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身體需要更多血流量,而血流量增加會導致暴露在外的組織,例如牙齦,在刷牙的時候更容易出血。
另外,孕期體內性激素的平衡失調,會對堆積在牙齦附近的牙菌斑產生明顯的牙齦腫大等發炎反應,造成牙齦流血、牙齦疼痛,從而幹擾咀嚼,甚至引起進食的困難。
美國一項研究對比發現,患有中度或重度牙齦炎或者牙周病的孕媽比牙齦健康的孕媽,早產的風險高一倍多。研究人員認為,牙齦發炎導致血液中炎性化學物質總體水平升高,引發早產。因此,牙齦越健康,胎寶寶越健康。
懷孕中,如何護理牙齦:
懷孕後,應該將牙刷換成軟毛牙刷,而且牙刷每3-6個月就更換1次。刷牙時,溫柔地對待你的牙齦,可以在刷牙前用熱水泡一下牙刷,軟化牙刷。
注意清潔牙齦邊緣——牙齒和牙齦之間的齒齦溝,是最容易堆積細菌,引發牙齦腫大和牙齦出血的地方。
建議孕媽每天吃過早、中、晚飯後3分鐘後,用軟毛牙刷刷牙,避免餐後細菌在牙齒表面沉積,形成齲齒。
懷孕時可以使用牙線牙線是一種十分理想的潔牙用具,可以剔除牙刷不易刷到的牙縫中的食物殘留和牙面上的軟垢。最好使用水牙線,水流衝洗可能比普通牙線更能清潔包裹在整顆牙齒周圍的牙齦,保護敏感的牙齦。
孕期避免吃粘稠的食物,多吃營養牙齦的食物,例如含維生素C、D、鈣和葉酸的食物。
孕期維生素C供給不足,齒齦會變得膨脹似海綿,十分容易出血。此時膳食中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數日內,紅腫發炎的齒齦會顯著好轉,並且不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