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本報報導過彝族姑娘米金紅和她的涼山藍染。一種與其他藍染不同的古法工藝。火塘上架起大鍋,清水燒熱,把製作好的蓼藍餅掰碎加入水中浸泡,加入適量草木灰封存。接著,每天灑一點熱水,以保證染料充分發酵。三天後,才開始染布。布料放入染料內,雙手揉搓幫助上色,之後,再浸泡一晚。藍染並非一次成色,每天要將布料取出陰乾,查看顏色,不理想的再重複浸泡染色,直到滿意為止。
將布料在水中浸泡溼透,做好染布前的準備
最後,棉布上呈現出變幻無窮的圖案花紋
從種下蓼藍到收穫,從製作染料再到建缸,中間的繁瑣過程這裡不再贅述。開始動手染布,是最有趣的環節。今年9月19日,米金紅在西昌市四合鄉開啟今年的首次試染。四合鄉的村民以及熱愛植物藍染的朋友們,都來學習。
浸泡、上色、清洗、再次上色,如此反覆。喜歡扎染的,隨意打個結,也能變幻出意想不到的圖案花紋。
每一位染布人把雙手伸進染缸時,內心都有些緊張。從自己手中出來的藍色,會是什麼樣的藍色。是淺藍還是深藍?是黛藍還是蔚藍?當然,大家也關心,染出來的藍色,是不是自己喜歡的那種藍。
植物藍染的魅力正在這裡,溫度、溼度、濃度等等條件都能改變染出的藍色,它有著無窮的變化,也有著不可預測的美。除了美,植物藍染還很實用,比如滲透進纖維的染料可以讓布料更結實和耐磨,而來自蓼藍的天然色素還有防紫外線和驅蚊蟲的功能。
不管最後呈現在棉布上的藍是哪一種藍,只要是自己染出來的,都喜歡!(記者 李曉超)
【來源:涼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