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裡面就看不到「聚合學堂」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
《醫學三字經》原文作者:陳修園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原文
小兒第二十四小兒病 多傷寒
喻嘉言曰∶方書謂小兒八歲以前無傷寒,此胡言也。小兒不耐傷寒,初傳太陽一經,早已身強、多汗、筋脈牽動、人事昏沉,勢已極於本經,誤藥即死,無由見其傳經,所以謂其無傷寒也。俗雲驚風皆是。
稚陽體 邪易幹
時醫以稚陽為純陽,生死關頭,開手便錯。
凡發熱 太陽觀
太陽主身之表,小兒腠理未密,最易受邪。其症頭痛、項強、發熱、惡寒等小兒不能自明,唯發熱一捫可見。
熱未已 變多端
喻嘉言曰∶以其頭搖手動也,而立抽掣之名;以其卒口噤、腳攣急也,而立目斜、心亂、搐搦之名;以其脊強背反也,而立角弓反張之名;造出種種不通名目,謂為驚風。而用攻痰、鎮驚、清熱之藥,投之立死矣。
不知太陽之脈起於目內、上額交巔入腦、還出別下項、夾脊抵腰中,是以見上諸症。當時若以桂枝湯照法服之,則無餘事矣。
過此失治,則變為痙症。無汗用桂枝加葛根湯,有汗用桂枝加栝蔞根湯,此太陽而兼陽明之治也。抑或寒熱往來,多嘔,以桂枝湯合小柴胡湯或單用小柴胡湯,此太陽而兼少陽之治也。
太陽外 仔細看
喻嘉言云∶三日即愈為貴,若待經盡方解,必不能耐矣。然亦有耐得去而傳他經者,亦有實時見他經之症者,宜細認之。
遵法治 危而安
遵六經提綱之法而求之,詳於《傷寒論》。
若吐瀉 求太陰
太陰病以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溫、腹時痛為提綱,以理中湯主之。
吐瀉甚 變風淫
吐瀉不止,則土虛而木邪乘之。《左傳》雲∶風淫末疾。末,四肢之末也。即抽掣攣急之象。
慢脾說 即此尋
世謂慢脾風多死,而不知即太陰傷寒也。有初時即傷於太陰者,有漸次傳入太陰者,有誤用神曲、麥芽、山楂、蘿蔔子、枳殼、葶藶、大黃、栝蔞、膽南星等藥陷入太陰者。
既入太陰,其治同也。如吐瀉後,冷汗不止,手足厥逆,理中湯加入附子,或通脈四逆湯、白通湯佐之,此太陰而兼少陰之治也。如吐瀉手足厥冷、煩躁欲死、不吐食而吐涎沫,服理中湯不應,宜吳茱萸湯佐之,此太陰而兼厥陰之治也。
若三陰熱化之證,如太陰腹時痛時止,用桂枝加芍藥湯。大便實而痛,用桂枝加大黃湯。少陰之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宜豬苓湯。心中煩、不得臥,宜黃連阿膠湯。厥陰之消渴、氣衝、吐蛔、下利,宜烏梅丸。下利後重、喜飲水,用白頭翁湯等症亦間有之。熟《傷寒論》者自知,而提綱不在此也。
陰陽證 二太擒
三陽獨取太陽,三陰獨取太陰,擒賊先擒王之手段也。太陽陽明少陽為三陽,太陰少陰厥陰為三陰。
千古秘 理蘊深
喻嘉言通禪理,後得異人所授,獨得千古之秘。胡卣臣曰∶習幼科者,能虛心領會,便可免乎殃咎,若駭為異說,則造孽無極矣。
即痘疹 此傳心
痘為先天之毒,伏於命門,因感外邪而發。初起時用桂枝湯等,從太陽以化其氣,氣化則毒不留,自無一切鬱熱諸症,何用服連翹、紫草、牛蒡、生地、犀角、石膏、芩、連諸藥,以致寒中變症乎?及報點已齊後,冀其漿滿,易於結痂而愈,當求之太陰,用理中湯等補中宮土氣,以為成漿脫痂之本,亦不賴保元湯及鹿茸、人乳、糯米、桂圓之力也。
若用毒藥取漿,先損中宮土氣,漿何由成?誤人不少!此古今痘書所未言,唯張隱庵《侶山堂類辯》微露其機於言外,殆重其道而不敢輕洩歟?疹症視痘症稍輕,亦須知此法。高士宗《醫學真傳》有桂枝湯加金銀花、紫草法。
惟同志 度金針
附:敷藥拔風害人說
《金匱》雲∶人得風氣以生長。此一語最精,風即氣也。人在風中而不見風,猶魚在水中而不見水,鼻息出入,頃刻離風即死。但風靜即為養人之和風,風動即為殺人之邪風。若大人之中風,小兒之驚風、卒倒、搐掣、角弓反張、目上視、口流涎,皆風動之象,即氣之乖也。醫者宜化邪風為和風,即所以除邪氣而匡正氣。
