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出版集團公布了全球科研機構的2015年自然指數排名。作為2014年新推出的一項科研評價指數,自然指數對於評價科研機構在國際高水平學術成果產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自然指數的統計時間範圍為2014.10.01至 2015.9.30,本期小編整理了中國內地高校自然指數前100名,結果供大家參考。
何為自然指數?
2014年11月,自然出版集團首次以全新的「加權分值計數法」(WFC,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指數方式發布了全球「自然指數」。自然指數的分析是基於前一年各科研機構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68種自然科學類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它追蹤了約6萬篇優質科研論文的作者單位信息,涵蓋全球2萬多家科研機構。68種來源期刊由全球在職科學家所組成的兩個獨立評選小組選出,分為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和物理科學四類。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這68種期刊在自然科學期刊總數中佔比不到1%,但其產生的引用量約佔自然科學期刊總引用量的30%。自然指數提供了三個指標:文章數(AC)、文章分值(FC)以及加權文章總值(WFC)。AC是機構或國家的論文總數,FC考慮了作者數及其貢獻(來自其他國家或機構),WFC進一步引入了權重: 因為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期刊較其他學科發表了過多的論文(大約多5倍),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期刊的FC被賦予一個0.2的權重計算WFC。
自然指數與自然出版指數的區別
除了自然指數外,自然出版集團自2005年就開始構建基於其自然系列期刊的自然出版指數(NPI,nature publishing index )。自然出版指數以「糾正數值」(CC,corrected count)為指標,對各科研機構在《自然》及其17本系列研究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進行計算,得出相應的貢獻點數,並據此排名。它每周更新一次,記錄過去12個月內發表的文章數據。據了解,除了入選的期刊範圍不同外,自然指數與自然出版指數的編制原理相同,WFC即為CC加上權重,以調整佔比過多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方面的論文。入選自然指數的這兩個學科領域的期刊,其所發表的論文量約佔同領域國際期刊的50%,在比例上大致是其它學科的五倍。因此,發表在這兩類期刊上的論文權重為其它論文的1/5。
中國內地高校表現優異
本期小編整理了2015年中國內地高校自然指數排名前100名。從統計結果來看,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位居前三名。其中,北京大學以加權文章總值(WFC)298.50位居中國內地高校榜首,南京大學以加權文章總值(WFC)以位居第二名,清華大學以加權文章總值(WFC)228.50排名內地高校第三名。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和蘭州大學也位居前十名。此外,吉林大學 、中山大學、蘇州大學、 湖南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 、四川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天津大學也都進入前二十名。非211高校方面,除了較為特殊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表現最好的是南京工業大學,以加權文章總值(WFC)18.64位居內地高校第48位,超過了不少985名校和211高校,成為榜單中的一大亮點。值得一提的是,建校時間不到五年的南方科技大學本次也排名50,可謂科研實力強勁。此外,常州大學、山東師範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山西大學、首都師範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湘潭大學、溫州大學等眾多高校也都表現很不錯。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排名吧:
歡迎關注蔚秀報告廳官方微信:wx-daily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 關注我們
愛學習的你,再不關注就老了
喜歡就分享到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