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7.24),A股三大指數集體重挫。截至收盤,滬指跌3.86%,報3196.77點;深證成指跌5.31%,報12935.70點;創業板指數跌6.14%,報2627.84點。
兩市成交額連續17天突破萬億,今日合計成交1.33萬億,北向資金今日淨流出144.18億元。
投資參考
1、黑色星期五!股民人均虧2萬,罪魁禍首是這三個?
7月24日,A股迎來黑色星期五,截至收盤,滬指跌約4%,創業板指下跌超6%、科創50指數下跌7%,休閒服務、電子、醫藥生物等前期上漲較多的板塊處於跌幅前列。
據統計,今天A股市值蒸發了3.3萬億左右,按照6月開戶總數1.6億戶算,人均虧了約2萬左右。
方正策略認為,市場下跌的原因在於三個方面。
一是中美關係持續出現擾動,中美各自關閉領事館的事件有所發酵,今日北向資金大幅流出超過100億。
二是隔夜外圍市場出現明顯下跌,美國失業率上升加劇了市場對經濟的擔憂,納斯達克指數也跌幅超過2%。
三是科創板解禁後出現首批減持,昨日收盤後先後有9家科創板公司發布減持公告,最高的減持比例達到14%,受此影響今日科創50指數下跌超過7%。
對於後市,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市場短期或將維持震蕩走勢,但整體向上的趨勢沒有發生變化。決定A股中長期走勢的核心因素仍主要看國內政策、經濟基本面等核心因素,指數回調消化利空因素後仍是逢低布局的時機。
2、明星基金閉門謝客,科技基金卻開放申購!公募怎麼看後市?
基金髮行如火如荼,但是業內一隻爆款基金卻緊急「閉門謝客」。7月24日,基金業「老法師」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發布公告稱,為了維護現有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基金自7月27日起暫停申購、定期定額。
該基金自發行成立後,多次調整申購限額,先是單日申購和定投上限為1萬元,隨後進一步減少至每日1000元額度,目前則是徹底「閉門謝客」。
從成立表現來看,截至7月23日,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基金自去年3月成立以來淨值上漲93.77%,大幅超越同期上漲10.94%的上證指數。
不過,部分擅長科技股投資的基金經理卻選擇在此時放開申購,為後市籌集「彈藥」。去年公募基金冠軍劉格菘旗下的部分基金以及萬家行業優選、中歐時代先鋒等科技基金都不約而同地提高了申購上限。
業內人士認為,暫停申購出於多種因素考慮,一方面,短期市場漲幅過大,投資者買入基金後,若後市出現震蕩,其短期內的投資感受會很差。另一方面,資金的大量湧入也不利於基金經理後市操作,部分基金經理傾向於將基金規模維持在自己投資的「舒適」範圍內。
3、最後的搶權行情能否開啟?下周43股即將分紅!
2019年的分紅還沒有派完,2020年中報的分紅也來了!7月24日,三湘印象公布2020年中報、分紅預案。公告顯示,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4元(含稅),共計派發4.72億元。如果按照前收盤價4.54元計算,本次股息率接近9%。
據Wind數據統計,截止7月24日,2661隻分紅股票中,2545公布了分紅實施公告。其中,已過股權登記日的有2502家,只有最後的43家公司未到股權登記日,分紅方案即將實施,是否能開啟最後的搶權行情呢?
投資者若想得到股票分紅,可提前進行「搶權」,簡單說,在股權登記日前買入對應股票並持有即可。從分紅方案來看,每10股派現金額在1元及以上共20家,大元泵業派現最大方,每10股派現5元;復星醫藥緊隨其後,每10股派現3.9元,詳細名單如下。
財經點評
4、95後快遞小哥獲百萬房補,新職業風口來了!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被廣泛運用,與此相關的新業態被迅速激活。
據新職業發展報告預測,未來5年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龐大,總量超3000萬。以2019年人社部等3部門聯合發布的新職業為例,根據測算,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目前國內供需比例為1:10,供求比例嚴重失衡。如果不加強人才培養,到2025年人才缺口將突破1000萬。
而根據新職業發展報告,未來5年其他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預計如下:
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近500萬人,電子競技員近200萬人,電子競技運營師近150萬人,農業經理人和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近150萬,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近130萬人,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均達125萬人左右,無人機駕駛員近100萬人。
如此大的供需缺口如何在短時間內補齊呢?線上數位化學習方式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靈活、方便、統一標準的學習體驗,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或許將成為未來主流學習方式。
新職業發展報告顯示,地域分布上,廣東、浙江、北京、河南、山東、陝西、江蘇、上海、河北、湖北、四川學習新職業人數位居前列,新職業的火爆為上述地區的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新就業城市」。
5、巴菲特又出手了!再度增持銀行股!
今年以來巴菲特一直被人「嘲笑」老了,踏空這次美股漲勢。
最近幾周,蟄伏已久的巴菲特開始行動了,伯克希爾斥資100億美元收購了Dominion Energy的天然氣資產,最近幾周,還回購了超過50億美元的自家股票。
就在本周,巴菲特以平均24美元/股價格買入近3400萬股美國銀行股票,總耗資8.13億美元。持股比例從10.9%增至11.3%,共計9.82億股。截止目前,美國銀行成為伯克希爾第二大重倉票,持股市值僅次於蘋果公司。
此前,巴菲特剛剛因為踩雷了富國銀行被「坑慘」,但這似乎並未阻止他繼續增持銀行股。作為「股神」巴菲特的愛股,富國銀行在巴菲特的投資組合的時間已超過30年。
為什麼總愛買銀行股呢?巴菲特一直頗有心得:
1)買入優秀的銀行股;
2)估值低時買入,危機往往帶來低估值買入優質銀行股的機會。
3)長期持有,掙ROE的錢,做時間的朋友。
今年美股漲幅太好,幾乎所有人都忘了新冠疫情的肆虐,失業率的飆升,經濟的衰退,但事實上經濟下滑是不爭的事實,美聯儲都已經走到負利率的門檻了,而銀行股和實體經濟息息相關。
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巴菲特就是在關鍵時候買入高盛。彼時雷曼兄弟剛剛倒閉,摩根史坦利和高盛都有可能步入後塵,巴菲特當時投資的50億不僅僅是注資這麼簡單,更多的是向市場傳遞一種信心。
現如今,巴菲特大筆買入美國銀行,這次是否歷史重演?
本文系好買商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於「好買商學院」。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欲知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好買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