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媒體使用網絡詞語 專家網友看法不一

2020-12-12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限制媒體使用網絡詞語 專家網友看法不一

  廣電總局禁網絡詞語上廣播電視 製圖/黃欣

  27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相關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應嚴格按照規範寫法和標準含義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字、詞、短語、成語等,不得隨意更換文字、變動結構或曲解內涵,不得在成語中隨意插入網絡語言或外國語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如「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等。

  通知指出,一些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還存在語言文字不規範的問題,如隨意篡改、亂用成語,把「盡善盡美」改為「晉善晉美」,把「刻不容緩」改為「咳不容緩」等。

  這些做法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基本要求,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相違背,對社會公眾尤其是未成年人會產生誤導,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廣播電視推廣普及、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需要; 是樹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確保文化安全的具體舉措;是廣大聽眾觀眾收聽收看好廣播電視節目的基本要求。廣播電視要推廣和傳承成語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獨特表達方式,充分展現其文化精神和語言魅力,不能因為肆意亂改亂用造成文化斷代和語言混亂。

  根據通知,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要開展自查自糾,排查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的字幕、圖像和配音等,加強對主持人、嘉賓及其他節目參與人員規範使用通用語言文字的提示引導,對於不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內容一律不得播出。

  近期將全面排查上星綜合頻道 「累覺不愛」等詞多現於綜藝類節目

  每年網上都會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詞語,去年更是扎堆兒出現了一大批四字新詞。面對這些網民自造的詞語,有人為其賦予了一個名號——「後現代成語」。不少網民認為,這些四字新詞將來會成為真正的成語,甚至還有人為其撰寫了詞典。

  在不少電視節目和電視劇中,也時常可以看到這些新造的網絡成語,對於網民來說自然是喜聞樂見,但對於不少不上網的觀眾來看,恐怕要費一番腦筋才能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

  不過,從今天開始,電視節目就要跟這些網絡成語說再見了。昨天,廣電總局發出《關於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通知》,通知中表示,成語是漢語言文化的一大特色,承載著深厚的人文內涵,蘊藏著豐富的歷史資源、美學資源、思想資源和道德資源。廣播電視要推廣和傳承成語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獨特表達方式,充分展現其文化精神和語言魅力,不能因為肆意亂改亂用造成文化斷代和語言混亂。

  因此,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應嚴格按照規範寫法和標準含義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字、詞、短語、成語等,不得隨意更換文字、變動結構或曲解內涵,不得在成語中隨意插入網絡語言或外國語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如『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

  據記者了解,「累覺不愛」、「人艱不拆」等詞,多出現於一些綜藝類節目以及廣告中。

  廣電總局監管中心近期將對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對嚴重違規的問題將作出嚴肅處理。各省級收聽收看中心也要對轄區內各頻道頻率節目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對於不規範使用通用語言文字的節目堅決停播處理。

  [專家說]

  《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

  網絡新詞不能照單全收

  但也不能一棍子都打死

  對於「十動然拒」、「喜大普奔」等這些通過縮略、拼裝而形成的新網絡成語,的確有規範的必要,因為首先這些詞不符合成語的結構特點,同時在表意上也十分不明確,除了網友之外,估計很少人能一下猜出其中的意思。

  漢語是有縮略語的,比如滄海桑田縮略成「滄桑」,但這類縮略語的含義都很明確,大家一看就明白。而網民用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拼裝成「喜大普奔」,這不符合漢語運用習慣,不僅讓人感覺莫名其妙,更是讓人不知所云。

  語言專家表示,對於網絡流行詞應當區別對待,符合語言特點並易於傳播的,可以接受。但一些生造的網絡成語並不具備傳統成語的文化魅力,同時表意也不明確,的確應在公眾媒體平臺減少傳播。

  網絡流行詞能否登堂入室,一直是語言學界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隨著網絡文化的普及,不少網絡詞語也紛紛進入了詞典,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網絡詞語、成語並非那麼容易為社會所接受。

  對此,《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這一現象要兩分來看,網民實際是一個有著很強社會創造力的群體,但同時又很複雜,因此對於網絡新造詞,不能照單全收,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黃安靖說,實際上,不少網絡詞語豐富了語言生活,確實有創新和新的運用,同時又符合語言特點,因此可以看到,許多網絡詞語開始慢慢被收錄進漢語詞典,這些詞語是有積極意義的。比如失聯、斷舍離、高大上等,它們既流行又通俗易懂,這是網民原創的表現,也是漢語通俗流變的體現。

