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9月25日訊(記者 邱陵)作為福州城市發展的源頭之一,新店古城遺址的保護修複利用已提上市委、市政府的議事日程。25日,市政府、市政協召開福州新店古城遺址的保護修複利用專題協商會,部分市政協委員、市直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圍繞課題報告展開交流,探索保護修複利用的思路,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力求將其打造成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新名片。
據了解,新店古城遺址位於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新店村,地處古城山南麓。該地原為古閩族先民活動區域,戰國晚期越人自西北進入此地,與古閩族融合形成閩越族,建立國家,築有城池。閩越國立國92年,後亡於漢武帝時期,逐漸湮滅、形成遺址。六朝-隋唐-兩宋時期隨著中原人士入閩後又逐漸興盛,成為福州城北驛道必經之路。1985年5月14日,福州郊區文物幹部黃榮春發現該遺址。1996-2013年,省、市考古隊進行了七次考古發掘和勘探。200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先後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課題報告指出,福州新店古城遺址是我省乃至我國閩越國時期重要的文化遺址,也是閩越文化的發源地。福州新店古城的保護修複利用,是福州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全面考古發掘論證,對福州建城史、城市中軸線、福州東冶港及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對延續福州歷史發展脈絡、完善福州歷史文化名城體系,從而提升福州城市文化的影響力、軟實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前,保護修複利用工作存在哪些難點?據課題組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店古城遺址考古工作未能全面完成,遺址探明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到目前為止總計發掘面積不足2000平方米,遺址的大部分地塊均壓在村莊建築和農田之下。作為一個分布面積較廣的遺址,尚未進行一次全面的考古勘探,對遺址內涵的揭露還不充分。此外,新店古城遺址保護利用還存在缺乏統籌等問題。
針對福州新店古城遺址現狀,課題報告提出七項建議,包括加強對福州新店古城遺址保護修複利用的組織領導、明確歷史定位、制定保護規劃、落實保護為主的方針、科學開展考古發掘、揭示閩越國歷史脈絡和文化內涵、建設國家遺址考古公園等。
「考古資料具有原真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點,相關部門在保護修複利用的過程中,要發揮好考古資料的作用,讓考古實物佐證福州文脈歷史。」市政協委員張振玉建議,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對遺址範圍內的古建築、歷史建築和相關文化遺存進行甄別、認定、造冊、保護,確保在建設過程中不受損壞。
「根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的保護範圍,新店古城遺址佔地面積近80公頃,應前瞻性地進行規劃設計。」市政協文史研究員、省文史研究館原館長盧美松建議,可建設閩越文化公園、閩越考古展覽館和閩越王國歷史展示館,並劃定閩越王城遺址保護區,使其具有展示、科研、教育、旅遊等功能,打造成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新名片。
會上,市委宣傳部、市文物局、市名城委、市規劃設計院、市文投集團等相關部門和晉安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作出回應。記者了解到,目前福州市已成立福州新店古城保護修複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指導、組織、協調福州新店古城遺址保護利用各項工作,下設辦公室和相關工作組,根據分工具體實施推進。
福州市文物局介紹,2017年,該局已委託第三方編制《福州新店古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和《福州新店古城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設計》方案。目前,該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