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密苑雲頂滑雪公園。(資料片) 記者田瑞夫攝
盛夏時節,我們站在位於半山腰處的雲頂滑雪公園——2022年冬奧會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比賽場地,眺望著對面山坡上那瀑布般從森林中傾瀉而下的雪道。褪去了白雪的歡舞與滑雪的喧囂,此時的密苑雲頂,神秘、幽靜、深邃。
2015年7月31日,隨著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中國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崇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得以聲名遠播。
「對於崇禮,你知道的,可能是它的一夜成名;你不知道的,則是它22年孜孜不倦的求索。」張家口市委常委、崇禮區委書記王彪說。
發現雪資源
「崇禮滑雪的起步,是做過認真勘查的。光我就走過3次,最長的一次,我們六七個人帶著乾糧,步行走了一天半。這次踏勘,使我們最終下定決心建設塞北滑雪場。」即使隔著22年的時光,說起崇禮發展滑雪的緣起,退休在家的範素根依然印象清晰。
1996年,時年39歲的範素根任崇禮縣長,一顆年輕的心,既有經濟窘困、財政捉襟見肘帶來的沉重,又有著尋找新產業突圍的豪情。「崇禮富含金礦,最高時黃金產業佔財政收入的比例高達70%。縱有金山,也有採完的那一天。如何發展?大家都在思考,這時候,單老師來了。」
範素根說的單老師名叫單兆鑑,是中國第一位全國滑雪冠軍,一生致力於中國滑雪事業的發展。1995年,搞了60多年滑雪的單兆鑑,深感中國滑雪事業的羸弱,想在有生之年把大眾滑雪搞起來。於是,他開始在北京周邊及河北尋找一塊適合開展滑雪運動的場所。他去過承德,也到過涿鹿、蔚縣,直到來到崇禮這個森林茂密、溝壑縱橫的山區小縣時,一個滑雪專家眼中所要的「山、雪、水、位、客」,這裡竟然全具備!
「崇禮的山,海拔從814米到2174米,而且都是饅頭山,坡度均勻,不高不低;崇禮不僅天然降雪量大,而且存雪期長、雪質好;崇禮原始森林茂密生態植被很好,林間小泉小溪眾多,水量充沛。更重要的是區位,崇禮距北京、天津200多公裡,2000萬人的龐大客源使它勢必成為比東北更具發展潛力的滑雪之地。」範素根向記者歷數著那些曾經爛熟於心的優勢資源。
1996年冬,華北地區第一家滑雪場——塞北滑雪場誕生了。
開發雪資源
1999年接任崇禮縣長的侯桂蘭,對滑雪感受最深的是「玩不起來」的巨大壓力。
「雖然那時,崇禮已有了塞北和翠雲山兩家滑雪場,但塞北只有一條雪道,還沒有纜車和魔毯,滑雪者需要坐毛驢車或者吉普車上到山頂,再從上面滑下來,一天滑不了幾趟。住宿只有兩排平房、三四十個床位,期待中的客流和收入並沒有到來。」2015年從張家口副市長位子上退下來的侯桂蘭說。
方向沒有錯,問題是不專業。崇禮滑雪的路該怎麼走?經過討論,結論是必須「請進來,走出去」。
「請進來」,就是請外面人來,了解崇禮、認識崇禮。舉辦滑雪節的思路就是這樣浮現出來的。侯桂蘭告訴記者,2000年,首屆崇禮滑雪節在塞北滑雪場舉辦。100多名從北京、東北請來的雪友在雪地上縱情歡舞。這之後,滑雪節每年都如期舉辦,他們還制定了「請大領導、大企業家、大媒體」的策略,以雪為媒,招商引資。
「走出去」,就是到先進的地方去學習。從2000年到2004年,他們先後到北大壺和亞布力雪場學習,又到長野和平昌考察。面向京津市場,打造成中國一流滑雪場的目標愈加明確。
最有代表性的變革,發生在2003年。北京好利來集團公司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萬龍滑雪場。雪道設計一開始就兼顧大眾滑雪和舉辦賽事的多重需求,索道、纜車、魔毯等設備更是國內一流。萬龍滑雪場的專業化運營,大大提升了崇禮滑雪在業界的口碑和名氣。
站在萬龍滑雪場雪具大廳開闊的玻璃窗前,遙望著對面綠草如茵的山坡上往來穿梭的橘黃色纜車,從2003年創業初期就來到萬龍的總監馮群,談起崇禮滑雪的變化,深有感觸地說:「那時,空蕩蕩的雪道上,一眼望過去看不到幾個人。現在,雪季高峰期到萬龍滑雪的人每天達2萬多人。」
籌辦冬奧會
「如果說塞北滑雪場的建立,首開河北滑雪先河;萬龍滑雪場的運營,使崇禮滑雪走向專業化;密苑雲頂樂園的開業,則引領崇禮滑雪走向了國際化。」王彪說。
密苑雲頂公共關係部總監趙瓊剛從國外考察回來,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地之一,密苑雲頂許多人的生活改變了:三分之一在飛機上,三分之一在會議室,三分之一在工作。
「對雲頂來說,要操心的不是比賽,而是辦賽能力。比如,比賽期間,2000人如何同時吃早餐,西餐的種類和品質是否符合標準,從餐飲到教練到救護,各個崗位的員工,都需要按照國際流程重新培訓。」趙瓊說。
「崇禮就是崇禮」,不「貪大求全、亂鋪攤子」。按照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月23日視察時的指示要求,崇禮調整城市發展定位,集中精力做好冰雪文章,正按照國際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全力打造國際知名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勝地。
「截至2018年,崇禮投入運營的雪場達7家,雪道166條,長度達159.7公裡,各類纜車索道67條44.5公裡,總運力6.37萬人次/小時,是國內最負盛名、規模最大的高端滑雪集聚區。」崇禮文化旅遊局規劃法制科科長許建森說。
2003年第一次到崇禮來滑雪的陳剛,曾經為在小飯館點菜聽不懂當地方言而苦惱。而現在,崇禮正在全民推廣普通話,並開展學英語活動。10年前的崇禮縣城,「一條馬路儘是坑,一個警察兩頭盯」,而如今,漫步城區,各式各樣的賓館、酒店、雪具店,一家挨著一家。傍晚,霓虹燈亮起來,令人恍若置身歐洲小鎮。
2017年到2018年雪季,崇禮這個城區人口只有2.6萬人的小城,共接待遊客284.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3億元。
從一個貧困、封閉的無名小縣,到攀登世界冰雪產業的「雲頂」,崇禮22年來對冰雪產業的求索歷程,使它成為河北改革開放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新地標。 (記者趙書華 高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