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5年間,他很少與周圍的人接觸交往,幾乎從不與人爭吵,甚至從沒用過手機,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今年5月6日上午8時許,上海地鐵6號線浦電路站外,執勤民警正在例行盤查。這時,一名衣衫襤褸的中年男子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只見他低著頭、佝僂著身子、眼神躲躲閃閃,匆匆忙忙想從民警身邊穿過。出於職業的敏感,民警攔下了他:「請出示一下你的身份證。」
男子支支吾吾拖延時間,就是不肯掏出身份證,也不肯報出身份證號。在民警再三堅持下,男子從口袋裡掏出一張身份證遞了過去。
「這不是你的身份證,你的真實姓名叫什麼?」民警一眼便看出,身份證照片和眼前的男子差距實在太大,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人。或許是知道再也瞞不下去了,男子反而不慌張了,他向民警承認,這張身份證是他在路邊撿來的,覺得可能會有用就一直揣在身上。隨後,他報出了自己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
民警在查證機上輸入男子報出的信息後,顯示屏上赫然顯示「全國在逃人員」幾個紅字。原來該男子姓徐,1995年7月因挪用公款,畏罪潛逃、逍遙法外至今,2000年11月1日被上網追逃。民警當場將他控制。
將時間撥回到1993年。彼時的徐某年方三十,是上海某高校的出納,負責使用校方自有資金購買金融產品。談不上多有錢,小日子過得也著實不錯。但是,徐某並不滿足,他總想著能多賺點錢,便把目光瞄向了股市。很快徐某發現,只靠自己的積蓄,即使在股市中也賺不到多少錢。
1994年1月4日,一個令徐某記了二十多年、後悔不已的日子。這天,他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偷偷將校方購買金融產品到期的30餘萬元轉入其私人證券帳戶中,試圖「借雞生蛋」。當校方查問資金情況時,徐某便謊稱該筆資金仍用於為校方購買金融產品,為掩人耳目,他還將上期金融產品的收益4000元返還校方。
就這樣瞞了一年多時間,隨著他在股市裡虧了血本,30萬元全部搭了進去,徐某徹底慌了。校方也發現這筆資金遲遲沒有進帳,多次詢問徐某。1995年7月,感覺再也瞞不下去的徐某選擇了畏罪潛逃,這一逃就是25年。
期間,公安民警也曾花大力氣搜捕。但徐某當時沒有成家,又斷絕了與家人、親戚、朋友的一切聯繫,就這樣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警方一直未能獲得徐某的有效行蹤信息,只能從出入境記錄判斷,他還在國內。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25年,徐某其實一直留在上海。
「我是上海人,所以壓根沒想過離開上海。」徐某說,他潛逃後,就在上海近郊東躲西藏,靠打零工和撿廢品為生,偶爾領取一些慈善組織發放的救濟物,實在躲不過去時就用撿來的假身份證應付。徐某說,這25年間,他一直在惶恐不安中度過,為了躲避隨時可能出現的民警,他很少與周圍的人接觸交往,幾乎從不與人爭吵,甚至從沒用過手機,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就連地鐵站他都不敢踏足,因為裡面經常有民警巡邏、檢查。
「被查那天,我本來準備在站外寄存點放點東西,然後去周邊撿廢品。」徐某說,這25年對他來說暗無天日,每一天、每一刻都提心弔膽。所以,那天發現可能再也瞞不下去後,徐某沒有掙扎,爽快地承認了自己的身份。坐在審訊室裡,徐某從民警那裡得知,自己的父母都已去世,他流淚了:「我沒勇氣投案,但一直在等著這一天,所有的結果,都是我該承擔的。」
即使過了25年,徐某也必須為自己犯下的罪承擔責任。近日,經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楊浦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處徐某有期徒刑3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