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心臟備用「小馬達」 膠囊起搏器為六旬大爺保駕護航

2021-01-14 湘湘帶你看社會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實習生 王月 王文欣 通訊員 蔡逸秋)一粒2克重的膠囊就可以監測人體的心臟跳動,當心臟停跳時立即給予起搏治療……聽起來有那麼點不可思議,不久前,這粒「神奇」的膠囊為六旬老人解決了大煩惱。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智宏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功在患者體內植入無導線起搏器,不僅讓患者避免了傳統起搏器的感染風險,還為不定時「罷工」的心臟保駕護航。

六旬大爺無緣無故暈倒,一查是房顫惹的禍

今年六十多歲的王大爺,身體一直很棒,但前不久卻出現了大問題——有時會突然眼睛發黑,幾秒後就會好轉,還有時會無緣無故暈倒。會不會是心臟出了問題呢?經歷了幾次驚險的瞬間,王大爺十分後怕,來到中大醫院心內科就診。

中大醫院心內科智宏副主任醫師接診王大爺發現,24小時動態心電圖的結果提示王大爺的心跳有快有慢,有快速性的陣發性房顫的發作。而在房顫發作終止的瞬間,心臟會突然停跳,導致暈厥發作,在臨床上稱之為「快慢症候群」,這正是王大爺突然暈倒的原因。

據介紹,房顫是心房纖顫的簡稱,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嚴重的會引起心力衰竭,同時還容易引發栓塞事件,尤以缺血性中風發生率最高,往往會造成患者意識喪失或偏癱等不良後果。

血液系統疾病出難題,無導線起搏器來接招

智宏副主任醫師介紹,對於房顫的治療一般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起搏器的興起為許多房顫患者解決了煩惱。考慮到王大爺的情況,智宏副主任醫師認為他需要儘早接受治療,通過植入起搏器為心臟保駕護航,避免心臟驟停的再次發生。

然而,新的問題又擺在面前——經過檢查,王大爺的身體還患有血液系統疾病等很多基礎病,身體抵抗力低下。傳統的起搏器是一種精細的電子植入裝置,通過導線通入心臟完成工作,對於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而言,有很大的感染風險。

就在王大爺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時,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恰逢其時出現了。據中大醫院心內科朱孔博醫師介紹,無導線起搏器僅有膠囊大小,體重約為2克。無導線起搏器的植入,無需開刀,無需導線,無需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下通過穿刺大腿根部的一根靜脈,就能將這粒「膠囊」送往它該去的位置。

得知這個好消息,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王大爺毫不猶豫地選擇植入無導線起搏器。智宏副主任醫師團隊僅僅用了半小時,就將無導線起搏器直接送入王大爺心臟內,不一會兒王大爺就下床活動自如了。心臟備用「馬達」開啟,持續監測著監測王大爺的心臟跳動,當心臟發生停跳的時候給予起搏治療。王大爺再也不怕心臟突然停跳導致的暈厥、黑朦發生了。

「但外人根本看不出來我裝了起搏器,胸口沒有切口,皮膚下面沒有起搏器,胳膊活動不受限制,洗澡更不受影響,自己也沒啥感覺。」術後一周,來複查的王大爺樂呵呵地說。膠囊大小的起搏器深深地藏在心臟內,默默無聞地工作,為王大爺的生命保駕護航。

安全、美觀、無疤痕,心臟備用「小馬達」很神奇

朱孔博醫師介紹,起搏器是一種精細的電子植入裝置,傳統的起搏器植入需要根據起搏器脈衝發生器的大小和形狀在患者胸壁為它製造一個「家」,即起搏器囊袋,對舒適度及美觀有輕微影響,對活動也有一定的影響,亦有少數患者出現起搏器過敏、囊袋感染、出血等。起搏器通過導線通入心臟完成工作,如體內導線過多,感染、血栓、靜脈閉塞也成為臨床醫生的難題。

無導線起搏器是較傳統起搏器而言,不需在胸部皮膚下面安家,也就無需胸部切口,可避免相關併發症。因為無導線,也沒有導線相關問題。作為首屆進博會上的「明星」,無導線心臟起搏器體積僅為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克,植入後人體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肩部活動不受限制,預估平均壽命達12年,同時植入後竟然還能夠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可滿足患者其他疾病診斷的需求。

據悉,與傳統的起搏器相比,無導線起搏器體積減小93%,重量僅2克。無需切開皮膚製作囊袋,避免了傳統起搏器導線磨損和囊袋出血、感染等問題,減少術後恢復時間,無傷疤、無切口,同時保證了安全與美觀,給予患者更好的生活體驗。

