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思政課課堂:教學語言應遵循「四項原則」!

2020-12-27 一飛沖天211

大學教育是為了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大學課程設置中的公共必修課——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為「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在這樣一類關鍵性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會影響到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發揮,所以,任課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師語言水平對教學的影響。小編以為,要想讓思政課能夠更廣泛、更深刻地傳遞深邃的思想、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思想武器,教師就必須要苦練內功,讓語言更順暢地成為教師表情達意的最美符號。

課堂教學語言一般分為講解語言、問題語言和評價語言這三類。小編認為,大學思政課堂上,教師針對這三類語言,要提高自己的語言功底,必須要遵循「四項原則」。

第一,政治性原則。學校教育歷來是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的。今年3月2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了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上他強調,教育就是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麼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總書記這段話,就再一次強調了思政課的鮮明的政治性,也就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無論是講解語言、問題語言還是評價語言,無一例外地都要首先突出思政課的政治性。教師該用怎樣的語言才能起到好處地突出思政課的政治性呢?

其一,態度上一定要直接明了。對於政治立場問題,一定要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語言表達上就要用簡潔明了、乾脆利落,清楚明了地表明自己的政思想觀點,價值取向,千萬不要含含糊糊,躲躲閃閃,否則就會讓學生聽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其二,語氣上一定要理直氣壯。高校思政課教師一定要自己真信、真懂馬克思主義,善於用馬克思主義分析社會現實,科學、規範地運用專業術語去宣講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努力用科學的思想去武裝學生的頭腦,實現教育,實現學校鑄魂育人的目的;

第二,精確性原則。思政課是博大精深的社會科學,有著很強的專業性和規範性,因此,在課堂教學時,一定要用精確、精準的教學語言進行講授、提問和評價。對於專業術語,教師切記不要含混其詞。其一,在闡述一些基本概念時,一定要使用精確的講解語言,抽絲剝繭地把基本概念講深,講透,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將高深的原理通俗化,深入淺出地將概念闡述清晰,比如,關於矛盾論、人的本質、道德、法律等許多問題,就必須堅持這一基本原則;其二,在點評學生課堂學習行為時,也一定要用精確的、專業化的語言進行點評,對於本專業領域的專業術語,一定要反覆多次準確使用專業術語,並提醒學生在學習本課程時,也要學會使用專業術語,並努力達到熟練的程度;

第三,針對性原則。這一原則主要是指在課堂上,提問和點評時,教師語言應當注重針對性,不能盲目,寬泛,做無效的提問和點評。思政課堂絕對不能老師一人唱「獨角戲」,一定要激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這就需要教師針對重點、難點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那麼,教師該怎樣提問?怎樣點評?

其一,提問不能盲目,要有針對性。教師在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態和學習習慣的基礎上,要針對學生不懂的、似懂非懂的問題,學生的痛點、熱點、興趣點,設計一些問題,但注意不能設計太多問題,提問也不能跳躍性太強,不要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這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了;其二,點評語言不能廉價、貧乏。有的老師由於語言功底薄,對於怎樣用正能量的詞語激勵學生,詞彙積累有限,整堂課都只會用「你真棒!」或者「很好!」來點評,廉價的、無區別的重複式點評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根本達不到激勵學生的效果。所以,教師應該精心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詞彙,去掉一些無效用語,從而增強課堂語言的針對性;

第四,情感性原則。思政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理論之後,將理論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追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學理論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在於將理論轉化為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追求。因此,在講授理論時,尤其是講授有些枯燥的理論時,教師一定要飽含激情,將自己對理論的敬畏、信服乃至於景仰,都帶進課堂,用飽滿的情感、激昂的語言詞彙講授理論,並努力用形象化的語言來闡述抽象的詞彙,讓理論教學課堂變得更加輕鬆、愉快,從而可以激發學生願學、想學、愛學的熱情。

