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滿月寶寶餵藥引起的一場「風波」,不同的藥有不同的給藥方法

2020-12-20 欣媽育兒經

小夏的寶寶剛滿月,因為身上有個血管瘤,所以滿月後就去醫院治療了。因為要去大醫院,光車程就需要4個小時,可能是因為寶寶太小,適應環境的能力差,所以到醫院2天後就開始咳嗽了。

小夏害怕寶寶得肺炎,所以直接去找醫生了,醫生說只是感冒引起的咳嗽,順便給寶寶開了點咳嗽糖漿。小夏是第一次當媽媽,也從來沒餵過這麼小的寶寶,所以拿起藥直接就往寶寶的嘴裡倒,這一倒可嚇壞了,寶寶差點沒上來氣。幸虧當時是在醫院,及時找到了護士,護士才給救過來了。當時嚇的護士腿都軟了,還說小夏沒有一點常識。

其實也不能全怪小夏,因為她初為人母,沒有任何的育兒經驗,犯點錯很正常,只是這個錯有點大而已,幸運的是寶寶沒事了。因此小編以小夏的例子來告誡大家,給寶寶餵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寶媽們去認真了解與學習。

現在小編給大家出道選擇題:

如果你家寶寶生病了,不肯乖乖吃藥,該怎麼辦?

A、強灌 B、捏鼻子餵藥 C、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D、無奈,餵不了直接輸液

選擇A的寶媽:無知又無情。強行給寶寶灌藥,容易引起搶咳或吸入性肺炎,嚴重者還有可能堵塞呼吸道,形成窒息。

選擇B的寶媽:無常識。捏鼻子餵藥可能會引發中耳炎。當你捏住寶寶鼻子餵藥的時候,寶寶的鼻咽部未封閉,藥物就可以進入到鼻腔。耳咽管是連接鼻咽和中耳的一個通道,寶寶的耳咽管短而且直,藥物非常容易進入到耳咽管中,進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選擇C的寶媽:頭腦簡單。講道理貌似只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

選擇D的寶媽:害寶寶。給寶寶用藥的原則是:能口服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另外輸液只會讓孩子的抵抗力越來越低,長期下來還會產生依賴性。

可見這4種方法對寶寶來說都行不通。養孩子就是一部巨型磨難史,寶寶負責出難題,而寶媽則負責想盡各種辦法來解決難題。提到餵藥,很多寶媽都會不約而同的擺出一副無奈地表情,好幾個大人都搞不定一個孩子。想盡各種辦法,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真心的心累。

餵藥的確是一件比餵飯還令人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國,寶媽們反映給兒童餵(給)藥太難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寶媽們缺少餵(給)藥的技巧。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不同類型的藥物該怎麼餵(用)藥,它們的技巧又是什呢?

兒童藥物劑型通常有:糖漿類、顆粒狀、栓劑、灌腸劑、滴耳劑等等。

不同類型的給藥技巧

1、 糖漿類

糖漿是裝在瓶子裡的液體藥物,每次使用前都需要緩慢搖動藥瓶,將藥物成分充分搖勻後再給寶寶用藥。

糖漿類的藥物通常都帶有一個小量杯,這是方便你查看用藥的劑量,這個劑量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或謹遵醫囑,視線要與藥物頁面保持水平,然後用滴管、餵藥器、小勺或者量杯餵給寶寶。

2、 顆粒狀或藥片狀

這種類型的藥物很常見,口味大多數都能按照寶寶的喜好去製造,只不過寶寶太精明了,有一點的藥味都能嘗出來。

顆粒狀的藥物需要寶媽用溫涼的開水稀釋到合適的濃度,然後用吸管、給藥器、量杯等方法給藥。藥片狀則需要先碾碎,然後再加水稀釋。

糖漿類和顆粒狀(藥片狀)的藥是直接往嘴裡用藥,這也是寶寶最為敏感的原因之一。那麼我們如何讓寶寶乖乖用藥呢?

1) 選好吃的藥

寶寶抗拒吃藥,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味道難以接受。對於某些很苦的藥,沃爾瑪那大人都不願意接受,更何況是孩子呢?