【來源:中國江蘇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神奇的心臟備用「小馬達」!膠囊起搏器為六旬大爺保駕護航
    一粒2克重的膠囊就可以監測人體的心臟跳動,當心臟停跳時立即給予起搏治療.......聽起來有那麼點不可思議,不久前,這粒「神奇」的膠囊就為六旬老人解決了大煩惱。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智宏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功在患者體內植入無導線起搏器,不僅讓患者避免了傳統起搏器的感染風險,還為不定時「罷工」的心臟保駕護航。
  • 甘肅省人民醫院為87歲老人裝上全球最小「膠囊」心臟起搏器
    手術中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7月1日上午,在甘肅省人民醫院介入手術室,王楠主任團隊成功為87歲老人賀奶奶成功植入一枚最新的Micra心臟起搏器,賀奶奶也成為甘肅省首位嘗鮮全球最小「膠囊」心臟起搏器的患者。
  • 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在成都啟用 僅膠囊大,可為生命續航超12年
    據醫院心血管內科執行主任寧靚介紹,該起搏器僅有膠囊大,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直徑6.7毫米,長度25.9毫米,重量不足2g,可為生命續航超過12年,續航時間比傳統起搏器多1倍。↑無導線起搏器。入院查體後發現,李婆婆心率僅有40餘次/分鐘,心臟擴大變形轉位並伴有貧血、心力衰竭等多重病症。正常情況下,醫生需要為李婆婆在心臟內安置一個常規起搏器。不過,李婆婆長期食用素食,體重只有30公斤。如安置常規起搏器,起搏器囊袋製作困難,缺乏脂肪的填充,存在囊袋穿孔、出血伴發感染的風險。「不要開刀,我怕自己下不了手術臺!」
  • 【用「心」聆聽】神奇的「小盒子」:心臟起搏器——我院心內科...
    【用「心」聆聽】神奇的「小盒子」:心臟起搏器——我院心內科李若谷教授做客《活過100歲》 2020-08-04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手抄報:為健康保駕護航
    為健康保駕護航  可植入設備若能長足進步,在健保領域必可大展拳腳。「為人們健康保駕護航「,是可植入設備發展的策略重點。美國GlySens公司CEO、生物工程學家約瑟夫·盧西薩諾說:「我們希望給病人及其家庭提供一種設備,讓他們感覺不到設備的存在,但照樣可以得到疾病信息。
  • 超瘦老人植入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續命!僅膠囊大,可為生命續航超12年
    2020年最後一天,武漢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完成一例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71歲的鄧奶奶,患有風溼性心臟病數十年,體重不到70斤,2002年植入第一臺起搏器,這次已經是第三次更換。據心血管內科主任李東升介紹,該起搏器僅有膠囊大,直徑6.7毫米,長度25.9毫米,重量不足2克,可為生命續航超過12年。71歲奶奶體重不到35公斤植入全球最小起搏器續命71歲的鄧奶奶,患有風溼性心臟病數十年,身體瘦弱,只剩下皮包骨頭,體重不到35公斤。2002年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植入第一臺起搏器,2011年達到使用年限後植入第二臺。
  • 我好像做了一個「假手術」:92歲老人成功植入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
    半年前,李爺爺因反覆頭暈黑朦來到瑞金醫院心內科謝玉才主任醫師門診,被診斷為心房顫動伴慢室率。心動過緩,是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類型,通常指每分鐘心跳在60次以下,如此的心跳頻率將無法保證心臟在日常活動或正常運動時輸送足夠的血液到人體各器官。
  • 膠囊起搏器為八旬老人護心——常德一醫開展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紅網時刻常德6月29日訊(通訊員 羅豔蘭)近日,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葛良清博士率團隊成功完成繼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之後,湖南地市級醫院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該起搏器只有膠囊大小、重僅2克,電池壽命超過12年,擁有兼容核磁共振掃描等創新功能。
  • 美小護優質護理九旬植入心臟起搏器老人!
    由于于奶奶病情極重,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心內科秦緒光主任團隊經過全面的檢查和討論,認為於奶奶的病情還可以通過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方式來緩解。第一可行微創手術,幫助者減輕術後痛苦,第二,關於起搏器安裝手術,秦緒光主任團隊非常有信心!同樣我們護理團隊也有信心為於奶奶的起搏器安裝術保駕護航。
  • 全球最小的心臟起搏器,你見過嗎?
    日前,Micra AV無導線雙腔起搏器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以下簡稱「樂城先行區」)內的博鰲超級醫院順利完成國內首次臨床應用,當天,今年21歲、來自福建的李超(化名)是國內首個使用該起搏器的患者。手術時間僅30分鐘,術後狀況良好。
  • 患者裝了心臟起搏器,能不能做磁共振
