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句話本來是說政令繁苛會加速國家敗亡,但也可以理解為一種人生哲學。生活中,喜歡嘴碎的人很少能幹成大事,反而是平時不聲不響的人能夠成事。這並不只是性格問題,同時也是智慧的體現。
下棋,在古代是士林清流的主流娛樂活動之一,也是才女們的必修課。
下棋被古人稱之為「手談」,意思是把下棋視作一種交流交往方式,下棋時雙方往往少說話或者不說話,所以是用手代替嘴的「交談」。
比如電競剛剛興起的那些年,玩家與玩家間相對抗的魔獸爭霸、星際爭霸等系列就是最受歡迎的遊戲,然而古代可沒有電競這東西,
下棋正好和即時戰略遊戲一樣可以滿足人們相互鬥爭的心理,而且很是文雅,因此特別受到士林清流的喜愛。
古人下棋與今人不同的一點就是古人不屑於出奇制勝,而是認為合圍絞殺才是最痛快的事情,這意味著古人下棋相比勝負結果更看重鬥爭的過程。
無論什麼時代,下棋總會引起圍觀。而每個人對棋局的把握不同,心中的想法也就不同,
但有些旁觀的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喜歡在旁邊說自己的想法,
滿足那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欲望,
這樣其實是不太好的。所以有句俗語叫「觀棋不語真君子」。
作為一個君子,心中雖然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但他們往往不會選擇直接說出來,因為這樣可能會傷害到別人,或者對別人造成困擾
。因而,這類人有意見都是在心中慢慢沉思,設身處地去推演事情的發展,並站在全局全面考慮各人得失。
還是以下棋為例,試想雙方搏殺到關鍵時刻,都在埋頭沉思時,突然周圍有人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下就打斷了當事人的思考,
而且對於那些走一步看三步的高手來說,全局的推演也可能就此被打斷,
這種行為不但很失禮,而且會直接影響整個棋局的勝負。
再者說,下棋講究一個公平性,身在棋局中的棋手才有全權決定的資格
,就好像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一樣。
很多時候棋手會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雖然旁觀者很清醒,能站在上帝視角考慮棋局的走向,但一旦出手指點其中一個棋手,那麼這對另一個棋手一定是不公平的,
最後沒有得到指點的人輸了比賽,會不會對旁觀者有怨氣?贏了比賽的那個棋手又會真正開心嗎?
之前說過,古人相比勝負更注重其中的過程,一旦有外人插手可能就丟掉了大半的樂趣,最後這個指點的人兩頭不討好,又是何苦來哉?
「觀棋不語真君子」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叫作:「把酒多言是小人。」且這下半句才是經典之處,現實意義都藏下半句,盡顯先輩看人智慧,這就從棋文化跳到了酒文化上。
無論古今,交情有大半都在酒桌上,可以說社交就避免不了酒局,因為飲酒能夠刺激大腦,很多平時清醒狀態下不能說,不敢說的話都能在酒精的作用下說出來,所以交情就是這麼來的,生意也是這麼談成的。
飲酒就無法迴避個人酒品的問題了。有人酒品差,喝醉後就會做出種種令人厭煩的舉動,
比如對別人動手動腳甚至大打出手,
這種人很不值得去交往。還有人雖然行為上規矩,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要麼大談特談別人的是非八卦,
要麼就是一個勁地怨天尤人,
這樣的人同樣令人討厭,不是值得交往的對象。
有人會覺得,喝醉後是什麼樣子這是自己能控制的嗎?酒品不好怎麼就成了小人了?
要知道一個人在清醒時會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所以在別人看來大多都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樣子,但是一旦喝醉,就完全是憑自己的本能行事了,
這時候平時的條條框框都消失了,所作所為其實就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反映。
也就是說酒後表現不堪的人其實內心深處就是如此,哪怕平日裡壓抑得再好也沒用。
如果有人還要說「那我有什麼辦法」這樣的話,那就是真沒辦法了。畢竟胸襟氣度這東西可以說是與生俱來,也可以說是後天培養,這方面不足的人該如何改進還真求不到別人頭上,實在不行就只能少喝酒了,永遠不要釋放自己真實的一面出來,也許不失為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