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的寶寶剛滿月,因為身上有個血管瘤,所以滿月後就去醫院治療了。因為要去大醫院,光車程就需要4個小時,可能是因為寶寶太小,適應環境的能力差,所以到醫院2天後就開始咳嗽了。
小夏害怕寶寶得肺炎,所以直接去找醫生了,醫生說只是感冒引起的咳嗽,順便給寶寶開了點咳嗽糖漿。小夏是第一次當媽媽,也從來沒餵過這麼小的寶寶,所以拿起藥直接就往寶寶的嘴裡倒,這一倒可嚇壞了,寶寶差點沒上來氣。幸虧當時是在醫院,及時找到了護士,護士才給救過來了。當時嚇的護士腿都軟了,還說小夏沒有一點常識。
其實也不能全怪小夏,因為她初為人母,沒有任何的育兒經驗,犯點錯很正常,只是這個錯有點大而已,幸運的是寶寶沒事了。因此小編以小夏的例子來告誡大家,給寶寶餵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寶媽們去認真了解與學習。
現在小編給大家出道選擇題:
如果你家寶寶生病了,不肯乖乖吃藥,該怎麼辦?
A、強灌 B、捏鼻子餵藥 C、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D、無奈,餵不了直接輸液
選擇A的寶媽:無知又無情。強行給寶寶灌藥,容易引起搶咳或吸入性肺炎,嚴重者還有可能堵塞呼吸道,形成窒息。
選擇B的寶媽:無常識。捏鼻子餵藥可能會引發中耳炎。當你捏住寶寶鼻子餵藥的時候,寶寶的鼻咽部未封閉,藥物就可以進入到鼻腔。耳咽管是連接鼻咽和中耳的一個通道,寶寶的耳咽管短而且直,藥物非常容易進入到耳咽管中,進而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選擇C的寶媽:頭腦簡單。講道理貌似只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
選擇D的寶媽:害寶寶。給寶寶用藥的原則是:能口服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另外輸液只會讓孩子的抵抗力越來越低,長期下來還會產生依賴性。
可見這4種方法對寶寶來說都行不通。養孩子就是一部巨型磨難史,寶寶負責出難題,而寶媽則負責想盡各種辦法來解決難題。提到餵藥,很多寶媽都會不約而同的擺出一副無奈地表情,好幾個大人都搞不定一個孩子。想盡各種辦法,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真心的心累。
餵藥的確是一件比餵飯還令人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國,寶媽們反映給兒童餵(給)藥太難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寶媽們缺少餵(給)藥的技巧。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不同類型的藥物該怎麼餵(用)藥,它們的技巧又是什呢?
兒童藥物劑型通常有:糖漿類、顆粒狀、栓劑、灌腸劑、滴耳劑等等。
不同類型的給藥技巧
1、 糖漿類
糖漿是裝在瓶子裡的液體藥物,每次使用前都需要緩慢搖動藥瓶,將藥物成分充分搖勻後再給寶寶用藥。
糖漿類的藥物通常都帶有一個小量杯,這是方便你查看用藥的劑量,這個劑量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或謹遵醫囑,視線要與藥物頁面保持水平,然後用滴管、餵藥器、小勺或者量杯餵給寶寶。
2、 顆粒狀或藥片狀
這種類型的藥物很常見,口味大多數都能按照寶寶的喜好去製造,只不過寶寶太精明了,有一點的藥味都能嘗出來。
顆粒狀的藥物需要寶媽用溫涼的開水稀釋到合適的濃度,然後用吸管、給藥器、量杯等方法給藥。藥片狀則需要先碾碎,然後再加水稀釋。
糖漿類和顆粒狀(藥片狀)的藥是直接往嘴裡用藥,這也是寶寶最為敏感的原因之一。那麼我們如何讓寶寶乖乖用藥呢?
1) 選好吃的藥
寶寶抗拒吃藥,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味道難以接受。對於某些很苦的藥,沃爾瑪那大人都不願意接受,更何況是孩子呢?
找到原因,那解決起來就很容易啦。為了讓孩子愉快的喝藥,減少抵抗情緒,很多藥企都推出了果味型的藥,所以在醫生開藥之前,你可以詢問一下能不能選用這類藥。這種藥大多數都是水果味的,酸酸甜甜,寶寶很少會抗拒。
如果沒有果味型的藥,記得問問醫生吃藥的同時可不可以配合其他的食物一起食用,例如果汁、糖水等等。
2) 藉助餵藥器
為了方便各位寶媽餵藥,很多商家都退出了各種各樣的餵藥器,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尤其是適合小月齡的寶寶。例如滴管類、針筒類等等,如果不想去買的話,家裡的針管拿掉針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使用餵藥器的好處:第一,可以避開寶寶味蕾比較銘感的地方,儘量減少藥味刺激,寶寶接受起來也會愉悅一點;第二,還能有效的防止寶寶將藥吐出來,保證了劑量的準確性。
3) 藉助小勺
餵藥的時候也可以藉助小勺,但是餵藥的時候最好將寶寶的頭偏向一邊,把小勺緊貼寶寶的嘴角慢慢灌入,等寶寶把藥全部吞咽下去後再餵點溫開水。這種比較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
3、 栓劑或灌腸劑
栓劑(灌腸劑)是可以插入肛門的藥物,經腸道吸收的藥物。栓劑(灌腸劑)一般需要冷藏保存,請在保質期限內使用。
給寶寶用藥時讓寶寶採取平臥位,雙腿抬高,露出肛門,把栓劑圓滑的那頭作為前端,輕柔的插入寶寶的肛門。擠完要後記得隔著衛生紙按壓肛門一會兒,以免液體外流。
4、 滴耳劑
當發生中耳炎或外耳道炎時會使用某些滴耳液直接滴入外耳道中,也可用於軟化耳垢。
滴耳朵的時候,讓寶寶採取側臥位,輕拉耳垂,將藥物滴入外耳道。為了避免藥物流出來,記得滴完後保持幾分鐘的側臥位。如果不小心流出來則需要重新給藥。
5、 滴眼劑和眼膏
寶寶眼睛有眼疾的時候,需要滴眼劑和眼膏的治療,例如結膜炎、角膜炎等等。
用藥時讓寶寶採取舒適的坐位或仰臥位。用手指輕輕的剝開下眼瞼,在下眼皮內側的穹窿結膜囊內迅速滴入眼藥水(眼膏則需要棉棒的幫助),切勿滴在眼球上。滴完後用手指輕輕的按壓半分鐘左右,使藥物充分接觸到眼睛。
記住溢出的眼藥是多餘的部分,所以沒必要追加給藥。眼藥水開封後一般只能保存一個月。
6、 滴鼻劑和噴鼻劑
滴鼻劑和噴鼻劑是直接將藥物滴入或噴入鼻腔,然後經鼻黏膜吸入的藥物。
用藥時記得讓寶寶的頭後仰,像鼻腔內滴一滴或者是噴一下。記住過度使用藥物,會引起鼻黏膜水腫,所以一定要謹遵醫囑。
需要注意的是,①不管你給寶寶餵(用)什麼藥,都要先把餵藥者的手給清洗乾淨;②查對藥物,以免用錯藥物;③在寶寶心情好,並且不是很飽腹的情況下用藥;④一旦發生嗆咳,請立即停止,並抱起寶寶的輕拍後背,防止藥液嗆入器官。
錯誤的餵藥方式會給寶寶和父母都留下陰影,因此寶媽一定要早點把餵(給)藥技術學起來,別讓錯誤的餵(給)藥方式在寶寶的心裡烙下恐懼感,即使長大了都很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