找到原因,那解決起來就很容易啦。為了讓孩子愉快的喝藥,減少抵抗情緒,很多藥企都推出了果味型的藥,所以在醫生開藥之前,你可以詢問一下能不能選用這類藥。這種藥大多數都是水果味的,酸酸甜甜,寶寶很少會抗拒。

如果沒有果味型的藥,記得問問醫生吃藥的同時可不可以配合其他的食物一起食用,例如果汁、糖水等等。

2) 藉助餵藥器

為了方便各位寶媽餵藥,很多商家都退出了各種各樣的餵藥器,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尤其是適合小月齡的寶寶。例如滴管類、針筒類等等,如果不想去買的話,家裡的針管拿掉針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使用餵藥器的好處:第一,可以避開寶寶味蕾比較銘感的地方,儘量減少藥味刺激,寶寶接受起來也會愉悅一點;第二,還能有效的防止寶寶將藥吐出來,保證了劑量的準確性。

3) 藉助小勺

餵藥的時候也可以藉助小勺,但是餵藥的時候最好將寶寶的頭偏向一邊,把小勺緊貼寶寶的嘴角慢慢灌入,等寶寶把藥全部吞咽下去後再餵點溫開水。這種比較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

3、 栓劑或灌腸劑

栓劑(灌腸劑)是可以插入肛門的藥物,經腸道吸收的藥物。栓劑(灌腸劑)一般需要冷藏保存,請在保質期限內使用。

給寶寶用藥時讓寶寶採取平臥位,雙腿抬高,露出肛門,把栓劑圓滑的那頭作為前端,輕柔的插入寶寶的肛門。擠完要後記得隔著衛生紙按壓肛門一會兒,以免液體外流。

4、 滴耳劑

當發生中耳炎或外耳道炎時會使用某些滴耳液直接滴入外耳道中,也可用於軟化耳垢。

滴耳朵的時候,讓寶寶採取側臥位,輕拉耳垂,將藥物滴入外耳道。為了避免藥物流出來,記得滴完後保持幾分鐘的側臥位。如果不小心流出來則需要重新給藥。

5、 滴眼劑和眼膏

寶寶眼睛有眼疾的時候,需要滴眼劑和眼膏的治療,例如結膜炎、角膜炎等等。

用藥時讓寶寶採取舒適的坐位或仰臥位。用手指輕輕的剝開下眼瞼,在下眼皮內側的穹窿結膜囊內迅速滴入眼藥水(眼膏則需要棉棒的幫助),切勿滴在眼球上。滴完後用手指輕輕的按壓半分鐘左右,使藥物充分接觸到眼睛。

記住溢出的眼藥是多餘的部分,所以沒必要追加給藥。眼藥水開封後一般只能保存一個月。

6、 滴鼻劑和噴鼻劑

滴鼻劑和噴鼻劑是直接將藥物滴入或噴入鼻腔,然後經鼻黏膜吸入的藥物。

用藥時記得讓寶寶的頭後仰,像鼻腔內滴一滴或者是噴一下。記住過度使用藥物,會引起鼻黏膜水腫,所以一定要謹遵醫囑。

需要注意的是,①不管你給寶寶餵(用)什麼藥,都要先把餵藥者的手給清洗乾淨;②查對藥物,以免用錯藥物;③在寶寶心情好,並且不是很飽腹的情況下用藥;④一旦發生嗆咳,請立即停止,並抱起寶寶的輕拍後背,防止藥液嗆入器官。

