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鳳凰WEEKLY
(id: phoenixweekly )
作者:北海道大學博士生 編輯:金快樂
如果江歌、劉鑫、陳世峰三人中,有任何一人沒去日本留學,或是沒有和另一個人走得這麼近,這場悲劇很可能不會發生。但真實的日本留學生活註定了,這三個人有很大概率會走近。
曾經,父親的朋友找到我,諮詢他的女兒該不該來日本留學的事。我果斷地回覆:"別來了。"
江歌案開庭,法庭外排隊抽籤等待旁聽的多半是中國人,除了記者外,留學生、在日定居的華人均在其中。
被害人江歌,嫌疑人陳世峰,事件親身經歷者劉鑫,他們背後的共同身份是, 在日留學生 。
「防火,防盜,防同胞」———這是江歌案引爆輿論的話題之一。江媽媽,在開庭前夕的記者會上也曾說,不後悔選擇送江歌赴日留學,並且語重心長提醒留學的孩子們,在外注意安全,常和父母聯繫。
留學,一個曾經閃亮的詞彙。海歸,曾幾何時是讓人嚮往的稱呼。但是留學的痛苦付出與風險回報,圓夢的期待與成功的機率,孤獨與獨立,壓抑與發洩……比起選擇留在國內闖蕩大城市,或是留學歐美,選擇留學日本,也許是選擇了更多糾葛與矛盾。
如果出外闖蕩,有一定的投資回報率公式的話,我們不妨看看赴日留學的投資回報率。
「人間動物園」的東京生活
就拿江歌租的房子來說。在日本,尤其在東京生活過的人,透過過往江歌案的新聞報導,一眼就能看出江歌所租的房子並不是什麼豪宅。
▼
發生兇案的公寓樓外景。
江歌的出租房在「東中野」附近,雖然地段不錯,但從地鐵到家也要走上十幾分鐘。
一個單人間,簡單的廚房,進門就到了面積為9平米的狹小居室。即便如此,至少也要每個月付六、七萬日元的房租。再加上水、電、煤氣、網路寬帶、住宅管理費等等,每個月下來,折合人民幣也要六、七千塊。
▼
走廊盡頭的房間,就是江歌的住所。江歌正是被陳世峰刺死在這條走廊上。
對於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來講,拋開衣、食、行,單單只是住,月支出五六千塊,並不是個小數目。若在國內一線城市,每月支出六、七千元房租,能租到房子,應該會比有人間動物園之稱的東京好得多。
8小時花學費 8小時打工
8小時睡覺的日子
江歌就讀的日本法政大學,陳世峰、劉鑫就讀的大東文化大學,都是日本的私立大學,相對學費也是較高的。光是入學手續費就要約25萬日元(1萬5千塊人民幣),每一年的學費要上百萬日元。也就是說,一年的學費就要支出6萬人民幣左右。
當然,日本私立大學為招攬中國留學生,會給予品學兼優者相應的獎學金,也會給一般留學生一定的補助金。但是就算有這些獎學金,補助金,平均每年4、5萬人民幣的學費,相對於國內的一、二線本科大學來講,也是極高的了……
看了這些經費的支出,不得不去想錢從何而來這個問題?
劉鑫曾經提到,在江歌被殺當晚,就算有陳世峰的尾隨和騷擾,也依然打工到了深夜。可以想像,對劉鑫這樣的在日留學生來說,打工無疑是維持生活的必要途徑和手段。
而打工會有多少收入呢?
像劉鑫一樣,在東京做餐飲服務行業的小時工,以平均時薪900日元左右,一個晚上工作5小時來計算的話,一天的收入大概為250塊人民幣。
然而由於日本的勞動法和外國人管理條例的規定,留學生每周最多只能打工28小時工。換而言之,以900塊日元的時薪計算,每月最高收入大概是6000塊人民幣左右。
這個看似很高的工資,對於一個在日留學生來講,在不違反勞動法的情況下,每月兼職小時工所賺的錢,也只是剛好抵了房租。
江歌、劉鑫、陳世峰如一般在日本的留學生一樣,學業、打工兩頭奔波。靠打工維持生計,靠父母的經濟支援完成學業。
然而 每周工作滿28小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當於每周出勤5天,每次工作5小時,且其中的3天需要加班1小時......
刨除白天的上學時間,按照這樣的班表,對於24、5歲的江歌,劉鑫和陳世峰來說,恐怕連睡眠時間都難以保障,還有多少時間能留給學業?