    可一聽說周阿姨3年前安裝了心臟起搏器,醫生有些犯難了。接診的骨科專家打電話諮詢心內科的項美香教授,她是專門做心臟起搏器的。了解情況後,她告訴骨科醫生,周阿姨的情況不能做磁共振。「病人植入了起搏器,把做磁共振的權利剝奪了。」
  • 【病案現場】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膠囊」起搏器(Micra)
    運動時,心臟跳動加速;睡眠時,心臟跳動減慢。如果心電系統異常,心臟跳得很慢,甚至可能完全停止。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感到乏力、易疲勞、氣促、頭昏、胸悶、心悸及短暫的意識喪失。目前起搏器是公認的治療心動過慢的最有效方法。
  • 電子設備會干擾心臟起搏器?
    起搏器由密封在小盒子裡的脈衝發生器和一塊體積小壽命長的電池及電極導線組成。起搏器是針對心動過緩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療方法,手術成功率高、風險低,僅需1小時左右。起搏器用的電刺激量很小,電流僅有1~3毫安、電壓1~3伏。
  • 「科普」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ASK專家
    心臟起搏器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種方法。那麼,關於心臟起搏器的小知識,你了解多少呢?()傳統心臟起搏器由脈衝發生器和電極導線組成。脈衝發生器呈扁圓形,大小如火柴盒,通常埋植在上胸部皮下。電極導線一端與脈衝發生器相連,另一端通過靜脈血管到達並固定在心臟內。手術過程通常只需局部麻醉。脈衝發生器發出電脈衝,引起心肌收縮、產生心跳來維持循環功能。常規心臟起搏器可分為單腔起搏器和雙腔起搏器兩種類型,還有針對部分心衰患者的三腔起搏器,即CRT/D。
  • 心臟起搏器會不會失效
    很多人對心臟起搏器不太了解,廣東的劉先生最近一直覺得胸悶,五年前做了心臟起搏器手術他一直擔心這個問題,是不是起搏器出問題了?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鄭德仲解答:是否起搏器出現異常,還需要進行檢查後才能確認。一般來說,在第1年或者第10年需要密切留意,但有些患者在使用期間也會因各種情況導致起搏器出現異常。
  • 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實施
    7 月 8 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近日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醫院的介入手術室內,在董建增院長的指導下,邱春光教授團隊完成了河南首例無導線 ( Micra ) 起搏器的植入手術,開啟了我省心律失常無導線起搏治療, 將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
  • 裝了心臟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檢查?·都市快報
    按常識,裝了常規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而這位患者如果要確定骨折的部位,做磁共振檢查很重要。 骨科醫師打電話給醫院副書記、心內科項美香教授,諮詢這位植入心臟起搏器的專家。 項教授做了檢查,「這位患者安裝的是常規的心臟起搏器,貿然做磁共振,可能導致患者起搏器故障和嚴重心率失常等後果。」 「但現在有磁共振兼容的心臟起搏器。
  • 裝上心臟起搏器≠進了「保險箱」
    最初的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和活動引起暈厥,隨後時不時的心律失常,董大爺被確診為肥厚性心肌病。儘管藥物一直都在服用,但病情仍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一年多以前,在醫生的建議下,孝順的兒女勸說董大伯安裝了一個心臟起搏器,董大伯的症狀得到了明顯好轉。  「可能是與兒女見面比較高興,情緒比較激動,誘發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
  • 深大總醫院成功植入首例膠囊無導線起搏器
    近日,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團隊成功為 74 歲的強叔(化名)裝上了一枚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這枚微型起搏器只有 1.75 克,差不多一顆膠囊大小,同時也刷新了深大總醫院無導線、無創口的起搏器植入紀錄。有了這個"隱形保鏢",強叔說,"心臟很舒服"。
  • 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
    7月8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近日該院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實施河南首例無導線(Micra)起搏器的植入手術,給更多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據悉,接受手術的是一位兒童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跳嚴重過緩,引發了心慌、疲勞、頭暈等一系列症狀,植入心臟起搏器是目前最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鄭大一附院心血管病醫院邱春光教授說:「患兒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期,且活動較多,帶導線的起搏器會給其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選擇植入無導線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