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佳名。」孩子初生,父母當務之急莫過於賜子佳名。
然而什麼才是佳名好名?大體來說,名字是一件高雅的文化作品,好壞與否,見仁見智。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每一個人心目中的好名標準可能是不一致的。
由此,在父母給孩子取好名字之前,應該先弄清楚什麼是好名字,有沒有一個大概的標準來參考,否則諸多的功夫只不過是緣木求魚,而白白浪費。
有鑑於此,有必要挑選出大家一致認可的好名字,挖掘名字背後的巧妙構思、文化淵源,以此來作為取名技巧的標準。
即使沒有命名需求的朋友,也可以從中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說不定也可以得到一些雅趣。
黃姓與名字渾然一體,源於成語「河清海晏」,意為天下太平;從弟黃河照一名亦佳,讓人聯想「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之大氣美景。
《幼學瓊林》雲「聖人出,黃河清」,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徵兆。
▌(清朝進士,1721—1803)
字浚如、號巽山,清進士,祖居海南儋縣幹衝鎮。
他與胞弟黃海清(舉人),從弟黃河照(舉人),俗稱「三黃」,皆通經史,砥礪品學,高尚不仕。
踏雪泛舟尋梅香,美景丹青入畫魂;名字渾然一體而如詩如畫。
▌(清畫家)
自梅雪舟之父梅春崖始,梅氏家族「一門畫傳五代」,因長於詩文、精於書畫,成為影響內江詩壇、畫界幾百年的大家族。
梅春崖,初學於花鳥畫家惲壽平(清代著名畫家),工精花鳥,有《鳳棲高梧圖》、《蘆雁圖》,其子梅雪舟,承其父繪業,擅工筆花鳥。
名字為其外公著名經學家訓詁學家段玉裁所取,並親作《外孫龔自珍字說》,雲自珍者,自愛也,人必自珍自愛而後能愛國愛人,乃古人取名踐行「名以蒙正」理念之典範,詩人亦以此名為人生座銘。
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耳熟能詳。
▌(清詩人、思想家,1792-1841)
浙江臨安(今杭州)人。清朝改良主義先驅者,支持林則徐禁鴉。
取意於儒家「三不朽」之說,《左傳》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陳三立以名為銘,奉行終身。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也取自「三不朽」之說。
「一門五傑」,中國最精英的家族:
陳寶箴(1831-1900):晚清湖南新政的領軍人物,湖南巡撫;
陳三立(1853-1937):陳寶箴之子,清末「維新四公子」之一,詩人;
陳衡恪(1876-1923年):陳三立之子,詩書篆刻俱佳;
陳寅恪(1890-1969):陳三立之子,清華國學院著名的「四大導師」之一,被譽為「教授中的教授」、「三百年來僅此一人」。
陳封懷(1900-1993):陳衡恪之子,「中國植物園之父」。
▲陳門五傑:陳寶箴 陳三立 陳寅恪 陳師曾 陳封懷 陳寶箴
▲齊白石為謀逆之交陳師曾的父親陳三立所作
▌(清詩人,1853-1937)
江西義寧(今修水)人,光緒進士,同光體詩派代表人物,維新派名臣陳寶箴之子,國學大師陳寅恪之父,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晚清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推行維新變法;名字取自《孟子》「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冀變法有為,惜回天無力。
▌(清政治家、思想家,1858-1927)
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籤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