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戴智能手錶,老師「壓力山大」
老師說啥家長通過手錶都能聽到,律師稱監聽不侵權但最好別用
近來兒童智能定位手錶興起,不少家長為孩子選擇購買。而面對可定位、可監聽的智慧型電話手錶,家長大多認為它適用於低年齡段的孩子,因一些功能有可能涉及侵犯孩子隱私,或引起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的反感,而幼兒教師認為,如果家長藉此監聽幼兒在園時的情況可能會導致老師在教育學生時會有過多顧忌。
本報記者 楊霄
小小一塊表,確實帶來方便
「最初買這款手錶的時候看中的是能夠打電話。暑假期間,孩子出去玩的話聯繫他方便。」家住在市中區的劉女士說,她為開學就上三年級的兒子購買了一款智能手錶,是希望能隨時聯繫上孩子,「現在的手機都是智能機,個頭大,帶著不方便,小孩帶手機很多時候都成玩具了。這款手錶主要就是打電話用。」
在拿到智慧型電話手錶後,市中區三年級小學生小慶表現得非常開心:「這個手錶感覺好棒,我太喜歡了!我隨時可以跟爸爸媽媽聯繫,我下樓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時候,媽媽可以直接找到我。」
記者走訪中了解到,在棗莊君山路及青檀路上,很多大型商場及數碼廣場均有各種價位的兒童智能手錶出售,價格從一兩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看外形,智能手錶就像普通電子表,顯示屏上有簡單的操作菜單,產品主要功能包括雙向通話、GPS定位、一鍵求救、運動軌跡等,手錶還帶有遠程拾音的功能,家長打開手機上關聯的APP就可以實時監聽到孩子周邊的聲音。
感覺「被監聽」,對此很牴觸
「女兒上中學,學校不讓帶手機,為了聯繫方便,我給她買了一款智能手錶,了解了手錶的功能後,她卻直接表現出很反感。」市民張女士說,原本是想方便學生與家長的聯繫,沒想到女兒卻認為這是在「監聽」她,「女兒說,『我放學走到哪裡,和同學一起你都能知道,那不是侵犯我的隱私嗎?』所以她不願意帶。」
同樣,面對興起的智能手錶,市中區一家私立幼兒園教師認為,單純給家長打電話和定位的功能是挺好的,但是小朋友在幼兒園裡並沒有太多事情需要及時與家長聯繫,外出戴上可以防止孩子走丟這樣挺不錯的。而如果家長開啟「監聽」這個功能,就有可能是對老師的不信任。在幼兒園裡,小朋友做錯了事情老師肯定是要進行批評和教育的,而作為家長有時候可能會不理解,這樣老師在給幼兒園裡的小朋友上課的時候可能就會有顧忌。
幼兒園非秘密場所
不涉及隱私
記者了解到,有一些家長為孩子購買了這種帶有監聽功能的手錶,而在得知此功能之後,很多老師都覺得「太可怕了」,認為如果家長藉此監聽老師,是對老師的不尊重,會覺得很壓抑。
對於使用智能手錶監聽功能是否涉及侵犯隱私?記者諮詢了山東龍頭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艾倫,她告訴記者,幼兒園及學校教室都不是私密場所,它是公開的,家長對課堂進行監聽或者是錄音這樣的活動,並不算是侵犯隱私。雖然不違法,但是從道德的層面來講,還是不提倡。
「家長如果擔心老師有超過限度的行為或者侮辱性的語言,從而通過智能手錶監聽老師,這實際上是對於老師的不信任。」李艾倫說,正常的教學活動,尤其是對於班級內的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在正常限度內,作為家長肯定是能夠理解的,家長應該與老師加強聯繫和溝通,增強彼此的信任感,充分尊重老師,當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時,最好不要開啟監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