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說,如果你要去泰國,有個地方一定不能錯過。那裡有泰國最輝煌的時代記憶,有泰國最紛繁的歷史遺產。這個地方的名字,叫作Ayutthaya,「阿育塔雅」,一個被華人慣稱為「大城」的悠遠的歲月之城,梵文意思為「不可破滅之城」。
阿育塔雅始建於1350年,由烏通王建立,時為王都,直到1767年被緬甸大軍攻佔並焚毀。不落之城一朝傾覆,400年輝煌鼎盛無法想像,唯有在昔日的廢墟上窺見幾分光景。
阿育塔雅不大,但由於豐富的旅遊資源加上鄰近曼谷的區位優勢,使它依舊繁華。城市人口不足10萬,但街道寬闊高樓林立,周邊有多條高速公路和國道通向全國。
在這座看似青春活力的小城中,卻有著背景恢宏的歷史。在這裡隨便走到一處農田都能看到殘破的墳丘、寺廟或佛塔,只要稍加研究,每一處遺蹟都會有段久遠動聽的故事。
大城王朝是泰國歷史上最為強大、最為悠久的一個王朝,疆域北至清邁,南至整個馬來半島。鼎盛時期人口超過百萬,1350年烏同王選擇此地建都,之後持續417年,歷經5朝33位君主,為當時泰國政治、文化的中心,直到1767年,緬甸入侵大城,洗劫空後,又燒毀大部分建築,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城市被廢棄,只剩下部分宮殿遺蹟、珍貴佛像和精美雕刻等供人憑弔。
瑪哈泰寺是阿育塔雅現存最古老的寺廟,建於14世紀,滲透著濃重的高棉風格。它們去了華麗的外表,擁有著的卻是一份時光遺存下來的蒼涼和遒勁。
在這裡,46米高的佛塔旁紅磚壘建的、已經風化了的廟宇全部磚色斑駁,稜角圓潤;百十座大大小小的石佛只琢磨了身形,還未精雕細節,但是已經失去了頭部,很多甚至連身體都殘缺不全了。可是就這些簡單的線條,依舊有著完美的曲線,給人聯想的空間。當你徜徉在這裡,那種來自歲月滄桑的微涼,還有那掩藏在細節中的華美,定會讓你心神沉醉,升起一種莫名的感動。
瑪哈泰寺最經典的,就是號稱「阿育塔雅旅遊坐標」的樹包佛頭景觀了。據說在戰亂的年代,墜落的佛頭停留在一株古樹下,隨著樹的生長,漸漸被包裹在枝蔓間,歷經幾個世紀的洗禮,成就為今天阿育他亞的象徵。許多人來阿育他亞的目的就是為了親眼看看樹包佛頭。
樹包佛頭是可以合影的,但是一定要恭敬地蹲在旁邊,不可以超過佛頭的高度。
柴瓦塔娜蘭寺(Wat Chai Wattanaram)阿育塔雅最壯麗的建築之一。具有強烈的緬甸特色,由四個副塔,及中心的主塔構成。
高棉風格是它的標誌,讓你仿佛置身吳哥窟之中。這裡的日落最是美麗,夕陽映射在古老的建築上,護城河、大橋都映襯出更美的晚霞。
殘垣斷壁中的佛像有著一種獨特的美麗風華,那安詳神聖的面容總讓人感覺,似乎金戈烽火王朝更迭只不過是人類一場場宏大而轉瞬即逝的獨特遊戲。
崖差蒙空寺(Wat Yai Chai Mang Khon)主要由一座大佛塔和臥佛著名,這裡是國內很多著名的影視作品的取景地,包括86年西遊記及泰囧。
值得一提的是,崖差蒙空在泰語的意思是「好運」,這裡流行將一元硬幣用力按壓在臥佛的腳底,如果成功黏住了沒有掉下來,代表會有好運氣噢!
邦芭茵行宮(Bang Pa-In Palace),又稱泰國夏宮,是泰國東南西北中五處行宮中,距離曼谷最近、佔地面積最大、建築最精緻的宮殿。
水上皇亭是宮內最具標誌性的建築,金碧輝煌的泰式宮殿在清澈的湖面上倒影重重,構成一幅別具風情的風景畫。
三保公寺(Wat Phanan Choeng)是為紀念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到達當時的暹羅首都大城而修建的一座寺廟。
三保公寺總是源源不絕地吸引泰國華人、中國遊客的前來,香火鼎盛,絡繹不絕。佛殿內有一尊鍍金坐禪佛像,當地人稱之為「鑾抱多」。每年十月份,這裡都會舉行隆重的禮佛盛會。
雖然眾多昔日的皇室宗廟、殿堂佛塔和珍貴的佛像現在僅剩數十處斷垣殘壁,但殘缺之美中仍然可以強烈感受到阿育塔雅當年的輝煌。
1991年,阿育塔雅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有人說,阿育塔雅有種骨子裡的優雅,並非千百年的時光就可以輕易泯滅;也有人說,阿育塔雅那種融入血液的滄桑,裡面隱藏著不知多少歷史的興亡與人世的過往…
文章摘自——《最美的100個風情小鎮》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