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楊蘇生 通訊員田向東)遭遇一場大風,遷徙途中,年幼的灰鶴掉隊落在了新疆精河縣的一處棉田中。目前,這隻大鳥得到了精河縣公安局荒漠次生林森林派出所民警精心照顧,待體力恢復後將回歸自然。
精河縣公安局荒漠次生林森林派出所一位民警說,9月24日下午,派出所接到居民報警,在轄區夾巴溝四隊棉田附近發現一隻野生大鳥,隨後,民警們趕赴現場,將其帶回派出所進行了保護性救助。
村民王新誠說,24日下午,在棉田採摘面花時,發現這隻大鳥,感覺像國家保護動物,鶴,便第一時間報警。
民警懷疑,由於近日精河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大鳥有可能受傷,被大風颳落在棉田裡。
經新疆觀鳥協會名譽會長王傳波辨認,該鳥類屬灰鶴,是大型涉禽,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初步判斷該鳥為幼鳥。
王傳波說,9月、10月時候鳥的遷徙時節,候鳥遷徙過程中因飢餓掉隊情況很常見,只要不是受傷,經過休養後,它們還會繼續起程。
據了解,精河縣是天山北坡經濟帶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近年來,精河縣公安局荒漠次生林森林派出所不斷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力度,居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很高,2017年以來該縣共救助各類野生動物30餘只(匹),大部分都屬於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全部經過救治、體能恢復後放歸於大自然。
灰鶴:
灰鶴是大型涉禽,後趾小而高位,不能與前三趾對握,因此不能棲息在樹上。成鳥兩性相似,雌鶴略小。前額和眼先黑色,被有稀疏的黑色毛狀短羽,冠部幾乎無羽,裸出的皮膚為紅色。眼後有一白色寬紋穿過耳羽至後枕,再沿頸部向下到上背,身體其餘部分為石板灰色,在背、腰灰色較深,胸、翅灰色較淡,背常沾有褐色。
灰鶴的繁殖地橫貫歐亞大陸,通常都是就近進行南北方向遷徙,在新疆和青海繁殖的灰鶴向南遷到印度東部越冬,在中國中部北方地區如內蒙古等地繁殖的灰鶴遷到長江中遊及貴州、雲南等地越冬,在東北和西伯利亞中部繁殖的灰鶴遷到山西及其以南,並沿渤海灣西岸飛往長江下遊越冬。秋季從9月下旬至10月初開始離開繁殖地,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經過北戴河,10月中旬至11月陸續到達越冬地。在黃河三角洲越冬的灰鶴,秋季氣溫0-5℃時陸續遷來,春季氣溫10℃左右時陸續遷走,即在11月初遷來,4月上旬離去,居留150-160天;在越冬地集群活動,主要以家庭為單位到農田覓食麥苗或殘留的作物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