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藍染:染出變幻莫測的美

2020-12-22 瀟湘晨報

去年9月,本報報導過彝族姑娘米金紅和她的涼山藍染。一種與其他藍染不同的古法工藝。火塘上架起大鍋,清水燒熱,把製作好的蓼藍餅掰碎加入水中浸泡,加入適量草木灰封存。接著,每天灑一點熱水,以保證染料充分發酵。三天後,才開始染布。布料放入染料內,雙手揉搓幫助上色,之後,再浸泡一晚。藍染並非一次成色,每天要將布料取出陰乾,查看顏色,不理想的再重複浸泡染色,直到滿意為止。

將布料在水中浸泡溼透,做好染布前的準備

最後,棉布上呈現出變幻無窮的圖案花紋

從種下蓼藍到收穫,從製作染料再到建缸,中間的繁瑣過程這裡不再贅述。開始動手染布,是最有趣的環節。今年9月19日,米金紅在西昌市四合鄉開啟今年的首次試染。四合鄉的村民以及熱愛植物藍染的朋友們,都來學習。

浸泡、上色、清洗、再次上色,如此反覆。喜歡扎染的,隨意打個結,也能變幻出意想不到的圖案花紋。

每一位染布人把雙手伸進染缸時,內心都有些緊張。從自己手中出來的藍色,會是什麼樣的藍色。是淺藍還是深藍?是黛藍還是蔚藍?當然,大家也關心,染出來的藍色,是不是自己喜歡的那種藍。

植物藍染的魅力正在這裡,溫度、溼度、濃度等等條件都能改變染出的藍色,它有著無窮的變化,也有著不可預測的美。除了美,植物藍染還很實用,比如滲透進纖維的染料可以讓布料更結實和耐磨,而來自蓼藍的天然色素還有防紫外線和驅蚊蟲的功能。

不管最後呈現在棉布上的藍是哪一種藍,只要是自己染出來的,都喜歡!(記者 李曉超)