  黃安靖指出,成語還有一個特點,是承載著漢語言的文化內涵及文化傳承的作用。像不少成語都是源自四書五經等古文經典,而網絡詞語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功能,「網絡詞語帶有嚴重的個人傾向,其初衷是為了好玩、新奇,經常會隨意背離大眾語言的結構、運用等固有規律,很可能流行於一時就消亡了,因此,主管單位進行這樣的規範,還是有其意義的」。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前院長、作家王曉玉教授:

  維護純潔性確有必要

  但不能否定語言的流變

  對於《通知》中的一些舉例以及做法,王曉玉持有不同的態度。

  「廣告算是藝術,在廣告用語中使用一些同音異義的詞應該是允許的。」《通知》中以某廣告將「刻不容緩」改為「咳不容緩」作為在廣告中隨意篡改、亂用成語的例子,這並不妥當,「『咳不容緩』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想表示咳嗽了不要小看,需要馬上去治好。大家都知道這不是成語,只是借用,並不是改變。」王曉玉強調,並不會因為有人賣咳嗽藥水用了「咳不容緩」,今後人們都把刻不容緩改成「咳不容緩」了,「舉出這樣的例子,欠考慮,欠研究」。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的《關於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起網友的爭議,有網友認為語言規範的確應該捍衛,也有網友覺得不應該用一紙通知扼殺網絡語言。對此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前院長、作家王曉玉教授指出,近幾年網絡語言井噴式爆發,發展有些過頭,維護語言的純潔性的確有必要,但不能用僵硬、保守的態度去否定語言的流變。

  新詞被固定需經時間檢驗

  《通知》中要求嚴格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王曉玉表示,語言文字有規律也有規範,每一種文字有固定的格式。但原則性的語言規範很難拿出一個詳細的規定。

  王曉玉表示,死板地要求某一種格式必須一成不變的做法,她無法認同,「語言是在不斷流變的,在這個過程中會一直不斷有新的東西補充進來,它一直在新陳代謝,沒有生命力的就會被淘汰」。要看語言文字有沒有生命力、能否被廣大使用者接受,需要經過許多年的實踐檢驗,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即便如今各類新興用詞層出不窮,但也不代表這些詞語就已被固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語言的流變中同樣適用」。

  網詞井噴發展的確過頭

  不過對於網絡用語近些年呈井噴式爆發的現象,王曉玉直言:「的確有些過頭了。」

  《通知》中指出「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生造的詞語不得出現在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王曉玉表示,這些第一眼都無法看懂的詞語是典型的病詞,「這種語病在修辭學中叫『雜糅』,胡編生造詞語絕對是不可以的。這類用詞的存在造成了語言的不嚴肅,只能在非常小的群體中流行,一旦泛濫成災,對我們國家語言的純潔性會造成汙染」。

  面對這些典型的病詞泛濫,王曉玉認為有必要去規範,「可以說近幾年來這類錯誤的用詞愈演愈烈,有些失控,一些人對語言基本的規律都不掌握,就用『雜糅』的方法或者完全不符合語言規律的方法去生造詞語,這現象需要規範,需要糾正」。

  一刀切的態度不可取

  王曉玉指出,凡事不能一刀切,「像『囧』『打醬油』『給力』等網絡用語都已為大家所接受,甚至用於影視作品的名字,如今用僵硬、保守的態度去否定,這就是走極端了」。在王曉玉看來,語言的純潔性需要維護,指出一些失控的問題也沒有錯,但光憑一紙文件不可能阻止語言的流變,也不可能因此把語言「格式化」。

  別讓低俗「網話」傷了文化

  按照字典中的解釋: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們藉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同時,語言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徵之一。由此可見,語言不僅僅是你我之間交換信息的符號,它還是保有文化溫度的「巢」。這個「巢」既是孕育和牽連中華民族文化的所在,也是每一個中國人共同搭建的「家園」。它的豐富、完善和發展建立在繼承和建設的雙重合力基礎上。