其實,面對看似掙錢容易的打工,很多留學生往往忘記了自己來日本留學的最初目的,違法打工,甚至為謀取高收入,從事風俗行業(日本法律規定,留學生不得在風俗行業打工)的人也不在少數。
劉鑫和江歌的「志同道合」
留學日本,不僅有為米折腰的經濟壓力,在一個陌生環境,特別是非母語環境下獨立生活,更要承受許多情感的空虛與無從發洩的情緒。
比起歐美,赴日留學的精神壓力可算是比較大的。
日本,是個單一民族國家,而非移民國家,也非大陸國家。作為留學生,幾乎很難融入孤島式的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交際圈。
這種強烈的被排除在外的感覺,也間接或直接地促使許多留學生,只生活在留學生的圈子裡。
不可否認,除了陳世峰本人的人格問題之外,「找朋友難,找女朋友更難」的現狀,可能也是陳世峰如此糾纏劉鑫,不惜以裸照相逼,要求複合的原因之一。
恰恰是這段留學生之間的發洩式情侶關係,最終將江歌捲入其中,三個人的悲劇由此開始。
此外,狹小的留學生交際圈,限制了選擇朋友的餘地。劉鑫和江歌有多麼志同道合,我們無法評論。但可以想像,江歌與劉鑫同齡,都是山東老鄉,又一起在外留學,這樣重疊式的人際關係,可能是讓善良的江歌不得不收留,從不洗衣做飯收拾家務,從不添置生活用品的劉鑫的原因所在。
即便江歌在給江媽媽的電話裡抱怨劉鑫,可是她依然讓劉鑫住在自己的出租房直到案發。同理,對劉鑫來說,狹窄的交際圈,可能也是她選擇與陳世峰這樣的人同居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陳世峰的日語有多差?
留學日本之後,生活會更好嗎?會像江歌曾經期待的一樣,畢業之後能找到好工作,或是在日本創業,讓江媽媽過上好日子嗎?
江歌是日本政法大學的研究生,1920年建校的法政大學歷史悠久,現在屬於B級的日本私立大學。從法政大學畢業,在日本找工作,不會太難。換而言之,江歌為了考研,也一定是付出了許多努力。
劉鑫和陳世峰所就讀的大東文化大學,是E級私立學校,比起法政大學差了許多。同時,身為中國人的他們,在日本的大學裡讀的是中國語言文化專業,恐怕就算沒有江歌案的紛紛擾擾,劉鑫和陳世峰能夠順利畢業,想在日本找個好工作也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
陳世峰在庭審第一天時,辯解自己不是蓄意殺人,解釋為什麼隨身帶著換洗衣物這個問題時,他說,那些衣服是要送去洗衣房的。為證明自己說的沒錯,陳世峰說,由於自己不會說日語的洗衣房一詞,所以曾在手機上特意查閱「清洗」二字。
當然,不論陳世峰是真的要清洗一般的髒衣服,還是在殺人之後,急著要去清洗身上留下的血漬,陳世峰此番言論都暴露了,他日語的程度有多差。
洗衣房這個詞可能在中文不常用,但是在日本大街小巷都是洗衣店、洗衣房。一個常常去洗衣房洗衣服的陳世峰,竟然不知道洗衣房這個簡單的日語詞彙怎麼說。
以這樣的日語水平,他在大東文化大學學了2年中文之後,能在日本找到好的工作嗎?就算回國找工作,以他這樣的日語水平,以及日本中文系畢業的畢業證,又能進入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呢?令人深表疑慮。
一個人的發展,固然和他的自我努力分不開。但同時,在一個社會中能否實現個人理想與個人價值,也和所生活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
在當今日本,上個世紀的經濟崛起早已成為往事。經濟不景氣,找工作難,是不爭的事實。此外,在全球化的今天,比起英語,日語的競爭力並沒有那麼大。
當然,在如此形勢下,依然選擇來日本留學,這其中一定有很多是喜歡日本文化的人,或是抱著深入學習與了解日本先進領域知識的想法。
這當然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沒有具體目標,抱著到海外鍍層金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想法,當今的日本絕非一個好的選擇。
聯想到江歌案發酵之初,曾有陳世峰的大學同學描述陳世峰的性格,說他上進心極強,又不服輸……又說陳家境不好,從小都很努力……
如果這些描述屬實,靠著父母緊衣縮食,努力付出攢下的錢到日本留學,可連簡單的「洗衣房」一詞都沒有學會的陳世峰,即便沒有製造這一場悲劇,在日本的三流大學學習了漢語之後,想賺回出國留學的成本,恐怕也並不容易。
近期好文薦讀:
新京報進校園·清華大學站
臥底調查酒託黑幕 我把書包從九樓扔下撤離 | 手記
2018年給你運營新媒體的10條建議
投稿、合作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