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孕媽群裡,有人說:懷孕實在是太痛苦了,反正都37周足月了,明天就去剖,早生早解脫。
當時就將我鎮住了,雖然不知道對方是不是在開玩笑,但這話的意思就給人一種「心情不好,去吃頓火鍋」的隨意感。
後來發現,其實這樣的女性並不在少數,在心理學上,一件事情最難堅持的時間段往往不在於總量,而是臨近成功的一小段時間,那才是問題的高發時段。
噁心、頭暈、腰酸背痛等等,孕媽辛辛苦苦熬了那麼久,眼瞅著孩子的安全已經得到保障,她們自然不想再堅持,可事情真有那麼簡單嗎?
寶寶37周就足月了?標準早就更新了
在我國,足月的標準是37周-42周,37周是道坎,很多專家認為,孩子發育到這個時間段,生理上已經具備了出生的條件,此時不管是剖腹產還是順產,問題都不大。
早產的定義也參照了這一標準,人們將滿28周卻不滿37周出生的孩子,稱之為「早產兒」,認為他們發育不良,屬於先天不足。
然而,近年來,西方很多國家將足月的定義更新了,美國育兒雜誌標杆《孕媽》刊登過相關文章,有專家抽樣調查了264名胎兒進行對比觀察,發現在39周之後出生的寶寶,無論是免疫力、體重還是反應能力,都要比不足39周大的寶寶強。
除此之外,滿39周的寶寶,長大後在心理上也更加強大,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要比一般孩子低2-4倍。
因此,他們將39周更新為胎兒足月的門檻。
胎中一日,外界十天,寶寶留在媽媽肚子裡的好處有很多
在很多武俠小說中,有「先天之氣」的說法,寶寶在沒出生之前,身體裡面有這股氣,彌足珍貴。而一旦孩子出生,呼吸第一口空氣後,後天汙染先天,這股氣就散了。
因此,「胎中一日,外界十天」的說法一直被人們所推崇,這一點都不誇張,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1:10的比例還是少說了的,實際上差距更大。
足月和不足月的胎兒的區別
1、營養均衡性
胎兒在母體中時,營養供給完全來自於孕媽,他們本身並不能主動攝入食物,而孕媽也不能控制養分輸送這一過程,因此,所有的一切都是基因本能在控制。
現代科學雖然很發達,但關於人體的研究,依舊存在非常多的盲區,簡簡單單幾十種元素就能組成高智慧生命,它們之間到底是如何協調配合的,一直是生命學研究的熱門。
所謂的營養學、各種專家建議,其實也都是揣測,只不過是建立在事實依據上的猜測,準確性比較高。但不管怎麼說,它與人類進化了幾百年的本能相比,還是存在不小差距的,尤其是微量元素方面,我們弄不清楚的地方還有很多。
此外,胎兒在母體中時,所有營養物質都需要經過媽媽身體的過濾,通過血液循環直接被輸送進他們的身體中,相對於出生後的食道攝入,效率更高、給孩子臟器帶來的壓力也更小。
2、健康安全性
孩子沒出生之前,雖然身體非常脆弱,但它卻享受著皇帝般的保護力度,由內到外:羊水、子宮、血液、肌體,四重生理保障。
風吹不到,雨淋不著,再加上家人的全力呵護,受傷概率極小。
出生後就不同了,孩子要與外界直接接觸,噪音、蚊蟲、溫度、撞擊等等,這些都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每年都會發生幾例新生兒由於父母疏忽而意外身故的新聞,讓人嘆息。
你要是有心,不難發現,儘管先天性疾病很難醫治,但它數目上卻極其稀少,它完全是個小概率事件。與之相反,後天疾病相對好治,但由於樣本總量上的絕對優勢,最後因此出現意外的孩子反而更多。
簡而言之,絕大多數胎兒在媽媽腹中時,都處於健康狀態,可他們出生之後,基本都會生病,不是感冒就是發燒,平均每個嬰兒每年要去2-3次醫院。
哪次去醫院不要花上個大幾百塊?稍微嚴重點的都是上萬,一般家庭還真支撐不住。
3、有助於智力發育
關於孩子的智商,分為「先天說」與「後天說」兩種,尤其是後者,支持人數很高。
其實「先天說」裡面分為兩種,一種是基因遺傳,爹媽DNA決定的,另外一種是腹中發育,這才是比較客觀的現實。
家長總是熱衷於在寶寶出生之後給他們補腦,什麼腦部訓練操、核桃、深海魚等等,殊不知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是孕期。
在人出生那一刻起,腦細胞的總數就固定不變了,肌肉、肝臟、內臟等等細胞都可以再生,唯獨腦細胞不行,它不具備分裂型,大概在120億個左右,死一個就少一個。
後天再怎麼去開發,它也只是開發,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保證的是「基礎好」,有潛力給我們去開發。打個簡單的比方,假如一個孩子的腦細胞一共有100億,另外一個有120億,同樣開發1%,誰智商比較高?
寶寶沒出生之前,在特殊激素作用下,腦細胞會處於一種特殊的狀態,那時候它們是具備分裂性的,如果過早出生,原本可以分裂兩次的,因為時間不夠,只分裂了一次,到哪去喊冤?嚴重拖累孩子智力發育。
儘量在39周之後再去生產
其實37周與39周就相差14天,之前那麼長時間都熬過來了,按理來說也不差這14天,咬咬牙就過去的事情,幹嘛非得給自己找事情做呢?事關孩子健康,萬一真出了事情,那可是一輩子的麻煩。
當然了,如果情況特殊,大家也別糾結於39周這個標準,之前甚至聽說有老人讓兒媳憋著不生的新聞,簡直驚為天人,生娃又不是上廁所,說憋就憋回去了?
對於足月生產,大家還有什麼觀點?歡迎留言交流!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