  誠然,沒有一種語言是一成不變的,必然會隨著時空的轉換推移而生發新意。但是,語言的變化和發展應當遵循一種規範,而不能以扭曲文化、肢解文化,甚至是消滅文化作為代價。

  網絡語言的盛行代表著一種新的文化的產生,當中有充滿活力和新意的成分,但同時,也包含了將漢語簡單化、碎片化、卡通化的不良因子,其影響可能是深遠的。

  因此,面對一個網絡即是生活的時代,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網絡語言,使它為豐富和活躍文化而服務,使它經過健康、合理的篩選進而充實中國語言文字,有益而不是有害於文化生態的養成,是一個值得所有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青少年的語言構成仍在逐漸建立的過程中,所謂習慣成自然,大量接觸和接受網絡語言,無疑將會改變他們的語言習慣,使他們對某些字、詞的理解傾向於網絡詞義。長此以往,漢語的本義可能會逐漸被遺忘,進而成為歷史陳跡,消失在年輕一代的記憶中。

  面對這一狀況,學校、媒體的正確引導便顯得尤為重要。

  德國著名漢學家顧彬近年來對中國當代文學多有批評,尤其對中國當代作家的語言文字能力深感不滿。他在西南交通大學發表演講時曾經說:「中國的現代文學是精英,看的時候需要不停地查閱字典;而中國當代文學則不需要,是一種通俗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認為:「語言是民族文化的基石,但是,我們自己的語言卻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在全球化背景下,語言被快速地雜交化、卡通化、低俗化。民族語言如果消失了,傳統也會隨之消失。」

  陳眾議說,創新都是以繼承為基礎的,不能拋掉歷史遺產中具有根脈意義的部分,那樣只會令文化斷層、標準遊移,使人民大眾感到無所適從。他提醒知識界和文藝界,必須正視上述現象,在知識傳播和信息傳播的過程中,不應當傷害本民族語言的純粹性,「我們要覺悟到語言的重要性,有關部門也要重視和警惕。不能讓傷害語言的行為被引以為風尚」。

  因此,他強調,文學藝術工作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守護民族文化的根基。「我們對一切有益文化資源的繼承和借鑑,一定要秉持批判的態度,不能以傷害民族文化為代價。近30年來,漢語退化現象十分明顯,一些年輕作家、藝術家甚至根本不具備漢語言文字的基礎。試問,如果民族語言沒有了,如果連最基本的傳統都不能守護,文化的根本何存?」 (據遼寧日報)

  [網友說]

  悄悄Dream:扼殺網絡文化,詞語為什麼就不能創新?難道永遠守舊用幾千年不變的東西?

  堅果灰松:這個我倒不同意,成語本來很多是民間用後就成了約定俗稱的語言。今天流行的詞彙,沒準就會形成後面時代的文化,而且有很多是有典故和意義的。當然,這需要時間的篩選。刻意去遏制一些自然形成的東西,還是一種文化上的強迫和控制。

  幼薇的春天:早就該整治整治了,一百個支持,守護中國文化的純潔清澈!

  阡騫:同意。覺得這種詞在網上用就好,真發展到詞典裡是對中文的一種摧殘。

  一千齡蟬:「人艱不拆」這些詞現在已經很少出現了,這就證明它們是隨時代前進的文化落後品。文化是可以自我淨化的,而淨化者就是使用這個文化的人們,他們會決定什麼該留,什麼被淘汰。

  燕子360:要不要這麼極端啊!看什麼類型好嗎?娛樂節目可以吧,世界本來就應該豐富多彩。

  (原標題:廣電總局禁網絡詞語上廣播電視 專家網友看法不一)

