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而5.09平方公裡的明清古城是揚州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揚州古城風貌、名城特色的集聚區域。揚州跳出古城建新城,堅持保護與利用、改造與復興的方針,在持續加大古城整體保護力度的同時,更注重對古城的利用……
整體保護
千年古城
「古起來」「美起來」
昨天在東關街採訪,記者巧遇了從南京前來揚州遊玩的一批外國留學生,談起對揚州的印象,他們都豎起大拇指,稱讚揚州很美,古街古色古香很有味道。東關街的店家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古城保護和修復,如今,揚州的古城是不斷「古起來」「美起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古城「Find China in Yangzhou」。
千年古城「古起來」「美起來」的背後,是揚州持續多年多古城的保護。揚州堅持「守住城市的根、留住城市的魂」,一代代揚州人堅守一個鐵律:「古城保護」,同時確立了「跳出古城建新城」的發展戰略。
回顧揚州古城保護工作歷程,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廣大市民滿懷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以傳承復興的理念、審慎保護的態度,推進古城保護改造和更新利用工作。今年1月1日,《揚州古城保護條例》獲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正式施行,這也是我市正式獲準行使地方立法權後,首批獲得通過的實體性地方法規之一。
堅持「歷史城市」整體保護的理念,近年來,我市突出歷史街區和重點片區的整治,進一步完善和提升雙東歷史街區,推進彩衣街、楊總門地區的街景整治和民居修繕,啟動南河下歷史街區保護整治,統籌做好仁豐裡、灣子街歷史街區和老城區5大傳統建築群的保護,全面展示古城精緻形象。同時對文昌路、泰州路、廣陵路、徐凝門、國慶路、渡江路等10多條古城主幹道進行街景整治和美化亮化,對近50萬平方米的亂搭亂建、不協調建築和棚戶區進行搬遷改造,有效保持了老城區傳統風貌的協調統一,從而讓千年古城進一步「古起來」「美起來」。揚州明清古城也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規模最大、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歷史城區。
文化打造
千年古城「文起來」「特起來」
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是揚州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也是一方孕育人才的熱土,從這裡走出的博士、碩士就超過100名,而名家名人故居更是星羅棋布。記者昨天在南河下採訪時看到,這裡已經成為「家風展示區」,沿路隨處可見用牌匾展示的歷代先賢的家訓家規,每到一處名人故居,還有對這戶人家家風的具體介紹。37處家風展示點,集中展示了歷史街區厚重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讓市民和遊客體會到了家風文化的傳承。據了解,東關街道還全新打造了廉字巷,家風園及四維八德廊,通過平民文化的挖掘,讓古城充滿了濃濃的文化味。
文化是揚州城市的根,文化是揚州的魂,在古城保護中,建設「文化博覽城」是揚州的一項創新之舉、特色之舉。經過多年接續發展,市區已建成文博場館100多處,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 文化廣場星羅棋布,市民出門僅幾百米即可就近參觀遊覽,浸潤在濃厚城市文脈裡。文化打造,讓千年古城「文起來」「特起來」,讓揚州文化不僅存在於世人的想像中,而且在揚州能夠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產業興城
千年古城「興起來」「富起來」
從宜居到宜遊,東關街正在吸引年輕人的眼球。在東關街上,已經出現了眾多大學生創業的身影。充滿寓意的手工漆畫,潮流舒適的個性服裝,純手工製作的禪意手鍊……東關街美食廣場大學生自主創業區內,9家大學生創意商鋪吸引了人們的眼球。
東關街人頭攢動、生意興隆。在古城區,文昌路、汶河路、商家同樣是興旺發達,南河下的特色客棧顧客盈門,1912地區更是一片紅火。古城正集聚越來越多的人氣,開始產業興城。進入新世紀,古城不再僅僅是古城居民的生活場所,也是國內外遊客的旅遊目的地,更是創業發展的新平臺。
目前在古城,已經湧現出三大特色和亮點產業,包括古城旅遊、會館經濟、文化創意產業。目前雙東歷史街區,正在爭創5A級旅遊景區,古運河、個園和雙東片區、南河下片區等一批古城旅遊線路正在興起;超前謀劃修繕建築的使用功能,一批古宅名居正在形成「會館經濟」,產生綜合效益;利用歷史建築因地制宜發展各類文化創意產業,一批精品商店、茶吧書吧、創意工作室等文化產業正在興起……產業興城,促進了古城文化旅遊業發展,增強了老城區的就業功能和發展活力,更致富了一方百姓。
百姓為先
「活起來」「樂起來」
馬家巷顧德麟老人的家是東關街第一個實施民居改造的老宅,2萬多元的改造費用,他家僅拿了一小部分,如今,他家的院子裡「地應子」連通到了下水道,廂房做了廚房間和盥洗室,家裡裝上了抽水馬桶、淋浴器,過上了現代人的生活……如今,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老城區570多戶傳統民居按照「自主參與,政府補貼」原則進行了整治修繕,提高了老城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活態保護」的千年古城進一步「活起來」,老城區居民也「樂起來」。
近幾年,廣陵從百姓最需求的企盼出發,先後改造安樂街坊、大草巷小區等40多個老小區,累計翻建老城街巷207條,加強對老城區供電、通訊等杆線整理和整治,配套建設了一批停車場、公共廁所和垃圾中轉站等基礎設施,先後新鋪設燃氣管道15公裡,新增用戶9500戶,有效地改善了古城居住環境。
為讓居民「動「起來,「活」起來,「樂」起來,近年來廣陵區還把最好的地方拿出來建社區公園,在沿路、濱河、環城構建風光帶,先後建成100多處兼具休閒、娛樂和運動功能的街頭和社區綠地,百姓出門300-500米就有綠地「小遊園」,提升了古城範圍內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百姓為先,科學保護利用, 一座千年古城正生機勃勃,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