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苦口良藥,孩子生病了,最心急的都是父母,小孩子都非常抗拒吃藥。
每一次餵藥過程都是一場大型的戰鬥,家長們為了能讓孩子乖乖吃藥也是絞盡了腦汁。
強制灌藥讓孩子更加抗拒
毛毛打小身子骨就弱,免疫力低下動不動就感冒,只要幼兒園有一個小朋友開始不舒服,毛毛也逃不了。
而讓毛毛媽感到頭疼的是,孩子生病難受還不愛吃藥,毛毛對吃藥『十分抗拒』,常常不是追著餵就是連騙帶哄。
自從在網絡上學到了騙孩子吃藥的方法,毛毛媽也開始絞盡腦汁餵孩子吃藥。
比如把藥藏在旺仔牛奶裡,或是把藥末搗碎藏在西瓜中,剛開始孩子還能喝進去。
可是後來逐漸發現媽媽這樣讓自己吃藥,小傢伙現在吃東西之前都要先研究一遍。
毛毛媽實在沒辦法,為了讓孩子病快些好起來,只能強制給孩子灌藥,每次看到毛毛抗拒吃藥哇哇大哭時,媽媽也很心疼。
小朋友為什麼不愛吃藥?
藥本身就是有異味且苦的,對於愛吃甜的小朋友們來說自然是十分抗拒的。
並且藥類分成很多種,像是膠囊還有片狀塊狀的衝劑的,有些孩子『不會吞咽』,所以感覺吃藥很麻煩。
除了味道上的不適,孩子們大多都是因為『心理問題』不想吃藥。
比如在第一次吃藥時,家長為了哄騙孩子,告訴寶寶藥不苦,藥不難吃,孩子的初次印象就很糟糕,自然就不會再嘗試。
還有的家長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吃完藥後就不難受了,病就馬上好了,孩子們的理解就是當下見效。
可是藥物本來就是一個身體消化的過程,家長們過度地誇大藥物的作用,會讓孩子自身感到欺騙。
當小朋友們吃下苦的藥後,發現自己還是不舒服,自然對藥物就產生了『不信任』,影響到下次的進食。
給寶寶餵藥是個技術活
家長們在給孩子餵藥的時候,要學會一些小技巧和方法,讓孩子首先接受藥物,再去吃藥。
1)不要隱藏真實感受
不要把餵孩子吃藥當成一場戰鬥,很多家長們總是掩蓋藥物的苦澀,故意告訴孩子藥其實並不難吃。
這些假話只能哄騙孩子一次,當小朋友嘗到藥的味道之後,也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會更加抵制服用藥物。
無論家長之後再去怎樣勸阻,孩子們都不會相信吃藥的好處了。
2)用事例告訴孩子
讓孩子先知道後果,反倒會讓孩子學會乖乖吃藥。
家長們應該讓孩子知道不吃藥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哪些危害,只有服藥才是身體快速恢復的法寶。
如果不吃藥恢復健康的話,就不能和小朋友在一起,不能出去玩耍。
當孩子吃藥後,父母也應該獎勵孩子,並且在喝藥之前答應孩子的事情也一定要守約完成,不要給孩子開一張空頭支票。
3)遊戲中餵藥
家長們可以通過和孩子做遊戲的方式,來轉移孩子對藥物的『注意力』。
比如今天來玩一個醫生和病人的遊戲,媽媽可以和孩子互動,去給寶寶看診。
並讓孩子服下藥物,不要把重點放在藥上,讓孩子專注於遊戲上。
如何讓孩子接受藥「不難吃」?
1)餵藥器輔助
年紀小的寶寶,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固定在座椅上,或是讓家人抱住,藉助餵藥器將藥送入寶寶口中。
慢慢地滴進去,避開寶寶舌尖和舌頭中部,這樣也會降低孩子對苦味的敏感度,也不容易讓小寶寶把藥吐出來。
2)吃藥前冰鎮口腔
『麻木味蕾』也是一個有效的辦法,家長可以給孩子吃一個冰棒,降低孩子的口腔溫度。
或者把餵藥的勺子冰鎮起來,當藥物送入口中時,苦味相對來說也不會那麼濃烈。
3)改變藥的口味
實在沒有辦法了,家長們也可以把藥物和食物混合在一起服用。
比如加上一些甜甜的煉乳或是果醬等,或者倒入孩子喜歡喝的飲料中,把藥物調劑成適合寶寶的味道。
不過有很多藥是不能和一些食物胡亂混合的,家長們也要詢問好醫生,看是否可以這樣餵藥。
在『不影響藥效』的前提下保證好寶寶的健康安全。
木蓮媽媽小tips:
讓孩子接受藥物,並乖乖吃藥,需要家長們長期的耐心培養,在育兒的道路上父母們要多一些恆心毅力。
每天都在成長中的寶貝是會讓你看到他們的驚人變化的,加油吧~各位家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