相關焦點

  • 廣電總局禁網絡詞語上廣播電視 專家網友看法不一
    製圖/黃欣 ■昨發《關於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通知》 ■專家看法不一,支持維護語言純潔性,但認為沒必要搞一刀切 昨天,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相關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應嚴格按照規範寫法和標準含義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字、詞、短語、成語等,不得隨意更換文字、變動結構或曲解內涵,不得在成語中隨意插入網絡語言或外國語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如「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等。
  • 專家呼籲「朋友圈」發聲勿使用粗鄙網絡詞語
    據中國青年報前天報導,近日,IT老兵、網絡紅人、中國網絡傳播學會理事杜紅超在「朋友圈」發聲,呼籲大家不要使用粗鄙網絡詞語。  從杜紅超的身份看,他應算「網絡共和國」的「老國民」,他對「網絡國語」應無理解的障礙。他所說的「粗鄙詞語」,是指「你妹」、「蛋疼」、「碉堡」、「去shi」之類的網絡語言。他希望網民們能夠自覺遠離粗鄙網絡語言,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文明的網絡環境。
  • 譚松韻媽媽車禍肇事者被判六年,網友看法不一,譚松韻工作室回應
    但是對於這個審判結果,很多網友看法不一,有的稍微懂得法律的網友則認為法律是公正的,我們要相信法律,維護法律尊嚴,而有的網友認為三個家庭、一條人命,六年真的太輕了,有點質疑法律的意思,而敘永法院官微則是整理出了此案的疑點,並且作出回應。
  • 佛系、錦鯉……成為年度詞語 專家揭秘這些詞語為什麼入圍
    圖片來自教育部門戶網站年度詞語的3個評委:算法、專家和網友楊爾弘稱,今年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下稱《狀況報告》)主要反映了2018年我國語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熱點問題和實態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的「漢語盤點」活動共收到網友推薦字詞數千條,投票量數十萬。楊爾弘介紹,「漢語盤點」首先是由廣大網友通過網絡平臺推選出來,然後專家根據匯總推選,篩選20個詞,然後20進10,10進5,再由專家來投票。另一個途徑就是通過一個囊括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媒體內容的含有幾億字的語料庫。
  • 女大學生暖氣上烘襪子被室友指責,一句話令她心寒,網友看法不一
    導讀:女大學生暖氣上烘襪子被室友指責,一句話令她心寒,網友看法不一家是一個人最溫暖的港灣,在家裡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是最自由和舒心的。女大發帖求安慰,網友看法不一。最近一名女大學生在網上發帖寫下了自己的遭遇求安慰,原來宿舍裡有兩塊暖氣片,而她則是在自己的暖氣片上暖食物。而最近自己的襪子一直都不幹,所以就將襪子放在了一位靠室友那邊的暖氣片上。而這塊暖氣片上是室友經常在上面暖食物的。所以這下室友可不幹了,於是給她發信息對她進行了指責。表示以後不要再把襪子放在這塊暖氣片上,這是自己用來暖食物的。
  • 專家在線暢談網絡語言的是是非非
    如果說孩子的作文用了網絡詞語用的不合適,這裡面可以做一些教育、引導。因為語言的使用都是有類型的,都是有語體的,大致在這個類型裡面用哪些詞語都是一定的,不是簡單的。那麼,有人在使用過程當中已經超過了這個領域,用的不太恰當,不光是網絡詞語,別的方面都有這個情況。那麼,就需要有一個教育、引導、提高,做這方面的工作。
  • 網絡熱詞能毀掉漢語文化?專家建議寬容以待
    網絡熱詞毀掉漢語文化?不可能  山東商報:縱觀最近幾年來圍繞網絡語言和網絡熱詞的爭議,其中最大的一點擔憂就是網絡語言和熱詞會衝擊我們的語文教育,衝擊我們的漢語言文化,不知道兩位專家對此有何看法?因為網絡傳播方式開放性和即時性的特點,對「人際系統」的漢語言交際和交流方式是一種挑戰,對已經習慣了的文化認知方式也是一種反傳統的挑戰。大約在2004年前後,社會上對網絡語言中的「新、奇、特、怪」等現象,驚詫不已,主流媒體也很少使用網絡語言,不少語言學同行專家認為網絡語詞有違「規範」、此風「不可長」。
  • 《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發布 建議限制14歲以下...
    專家表示應立法明確禁止未成年人註冊網絡主播,也有觀點認為不應該「一刀切」,堵不如疏,要加強引導。  網絡直播、短視頻持續火熱,不少未成年人加入「直播大軍」,出現不少亂象。日前,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布《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簡稱《報告》),建議限制14歲以下未成年開直播、發視頻,僅允許其在父母同意或陪伴的情況下使用。
