僱員,營業利潤為2.86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5.95億元)。儘管規模龐大,但樂購亞洲市場銷售額僅約佔總額的8%。而英國與愛爾蘭市場佔總銷售額的79%,其營業利潤為15.37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39.45億元),門店3787家,僱員34萬人。
若樂購退出亞洲市場,其只剩下英國、愛爾蘭及在中歐地區捷克、匈牙利、波蘭和斯洛伐克幾乎不盈利的歐洲市場。
實際上,從2010年開始,樂購的的戰略收縮其實就已露出跡象,那年樂購出售了法國地區的業務。2013年,樂購又相繼退出美國、日本、中國市場。而2014年財務造假醜聞,更是成為樂購從輝煌到落寞的關鍵拐點,當時樂購多名高管因涉嫌偽造2.5億英鎊利潤被開除。
樂購大規模砍掉海外業務與財務作假事件後,該集團稅前利潤從2013財年的22.59億英鎊,變為截至2015年3月31日2014財年的稅前虧損63.67億英鎊。
2014年9月,聯合利華前高管劉易斯(Dave Lewis)臨危出任樂購CEO。向來以「成本殺手」著名的劉易斯,在2015年1月就將關閉43家不盈利的門店,並取消49家超市的開發。
之後,在劉易斯的領導下,樂購開始大張旗鼓進行戰略收縮,精簡業務,大規模裁員。樂購的重心逐漸回歸到英國等核心市場,增加核心盈利能力,回籠資金,抑制虧損,削減成本。
2015年,樂購退出韓國市場,次年又退出土耳其市場。2018年,樂購宣布精簡架構重組,1700名員工被裁;同年6月,樂購英國總部削減1200名僱員。在今年年初,樂購又公布了9000人的裁員計劃,其還表示預計將關閉90家門店。
從樂購近十年年報披露來看,財務作假及劉易斯上任進行戰略收縮後,該集團的總銷售額一度從720億英鎊縮水至484億英鎊(2015財年),而英國及愛爾蘭市場的銷售額佔比一下從70%以下拉升至76%以上(2015財年),目前更是逼近80%的高位。
而今,樂購又正在對全面退出亞洲市場進行評估。近年來,樂購採取的措施又將其從一個國際化的零售巨頭,變為聚焦英國的本土化零售巨頭。或也正因收縮戰略,樂購從2015財年開始走出63.67億英鎊的巨額虧損,勉強扭虧為贏。
2017及2018財年,樂購的稅前利潤開始大幅飆升,至2019年3月31日的2018財年中,其銷售額(569億英鎊,5162.48億人民幣)同比上升11.5%;其營業利潤(22.06億英鎊,200.15億人民幣)同比上升34%;每股股利更是同比大漲92.3%;僅現金流與淨負債同比下跌。
然而,帶領樂購扭虧為盈、重回光輝歲月的劉易斯將於2020年夏天離任。
當然,也有市場觀點認為,戰略收縮策略在樂購風雨飄搖時是「靈丹妙藥」,並讓其業績逐漸回血,但這樣的市場退縮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而樂購大規模削減國際業務,也並非僅僅是因為財務作假醜聞。綜合市場分析,樂購在國際市場中的失敗經歷是因為,其無法克服水土不服,無法融入當地市場,面臨激烈競爭,過於保守錯過電商市場及管理經營不善等綜合原因。
以中國為例,近年來以阿里、京東等為首的國內零售巨頭、電商巨頭不斷崛起,中國零售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加上中國複雜多樣的本土市場,讓外資零售商更是難以適應。
2013年末,樂購退出中國市場。公開消息顯示,華潤萬家是樂購中國業務的「接盤俠」,2015年華潤萬家又將其收購的樂購北京部分門店轉手物美。在樂購退出中國後,外資零售紛紛撤退,如樂天瑪特「賣身」物美,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
此外,英國整體零售業在「脫歐」等大環境的影響下,也面臨著下行局勢。英國另一大型零售商英佰瑞(Sainsburys)也在今年9月底傳出利潤不如預期的消息。英國零售業聯盟(BRC)近日稱,11月整體零售銷售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4.4%。
今年8月,英國央行就發布報告稱,自脫歐公投以來,多數企業將脫歐視為其面臨的主要不確定性因素之一。英國企業投資下降了11%,勞動生產率下降了2%至5%。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