【來源:涼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藍染,植物染及其他
    藍染是大家喜歡的,但藍染也分化學染色及天然染色,也就是說,藍染不等於植物染,反過來說,植物染也不等於藍染,植物染的顏色眾多,涵蓋幾乎所有色彩。植物染的藍染化工的藍染使用的是化學合成的藍染染料,需要添加很多化學助劑。但兩者都屬於還原染色,原理幾乎是一樣。但兩者區別還是很大的,傳統藍染的深色,需要很多次不斷染色、氧化還原才能逐漸加深。化學藍染一次就可以很深。但染淺色不容易,且化學藍染的漸變層次感極難做到。
  • 星巴克聯手臺灣藍染職人,中秋月餅禮盒染出自然意象圖紋
    為中秋月餅禮盒的包裝設計添上文化底蘊,星巴克今年與藍染職人合作,不僅取在地植物製作染料,更透過雲染、夾染、漸層染、多色雲染、扎染等不同技法,製作出一系列印花,再把這些花紋轉印到 5 款禮盒上,透過傳統藝術與自然之美,為節慶祝福注入工藝之美。
  • 植物藍染,染的都是時光的味道,真是太美了!
    現在的服飾的單品色調可以說是五彩斑斕,幾乎只有你想不到的顏色,沒有商家做不出的顏色,但是如果問你,哪種顏色最有時光的味道,哪種顏色的歷史最為悠久,你知道嗎?答案是:藍靛色,藍靛色是人類所知最古老的色素,沒有之一。
  • 植物染 X 植物美學 一方藍染手帕的精彩
    已經有好些年沒見過手帕了距離上一次還是二十多年前跟兒時的小夥伴玩過「丟手絹兒」的遊戲曾經作為擦汗擦淚遮羞必備品手帕經久耐用綠色環保可現如今若偶得一方藍染手帕倒不知道如何用才好在7月15日青檬部落與光明蝶谷聯合打造的植物染活動中青檬·小木派植物美學的玲子老師分享了不少手帕新用的好辦法不僅實用,而且美得令人愛不釋手
  • 匠心丨她用心呵護一缸染水,只為開出藍染之花
    但有個從事手作的年輕姑娘,她的「愛寵」是一缸散發著奇怪氣味的染水。她把這缸染水從貴州千裡迢迢背回石家莊,像照顧孩子一樣去呵護,去「餵養」它——聽到這,你是不是差點要驚掉下巴?染 緣扎染,是藍染中較為普遍的一種染色方式,很多人都不陌生。
  • 印染歷史:藍染為何非常有名,紅染、綠染怎麼存在感不高
    臺灣的藍染非常有名,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怎麼沒聽過紅染、綠染呢?臺灣的藍染,曾經極盛一時,有一個城市也因為藍染而興起,因藍染而沒落。今天就來說一說臺灣藍染的歷史,我們就得先從人類印染的歷史說起。根據考古發現,公元前3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學會了染印,在土耳其的加泰土丘,發現了有印染紅色的痕跡,這種紅色可能來自於一種鐵氧化物赭石。而中國用植物樹皮和昆蟲染色,也有5000年的歷史了,這些染料都來自於大自然。想要染出紅色,有茜草、紅花、胭脂、蘇木等。
  • 90後學習傳統藍染技法 用板藍根葉染出「藍色天地」
    建缸、染色、裁剪……每一件藍染作品都需純手工製作。  板藍根葉子做染料,純棉白布料就可以「幻化」成帶有迷人藍色印記的筆袋、枕頭,甚至是襪子、圍巾等。如果印染時用細棉線扎出任意形狀,那麼每一件作品都將擁有獨一無二的紋理,這便是中國傳統工藝——藍染的魅力。
  • 藍染|青出於藍,勝於藍
    藍染,草木染的一種,古老的人工印染技法,能染出這世上最好看的藍色——中國藍。喜歡這種顏色的人,形容它有種特別的風味和複雜的美,就像在藍色固有的靜謐中悄悄掀起的波瀾。藍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然染色技藝,廣義的說,用植物提取的色素染出的藍色紡織品的方法都叫做藍染。藍色色素可以從五種植物中提取,這五種植物名字都帶有藍字,它們是板藍、吳藍、菘藍、莧藍與蓼藍。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藍澱》:「凡藍五種,皆可為澱」。茶藍即菘藍,插根活,蓼藍、馬藍、吳藍等皆撒子生。
  • 一護VS藍染,重溫後忽然好心疼染大,藍染隊長,打臉疼嘛T_T
    然後等一護掌握了無月回來以後,一切就都脫離掌控了……可一護剛登場救下眾人時,藍染還表示很失望。染大啊,求你不要說話了,你的睿智沉穩深謀遠慮哪裡去了啊喂?!你不知道接下來一護不只不會讓你失望,簡直是會讓你欲仙欲死嘛?!染大甚至還覺得一護實力尚且不配和他說這種話。在一護提出換個地方戰鬥的時候還出言否決,染大表示根本不用等到空座町被戰鬥破壞就會打敗一護。
  • 李子柒遇見藍染,太美了
