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2019投資總結#
每年進行一次年終的總結,同時回頭看看去年的總結,能看到自己這一年來的變化、進步和不足,這是很值得做的一件事情,今天平安夜不用加班,趁晚上有時間對2019年進行一次總結。
寫2019年總結之前,先看看自己是否完成了2018年定的計劃,2018年投資總結:網頁連結
除了第二點運動量沒有全量完成,其他三點都還完成的不錯,給自己點個讚!
一、關於投資
1. 投資收益
今年的收益有多少,這是每位投資者都關心的,我也很關心,不過我越來越相信,收益只是個人認知能力變現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自己對商業模式、對企業經營、對股票投資有更深入的理解,投資收益在你做出投資決策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確定了。
這幾年一直保持滿倉,有錢就買點,具體收益率是多少也沒必要計算,反正這樣的收益非常滿意了,股價漲漲跌跌對於我這樣純淨買入的投資者不是特別重要,最重要的還是看企業經營情況是否符合預期或是高於預期。
2. 今年的主要操作
2018年底的持倉情況:
2019年持倉情況:
今年主要的操作包括:
1)在瀘州老窖1200-1300億市值時,把大部分的倉位換成1500-1600億的洋河股份
2)本月賣掉定投了18個月的滬深300etf
3)減持了少量的格力和融創,加了點騰訊和分眾,清倉了民生銀行H,建倉小米
回頭看,操作3)這些加加減減的操作無非是長期不買賣股票,偶爾想操作一下過過癮罷了,以後還是要儘量少做這些無關痛癢的交易,每次決策都可能存在錯誤,少決策就能少犯錯,一年做1-2次大決策就夠了。
3. 對槓桿的思考
今年在投資上的思考,變化比較大的是對槓桿的看法,原先的理解是槓桿是財富的放大器,但是一旦上癮,最終會吞噬你的財富,覺得無法駕馭槓桿而害怕槓桿。今年在這方面思考比較多,和@香草豆也有兩次討論,如果控制在比較低的槓桿比例,同時未來兩年的工作結餘能覆蓋槓桿本金,只要不出現被迫賣出的情況,那麼最壞的情況就是多付出一點利息,因此如果出現比較好的機會,以後會考慮合理使用槓桿。
4. 其他
過去幾年我時不時會想一個問題,如果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晚上和周末的時間用來學習專業技能而不是投資知識、企業報表,那我在職場這條路上會不會比現在好很多?
今年算是徹底想清楚了這個問題,本人學習成績一般,工作能力也一般,所以可以參考我的同學和朋友的平均水平,以20年為周期:
1)把時間精力投入到本職工作,假設每年的工作收入會多50萬,那麼20年下來就是多1000萬的工資收入,由於缺乏其他謀生技能,20年後可能還是無法離開工作崗位。
2)把時間投入在投資領域,開闢第二戰場,假設能取得年化15%的收益(同時每年投入20萬資金),那麼20年後就是3187萬,比起不學習投資,每年獲取5%的收益(同時每年投入20萬資金),最終獲取863萬,中間相差2300萬,同時可以選擇不再去固定的地點打卡上班。
這中間有不確定因素,比如我憑什麼就能取得15%的收益,但是如果專注也工作也可能中年危機失業對吧,人生就是在各種不確定性中做選擇,你永遠不知道另一條路會是什麼,既然選擇開闢投資這個戰場,那就堅信並努力讓自己實現15%的目標。
二、關於讀書
閱讀是極少的低成本高回報的活動,而且一旦養成習慣,沉浸閱讀中那種自得其樂的感覺是其他活動無法給予的。今年看的書還是比較多的,一共讀完了26本書,畢業那年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十年內完成100本書的閱讀量,今年是第九年,提前了一年完成,非常滿意。
堅持每年閱讀10來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一開始可能沒有察覺,但是這幾年發現明顯和以前不太一樣了,這都歸功於這些優秀作者的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對世界的看法。之前有人說看書要重質不重量,不過對於我這樣起點低的庸人,目前以及未來幾年,還是以提高閱讀量為主,笨人用笨辦法。
三、關於運動
去年差點中年發福,今年增加運動量,2次爬山,一次馬拉松,跑量260公裡,N次健身房,又重新回到了年輕的狀態,哈哈哈
四、展望2020
每年都要給自己定個年度計劃,2020也不例外
1.閱讀:看15本書,至少讀2-3本英文原著
2.運動:跑步300公裡,參加2次半馬
3.投資:繼續通過工作積累本金,多看財報,減少交易頻率
4.旅行:爬2-3座沒爬過的山,去2-3座沒去過的城市
作者:薛丁格家的小貓連結:https://xueqiu.com/7995171607/137963640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