閩中市醫,遇小兒諸病及驚癇危症,以蓖麻子、巴豆、南星、萊菔子、全蠍、大黃、急性子、皂角為末。加樗皮、冰片、麝香。以麻油或白蜜,或姜、蔥汁調。敷於囟門以及胸中、臍中、足心,為拔風法。秘其方以射利,十敷十死。既死而仍不歸怨之者,以為外敷之法,不妨姑試,俟未效而即去之,似不為害。而不知一敷之後,元氣為其拔散,即揭去其藥,而既散之氣,永不能使之復聚矣。
況囟門為元陽之會,胸中為宗氣之宅,臍中為性命之根,足心為腎脈之本,皆不可輕動。昔人以附子、海狗腎補藥敷於臍中而蒸之,名醫猶且戒其勿用,況大傷人之物乎?凡以保赤為心者,宜共攻此法。而又有惑於急驚、慢驚、食積之說,預用羌活、獨活、防風、秦艽、前胡、赤芍、鉤藤鉤、荊芥、天麻、濃樸、神曲、山楂、蒼朮、膽星、葶藶子、蘿蔔子、貝母、牛黃、硃砂、天竺黃、枳殼、杏仁、石菖蒲、甘草,或合為一方,或分為二三方者,亦五十步笑百步耳。
白話解
《醫學三字經》第29講上2018.03.23 晴天 星期五 湖心亭公園準備好沒有?好!《醫學三字經》講到哪了?這就是這本書的最後一篇。但現在我卻認為是你們學醫的第一篇。某些人說,哎呀,這個讀完書以後啊,大學一畢業終於可以不讀書了。想不到大學畢業它只是你讀書的開始。你如果把大學畢業看成是讀書的終結,那你人生就再也沒有起飛的時候。
所以老師把大學呢畢業呢,看做是讀書的開始。你看洋洋灑灑《醫學三字經》,我們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把它過了一遍。接下來老師要過什麼?可能會給你們講中醫古籍。你們知道中醫古籍浩如煙海,應有盡有。如果你聽了一部古籍,你等於拜了一個名師。聽了十部古籍就拜了十個名師。
以前老師一直以為自己師傅拜得少,你看葉天士他拜了十七個老師,天士師從十七師,成為清朝一顆最耀眼的醫星。但是呢,不一定要拜很多老師,你才能成就。還有一條路子--讀書。所以清朝有另外一個醫星。他叫徐靈胎,他讀了萬卷書,叫靈胎目誦書萬卷,天士師從十七師。
所以說入一門一兩條路:一條的拼命讀書,一條呢,拼命拜師。光拜師還不行,要拼命拜師。光讀書不行,要拼命讀書。不然大家都讀書,你跟大家有什麼不同,拼不拼命。所以老師曾經三年內保持每日看一本書的記錄,幾乎沒有變過。
所以為什麼說,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向網上徵書,就我的書要看完了,一徵就是幾百本。所以這個書啊,不厭多。當時老師碰到一例最頑固的痰飲、咳嗽哮喘。不管用什麼止咳藥,通宣理肺藥治不好。
老師看到書中有一段話。它說:「年老痰飲乃脾虛。水液清稀六君子。若是夜甚乃脾寒,姜辛味用之效奇。」就是用六君子加乾薑、細辛、五味子。讀到這一段,哎!心中一亮,不用止咳藥了,就這個給他上。第一劑胸中痰飲消去大半,服到第七劑的時候到現在都沒有喘咳厲害過,偶爾感冒會咳喘。但是幾天又好了,像以前那樣,晚上喘得睡不著覺哮喘消失了。
所以我說,哎,這個書籍原來是這麼好的朋友,於是我就體會到這句話:「見病不能治,皆因少讀書。或者讀書少。」所以你少年讀的書,是老來的福。昨天海濱跟我講,老師你有字嗎?呵呵,因為古人有名有字嘛。字是老師或者父母叫。
字跟名相互輔助,相得益彰。都代表了你的志向。毛澤東字什麼?潤之。你看我們的主席澤東,澤披整個什麼?整個東方。我們中國,東南亞連帶一起。澤東,富有生機的地方。哎為什麼要字潤之?潤是什麼?只有水才會滋潤。
所以名字裡頭含有三點水的人,一般他父母都希望他像《道德經》那樣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所以主席曾經講: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哪裡?叢中笑。就說的經營了很多山花,經營了這個傑出人才,都在他的帶領下,變得燦爛無比。
在這個字跟你跟名相輔相成,最後都為了表達一個志。所以說一個人的無字不可悲,名不好呢,也不值得哀,但是的沒有志呢,確實很可憐的。有志呢,你的名字起得不太好,沒關係。沒志呢,名字起的在好,沒有用。所以有些人他說要改名,我說倒不如去改名不如改你的志氣。
所以古往今來呀,你可以把這句話懸在你的額頭上。古往今來有一番成就的高人、大家、才子、名臣、勇將甚至帝王。他們無不遵這八個字:
第一個志叫遠大。他們絕非小願、小志。你看範仲淹,他為童子讀書的時候看到相面先生。他就問相命先生自己將來能不能做官員?