    02藍染,美如自然,美自匠心 古法藍染,一切皆取自一草一木間,無心之美,自然流淌。同一種植物,會因為水溫、濃度、面料的不同而變化出不同色彩。更別說從一叢藍草,到一塊青藍布,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藍染,是有生命的。
  • 沉澱千年的美麗——藍染之美
    橡皮章、藍染、手帳、橡皮章、水晶滴膠、彩墨、BRUSH LETTERING等,我都喜歡。但是首次的分享,我還是想和大家介紹一下「藍染」。▁藍染歷史悠久,荀子曾於《勸學》中提及:「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此藍,就是藍草——一種藍染染料。
  • 起源中國的古老工藝——藍染
    藍染是一種古老的印染工藝,最早出現於秦漢期。工藝中又有蠟纈、絞纈、夾纈等花紋的印染。一件好的藍染,需要花費很久的精力才可以完成。因此藍染工藝品的價格也不便宜。藍染的原料一般為純天然草本植物提煉,無毒無害,染出來的效果清新自然,頗具古風美。
  • Vintage Mind:藍染Indigo難以隱藏的美麗
    本文經33OZ美式復古文化門戶網站授權轉載,原標題《Vintage Minds | 藍染Indigo難以隱藏的美麗》,作者:bubblegun,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說起傳統工藝,就不得不提到藍染 Indigo。
  • 藍染,是冬天裡最讓我寵幸的傳統美
    顏色搭配靛藍呈現出的視覺是種具有特別風味和複雜的美,就像在藍色固有的靜謐中悄悄掀起的漣漪。在穿搭中想保留這一「唯美的意境」,色層之間的「相輔相成」自然是黑色或白色為首選,怎麼樣搭配都不會出錯。而運用靛藍本身帶有的陳舊感,搭配起卡其色大地色的單品,是打造復古風格的慣用手段,將經典美學與傳統藝術相糅合,穿出時尚的經典。
  • 最老炮的「藍染」工藝之一,「KATAZOME」的魅力你不能不懂
    「東方之美」目前作為藍染主要原料之一的「蓼藍」盛產於亞洲地區,最早是在約 7 世紀從我國南部流傳到日本德島縣(北魏《齊民要術·種藍》一書中有記載了從藍草中提取藍靛的方法)。如呈現漸層藍的絞染工藝、以毛筆上蠟繪製圖案再入染序的蠟染等都能呈現出不同的藍染圖案式樣,體現出傳統染色工藝美學的獨到之處。其中今天要介紹的型染,全稱為型糊藍染,與我國的灰纈相仿,整個工序基本是圍繞藍染色調、防染糊劑和耐水和紙三大要素開展。
  • 千年藍染客家情,一層一染匠心顯
    藍染,流傳了千年的民間傳統染色工藝,在茶園村鳳悅·秋長谷裡有了新的詮釋。通過綑紮、縫合、摺疊、扭曲、夾、壓……藍色在一塊塊普通的布料上,落下了各種姿態的美。從抱枕、床品,到衣物,再到鞋帽、包袋,處處展現著藍染的迷人魅力。每一道工序都承載著匠人的心血,整個過程就像釀酒,循序漸進,漫長而醇厚。或許,這就是藍染的獨特之處。 作坊主理人木子祖籍惠陽永湖,藍染是她的業餘愛好。
  • 一期視頻拍一年,迷倒李子柒的藍染,到底有多美?
    02藍染,美如自然,美自匠心古法藍染,一切皆取自一草一木間,無心之美,自然流淌。同一種植物,會因為水溫、濃度、面料的不同而變化出不同色彩。藍染,自然得像水一樣蜿蜒流轉。古老而美好的藍染,一半是自然之美,一半是耐心之為。
  • 澄書房| 藍染手作體驗課
    染,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道:染,以繒染為色。從水,雜聲。染字從木,木者所以染,梔、茜之屬也;從九,九者染之數也。從染字的構成我們可以明白染是與「木」和「水」有關的。靛藍植物染料在我國歷史最為悠久。據現有史料推斷,至少在夏朝時期,蓼藍就已開始人工種植。
  • 臺灣藍染研究
    臺南的無米樂昆濱伯居住的菁寮老街,也有木藍的染色活動,也是菁寮得名的由來。豐原的葫蘆墩文化中心和草屯國立手工藝中心,也定期舉辦各項的染色研習與活動。其他地方,尚有許多染色的專家,以藍染作為纖維主題表現,展開系列的創作活動,各有規模和特色。因此,臺灣近來的許多展示場合,常可見到藍染的蹤跡。深藍的、很深沉的藍色,不是蔚藍的話,就是湛藍、紺藍或就是靛藍了。
  • 「群文視野」李梅和她的藍染
    李梅說這是藍染其中一個比較複雜的縫染和扎染技法,縫紮好一塊白布得一周多時間,然後再將它們浸進草木灰和米酒發酵好的板藍根染液裡,隨浸泡時間長短及次數,素白的布將呈現由淺藍到深藍的漸變過程。然後將布晾乾,一針針拆掉所有縫扎的部分,就能得到一塊完整漂亮的藍花花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