錯誤的餵藥方式會給寶寶和父母都留下陰影,因此寶媽一定要早點把餵(給)藥技術學起來,別讓錯誤的餵(給)藥方式在寶寶的心裡烙下恐懼感,即使長大了都很難消除。

相關焦點

  • 捏鼻子灌藥導致2歲寶寶窒息身亡,這些餵藥方式很坑娃!
    有些父母甚至會強行按住寶寶,捏著鼻子掰開嘴灌藥,且不說寶寶會對吃藥越來越恐懼,就這種行為,寶寶不嗆,也會立馬把藥再吐出來,到最後還是徒勞一場。●看服藥方法是否有特殊要求。
  • 給寶寶餵藥難?別再盲目捏鼻子灌藥了,學會這三步讓寶寶乖乖吃藥
    寶寶生病了,很多家長都心急如焚。而給生病的寶寶餵藥這件事,更是讓很多家長發愁了。警惕捏鼻子餵藥易窒息,餵藥難可能是方法不對幾個大人哄了半天,藥終於到嘴邊,結果寶寶還是搖頭不喝。藥物灌進去,寶寶因為反抗也會吐出來,搞不好藥物會隨著吸入的氣體進入氣管,導致寶寶咳嗆或引起支氣管炎、吸入性肺炎,嚴重的甚至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事實上,給寶寶餵藥也要講究技巧和方法,給寶寶餵藥難很有可能也是方法不對。
  • 給寶寶餵藥難?別再盲目捏鼻子灌藥了,學會這三步讓寶寶乖乖吃藥
    寶寶生病了,很多家長都心急如焚。而給生病的寶寶餵藥這件事,更是讓很多家長發愁了。警惕捏鼻子餵藥易窒息,餵藥難可能是方法不對幾個大人哄了半天,藥終於到嘴邊,結果寶寶還是搖頭不喝。有些時候為了能讓寶寶喝藥,家長直接強制捏著寶寶鼻子灌進去的方式,寶寶反抗更是厲害,偶爾能喝下幾口,大多數就算灌下去了也會吐出來,真是讓人沮喪。
  • 餵藥難,難餵藥,寶寶和寶媽的一場戰役就這樣拉開了
    身邊不少寶媽,都有這樣的經歷,每次給寶寶餵藥都需要「興師動眾」,給寶寶餵藥大概是父母最頭疼的事情之一,餵藥難,難餵藥,寶寶拒絕吃藥大聲地哭喊、蹬腿、左右甩頭反抗,常常都是兩三個人輪番上陣,抓手、固定頭位、夾住他們的小腿,藥經常灑得到處都是,沒多少藥能進到嘴裡,有時候好不容易灌進去的一點點,寶寶又全都吐出來了,浪費藥不說,還藥效減半,猶如一場家庭戰爭
  • 別再給孩子強行灌藥了,容易窒息!這樣餵藥,孩子少受罪!
    家長愛寶寶的心情,小康君能夠理解,但是別被愛衝昏了頭腦幹傻事。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該怎樣給寶寶餵藥啊?總不能變個戲法讓藥直接進入寶寶肚子裡吧? 家長們別急,小康君現在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科學餵藥的方法,幫助家長解決燃眉之急。
  • 這些藥千萬別再碾碎餵給寶寶吃了,錯誤的餵藥方式會致命
    一個媽媽因為給寶寶餵藥太心急,把泡騰片直接讓寶寶口服了。10幾秒之後,寶寶就劇烈地咳嗽起來,臉色發青。雖然在醫院搶救了一天,寶寶最後還是不幸離開了人世。錯誤的餵藥方式居然會導致這麼慘烈的悲劇。給寶寶餵藥一直是讓媽媽很頭疼的一件事,寶寶一看到藥就大聲哭鬧、拼命掙扎,讓他吃一口藥簡直是令媽媽焦頭爛額。
  • 這4種錯誤餵藥方法快丟掉,這樣餵藥寶寶愛了
    提到給寶寶餵藥,很多媽媽們都有自己「艱苦」的經歷:比如寶寶一看到我們要餵她吃藥,她不是緊閉著嘴、就是用手把藥推開、又或者把餵到嘴巴裡的藥噗噗的吐出來......確實,孩子生病時,除了護理,餵藥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 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 不同藥物餵法不同
    良藥大多苦口,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起藥來更費勁。如何才能正確又順利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不是所有藥物都能混進食物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錯誤的餵藥方法,最常見的有三種:暴力灌藥、欺騙式餵藥以及把藥混進奶或果汁等食物中。
  • 不同藥物餵法不同 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
    良藥大多苦口,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起藥來更費勁。如何才能正確又順利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   不是所有藥物都能混進食物中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錯誤的餵藥方法,最常見的有三種:暴力灌藥、欺騙式餵藥以及把藥混進奶或果汁等食物中。
  • 專治餵藥難、餵不進!如何給寶寶餵藥你需要這份指南
