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實習生 王月 王文欣 通訊員 蔡逸秋)一粒2克重的膠囊就可以監測人體的心臟跳動,當心臟停跳時立即給予起搏治療……聽起來有那麼點不可思議,不久前,這粒「神奇」的膠囊為六旬老人解決了大煩惱。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智宏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功在患者體內植入無導線起搏器,不僅讓患者避免了傳統起搏器的感染風險,還為不定時「罷工」的心臟保駕護航。
六旬大爺無緣無故暈倒,一查是房顫惹的禍
今年六十多歲的王大爺,身體一直很棒,但前不久卻出現了大問題——有時會突然眼睛發黑,幾秒後就會好轉,還有時會無緣無故暈倒。會不會是心臟出了問題呢?經歷了幾次驚險的瞬間,王大爺十分後怕,來到中大醫院心內科就診。
中大醫院心內科智宏副主任醫師接診王大爺發現,24小時動態心電圖的結果提示王大爺的心跳有快有慢,有快速性的陣發性房顫的發作。而在房顫發作終止的瞬間,心臟會突然停跳,導致暈厥發作,在臨床上稱之為「快慢症候群」,這正是王大爺突然暈倒的原因。
據介紹,房顫是心房纖顫的簡稱,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嚴重的會引起心力衰竭,同時還容易引發栓塞事件,尤以缺血性中風發生率最高,往往會造成患者意識喪失或偏癱等不良後果。
血液系統疾病出難題,無導線起搏器來接招
智宏副主任醫師介紹,對於房顫的治療一般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起搏器的興起為許多房顫患者解決了煩惱。考慮到王大爺的情況,智宏副主任醫師認為他需要儘早接受治療,通過植入起搏器為心臟保駕護航,避免心臟驟停的再次發生。
然而,新的問題又擺在面前——經過檢查,王大爺的身體還患有血液系統疾病等很多基礎病,身體抵抗力低下。傳統的起搏器是一種精細的電子植入裝置,通過導線通入心臟完成工作,對於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而言,有很大的感染風險。
就在王大爺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時,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恰逢其時出現了。據中大醫院心內科朱孔博醫師介紹,無導線起搏器僅有膠囊大小,體重約為2克。無導線起搏器的植入,無需開刀,無需導線,無需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下通過穿刺大腿根部的一根靜脈,就能將這粒「膠囊」送往它該去的位置。
得知這個好消息,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王大爺毫不猶豫地選擇植入無導線起搏器。智宏副主任醫師團隊僅僅用了半小時,就將無導線起搏器直接送入王大爺心臟內,不一會兒王大爺就下床活動自如了。心臟備用「馬達」開啟,持續監測著監測王大爺的心臟跳動,當心臟發生停跳的時候給予起搏治療。王大爺再也不怕心臟突然停跳導致的暈厥、黑朦發生了。
「但外人根本看不出來我裝了起搏器,胸口沒有切口,皮膚下面沒有起搏器,胳膊活動不受限制,洗澡更不受影響,自己也沒啥感覺。」術後一周,來複查的王大爺樂呵呵地說。膠囊大小的起搏器深深地藏在心臟內,默默無聞地工作,為王大爺的生命保駕護航。
安全、美觀、無疤痕,心臟備用「小馬達」很神奇
朱孔博醫師介紹,起搏器是一種精細的電子植入裝置,傳統的起搏器植入需要根據起搏器脈衝發生器的大小和形狀在患者胸壁為它製造一個「家」,即起搏器囊袋,對舒適度及美觀有輕微影響,對活動也有一定的影響,亦有少數患者出現起搏器過敏、囊袋感染、出血等。起搏器通過導線通入心臟完成工作,如體內導線過多,感染、血栓、靜脈閉塞也成為臨床醫生的難題。
無導線起搏器是較傳統起搏器而言,不需在胸部皮膚下面安家,也就無需胸部切口,可避免相關併發症。因為無導線,也沒有導線相關問題。作為首屆進博會上的「明星」,無導線心臟起搏器體積僅為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克,植入後人體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肩部活動不受限制,預估平均壽命達12年,同時植入後竟然還能夠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可滿足患者其他疾病診斷的需求。
據悉,與傳統的起搏器相比,無導線起搏器體積減小93%,重量僅2克。無需切開皮膚製作囊袋,避免了傳統起搏器導線磨損和囊袋出血、感染等問題,減少術後恢復時間,無傷疤、無切口,同時保證了安全與美觀,給予患者更好的生活體驗。
【來源:中國江蘇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