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19 10:45 |系統分類:教學心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92392-1246959.html
考試成績很重要,尤其是各種入學考試,對人生道路影響重大。
很多研究生由於以前的成績不太好,就認為自己做科研也做不過比自己成績好的,與世界名校的學生比時,很快就表現出自卑情緒。
是不是成績不太好,就能決定一個人的科研潛力呢?
大量的實踐經驗表明,成績並不能準確預測一個人的科研潛力和成就。強大的動力、靈活的思維能力、高水平的指導、優秀的學術環境往往更能預測一個人的潛力和成就。
2012年諾獎獲得者約翰·格登和山中伸彌,學生時期成績都不好,並不妨礙他們取得重大成就。這兒不是鼓勵成績差,成績好些往往成功機會更多,更容易跨過很多門檻。本文重點討論因為成績不夠好,導致與他人比較時導致的不自信心態。這種心態會限制一個人潛能的發揮,不利於科學創新,需要儘快轉變這種心態。
如果陷入不自信的泥潭,就容易否定自己,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做事情畏首畏尾,有了好想法自己就消滅了。如果被其他人負面評價,更容易心理失衡,覺得自己一無所是。這樣的惡行循環,易導致精神壓力,也容易模範別人,做跟蹤式科研,極大浪費研究生巨大的創新潛力、精力,埋沒很多人才。因此,研究生需要正確認識這種不自信導致的危害。
那麼,如何建立自信呢?
首先,需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獨特的,遺傳信息、外表、性格、人生經歷都不相同。這決定了每個人都有可能從不同角度提出新觀點、新理論,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其次,在實踐中建立自信。通過辛勤的工作,取得一系列成就,取得科學界認同,自然建立自己的自信。
再次,提高逆商。逆商就是面對逆境時迎難而上的積極心態。科研過程中經常有一系列失敗,成果也經常被懷疑,這時需要根據可靠、客觀的實驗數據做出判斷。如果最終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也可以極大提高自己的自信,因為這種成功證明自己有能力戰勝失敗的反覆打擊,能夠客觀理性地應對質疑。
在此,希望有此種心態地研究生儘快調整心態、輕裝上陣、勇於創新,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