    說起給寶寶餵藥,家長們描述的畫面往往是:寶寶聲嘶力竭,大人滿頭大汗,藥撒的哪哪兒都是,一家老小都不知道咋辦……有些家長甚至會強行按住寶寶,捏著鼻子掰開嘴地喂,且不說寶寶會對吃藥越來越恐懼,就這種行為,寶寶不嗆,也會立馬把藥再吐出來,到最後還是徒勞一場。確實,寶寶生病後給寶寶餵藥可以說是一個大難題。
  • 媽媽自製餵藥神器,寶寶一分鐘喝完藥,欺騙背後是父母一片苦心
    幾乎每一個父母都為如何讓孩子乖乖吃藥發過愁,他們用盡各種辦法,每一次餵藥都是一場局部戰爭,一次力量懸殊的較量。三五個家長,兩個摁住孩子,一個負責灌藥,沒有半小時也是完不成的。不過最近網上流傳了一些家長的餵藥神器可以讓孩子乖乖吃藥,這些創意真是讓人佩服。有人說這是欺騙,會讓孩子不信任你。其實,當你看著孩子生病的痛苦又抗拒吃藥時,什麼辦法你都會嘗試的。
  • 4歲男童被灌藥後窒息,這4個被忽視的餵藥習慣,重可致命
    每種藥物都有它特定的服用次數和時間,藥物雙倍劑量,小心「解藥變毒藥」。■ 媽媽服藥,通過乳液餵孩子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科大大先為這份母愛點讚,但是,這種餵藥方法,娃跟本吃不到藥。儘量給寶寶選擇液劑或粉劑,避免選擇片劑、硬殼膠囊等不易下咽或易嗆噎的藥物。 2吃對要知道,不同的藥,服用方法也不一樣,家長們可要認真看說明書哦。
  • 孩子不喝藥怎麼辦?你還在給孩子灌藥嗎?看看這些餵藥小竅門吧!
    準備工作1、儘量給孩子餵甜藥。雖然說良藥苦口,但是難吃就是難吃啊。其實現在很多藥都考慮到孩子餵藥難的情況,大多數的藥在口感上也下足了功夫,所以我們可以在醫生開藥時,向醫生說明孩子餵藥難的情況,在保證藥效的情況下,儘量讓醫生開一些口感沒那麼難喝的藥。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醫生不需要你問,在開藥時都會主動問你「吃甜藥還是苦藥」。
  • 4歲娃被灌藥後窒息死亡!警惕這些危險的"餵藥絕招"
    (3)媽媽服藥,通過乳液餵孩子有些孩子年幼的寶媽認為可以自己先吃了藥再通過乳汁餵給孩子。雖然這份愛令人欽佩,但方法真是萬萬不可取。首先要知道,藥物需要先進入血液循環,乳汁中才能有藥。然而,像益生菌、蒙脫石散這類藥物,並不會進入血液。
  • 寶寶餵藥有講究:冷水熱水,飯前飯後大不同
    家長最怕寶寶生病,之前匯總過寶寶用藥禁忌,很多家長發現寶寶幾乎無藥可用,實際上在中國超過九成的藥物都沒有兒童版,還有很多藥物雖然可以給孩子用,用量卻需要非常嚴謹,除了專業兒科醫院外,無法面向大眾開放購買。
  • 寶爸絞盡腦汁做餵藥神器,寶寶喝藥像喝湯,智商都被逼高了
    對於家長們來說,最頭疼的事莫過於給寶寶餵藥了,要麼是哄著吞進嘴巴裡了,又給吐出來,要麼是哭著鬧著怎麼都不肯吃。但是不吃藥,病怎麼會好呢?於是,家長們絞盡腦汁想出了不少哄騙寶寶吃藥的方法,效果很不錯,百試百靈:1. 爸爸:兒子,西瓜汁好喝嗎?
  • 還在給娃「強制灌藥」?3個妙招讓藥變好吃,對付困難寶寶有技巧
    每一次餵藥過程都是一場大型的戰鬥,家長們為了能讓孩子乖乖吃藥也是絞盡了腦汁。強制灌藥讓孩子更加抗拒毛毛打小身子骨就弱,免疫力低下動不動就感冒,只要幼兒園有一個小朋友開始不舒服,毛毛也逃不了。毛毛媽實在沒辦法,為了讓孩子病快些好起來,只能強制給孩子灌藥,每次看到毛毛抗拒吃藥哇哇大哭時,媽媽也很心疼。小朋友為什麼不愛吃藥?藥本身就是有異味且苦的,對於愛吃甜的小朋友們來說自然是十分抗拒的。
  • 還在給娃「強制灌藥」?3個妙招讓藥變好吃,對付困難寶寶有技巧
    自從在網絡上學到了騙孩子吃藥的方法,毛毛媽也開始絞盡腦汁餵孩子吃藥。比如把藥藏在旺仔牛奶裡,或是把藥末搗碎藏在西瓜中,剛開始孩子還能喝進去。給寶寶餵藥是個技術活家長們在給孩子餵藥的時候,要學會一些小技巧和方法,讓孩子首先接受藥物,再去吃藥。
  • 捏鼻餵藥險象環生,掌握科學餵藥方法,給孩子安全餵藥
    這樣的餵藥方法是能把藥灌進去了,但是也是很危險的事。據資料統計,孩子的窒息死亡有一部分是因為強行灌藥導致。最近有個孩子因為窒息最後救治無效,家人將孩子的器官捐獻的善舉,窒息的原因就是孩子口中含著飯跑,不小心摔倒後大哭,所以導致飯進入氣管引起窒息。也有父母因為給孩子餵藥,孩子抗拒服用藥物,父母把孩子控制住捏著鼻子灌藥,隨後大量的給孩子餵入溫水最後導致嗆入窒息。
  • 又有一歲小孩出事?果汁餵藥只是影響藥效,這樣餵藥真的等同謀殺
    1、容易引起嗆咳,甚至導致窒息當寶寶不想吃藥的時候,父母捏住鼻子給孩子灌藥,很容易使藥物嗆入孩子呼吸道,輕則咳嗽或引起支氣管炎、吸入性肺炎等,重則會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2、可能引起中耳炎、鼻部的損傷當父母捏住孩子鼻子灌藥時,由於孩子的鼻咽部未封閉,藥物就可以進入到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