以上是小編對思政課課堂教學語言使用的一點體會,不知您是否認可?敬請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山財大「四項制度」推進研究生思政課教學改革
    為了優化研究生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提高研究生的人才培養質量,山東財經大學探索並實施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四項制度」,促進研究生思政課的教學改革。建立「研究生思政課講師團制度」。全校性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再是由一個老師一講到底,而是由多名思政課教學骨幹組成研究生思政課講師團,一人主講,四人輔講,發揮團隊優勢,聯合攻關,努力打造研究生教育的優質課、精品課,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一人主講,可以很好保證課程的系統性;四人輔講,可以充分發揮每個老師的專長,豐富充實課程內容。
  • 智慧教學課堂提升思政課效果
    在此基礎上,還應抓好以下三點:搭建智慧教學新場域。堅持因勢而新、因事而化,利用移動直播、虛擬仿真實驗室等技術,搭建起融交互性一體的虛擬教學體驗場景,為學生提供智慧互動式、情景體驗型學習環境,有助於提升學生上好思政課的積極性。智能化場景建設通過主動接入名師課堂,組建學習小組,可以方便學生與名師對話、與同輩交流、與前沿接軌,深化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增強思政課的高效性。
  • 對分課堂助力思政課教學改革
    對分課堂是一種立足於中國本土、吸納了古今中外優秀教學成果的教學新範式,是四元教學的實踐驗證。將對分課堂運用於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將有助於破解當前思政課面臨的困境,極大地助力新時代思政課建設。
  • 思政課教學如何遵循「三個規律」
    思政課教學如何遵循「三個規律」 2017年02月19日 14:16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馬驍毅 字號 內容摘要:觀點提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這三個規律
  • 「四種課堂」打造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路徑
    原標題:「四種課堂」打造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路徑 【知與行】 思政課實踐教學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它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原則,兼具課程育人和實踐育人的雙重功能,充分體現了「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因而成為高等院校必須積極探索的思政育人模式。
  • 藉助抗疫之勢,提升思政課教學效能
    因疫情防控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正悄然發生改變。藉助抗疫之勢,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優勢與思政課教學實踐高度融合,守住思政課教學主陣地,以線上教學平臺為輔,是未來改善思政課教學風格、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課程和課堂吸引力的重要路徑。
  • 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
    (作者高中偉,系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分教指委委員、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根據學生特點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陳旭東當我們走進高職院校思政課的課堂,雖然很難感受到嚴謹規範的學術氛圍
  • 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守正與創新(人民觀察)
    內容提要:高校思政課怎樣才能吸引大學生、贏得大學生?華中科技大學思政選修課《深度中國》給出的回答是,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守正是指牢牢守住價值引領的初心,創新是指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大膽變革、推陳出新。如果沒有守正,就會迷失方向;如果沒有創新,就會弱化引導功能。
  • 創新教學內容方法 有效提升思政課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並提出「八個相統一」的要求,為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原則、方向和遵循。要著力在理論、內容和方法上下大功夫,提升思政課質量,使思政課真正獲得青年學生的認可。
  • 入心入情 創新高校思政課教學
    思政課教學要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確保學校用科學理論培養人、用正確思想引導人,培養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發揮好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大力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就需要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主導作用,通過把握教學內容、創新話語表達方式、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推進模塊化教學改革、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途徑,增強思政課的價值功能與育人作用。精準把握教學內容,回應學生思想需求。
  • 問題鏈教學法讓思政課活起來
    辦好思政課,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習近平同志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深刻回答了學校思政課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進一步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人民日報:問題鏈教學法讓思政課活起來
    習近平同志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深刻回答了學校思政課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進一步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財經大學在馬克思主義學院組建教學研究團隊,探索出問題鏈教學法,努力讓思政課活起來,為各高校進一步辦好思政課提供了有益借鑑。
  • 全省首個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聯盟成立啦!
    ,深化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   周毅希望聯盟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發展思想,遵循思想政治、教書育人、學生成長規律,推進教師隊伍共育、教學資源共享,築牢大中小學思政課育人共同體,增強思政課育人合力,努力讓聯盟在全國全省走在前列、作出示範。
  • 思政課實踐教學:概念辨析與體系創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強調,思政課教學要「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願服務活動結合,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機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及《若干意見》關於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論述是我們加強實踐教學,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根本遵循和重要依據。
  • 復旦大學:「五位一體」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
    復旦大學:「五位一體」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 2015-06-16 來源:綜改司   復旦大學從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環節、考試方式、隊伍建設等五個方面出發,整體推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以研究性教學繼續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
    一年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備受鼓舞,改革創新不斷深入,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取得了顯著成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取得明顯進展,教學方式方法更加豐富多樣,新媒體新技術應用更加靈活多樣,既有「糖」的味道,又有「鹽」的力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針對性明顯增強。
  • 兩會熱詞「進」課堂 情景劇式「代入」思政課教學
    以2020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為備課主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線「同備一堂課」 兩會熱詞「進」課堂 情景劇式「代入」思政課教學5月29日,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線「同備一堂課」。5月29日,一場以2020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為備課主題的思政課在「雲端」開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線「同備一堂課」。以學生為出發點做思政課教學設計「思政課不同於其他學科,不僅是講知識,還要從學生角度出發,注入價值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老師付麗莎說道。
  • 小課堂大情懷:江蘇開放大學探索高校思政課「新的打開方式」
    藉助強大的信息系統和優勢平臺,江蘇開放大學引進「APP+思政課」的先進理念,不斷革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段和方法,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思政課活起來,推動思政課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積極探索構建了「手機APP+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形態。手機APP的有效使用讓思政課堂不再局限於課中的教學實施,已經大大延伸到了課前、課後。
  • 【遼寧日報】東北大學任鵬: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全過程
    最後,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守正創新的應然要求。一方面,守正是基礎,強調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將制度自信教育與思政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學以鑄魂、學以提能、學以致用。
  • 案例|思政課教學從「指尖」直抵「心間」 智慧教學課堂提升思政課
    在培訓過程中,思政教師和同學對這種足不出戶卻可以沉浸式體驗200多個異地教學場景的模式非常興奮,教學效果也立竿見影。思政教育再也不是枯燥無味,萌科VR數字思政課讓師生們充滿了學習的興趣。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學如何進入學生的心靈,學校創新教學模式,引進新科技,在教學區創建思政活動中心,對全校師生開放,每天課間在思政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體驗沉浸式學習,其中就包括VR設備的體驗學習,戴上頭戴式VR設備,拿起遙控器,同學們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80多年前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長徵歷程,還能在毛澤東主席的詩句中品味偉人的革命豪情與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