  • 【VOA慢速 12.11】中韓網民對泡菜看法不一
    South Korean, Chinese Internet Users Disagree About Kimchi 中韓網民對泡菜看法不一 China’s effort to win an
  • 網友看法不一
    其中,茨城縣某小學出臺「限制使用綽號」的規定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規定稱不允許叫別人的綽號、稱呼別人要用敬稱。許多網友對此規定褒貶不一。據日本Limo網站4日報導,在贊同這一規定的人中,大多數是從自身經歷出發,認為被人起過分的綽號也算是一種霸凌,禁止叫綽號算是一種解決辦法。還有網友認為,規定使用敬稱能讓人冷靜下來,有效減少與人發生口角的概率。
  • 【媒庫文選】社交媒體讓詞語變短
    而且,社交媒體和簡訊的迅捷性似乎正對英語語言產生影響,因為我們最頻繁使用的詞語正在變短。「Jomo」意為「錯過之樂」,通常在一個人決定放棄應邀參加聚會而一點不擔心錯過盛況時使用。據信這是柯林斯的榜單上首次包含一個縮寫詞。柯林斯從2012年開始發布這一榜單,褒揚一些使用頻率大大增加的詞語。
  • 新版詞典有點"潮" 大量收錄網絡詞語引爭議
    但是也有不少人質疑詞典收錄詞語的標準。   作為規範漢字讀音、使用方法、釋義等的權威工具書,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7月15號在北京發行。像「宅男」「宅女」山寨''達人''給力''雷人'等的網絡熱詞,被收錄其中。主持修訂第六版詞典的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本次新增的詞語體現了包括經濟、科技、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等眾多領域的時代變遷。
  • 花23萬買輔導結果物理考2分,家長不幹了,網友看法不一
    據「鶴壁市淇濱區教體局」微信消息,針對近期媒體報導的《23萬買輔導 物理考2分》一事,河南淇濱區教體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調查組,對整個事件進行了詳細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向社會公布。網友評論對此,網友看法不一,多數網友認為黑培訓機構一定要查。但也有網友認為:孩子真學了怎麼都不能考兩分。
  • 網友對流行語意見不一 有人認為粗鄙有人認為合理
    網友對流行語意見不一 有人認為粗鄙有人認為合理 2015-12-25 09:56:01有人認為,網絡流行語是粗鄙的,不應該進入現代漢語和生活中。對此,你怎麼看?我們在微信公眾號「中青評論」上發起了討論,下面是網友們的回覆。
  • 紀委人士對「教師為女辦升學宴受處」看法不一,各地規章有異
    此事被曝光後,引發網友和紀委人士熱議,或同情教師,或挺紀委,看法不一。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現,各地關於此事的規定,也不盡相同。紀委人士看法不一       老師為慶祝女兒考上復旦,宴請20多位親屬,最後被紀委通報批評。
  • 漢語變味網絡文字如同黑話 專家:不應強制禁止
    媒體和網頁標題中如「HOT新聞」、「Office一族」、「生活Tools」、「社區BBS」等也隨時可見。那麼這種現象應該怎麼對待呢?目前不少語言學家和語文教育者的看法還是認為,這種詞語「雜交」的現象是不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對於保持漢語的純潔和健康也顯然弊大於利。
  • 網絡詞彙:媒體一要慎用二要注釋
    夏秀蓉解釋說:「語言在不斷發展,絕對禁止網絡詞彙在傳統媒體上的使用很困難,可能性也不大。」然而,不絕對禁止不等於放任,夏秀蓉說,有的網絡詞彙表達便捷、詼諧,受年輕人的喜愛,但它的使用應受到合理的限制。媒體是面向社會公眾的,並具有示範作用。夏秀蓉主張對媒體加以引導和規範,如有必要使用網絡詞彙,應當有注釋。
  • 2017年公務員省考必考成語:表示「意見不一」的詞語
    【導讀】華圖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17年公務員省考必考成語:表示「意見不一」的詞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眾說紛紜」「各執己見」不一定是針對同一個問題;「見仁見智」和「各抒己見」指針對同一個問題有各自的看法。 2.側重點。「眾說紛紜」強調看法很多;「各執己見」帶有固執的含義;「各抒己見」側重充分發表意見。 <例句1>可見,雖然幸福是見仁見智的事,但為了不給生命留下遺憾,對幸福的追求卻應貫穿我們的一生。
  • 3歲男童摳壞幼兒園牆壁被勸退,家長園方各執一詞,網友也是看法不一
    網友評論網友看法不一。原標題:3歲男童摳壞幼兒園牆壁被勸退 幼兒園方:跟家長無法溝通來源:綜合 @看看新聞 網友評論流程編輯:u004
  • 銅川一些網友對媒體使用「老賴」一詞表達質疑和反對
    銅川網友對文章使用 「老賴」一詞表示質疑 為淨化綠色、健康的網絡媒體環境,請棄用"老賴"代指欠債不還的失信被執行人,服從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尊重賴氏族人,文明用語,規範用詞。 望貴編把那些刻意欠債不還者規範為"失信被執行人"。謝謝!