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受到歧視的事情,在全國炒得沸沸揚揚。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都會設置全日制的限制條件,所以非全日制的學生就被排除在外,在以前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是為什麼近年來能夠引起大家的熱議呢?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現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越來越多,影響面更大了。很多人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歷,或者為了滿足自己求學的夢想,選擇去考一個在職的學歷也就是非全日制。所以限制全日制的條件就意味著影響了更多非全日制畢業生的就業選擇。
另一方面,國家已經實行了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同等碩士學歷申報,也就是說國家對於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報考條件以及培養過程更加嚴格和規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在增加。特別是一些211、985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必須付出不亞於全日制學生的努力才能夠順利畢業,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非全日制受到歧視,越來越引起大家注意。
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的學習形式和時間安排較為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選擇每月集中幾天學習,或者固定每月周末到學校學習,也可以通過網課等多種方式學習。非全日制的教師以及教材都與全日制的學生一樣,但是全非全日制學生的考試方式較為靈活,包括閉卷和開卷,也包括其他的考核方式例如課堂討論、撰寫論文等多種方式,與人們刻板印象中全日制學生需要每天坐在教室裡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最後參與閉卷考試的相差甚遠,所以有很多人認為非全日制培養出來的人才與全日制之間差別太大。
其實不難發現,非全日制培養方式和素質教育之間存在很多的相似之處。素質教育已經在我國推行多年,強調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的教育方式。應試教育培養學生通常只具有呆板學習、考試的能力,並不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換句話說只要學生的考試成績好就是好學生。素質教育不拘泥於教學學習的形式,也不單單通過考試來判定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更加注重靈活多樣的方式、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水平。
我們去深究非全日制研究生受到歧視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國人對於素質教育不自信。
儘管我國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很多學校也開展了素質教育。但是由於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面臨激烈的升學壓力,很多學校只是換湯不換藥,素質教育為了應付檢查,甚至有很多家長反對素質教育,即使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也是為了在考試時加分,讓孩子能夠獲得考試的優勢。特別是在一些公立學校素質教育與私立學校相差甚遠,很多私立學校在素質教育方面確實較為先進,但是另一方面學費也非常昂貴,能夠負擔起的家庭並不多。所以儘管素質教育推行了很多年,但是家長心中應試教育的理念還是根深蒂固的。
非全日制學生受到歧視的問題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這也是一種進步,相信未來國人對於教育形式的認識會更加多元化,也會更加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