相命先生說,你怎麼能做官員呢,做不了。然後他突然間又變,那我能不能做一個良醫,醫生。一般以前的醫很辛苦要走方醫,到處走來走去,地位不是很高。然後呢,算命先生就很驚訝問他,你本來學優則仕要做大官,怎麼突然間想著要到做醫生呢?走街串巷的。
然後範仲淹說:不為良相,當為良醫。良相能夠治國救民,良醫能夠治身救人。都能達到治人救人的效果。相士立馬說,有此宏願,所想必成。就說你要做良相也成,要做良醫也成。
可見是勵志他可以變化你的命運!我們曾公講:如果說有金丹可以換骨,老師告訴你就是勵志。立志就是金丹換骨!你們也是。你們以為功夫堂裡頭打打拳,打三年你不立志你照樣脫不胎,換不了骨。
所以人無志不立!當時東坡先生講,這個天下之大才啊,不是,他天生很聰明,而是他有大的志向。所以這個願要大。
第二呢,志堅。志向要很堅定、篤定。什麼叫做志堅?我跟你們講,愛迪生他們做實驗,失敗了上千數千次。他們照樣繼續堅持做下去,這叫志堅。
曾公打仗的時候,剛開始是逢戰幾乎都敗了。然後他寫了四個字,他底下的文書說,屢戰屢敗。唉!大家一聽呢,曾公說不不不,不能這樣寫,他說這是事實啊,逢戰必敗。
曾公他說要換過來,屢敗屢戰,這就不一樣了。然後一旦上到皇帝那裡,皇帝一看哇,繼續戰,給兵馬糧餉,哈哈~你如果寫屢戰屢敗,一看人立馬那個心就喪下去。所以說中國文字,同樣的字給你變換一下位置都不一樣。所以你們有沒有這個堅固性。
被打下去,哎!起來。失敗了再起來,反覆跌跌撞撞,根本不怕錯,也不怕敗,這個是超級自信。是有堅固心的人,才能做出這種行為。所以志堅很重要。
【提示】:更多「陳修園醫書選集」的的資料庫及「在線語音」,請掃描如下二維碼:
【提示】:更多「爺孫倆的中醫故事」的的資料庫及「在線語音」,請掃描如下二維碼:
【提示】:更多「傷寒岐黃故事」的的資料庫及「在線語音」,請掃描如下二維碼:
【提示】:更多「太醫院教材」的「在線語音」與「搜尋引擎」,請掃描如下二維碼:
【提示】:更多「針灸大成醫庫」資料及「在線語音」,掃描如下二維碼:
【提示】:更多「灸療」的「在線語音」與「搜尋引擎」,請掃描如下二維碼:
【更多精彩文章】:
中醫基礎系列:不可忽視的針刺順序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 第1講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 第2講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 第4講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 第5講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白話講記 第6講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7講—人百病,首中風!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8講—虛勞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9講—咳嗽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10講—瘧疾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11講—痢症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12講—心腹痛、胸痺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13講—隔食、反胃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14講— 氣喘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25講—婦人經產雜病(上)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25講—婦人經產雜病(中)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25講—婦人經產雜病(下)
中醫基礎系列:《醫學三字經》第25講—婦人經產雜病(續)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網際網路,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我們尊重知識與勞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在線學中醫」醫庫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